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一、前言:
自然不只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可能它的聰明根本超出我們的理解之上。
畢竟,我們引以為傲的大腦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一個曠世的傑作可能出自蠢材之手嗎?
「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
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
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終於瞭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
……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
1996 年的冬晨,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家吉兒.泰勒左腦血管突然爆裂,她嚴重中風了,當時她才37歲。但是泰勒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瞭解,用右腦解救了左腦。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復原,而且還開發出右腦的潛能,達到安詳平和的涅槃境界!
這真是人生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二、人類的大腦:
人腦中有2千億個腦細胞、可儲存1千億條訊息,思想每小時遊走三百多里、擁有超過1百兆的交錯線路、平均每24小時產生4千種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靈敏的器官。研究發現,腦中蘊藏無數待開發的資源,而一般人對腦力的運用不到5%,剩於待開發的部分是腦力與潛能表現優劣與否的關鍵。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與小腦。大腦由大腦皮質(大腦新皮質)、大腦邊緣葉(舊皮質)、腦幹、腦樑所構成。大腦皮質從位置上可分為額葉、聶葉及枕葉三部分。
此外,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半球就是「左腦」。而左右腦平分了腦部的所有構造。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司語言,也就是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嚐到(左腦五感)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相當費時。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和潛意識有關。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圖像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因此能夠把大量的資訊一併處理(心算、速讀等即為右腦處理資訊的表現方式)。一般人右腦的五感都受到左腦理性的控制與壓抑,因此很難發揮即有的潛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腦的人,聽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現圖像、聞到味道等。心理學家稱這種情形為「共感」這就是右腦的潛能。
如果讓右腦大量記憶,右腦會對這些訊息自動加工處理,並衍生出創造性的訊息。也就是說,右腦具有自主性,能夠發揮獨自的想像力、思考,把創意圖像化,同時具有做為一個故事述說者的卓越功能。如果是左腦的話,無論是你如何的絞盡腦汁,都有它的極限。但是右腦的記憶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結合,就能夠和不靠語言的前語言性純粹思考、圖像思考連結,而獨創性的構想就會神奇般的被引發出來。
一九八一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羅傑.
右腦(本能腦潛意識腦)
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 力)
左腦(意識腦)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判斷、推理、語言、抑制。五感 (視、聽、嗅、觸、味覺 )
三、喪失左腦功能後引發的開悟經驗:
1996年冬晨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女神經解剖學家、哈佛醫學院畢業的泰勒博士Dr. Jill Bol te Taylor 於夢中醒來的清晨,她的顱內血管破裂,最初她並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後部疼痛,結果她的左半大腦在四個小時內逐步 shut down( 被關閉 ),喪失了語言辨識和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對過往的大部分記憶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消失,意即,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她的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只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內心深度寧靜平和、見到宇宙與自身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的驚奇經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進入到了涅槃」
(「 Nirvana!Wow, this is cool! 」 )。
這個「涅槃」狀態至少連續持續了五周,而且在她經過8年的逐步恢復左半球大腦功能的時期後,她說她「已經毫不憐惜地拋掉了過往那個生活了37年的瑣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回到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同時,只要她現在想進入 那個「涅槃」,隨時隨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而進去。
她一再真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進入「涅槃」體驗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警覺觀察並對自己的情緒或思維作出選擇,通過轉移你的專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隨時隨地地進入你的右半球大腦作主的狀態,而讓左半球的功能運作僅作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因為,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你並不是你的思想!)。
她說,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體驗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這個奇妙的一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鼓勵和教育大都是側重使用左腦半球的能力,還由於通過左腦半球的能力而取得的在社會上的成就而受到獎勵,比如,語言、文字、邏輯、推理、判斷、計算、數位、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話說,「但是大腦右半球給我們的才是關於世界的大圖像。」(「but the right hemisphere gives us the big picture.」)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研究大腦的專業人士,能夠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從當事人內部(from inside out)來研究自己的大腦,這是非常罕見而幸運的一件事。
中風還讓泰勒體會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開悟」 感覺。她強調:『 隨著左
腦語言中心變得沉默,我對自己生平的記憶也越來越疏離, 但我的意識展翅高飛,彷彿只要願意,就可以與天地『合而為一』。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讓人覺得到了天堂……
我得承認,我那受創腦袋中愈來愈大的空洞,實在太富誘惑力了。我歡迎那種沉寂帶給我的舒適,不用再與那些現在看起來很沒意義的社交事務糾纏。」
真正的開悟(enlightenment)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讓人感受到與本體合而為一(oneness)的狀態。本體是如此廣闊無限、堅而不摧,它既是你自己,又比你自己更為廣大。
回歸到本體,就是回歸你未有名字和形相之前的實相。
四、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大腦潛能的開發重在右腦的開發。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
來的知識,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時的資訊;右腦則是人的「祖先腦」,儲存從古至今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因子的全部資訊,很多本人沒有經歷的事情,一接觸就能熟練掌握就是這個道理。右腦是潛能激發區,右腦會突然在人類的精神生活的深層展現出跡象;右腦是創造力爆發區,右腦不但有神奇的記憶能力又有高速資訊處理能力,右腦發達的人會突然爆發出一種幻想、一項創新、一項發明等等。右腦是低耗高效工作區,右腦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計算複雜的數學題,高速記憶、高質量記憶,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的大量情緒行為也被右腦所控制。
「開悟」就是要有意識地去開發右半球大腦的功能,把左腦讓位給右腦主導!
不去理會左腦喋喋不休的編故事、對話,以活在當下的醒覺,去除所有加諸的束縛、界限,撥開我執的幻象,直接「看到」實相。
五:開悟與自我意識的消失
沒有左腦的干擾,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
六:一旦體認到自我與宇宙間沒有界限時就開悟了
近代哲學泰斗懷海德認為:[ 構成一切基本的因子,本質上都只是一種震動而已 ] 也就是說:人間所有對立的現象,如因 - 果,過去 - 未來,主體 - 客體,事實上就像是一個波浪的高峰與低潮,一個波動而已。波浪雖只是一個,卻需籍著高峰與低潮顯示出來,因此你無法在高峰或低潮任何一邊找到波浪,你必須結合兩者。我們知道,世上沒有一種無高峰的低潮,或無低潮的高峰,高低二極乃是一個波動的兩個現象。因此懷海德說:宇宙中每一個因素,[都是同一能量,或同一活動的潮起潮落的震動而已。]
我們大多數人至今還很難相信,物體與能量,主體與客體,生命與死亡,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是因為我們對分界線過於認真。分界線原是對立世界的始作俑者。
當我們說:[終極境界乃是對立的統一時],實際上就是指:[終極境界乃是無界限的境界]
宇宙是沒有界限的。界限純屬虛構,並非真實,乃是出自人類的自編自導。劃分區域本身不是問題,但當我們執著於此界限兩邊的對立,誤以為真時,則成一切禍害之始。
我們不只強調,相對世界中的分界線乃是出於虛構,而且宇宙萬物之間根本毫無間隙可言。現代的物理研究,更加肯定了無界限的宇宙真相。
我的心識,身體,思想,希望,其實和樹木,星星,雲彩,高山一般,都是我的認知物件,故不可能構成真我。如此追問下去,我變的越來越透明,而且體會到,我遠遠超出這孤立的有機生命之外;我愈深入這個我,我變的離它愈遠。
觀到究竟,我們的意識會突然靈光一現,發現我們愈追求那大智慧,愈明白它不是一種可以執著的個體。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每一樣東西,我無法感覺到他,因為它是每一個感覺,我無法經驗到它,因為它是每一個經驗。正因為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這個大智慧,所以我看到的某一」個體」,便不是大智慧。於是我向內尋找自我時,我找到了整個世界。
這真是奇妙的發現,內在的自我原來就是外在的真實世界,反之亦然。主體與客體,內在與外在,竟是同一回事,並沒有什麼根本界限。這世界就是我的身體,能觀也就是所觀。
參考資料 :一、事事本無礙肯‧威爾伯著 若水譯
二、《奇跡》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家吉爾‧泰勒著
其他資料參考相關網路
後記:
有關界限的觀念主要來自肯‧威爾伯的著作,肯‧威爾伯Ken Wilber是一位長期從事靈修的學者,1949年出生於美國的俄克拉何馬城。由於父親在空軍服役,肯‧威爾伯學生時期曾數次遷徙。他在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讀高中,後進入杜克大學(Duke)攻讀醫學。在讀大學一年級時,肯‧威爾伯就把研究興趣從自然科學轉向了心理學和哲學。他的視野廣泛,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作品,他都大量涉獵。肯‧威爾伯後來又回到內布拉斯加讀生物化學研究生,但在一年之後他又退學,全力著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
肯‧威爾伯在1977年23歲時發表了《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在此書中,他論述了人的發展所必須經過一些特定階段,這些階段已經超出了西方心理學以前對人的發展的認識。肯‧威爾伯認為:只有依靠成功地通過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感的出現,以及最終體驗到超越並包括了個人自我(self)的更廣泛的同一性才是可能的。
這本書給他帶來了聲譽。此後,他著述不斷,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多個國家。他的著作的發行量名列美國同類作家之首,被稱為美國「最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家」。
肯‧威爾伯現在被公認是「後人本心理學」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論家和發言人,有「後人本心理學的馬斯洛」的稱呼(其主要含義是:他在後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相當於馬斯洛在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
肯‧威爾伯的實際影響已經跨越了心理學領域,波及到哲學和神學領域。由於肯‧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研究極具有基礎性和開創性,他甚至獲得了「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美譽。作為心理學家,有評論認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
肯‧威爾伯的主要著作有:《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1977);《
沒有疆界》(No Boundary,1979);《阿特曼計劃》(The Atman Project,1980);
《來自伊甸園》(Up from Eden,1981);《意識的轉化》(Transformations of
Consciousness,1986)《眼對眼》(Eye to Eye,
and Grit,1991年);《性,生態和靈性》(s-e-x, Ecology, Spirituality,1995)
;《一味》(One Taste,1997年);《萬物簡史》(1998年);《整合心理學》(2001
年)等。
- 9樓.2012/02/01 08:54好文章
無意間發現你的部落格 好像挖到寶 - 8樓. Wendy 卯瑜 - 美學生活家2009/10/11 13:32好棒的 演講
阿 ming 大哥
謝謝 ! 受益良多 !
謝謝提供很好的意見 阿ming 於 2009/10/11 21:31回覆 - 7樓. 傑克332009/09/23 15:21神奇與奧秘
感謝 阿Ming 大哥這心靈啟迪之路, 有著智者的引導, 讓懵懂無知的人有緣在摸索中依著指引的方向前進常常在傑克33的歌聲中獲益良多。 阿ming 於 2009/10/11 15:55回覆 - 6樓.2009/08/17 14:51發現心經之新穎說法,呼應本篇文章的主題,交流囉!
很開心看到這篇文章!
發現心經之新穎說法,呼應本篇文章的主題,交流囉!
心經要解
http://tw.myblog.yahoo.com/b-3359989/article?mid=165&prev=166&next=164&l=f&fid=5
- 5樓. 岱靈2009/08/07 10:37再訪
阿ming哥的回應寫得真好
我懂了
岱靈^_^真高興妳看懂了 阿ming 於 2009/08/08 20:30回覆 - 4樓. Wendy 卯瑜 - 美學生活家2009/08/04 21:01阿ming 大哥..我能完全了解你說的....
當我接觸 [ 曼陀羅彩繪心靈 ] 的課程時..老師要我們將眼睛閉起來舉起左手, 隨便拿起身旁的臘筆並且不能看畫紙 ( 畫紙是黑色的 )..
要我們先畫一個圈圈..等我張開眼睛時..我們還是用 [ 左手 ] 來畫畫...畫到最後....終於看到 [ 潛意識 ] 的我要告訴我..我今生要追求與靈魂要完成的使命是什麼?
慢慢的我去看到了那個 [ 原始靈魂 ] 的我. 甚至 [ 面具的創作 ] 也是一樣. 那些是兩年以前的作品. 經過上了 [ 光的課程 ] 打通了12脈輪..我越來越相信那份 [ 覺知力 ] 了.
在我個人相簿有 [ 彩繪心靈 ] 的創作:
http://album.udn.com/wendybtc/154293
那 [ 面具的創作 ] 也有我當時收到的 [ 訊息 ] 認識生命 :
http://blog.udn.com/wendybtc/1600592
Wendy:
[ 曼陀羅彩繪心靈 ] 的課程有加強右腦的功能,而且都是首次的探險,
與道相契合,而非邏輯式的經驗重組,讓妳直接切入較深層意識與潛意識
的自我溝通。
讓妳明白來到人世間的劇本,要完成甚麼任務。
妳經過了一些靈修的課程,覺知力與洞察力越來越強,這是非常好現象。
那 [ 面具的創作 ] 呈現左腦與右腦的衝突與相融,幻象與真實的糾纏
與統一,相當不錯,亦可當藝術創作看待。
阿ming 於 2009/08/05 21:30回覆
- 3樓. 沐光2009/08/01 01:35這真是一篇高等的文章!
看完此篇 [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其中第六段.....讓我從靈魂深處感動.....有種欲哭的衝動.....
實在 太好了!了不起啊!這真是一篇高等的文章!
推!!推!!推!!
一般人很少會點閱這類文章,
即使看了也不容易懂,
所以興趣缺缺,
像妳看了能夠引動心靈深處的悸動,
很不簡單,表示妳完全懂,
只是不容易說出來,
謝謝妳的欣賞。
阿ming 於 2009/08/01 21:22回覆 - 2樓. 紫衣2009/07/26 20:22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探討 令人深思
原來 我們該好好的來開發右腦
讓左腦休息 使右腦發揮無限潛力
恢復人人本自俱足的智慧德能 ^^明心見性
開悟跟右腦存在著某種關連
能探討其中的關鍵部分
明瞭開悟並非遙遙不可及
看來靜心禪坐也是在試圖
抑制左腦自我意識的功能
轉向右腦與宇宙意識連接
也就是恢復本自具足的德慧
明心見性
阿ming 於 2009/07/26 21:05回覆 - 1樓. 岱靈2009/07/25 19:08很棒的啟悟
我很艱難地一字一字讀完
因為頭痛
阻斷了流暢理解的覺受
如果我能依照右腦的無盡開發暸悟
痛的人不是我理解中的自我
那麼我即將跨越我自身對自己真我和宇宙客體互動的界限吧
另外想跟ㄚming哥哥分享的是
我有恩寵與勇氣這本書
沒看完就是了
還有我也很喜歡馬斯洛和容格
但是整合他們的思想我尚力有未逮
還懇切希望多與大哥請教
ps:沉睡中的醒獅可以這樣形容真我嗎
寫到這裡比較不痛了
岱靈^_^這裡面所講的東西確實很難理解的,
有人靜坐時發現意識的發生處竟然是在頭頂上的天空,
所以說,肉體痛苦時需要把自我意識放空。
超越狹小的自我就能與宇宙大我互動,
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這本書我也有,
接受,就是「恩典」。接受這一事實,才是「勇氣」。
恐懼死亡會降低生命的活力,接受死亡,乃是為了更好
地生活。恩寵與勇氣,有深意在焉。生命之所以值得,
而人之所以高貴,都在恩寵與勇氣中。
阿ming 於 2009/07/25 20:5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