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鳳飛飛傳奇人生:嫁豪門隱退 收藏帽子近千
2012/03/10 17:58
瀏覽2,2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鳳飛飛傳奇人生:嫁豪門隱退 收藏帽子近千
2012年02月15日 13:18北青網
2月13日,臺灣樂壇急發重磅消息,影響一代人的“帽子歌后”鳳飛飛,於1月3日淩晨3點19分因肺癌在香港去世,享年60歲。她的骨灰已於2月12日安置在臺灣大溪佛光山寶塔寺。爲何在去世42天才公佈消息?原來,鳳飛飛將訃告發佈時間、如何告知媒體和歌迷都做好了計劃,可以說親自策劃了“身後事”。
作爲歌壇的常青樹,鳳飛飛除了給大衆留下了衆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外,也留下了衆多傳奇軼事。她爲什麽叫鳳飛飛?她爲什麽被稱爲帽子天后?她又爲什麽闊別歌壇20年?如今再探究這些幕後故事,讓人心頭五味雜陳。
她爲什麽叫鳳飛飛
主演《燕雙飛》後,製作人幫她改名
其實,鳳飛飛本名林秋鸞。鳳飛飛這個藝名是怎麽來的呢?據悉,1968年,鳳飛飛在臺北一個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並使用第一個藝名“林茜”,從此離開大溪老家開始在臺北登臺駐唱。她從15歲唱到19歲,嘗盡演藝圈的世態炎涼。
1972年,幸運的大門終於爲鳳飛飛而開,當時著名的製作人張宗榮讓她在閩南語劇《燕雙飛》中飾演俠女“柳上燕”,並演唱該劇主題曲。張宗榮並正式將她改名“鳳飛飛”,改名之後,鳳飛飛從此步出陰霾,開始走入觀衆的心中。鳳飛飛曾回憶:“許多人問我爲什麽要叫鳳飛飛?這其中有個很奇妙的巧合:‘燕雙飛’顧名思義就是‘兩隻燕子在飛’,燕屬鳥類、‘雙飛’當然就是‘飛飛’。或許您會問,那爲什麽不叫‘鳥飛飛’呢?答案很簡單,鳥兒戴了頂帽子,不就是‘鳳飛飛’了嗎?”
她爲什麽隱退歌壇20年?
嫁給香港富商,甘願成其背後女人
鳳飛飛出道40多年,向來是緋聞的絕緣體,1980年嫁給香港富商趙宏琦,兩人感情穩定,相互扶持長達30多年。當時剛出道的鳳飛飛美麗清純,身邊不乏許多追求者,但當年鳳媽一直跟在女兒身邊,讓愛慕鳳飛飛的男性望而卻步,直到鳳飛飛27歲時遇到從事旅遊業的趙宏琦,才毅然決然出嫁。當時,趙宏琦已離異且育有小孩。之後,鳳飛飛引退歌壇20多年,甘願成爲成功男人背後默默的女人。
據瞭解,當時鳳媽極力阻止兩人的交往,但因爲趙宏琦對鳳飛飛說過,“不要求妳煮飯、做家務,只希望回家能看到妳。”大受感動的鳳飛飛毅然嫁給了趙宏琦。1989年,他們的兒子出生後,鳳飛飛便隨夫定居香港,全心全意相夫教子。鳳飛飛再次復出時,已經是2003年之後的事情,當時有傳言趙宏琦生意走下坡,導致鳳飛飛不得不出來“賣唱”,但鳳飛飛表示,因爲不能忘懷站上舞臺的魅力,在老公與兒子的支援下,她終於復出歌壇。
另據瞭解,趙宏琦不幸在2009年患肺癌辭世。夫妻二人都是罹患肺癌去世,令人唏噓。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考驗,大牌歌星的白眼,周遭人的不看好,這也讓鳳飛飛開始懷疑,“我是否有資格做一名歌手?”但天生不服輸的她,有著越挫越勇的勁頭,她發誓一定要闖出名堂!鳳飛飛從阿姨家搬離,每天清晨跑去田裏吊嗓子,在臺北市區因爲找不到空曠的地方練習,突發奇想每天到鐵路旁等火車,趁著火車開過的時候發音練聲。
當時因爲她沒名氣,只是被安排在開場秀。有時候大牌歌手來多了,或者人人都要趕場,鳳飛飛就不得不穿著禮服在後臺坐冷板凳,隨時等著救場。她沒事的時候就抄抄樂譜,省錢又加深樂理知識。當時的鳳飛飛收入微薄,母親原本托一位阿姨照顧她,住的時間長了,她常常回到阿姨家連口熱水也喝不著。但爲了省錢,她從來不在上班時吃飯,總是回到阿姨家有的吃就吃,沒的吃就餓著睡覺,偶爾實在是餓到不行,就跑去廚房吃開水泡飯,爲了不讓阿姨家人看出來,她還特意把剩飯攪松。有一次,鳳飛飛下班回阿姨家,照常按門鈴,沒想到始終沒人應門,最終她只能蹲在街頭傷心落淚。
她爲什麽叫帽子天后?
愛帽成癡,一生收藏600多頂帽子
1974年,鳳飛飛開始主持電視綜藝節目,由於從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剛踏入演藝圈的時候,鳳飛飛經常爲上臺的“行頭”費盡思量。有一次,她戴了一頂鴨舌帽上臺演唱,結果反響異常熱烈,之後每次在舞臺上,只要不是穿旗袍等傳統服飾,鳳飛飛總是用帥氣的褲裝搭配著風格迥異的帽子,配合著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和憨直的微笑,並用舉手禮向觀衆致謝,這一切都成了她獨特的標誌。此後,“帽子歌后”這個稱謂便見諸各大報紙雜誌。
“帽子歌后”名不虛傳,歌聲甜美的鳳飛飛愛帽成癡,一生共收藏600多頂各式帽子。 鳳飛飛曾說,“我從5歲就開始戴帽子,照鏡子時,就覺得戴上帽子的我特別好看,就這樣迷上了。” 關於心愛的帽子, 鳳飛飛有個“小堅持”:就是穿什麽顔色衣服,就要搭配什麽顔色的帽子。鳳飛飛還曾邀請媒體到家中拍攝其收藏,數百頂的帽子掛滿整個房間、牆壁,真的很壯觀。
當時臺灣樂壇,女星或是性感或是甜美,偏偏鳳飛飛走了一條中性道路,帽子、襯衣、長褲,沒有長長的假睫毛,也沒有閃亮的禮服,甚至不施粉黛穿著牛仔褲、平底鞋就去上節目,沒想到觀衆都統統買賬,還送給她“帽子歌后”的稱號。
爲了一頂帽子,鳳飛飛也是狠下工夫,每次逛街,她什麽都不會看,總是直奔帽子店。有一次在國外的一間店裏,她一口氣就買下30多頂帽子,讓店主開心得嘴都合不攏。來上海,鳳飛飛也哪都不逛,直奔賣帽子的地方。出道40多年,她已經收集了超過600頂帽子,而且還精心爲它們編輯了厚厚一本檔案,其中有很多都只是收藏還沒戴過。
她曾說:“他不要求我煮飯、做家務,只希望回家能看到我。”她爲此放棄當紅的演藝事業,選擇婚後定居香港,學習當“趙太太”。趙宏琦和鳳飛飛的媒人淩峰回憶,當時男的高帥多金,女的是演藝圈當紅女歌手,兩人一拍即合,從1981年結婚至2009年,28年恩愛如一。婚後8年,鳳飛飛生下一子。趙宏琦的部分事業,交由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負責管理營運。
爲保護病中的趙宏琦與昔日媒人淩峰翻臉
這段走過20多年的明星夫妻,從開始的鳳飛飛爲愛隱居到幾年前趙宏琦的“婦唱夫隨”,日子雖然平淡但很幸福。然而,一場意外打破了他們的平靜。雖然外界傳過多種趙宏琦病危的消息。直到當年三月才得以確實。爆料者就是他們的“媒人”淩峰。爲保護病中的趙宏琦,鳳飛飛無奈出來闢謠,表示趙宏琦的病情已開始好轉。爲這事還差點和淩峰翻臉。
2009年,趙宏琦不幸因患癌症辭世,當時悲傷難捺的鳳飛飛擬文發佈老公離世的噩耗時曾說:“此時此刻、千頭萬緒,有許多事待處理。我知道失去這段近30年牽手情的傷痛,需要很長的時間療愈,但這就是人生!我一定會堅強面對!” 如今,夫妻二人都是罹患肺癌去世,令人唏噓。
如今,這對幸福夫妻已經陰陽相隔。但他們走過的幸福依然讓人羡慕。我想,天堂裏的趙宏琦依然會做鳳飛飛最忠實的粉絲,在另一個世界的舞臺下,趙宏琦將是最後一個離開座位的觀衆,就爲了看鳳飛飛重唱《掌聲響起》。
鳳飛飛1968年出道,縱橫歌壇30幾年,唯一的弟弟鳳飛颺也追隨她的腳步,他連藝名也取爲“鳳飛颺”,鳳飛飛對唯一的弟弟照顧有加,曾在他的專輯《你我手牽手》中姊弟對唱。
比起姊姊,鳳飛飛弟弟鳳飛颺在演藝圈的時間並不長,也不若鳳飛飛大紅大紫,據調查,鳳飛颺一共出過4張專輯,並和楊林拍過一部電影《豆芽夢》,還演過《六祖慧能傳》、《失蹤人口》等電影,拜姊姊之賜,80年代時期,五年級生對他並不陌生,但未能大鳴大放。
離開演藝圈,鳳飛颺始終不得志,轉做禮品生意失敗,鳳飛飛嫁到香港,也帶弟弟到香港向夫婿趙宏琦學經營,但依舊無法適應而返台,之後靠著開計程車爲生,但鳳飛飛對弟弟的關心未減。
幾年前,鳳飛颺得了腮腺癌,鳳飛飛心急如焚到處求醫,花大錢幫弟弟治病,鳳飛颺病情控制住,還出現在姊姊演唱會上,被病魔折騰得不成人形的他,那是最後一次出現在公開場合。
後來,鳳飛颺手術後返家,持續昏睡未醒,家人發現不對勁,立即送往馬偕醫院,經換血搶救逝世,當時,鳳飛飛在弟弟床邊親眼看著他斷氣,當場痛哭,但鳳飛颺膝下留有一個12歲兒子,鳳飛飛決定照顧侄子。
演藝
侯導激發喜劇細胞
鳳飛飛唱紅了無數瓊瑤劇經典插曲,像《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等。此後,鳳飛飛終於在1979年主演了第一部電影《春寒》。但走悲情路線的劇情,和她一向給人的爽朗性格有差異。就在她一連演了三部帶悲劇色彩的電影後,鳳飛飛在1981年出演了侯孝賢導演的處女作《就是溜溜的她》(1981),也就此激發了她的喜劇細胞,讓演慣悲情女的鳳飛飛,成功轉型爲“愛情喜劇掌門人”。
後來原班人馬再合作了《風兒踢踏踩》(1982)。而“永遠的瓊瑤最佳女主角”林青霞,也和“永遠的瓊瑤主題曲最佳演唱者”鳳飛飛在《四傻害羞》(1983)擔任“雙女主角”,該片也成爲鳳飛飛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1991年的《浮世情懷》和1992年的《想要彈同調》,意味著鳳飛飛的歌壇生涯,步入了一個新的巔峰。《浮世情懷》中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追夢人》。1991年,臺灣樂壇領袖羅大佑創作了一首《追夢人》悼念臺灣作家三毛,他沒有選擇三毛生前御用唱將兼好友齊豫、潘越雲等人,卻選擇了當時已經逐漸淡出樂壇的鳳飛飛,也足見鳳飛飛經久不衰的魅力。
這個臺灣北方鄉下長大的孩子,長得並不算美,但她落落大方,在舞臺上灑脫不做作,比美女還招人喜歡。從1972年事業出現轉機以後到她1997年推出最後一張專輯,她是通吃臺灣男女老少的超級偶像。當年臺灣金嗓獎,鳳飛飛從1979年首屆開始拿獎,直到1986年,她蟬聯了8屆最受歡迎歌星榜榜首。臺灣金鐘獎,她蟬聯了1982年和1983年兩屆最佳女歌星獎。從1972年更名爲鳳飛飛,到1997年發行最後一張專輯,鳳飛飛共計發行了81張專輯,演唱過大約1,000個不同的歌曲曲目。在最鼎盛時期,她一兩個月就能出一張專輯,一年有六七十首歌在市面上同時流通。
當然,那個年代是“同一首歌”的年代,一首歌不存在專門爲誰而做,鄧麗君唱完,劉文正再拿來唱是常有的事,但這樣的數字,也足以令人驚歎。特別是瓊瑤系列電影(電視劇)主題曲,讓鳳飛飛在那個年代打開了人們生命記憶的密鑰,她讓全臺灣各個階層的人都感覺,她就是我的鄰家小妹。
1997年以後,雖已經徹底淡出樂壇,但鳳飛飛從來都沒有忘記舞臺。她堅持每天跑步鍛煉保持體能,風雨無阻。“有時下雨跑到褲腳鞋子全濕,像瘋子一樣。有時太冷,我就把自己整個頭包得像阿拉伯人,只露出眼睛,照跑。”她說。此外,她還堅持每天吊嗓子,爲了不吵到隔壁鄰居,自創了用玻璃杯套住嘴發聲的方法。2007年的上海演唱會時,住在酒店的她每天一大早堅持到人民廣場吊嗓子。在她而言,不管台下的觀衆有幾個,認真演唱是身爲歌者的本能。
2007年鳳飛飛上海的那場演唱會,票房並沒有爆棚,或許對於內地樂迷而言,她來得太晚了。但對於臺灣人而言,她是永遠的歌后。臺灣社會觀察家詹宏志曾這樣評價:“臺灣人心目中的臺灣,可能是:城隍廟、擔仔面、魚丸湯和鳳飛飛。” 鳳飛飛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歌手,她帶給臺灣人的,還是一種通過努力,只有在那個年代的臺灣才會發生的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傳奇。鳳飛飛的一生,是一部臺灣本土歌謠進化史。她的離世帶走的將是全臺灣人集體的那段記憶,是整個臺灣樂壇的那段傳奇。
去年的“2011鳳飛飛臺灣歌謠演唱會”,鳳飛飛嗓子出現危機,不得不取消演出。當時她錄了段說明,用低沈沙啞嗓音說:“大家還認得我的聲音嗎?”去年5月11日,因爲取消演出,鳳飛飛還給歌迷寫了一封信(以下爲節選).
親愛的朋友:
首先向大家深深致上歉意!
上個月,在記者會結束後回香港,就在此時,感覺身體不舒服,剛開始以爲只是小風寒,後來聲音狀況異常,說話越來越吃力。經過醫生做了一輪診斷檢查,才發現聲帶上長了東西……
爲這次巡迴演出,每天操練體力,每天練唱,結果過度使用聲帶,造成演唱會無法如期舉行……
未來不能唱歌的日子,我仍然會做功課,想著下一次在舞臺上與朋友見面時的開場白。如果歌癮上來了,就吹口哨來解悶……
昨夜還做了個夢,夢見與樂手們在彩排。雖然心裏仍有千絲萬縷的牽掛,不過,相信夢想一定成真。
鳳飛飛對歌曲的演繹堪稱一絕,細膩的情感把握,毫釐不差的發聲與轉音,誰又能想到,她曾經爲自己的口音而深陷困擾。 30年前的樂壇並不像現在以吐字模糊爲榮,字正腔圓在那時是對歌手的基本要求。鳳飛飛出生在我國臺灣島北(南)部的大溪鎮,鄉村出生的背景掩飾不了她在咬音吐字上的缺陷。她分不清平舌音和翹舌音,也常常把“YU”發成“YI”。如唱到“一道彩虹,掛在那雲中”的“中”字,她發出的卻是“蹤”音。
雖不是致命的問題,但勤奮要強的鳳飛飛深知這個弱點會阻礙發展,於是專門拜在劉家昌門下學習歌唱技巧,並向左宏元、莊奴等優秀詞曲人學習語言,如此認真的態度不僅讓她獲得了《我是一片雲》、《流水年華》、 《掌聲響起》等優秀歌曲的首唱,並得到這些音樂大師的首肯。
多年後,劉家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問他誰是唱得最好的學生,也許問的人早已有了答案 - 鄧麗君,想不到劉家昌的回答卻是鳳飛飛。或許這樣的回答只是劉大師的一時之選,卻也說明了鳳飛飛的努力在劉家昌的心目中留下了多麽深刻的印象。
其實不僅是口音,就算只說音色,鳳飛飛也有安於人後的托詞。她的聲音介於鄧麗君和蔡琴之間,沒有鄧麗君的清澈甜美,也不如蔡琴的醇厚馥鬱,她的成就更多地依賴於勤懇表演積累的經驗和個人閱歷對歌曲的掌控力。她的歌聲有著無出其右的真實和溫暖,在中音向高音的轉化上輕鬆自如,不著氣息又餘音纏繞。
鳳飛飛的經典歌曲
● 《掌聲響起》:它是鳳飛飛的首支名曲,也是她上千首歌曲中的翹楚之作。據悉,當時鳳飛飛看到這首歌的歌詞時,她就足足哭了三個小時,開始錄音的時候,她還是要求先讓自己哭完再進行錄音,即便如此,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首歌的時候,她還是常常唱得淚流滿面。
● 《流水年華》:這首歌最先由上世紀70年代的白馬王子劉文正唱紅,這首原本是懷念異鄉戀人的歌,成了當時年輕人的送別之曲。鳳飛飛的演繹委婉低回,但沒有傳統女歌手的那種哀傷苦盼,樂觀向上的信念貫穿全曲。
● 《我是一片雲》:這首歌因爲同名瓊瑤電影而被廣爲傳唱,其歌詞非常簡單,只有40字,但三拍子的節奏卻帶出一種自由灑脫的雋永意境。鳳飛飛不刻意賣弄技巧,帶點不經意的演繹賦予這首歌無與倫比的魅力。
● 《往事如昨》:對於1965年到1972年出生的人,只要在學生時代喜歡流行歌曲的,一定記得這首歌。雖然大家哼著歌曲或手抄歌詞的時候,頗有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情懷,但“春去春回,年華易逝”的傷感只有在少年們的心中才表現得那麽突出。
● 《祝你幸福》:鳳飛飛經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她1972年錄製第一張唱片時,便有《祝你幸福》這麽優秀的歌曲。這首歌確實激勵了整整一代人,以至於當鳳飛飛舉辦35周年演唱會時,全場掌聲雷動,一起合唱“人生的旅途有甘有苦,要有堅強意志,發揮你的智慧,流下你的汗珠,創造你的幸福”。
推遲死訊爲讓歌迷過好年
鳳飛飛律師江燕偉昨日(2月1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鳳飛飛死訊。身在現場的臺灣媒體同行張雅惠昨日向本報記者敍述發佈會細節:“據鳳姊生前遺願,她離世的消息要在農曆元宵節過完後才公佈,而這一推就是42天。”據悉推遲公佈死訊,一方面是因爲鳳飛飛長久以來行事低調,不願意媒體曝光她的後事,另一方面她也考量到粉絲的情緒,“不希望大家在過年期間聽到消息太難過。”
昨天(2月13日)下午2點37分,鳳飛飛全球歌迷官方網站站長也發佈一封公開信,其中詳細解釋了鳳飛飛臨終前要求隱瞞、滯緩死訊曝光,屬於她的個人意願。
魂歸故里臺灣安葬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王柔婷,昨日前往鳳飛飛骨灰安放的臺灣佛光山寶塔寺。她向記者介紹說:“鳳姐的骨灰放在寶塔寺的4樓,因爲她用本名林秋鸞安放的骨灰,所以園區的工作人員並不知道‘帽子歌后’去世的消息。鳳飛飛的遺體是在香港火化,骨灰於2月11日從香港運至臺灣,12日安放在寶塔寺,13日(昨日)公開消息。”王柔婷稱鳳飛飛選擇臺灣大溪安放骨灰,是因爲這是她的出生地。
From:http://money.eastmoney.com/news/1612,20120215191492249.html
2012年02月15日 13:18北青網
2月13日,臺灣樂壇急發重磅消息,影響一代人的“帽子歌后”鳳飛飛,於1月3日淩晨3點19分因肺癌在香港去世,享年60歲。她的骨灰已於2月12日安置在臺灣大溪佛光山寶塔寺。爲何在去世42天才公佈消息?原來,鳳飛飛將訃告發佈時間、如何告知媒體和歌迷都做好了計劃,可以說親自策劃了“身後事”。
作爲歌壇的常青樹,鳳飛飛除了給大衆留下了衆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外,也留下了衆多傳奇軼事。她爲什麽叫鳳飛飛?她爲什麽被稱爲帽子天后?她又爲什麽闊別歌壇20年?如今再探究這些幕後故事,讓人心頭五味雜陳。
她爲什麽叫鳳飛飛
主演《燕雙飛》後,製作人幫她改名
其實,鳳飛飛本名林秋鸞。鳳飛飛這個藝名是怎麽來的呢?據悉,1968年,鳳飛飛在臺北一個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並使用第一個藝名“林茜”,從此離開大溪老家開始在臺北登臺駐唱。她從15歲唱到19歲,嘗盡演藝圈的世態炎涼。
1972年,幸運的大門終於爲鳳飛飛而開,當時著名的製作人張宗榮讓她在閩南語劇《燕雙飛》中飾演俠女“柳上燕”,並演唱該劇主題曲。張宗榮並正式將她改名“鳳飛飛”,改名之後,鳳飛飛從此步出陰霾,開始走入觀衆的心中。鳳飛飛曾回憶:“許多人問我爲什麽要叫鳳飛飛?這其中有個很奇妙的巧合:‘燕雙飛’顧名思義就是‘兩隻燕子在飛’,燕屬鳥類、‘雙飛’當然就是‘飛飛’。或許您會問,那爲什麽不叫‘鳥飛飛’呢?答案很簡單,鳥兒戴了頂帽子,不就是‘鳳飛飛’了嗎?”
她爲什麽隱退歌壇20年?
嫁給香港富商,甘願成其背後女人
鳳飛飛出道40多年,向來是緋聞的絕緣體,1980年嫁給香港富商趙宏琦,兩人感情穩定,相互扶持長達30多年。當時剛出道的鳳飛飛美麗清純,身邊不乏許多追求者,但當年鳳媽一直跟在女兒身邊,讓愛慕鳳飛飛的男性望而卻步,直到鳳飛飛27歲時遇到從事旅遊業的趙宏琦,才毅然決然出嫁。當時,趙宏琦已離異且育有小孩。之後,鳳飛飛引退歌壇20多年,甘願成爲成功男人背後默默的女人。
據瞭解,當時鳳媽極力阻止兩人的交往,但因爲趙宏琦對鳳飛飛說過,“不要求妳煮飯、做家務,只希望回家能看到妳。”大受感動的鳳飛飛毅然嫁給了趙宏琦。1989年,他們的兒子出生後,鳳飛飛便隨夫定居香港,全心全意相夫教子。鳳飛飛再次復出時,已經是2003年之後的事情,當時有傳言趙宏琦生意走下坡,導致鳳飛飛不得不出來“賣唱”,但鳳飛飛表示,因爲不能忘懷站上舞臺的魅力,在老公與兒子的支援下,她終於復出歌壇。
另據瞭解,趙宏琦不幸在2009年患肺癌辭世。夫妻二人都是罹患肺癌去世,令人唏噓。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考驗,大牌歌星的白眼,周遭人的不看好,這也讓鳳飛飛開始懷疑,“我是否有資格做一名歌手?”但天生不服輸的她,有著越挫越勇的勁頭,她發誓一定要闖出名堂!鳳飛飛從阿姨家搬離,每天清晨跑去田裏吊嗓子,在臺北市區因爲找不到空曠的地方練習,突發奇想每天到鐵路旁等火車,趁著火車開過的時候發音練聲。
當時因爲她沒名氣,只是被安排在開場秀。有時候大牌歌手來多了,或者人人都要趕場,鳳飛飛就不得不穿著禮服在後臺坐冷板凳,隨時等著救場。她沒事的時候就抄抄樂譜,省錢又加深樂理知識。當時的鳳飛飛收入微薄,母親原本托一位阿姨照顧她,住的時間長了,她常常回到阿姨家連口熱水也喝不著。但爲了省錢,她從來不在上班時吃飯,總是回到阿姨家有的吃就吃,沒的吃就餓著睡覺,偶爾實在是餓到不行,就跑去廚房吃開水泡飯,爲了不讓阿姨家人看出來,她還特意把剩飯攪松。有一次,鳳飛飛下班回阿姨家,照常按門鈴,沒想到始終沒人應門,最終她只能蹲在街頭傷心落淚。
她爲什麽叫帽子天后?
愛帽成癡,一生收藏600多頂帽子
1974年,鳳飛飛開始主持電視綜藝節目,由於從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剛踏入演藝圈的時候,鳳飛飛經常爲上臺的“行頭”費盡思量。有一次,她戴了一頂鴨舌帽上臺演唱,結果反響異常熱烈,之後每次在舞臺上,只要不是穿旗袍等傳統服飾,鳳飛飛總是用帥氣的褲裝搭配著風格迥異的帽子,配合著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和憨直的微笑,並用舉手禮向觀衆致謝,這一切都成了她獨特的標誌。此後,“帽子歌后”這個稱謂便見諸各大報紙雜誌。
“帽子歌后”名不虛傳,歌聲甜美的鳳飛飛愛帽成癡,一生共收藏600多頂各式帽子。 鳳飛飛曾說,“我從5歲就開始戴帽子,照鏡子時,就覺得戴上帽子的我特別好看,就這樣迷上了。” 關於心愛的帽子, 鳳飛飛有個“小堅持”:就是穿什麽顔色衣服,就要搭配什麽顔色的帽子。鳳飛飛還曾邀請媒體到家中拍攝其收藏,數百頂的帽子掛滿整個房間、牆壁,真的很壯觀。
當時臺灣樂壇,女星或是性感或是甜美,偏偏鳳飛飛走了一條中性道路,帽子、襯衣、長褲,沒有長長的假睫毛,也沒有閃亮的禮服,甚至不施粉黛穿著牛仔褲、平底鞋就去上節目,沒想到觀衆都統統買賬,還送給她“帽子歌后”的稱號。
爲了一頂帽子,鳳飛飛也是狠下工夫,每次逛街,她什麽都不會看,總是直奔帽子店。有一次在國外的一間店裏,她一口氣就買下30多頂帽子,讓店主開心得嘴都合不攏。來上海,鳳飛飛也哪都不逛,直奔賣帽子的地方。出道40多年,她已經收集了超過600頂帽子,而且還精心爲它們編輯了厚厚一本檔案,其中有很多都只是收藏還沒戴過。
她曾說:“他不要求我煮飯、做家務,只希望回家能看到我。”她爲此放棄當紅的演藝事業,選擇婚後定居香港,學習當“趙太太”。趙宏琦和鳳飛飛的媒人淩峰回憶,當時男的高帥多金,女的是演藝圈當紅女歌手,兩人一拍即合,從1981年結婚至2009年,28年恩愛如一。婚後8年,鳳飛飛生下一子。趙宏琦的部分事業,交由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負責管理營運。
爲保護病中的趙宏琦與昔日媒人淩峰翻臉
這段走過20多年的明星夫妻,從開始的鳳飛飛爲愛隱居到幾年前趙宏琦的“婦唱夫隨”,日子雖然平淡但很幸福。然而,一場意外打破了他們的平靜。雖然外界傳過多種趙宏琦病危的消息。直到當年三月才得以確實。爆料者就是他們的“媒人”淩峰。爲保護病中的趙宏琦,鳳飛飛無奈出來闢謠,表示趙宏琦的病情已開始好轉。爲這事還差點和淩峰翻臉。
2009年,趙宏琦不幸因患癌症辭世,當時悲傷難捺的鳳飛飛擬文發佈老公離世的噩耗時曾說:“此時此刻、千頭萬緒,有許多事待處理。我知道失去這段近30年牽手情的傷痛,需要很長的時間療愈,但這就是人生!我一定會堅強面對!” 如今,夫妻二人都是罹患肺癌去世,令人唏噓。
如今,這對幸福夫妻已經陰陽相隔。但他們走過的幸福依然讓人羡慕。我想,天堂裏的趙宏琦依然會做鳳飛飛最忠實的粉絲,在另一個世界的舞臺下,趙宏琦將是最後一個離開座位的觀衆,就爲了看鳳飛飛重唱《掌聲響起》。
鳳飛飛1968年出道,縱橫歌壇30幾年,唯一的弟弟鳳飛颺也追隨她的腳步,他連藝名也取爲“鳳飛颺”,鳳飛飛對唯一的弟弟照顧有加,曾在他的專輯《你我手牽手》中姊弟對唱。
比起姊姊,鳳飛飛弟弟鳳飛颺在演藝圈的時間並不長,也不若鳳飛飛大紅大紫,據調查,鳳飛颺一共出過4張專輯,並和楊林拍過一部電影《豆芽夢》,還演過《六祖慧能傳》、《失蹤人口》等電影,拜姊姊之賜,80年代時期,五年級生對他並不陌生,但未能大鳴大放。
離開演藝圈,鳳飛颺始終不得志,轉做禮品生意失敗,鳳飛飛嫁到香港,也帶弟弟到香港向夫婿趙宏琦學經營,但依舊無法適應而返台,之後靠著開計程車爲生,但鳳飛飛對弟弟的關心未減。
幾年前,鳳飛颺得了腮腺癌,鳳飛飛心急如焚到處求醫,花大錢幫弟弟治病,鳳飛颺病情控制住,還出現在姊姊演唱會上,被病魔折騰得不成人形的他,那是最後一次出現在公開場合。
後來,鳳飛颺手術後返家,持續昏睡未醒,家人發現不對勁,立即送往馬偕醫院,經換血搶救逝世,當時,鳳飛飛在弟弟床邊親眼看著他斷氣,當場痛哭,但鳳飛颺膝下留有一個12歲兒子,鳳飛飛決定照顧侄子。
演藝
侯導激發喜劇細胞
鳳飛飛唱紅了無數瓊瑤劇經典插曲,像《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等。此後,鳳飛飛終於在1979年主演了第一部電影《春寒》。但走悲情路線的劇情,和她一向給人的爽朗性格有差異。就在她一連演了三部帶悲劇色彩的電影後,鳳飛飛在1981年出演了侯孝賢導演的處女作《就是溜溜的她》(1981),也就此激發了她的喜劇細胞,讓演慣悲情女的鳳飛飛,成功轉型爲“愛情喜劇掌門人”。
後來原班人馬再合作了《風兒踢踏踩》(1982)。而“永遠的瓊瑤最佳女主角”林青霞,也和“永遠的瓊瑤主題曲最佳演唱者”鳳飛飛在《四傻害羞》(1983)擔任“雙女主角”,該片也成爲鳳飛飛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1991年的《浮世情懷》和1992年的《想要彈同調》,意味著鳳飛飛的歌壇生涯,步入了一個新的巔峰。《浮世情懷》中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追夢人》。1991年,臺灣樂壇領袖羅大佑創作了一首《追夢人》悼念臺灣作家三毛,他沒有選擇三毛生前御用唱將兼好友齊豫、潘越雲等人,卻選擇了當時已經逐漸淡出樂壇的鳳飛飛,也足見鳳飛飛經久不衰的魅力。
這個臺灣北方鄉下長大的孩子,長得並不算美,但她落落大方,在舞臺上灑脫不做作,比美女還招人喜歡。從1972年事業出現轉機以後到她1997年推出最後一張專輯,她是通吃臺灣男女老少的超級偶像。當年臺灣金嗓獎,鳳飛飛從1979年首屆開始拿獎,直到1986年,她蟬聯了8屆最受歡迎歌星榜榜首。臺灣金鐘獎,她蟬聯了1982年和1983年兩屆最佳女歌星獎。從1972年更名爲鳳飛飛,到1997年發行最後一張專輯,鳳飛飛共計發行了81張專輯,演唱過大約1,000個不同的歌曲曲目。在最鼎盛時期,她一兩個月就能出一張專輯,一年有六七十首歌在市面上同時流通。
當然,那個年代是“同一首歌”的年代,一首歌不存在專門爲誰而做,鄧麗君唱完,劉文正再拿來唱是常有的事,但這樣的數字,也足以令人驚歎。特別是瓊瑤系列電影(電視劇)主題曲,讓鳳飛飛在那個年代打開了人們生命記憶的密鑰,她讓全臺灣各個階層的人都感覺,她就是我的鄰家小妹。
1997年以後,雖已經徹底淡出樂壇,但鳳飛飛從來都沒有忘記舞臺。她堅持每天跑步鍛煉保持體能,風雨無阻。“有時下雨跑到褲腳鞋子全濕,像瘋子一樣。有時太冷,我就把自己整個頭包得像阿拉伯人,只露出眼睛,照跑。”她說。此外,她還堅持每天吊嗓子,爲了不吵到隔壁鄰居,自創了用玻璃杯套住嘴發聲的方法。2007年的上海演唱會時,住在酒店的她每天一大早堅持到人民廣場吊嗓子。在她而言,不管台下的觀衆有幾個,認真演唱是身爲歌者的本能。
2007年鳳飛飛上海的那場演唱會,票房並沒有爆棚,或許對於內地樂迷而言,她來得太晚了。但對於臺灣人而言,她是永遠的歌后。臺灣社會觀察家詹宏志曾這樣評價:“臺灣人心目中的臺灣,可能是:城隍廟、擔仔面、魚丸湯和鳳飛飛。” 鳳飛飛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歌手,她帶給臺灣人的,還是一種通過努力,只有在那個年代的臺灣才會發生的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傳奇。鳳飛飛的一生,是一部臺灣本土歌謠進化史。她的離世帶走的將是全臺灣人集體的那段記憶,是整個臺灣樂壇的那段傳奇。
去年的“2011鳳飛飛臺灣歌謠演唱會”,鳳飛飛嗓子出現危機,不得不取消演出。當時她錄了段說明,用低沈沙啞嗓音說:“大家還認得我的聲音嗎?”去年5月11日,因爲取消演出,鳳飛飛還給歌迷寫了一封信(以下爲節選).
親愛的朋友:
首先向大家深深致上歉意!
上個月,在記者會結束後回香港,就在此時,感覺身體不舒服,剛開始以爲只是小風寒,後來聲音狀況異常,說話越來越吃力。經過醫生做了一輪診斷檢查,才發現聲帶上長了東西……
爲這次巡迴演出,每天操練體力,每天練唱,結果過度使用聲帶,造成演唱會無法如期舉行……
未來不能唱歌的日子,我仍然會做功課,想著下一次在舞臺上與朋友見面時的開場白。如果歌癮上來了,就吹口哨來解悶……
昨夜還做了個夢,夢見與樂手們在彩排。雖然心裏仍有千絲萬縷的牽掛,不過,相信夢想一定成真。
鳳飛飛對歌曲的演繹堪稱一絕,細膩的情感把握,毫釐不差的發聲與轉音,誰又能想到,她曾經爲自己的口音而深陷困擾。 30年前的樂壇並不像現在以吐字模糊爲榮,字正腔圓在那時是對歌手的基本要求。鳳飛飛出生在我國臺灣島北(南)部的大溪鎮,鄉村出生的背景掩飾不了她在咬音吐字上的缺陷。她分不清平舌音和翹舌音,也常常把“YU”發成“YI”。如唱到“一道彩虹,掛在那雲中”的“中”字,她發出的卻是“蹤”音。
雖不是致命的問題,但勤奮要強的鳳飛飛深知這個弱點會阻礙發展,於是專門拜在劉家昌門下學習歌唱技巧,並向左宏元、莊奴等優秀詞曲人學習語言,如此認真的態度不僅讓她獲得了《我是一片雲》、《流水年華》、 《掌聲響起》等優秀歌曲的首唱,並得到這些音樂大師的首肯。
多年後,劉家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問他誰是唱得最好的學生,也許問的人早已有了答案 - 鄧麗君,想不到劉家昌的回答卻是鳳飛飛。或許這樣的回答只是劉大師的一時之選,卻也說明了鳳飛飛的努力在劉家昌的心目中留下了多麽深刻的印象。
其實不僅是口音,就算只說音色,鳳飛飛也有安於人後的托詞。她的聲音介於鄧麗君和蔡琴之間,沒有鄧麗君的清澈甜美,也不如蔡琴的醇厚馥鬱,她的成就更多地依賴於勤懇表演積累的經驗和個人閱歷對歌曲的掌控力。她的歌聲有著無出其右的真實和溫暖,在中音向高音的轉化上輕鬆自如,不著氣息又餘音纏繞。
鳳飛飛的經典歌曲
● 《掌聲響起》:它是鳳飛飛的首支名曲,也是她上千首歌曲中的翹楚之作。據悉,當時鳳飛飛看到這首歌的歌詞時,她就足足哭了三個小時,開始錄音的時候,她還是要求先讓自己哭完再進行錄音,即便如此,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首歌的時候,她還是常常唱得淚流滿面。
● 《流水年華》:這首歌最先由上世紀70年代的白馬王子劉文正唱紅,這首原本是懷念異鄉戀人的歌,成了當時年輕人的送別之曲。鳳飛飛的演繹委婉低回,但沒有傳統女歌手的那種哀傷苦盼,樂觀向上的信念貫穿全曲。
● 《我是一片雲》:這首歌因爲同名瓊瑤電影而被廣爲傳唱,其歌詞非常簡單,只有40字,但三拍子的節奏卻帶出一種自由灑脫的雋永意境。鳳飛飛不刻意賣弄技巧,帶點不經意的演繹賦予這首歌無與倫比的魅力。
● 《往事如昨》:對於1965年到1972年出生的人,只要在學生時代喜歡流行歌曲的,一定記得這首歌。雖然大家哼著歌曲或手抄歌詞的時候,頗有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情懷,但“春去春回,年華易逝”的傷感只有在少年們的心中才表現得那麽突出。
● 《祝你幸福》:鳳飛飛經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她1972年錄製第一張唱片時,便有《祝你幸福》這麽優秀的歌曲。這首歌確實激勵了整整一代人,以至於當鳳飛飛舉辦35周年演唱會時,全場掌聲雷動,一起合唱“人生的旅途有甘有苦,要有堅強意志,發揮你的智慧,流下你的汗珠,創造你的幸福”。
推遲死訊爲讓歌迷過好年
鳳飛飛律師江燕偉昨日(2月1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鳳飛飛死訊。身在現場的臺灣媒體同行張雅惠昨日向本報記者敍述發佈會細節:“據鳳姊生前遺願,她離世的消息要在農曆元宵節過完後才公佈,而這一推就是42天。”據悉推遲公佈死訊,一方面是因爲鳳飛飛長久以來行事低調,不願意媒體曝光她的後事,另一方面她也考量到粉絲的情緒,“不希望大家在過年期間聽到消息太難過。”
昨天(2月13日)下午2點37分,鳳飛飛全球歌迷官方網站站長也發佈一封公開信,其中詳細解釋了鳳飛飛臨終前要求隱瞞、滯緩死訊曝光,屬於她的個人意願。
魂歸故里臺灣安葬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王柔婷,昨日前往鳳飛飛骨灰安放的臺灣佛光山寶塔寺。她向記者介紹說:“鳳姐的骨灰放在寶塔寺的4樓,因爲她用本名林秋鸞安放的骨灰,所以園區的工作人員並不知道‘帽子歌后’去世的消息。鳳飛飛的遺體是在香港火化,骨灰於2月11日從香港運至臺灣,12日安放在寶塔寺,13日(昨日)公開消息。”王柔婷稱鳳飛飛選擇臺灣大溪安放骨灰,是因爲這是她的出生地。
From:http://money.eastmoney.com/news/1612,20120215191492249.html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