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與滅村悲劇」、「安慰小林村靈魂,就要擋下越域引水工程」、「再一發:小林村悲劇發生的那一刻…」三篇登出之後,引起相當多迴響,支持或質疑這些假設的朋友都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不斷有新的訊息出現,這些對於後續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洪進財先生在走訪民族村、小林村、勤和村之後,所作的一些紀錄,洪先生也製作了詳細的說明圖。其中關於小林村兩個「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土資場」的土石量,根據村民的敘述分別是:
- 西側(旗山二號):200米長(缺寬度),約20米高。
- 南側(旗山三號):400米長、300米寬(如果是這樣,大概4到6個標準操場的面積)、30米高(差不多是10到12層樓的高度),算起來是3百60萬立方米。
當然,居民的敘述應該是目測與記憶的結果,不是實測,不過看到這樣的規模我也嚇了一跳。很感謝洪先生深入災區做的訪問,現在很需要這樣的工作。因為洪先生希望這些內容在此發表,我把全文附在後面:
與村民的談話(by洪進財)
在朋友的協助下,走訪多處收容處,與多位當地的村民對談,聽聽他們的心聲,同時以文字記錄他們訴說災害發生時所見的畫面。
民族村、小林村與勤合村造成災害的原因,疑是因為堰塞湖的形成。當堰塞湖潰決,大量的土石流瞬間流向村落。為何會有堰塞湖?哪來這麼大量的土石?
堰塞湖的土石來源,被懷疑與水利署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的施工有關,雖然水利署發表聲明說此次災害與此工程無關,這麼簡單的回答如何讓要民眾信服?如果真的沒有關聯,為何會有環團與學者提出異議呢? 以下是村民說明他們所見的情形。
民族村
8/9上午已發現形成了兩處堰塞,一處在紅花子山山腳(紅花子山走山造成),另一處於民族村東側山區。在那多羅薩溪已有部份土石流流下,將近溪邊的房屋沖毀。村民欲進入東側山區勘查,但因道路已堆積土石而無法進入。8/9下午發覺從那多羅薩溪流下來的水量變小了,傍晚,此處堰塞湖潰決,民族村隨及被大量土石所湮沒。在紅花子山所形作的堰塞可能沒有潰決,那些從東側山區流下的土石就滯溜於楠梓仙溪中。
小林村
小林村的南豐橋附近被堆放挖掘隧道後的土石,這堆土石的範圍約長400米,寬300米,高度大於30米,而小林村東側的山區也發大區域的走山(村民曾聽到多聲巨大的似爆炸的聲響),。8月9日,約凌晨六點,大多村民仍在睡夢中,在大量雨水的作用下,土石堆與北側走山後的土石大量的流向小林村,於是小林村即消失在地表上。
在小林村西側也被放置土石,約200(米?)長,堆置高度約20米,這個位置把八號橋下的小溪阻住了約一半的出口。山區流下來的雨水夾帶土石,因出口被施工的土石阻住了一半,無法順利的排入楠梓仙溪。被三側土石流夾攻的小林村,即使村民想要逃,該往哪個方向走?
另有村民指示,在小林村上方約1公里處的99林班發生土石流,土石阻住了21線道14號橋,在這裡形成了堰塞湖。隔日,這個堰塞湖潰堤,而這是否也是造成小林村滅村的原因之一?
勤和村
施工單位將挖掘出的土石堆放於勤和村村落上方,攔河堰的水道建物也都已進行了。加上勤和國中上方出現走山,沿小溪流向荖濃溪。原本??的河道,被左右土石包來情形之下,河道變窄了,河水就沖進勤和村。
勤和村西側形成堰塞的土石來源,目前無法得知,據村民表示在隧道口上方的山區有出現土石流。
以上轉述村民所見的情形,請環團、學者專家以專業技術判斷與調查。
村民還?述說著我們所不知道的情形。土生土長的民族村劉村長及村民異口頭聲的表示,在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尚未動工前,這裡是一處平和的部落。但工程開工後,情況卻大大的改變。去年颱風大雨來襲,民族村即打破被淹水的記錄。而施工時使用炸藥炸山,大多利用夜間進行,村民都會感到炸藥爆炸後的震撼力。
民族村村民表示,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動工後山區偶爾會有土石滑落,原本青綠的山區,也開始出現”禿山”。村民的房屋牆壁、地磚出現龜裂,門窗玻璃被震破。炸藥爆炸的震撼力,是否就是造成這些狀況的主因? 村民要從何管道申訴這些狀況? 他們只是平凡的部落居民,在沒有任何單位的支持,只好把”震撼力”當作”小地震”來看。
也許,我們再怎麼追究,也無法追回村民的生命與美麗的家,但仍期望能給村民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2008/8/16 洪進財
整個討論請詳件:「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與滅村悲劇」、「安慰小林村靈魂,就要擋下越域引水工程」、「再一發:小林村悲劇發生的那一刻…」
增加資料:感謝
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鄭修宗說,「有專家估算,小林村上游邊坡崩落面積有246公頃、掩蓋高度有5層樓高約10多公尺,以1公尺計算是246萬立方公尺土石,10公尺深就有2460萬立方公尺土石。」而土石堆置場在小林村的下方,且數量才只有15萬立方公尺,蓋不到旗山溪的一個角落。這樣可能比較有概念一點。
下面再附上「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環差分析上關於土資場的規模,旗山二、三號土資場合計約23萬立方公尺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