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街三角湧的特色建築
2016/05/04 22:29
瀏覽1,423
迴響0
推薦75
引用0
三峽舊稱「三角湧」,
是三峽溪、橫溪、大漢溪三河匯流之處,
三角湧庄之名始見於嘉慶八年
(1803),形成街肆後以土名『三角湧街』相稱。
「湧」的台語意思是「水起浪」的意思。
因為三峽位於大漢溪匯納橫溪、三峽溪的地方,
是一塊三角形平原,
上述三條河流在此匯集,溪流激盪, 所以稱為「三角湧」。
民國九年時,改為三峽而沿用至今。
三峽是一個相當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鄉鎮,
我們盡力保留傳統工藝。
因為三峽好山好水並且盛產一種染料植物叫大菁,
所以早期藉由淡水河運進布匹 造就了染布工藝業盛行。
今天的民權老街,就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
在當年是北台灣藍染產業最重要的集散地,
但是隨著紡織工業的現代化,
三峽藍染其實已經消失二十餘年了,
是近幾年大力推動下才獲得重生,
所以保留和傳承這項特色~
就是我們舉辦三峽藍染節的目的。
那麼這個代表三峽特色的藍染產業,
未來鎮公所預計【往產業精緻化的方向】
來發展跟行銷推廣。
透過藍染產業商品化、
藍染DIY等過程~
間接行銷三峽休閒觀光。
古色古香紅磚特色美麗的建築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