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作家梁淑淇的文章 "我們為甚麼需要死亡?"< kitty191/178058999>
「因為當我們知道自己終究會死亡,才會追求人生的意義,而事物因為有終結的一天才會被珍視,否則一切只是呆滯的存在。」
此生死問題讓我想起從小就很困惑的一些相對應關係的概念。
中學時的性善與性惡論,兩位先哲各執一詞,感覺兩人都言之成理,但這不是互相矛盾嗎 ?
到底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 好像扯不清難以定論。
(性善論出發的儒家講修德行仁 ; 性惡說後來成為法家的重要基礎。)
《雙城記》開頭的名言,"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
哇哈,甚麼碗糕,美好的時代就不該有壞事,黑暗的時代表是悽慘不堪。怎麼又好又壞 ? 好中有壞,壞中有好 ? 好壞參半 ? 洋人應該沒有陰陽相生、禍福相倚的觀念 ? 小說還沒看就一頭霧水。
某文章文末說,在世間撒旦永遠不會消失,會跟上帝一直鬥爭下去。
我的天那 ,上帝不是至高無上神力無邊嗎 ? 魔鬼那是對手 ? 怎麼魔鬼會跟上帝一直纏鬥下去 ?
很久很久以後,才搞清楚相對概念是不能單獨存在的,諸如大小、上下、是非、善惡、生死、天堂地獄....,具有這種對應關係的概念,如果沒有其中的一個,另一個也就不存在 ; 脱離了其中一方,另一方也就無從比較。所以概念上無惡即無善,無善則惡亦不存。現實上也是如此,若世間沒有壞人,也就沒有所謂好人。
相對概念的延伸,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
人類學家潘乃德曾調查某一印第安族,該族人說謊言不會被責怪,因為大家都經常說謊。
歷史上常見上位者(或地方官)處理紛爭經常懸而不決,如此才能平衡勢力或從中拿好處。
有綠林才有鏢師,有黑道才有白道。水清無魚,某處有黑店,怎麼大家都知就警方不知 ?
電影<浴火赤子情>,消防員變成縱火犯,因為消防預算逐年被砍。
曾經從歐洲遊罷回台,去市場買水果,怎麼便宜到好像免錢 ?
….....
生活環境糟糕透頂,自然思求"良善之地"The Good Place,若你剛從地獄歸來,一定是回到天堂。
註、1.本文非講該不該死或天堂好不好 ?
2.本性是善是惡與善惡相對是兩碼事。
3.潘乃德《文化模式》被我清掉了,記不起族名,該族說謊有助族群和諧。
- 5樓. 阿妮子Annie2023/04/24 17:47是的, 如果沒有"貧"怎麼顯得出"富", 沒有"壞"怎麼顯得出"好", 因為有了比較, 價值才出現...因為相對於"無", 人生才有了"見仁見智"的意義, 這些天平都自在人心, 沒有黑暗哪顯得出光明, 就像天生的"盲人", 他從來沒有看過"光", 怎麼說得出"光"的好處, 人生有沒有意義? 答案都在自己心中...相對論聽起來比較高尚, 有形世界, 我以為其實都是"比"出來的...:)感謝回應,概念本身應無高低之別啦,
比較、計較,有人說 "計較心"是個人煩惱之始,也是世界紛亂之源。 米若思 於 2023/04/25 05:52回覆 - 4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3/03/20 10:20
活著 因為仍然一息尚存
有人感恩再一次看到清晨的陽光
能感知時空塵世憧憬未來的希望
再曲折的人生劇碼也有落幕的時候
當遊戲結束之後 仍回歸孑然一身
當溘然告別世間 再融入宇宙洪荒
<城鄉組曲>活著—我們尋求生存之道
謝謝回應 ! 米若思 於 2023/03/20 13:51回覆 - 3樓. 郁勝2023/03/17 14:07無論採相對論或眾善論,都是為了方便呼應世間事。離了所有物質世界,上到無上界,就什麼都無都不是了。
人就是這樣的生物,簡單的事弄成複雜,太複雜了又再思考如何簡化。咱不燒腦,活著就是活著,活不了時;啥事都輪不到我操心了。<都是為了方便呼應世間事> 這句話再同意不過了。 米若思 於 2023/03/17 19:24回覆 - 2樓. 安歐門2023/03/15 12:37
人生很簡單,每個人都一樣,出生到死亡,一趟路程。
所有的變化,都是人類自己攪和出來,神鬼不過戲碼之一。
人生不需意義,只需各自快樂,不傷害他人是唯一的規矩。
謝謝回應,
米若思 於 2023/03/15 13:01回覆
俗語,"空氣在人結,規矩在人設"。所以人生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七彩的。 - 1樓. 吹起了自然風2023/03/13 18:47
人生的意義? 這話題 高中畢業後開始萌起...
但是那時 從不會想 人會死 這話題 呀
我覺得 人生的意義 與死 沒甚麼關係
謝謝回應,
人生的意義,大概每個人各有想法。 米若思 於 2023/03/13 20: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