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龍安寺の石庭‧知足心》
京都的西郊、北野、平野嵯峨野一帶,從8世紀平安時代初期開始,作為風景勝地,吸引了很多皇族及貴族在此修建別墅,成為了享受文雅的清修之地。這些貴族們在晚年皈依當時開始流行的阿彌陀信仰,因此其中多數都修建寺院來代替山莊,而地點就選在稍微往內移的京都市西北部。
他們以衣笠山爲背景、在衣笠到御室方向的道路上建造了衆多的寺院和神社。尤其以沿著稱作“蓋綢路”的道路上、被登錄爲世界文化遺産的金閣寺、龍安寺、仁和寺為主要代表。
其中又以仁和寺起源最早,並且與皇室的關係最密切。
交通:JRバス(高尾・京北線)約30分。京都市バス 26番、約40分。在御室仁和寺前下車。
↓由「龍安寺」徒步約10分鐘可抵達「仁和寺」
仁和寺 世界文化遺產
仁和寺有兩個入口,因為我們是由龍安寺方向步行而來,因此便由東門(側門)進入。
↓仁和寺の東門
進門右手邊是霊宝館,該館收藏許多國寶級的藝術品,但屬於另外再收費的特別拜觀,而且只有春秋兩季才開館。
↓金剛華菩薩露座於霊宝館的右前方,是1981年安置的
↓由東門直進便可連接到中央參道,此處位於二王門(正門)與中門之間,仁和寺的伽藍都在前方的中門內
仁和2年(886年)、第58代光孝天皇遵照當時希求西方淨土的思潮,發願開始創建寺院,並且將大內山南角的阿彌陀三尊立為本尊,這就是仁和寺的起源。可惜光孝天皇即位時已經接近晚年,在起造翌年就駕崩了,因此沒能親眼看到寺院的竣工。
第59代宇多天皇繼承了先帝的遺志、於仁和4年(西元888年)完成金堂的建造,命名為「西山御願寺」。之後不久,取其年號“仁和”改稱為「仁和寺」。
宇多天皇在位第10年(三十一歲)讓位於醍醐天皇,拜東寺的義信大師為戒師後出家,作為仁和寺第1世 宇多(寛平)法皇入住仁和寺的“室”(僧坊),終生專研學習真言密教。因此,仁和寺被敬稱為『御室御所』,而“禦室”也逐漸成為了附近一帶的地名。
此後,仁和寺的“門跡”(住持)都由歷代天皇的皇子來繼承。至明治維新為止,以門跡寺院最高權力者的身份統括佛教各宗派,是為真言宗御室派的總本山。
不過,在明治維新後仁和寺第30代純仁法親王在當時的排佛狂潮中還了俗,從此結束皇族為門主的這段歷史。
寺院主要的伽藍都在那中門之後,那麼從二王門(正門)到中門間的廣大區域有著什麼呢?我們在中央參道的左手邊發現一個豪壯的「勅使門」。
↓勅使門在明治20年(1887)曾被燒毀,於大正二年(1913年)由京都府技師・龜岡末吉氏設計重建完成。本體是個前後都有唐破風的檜皮頂四腳唐門風格的建築、及兩側附有閘扇、欄杆等結構,門上面可以看到鳳凰的尾羽根及牡丹唐草、宝相華唐草文様、幾何学紋様等細部彫刻作装飾,是具有精湛裝飾搭配的宮殿風格山門
「勅使門」是專給皇上的史者出入之門,因此這門後的廣大區域就是當時為宇多法皇所建造的御所(御殿)。裡面除了皇居建築(宸殿)外,其他如黑白書院、南北庭園、茶室等建物也都一應具全,配置婉如一處小皇宮。
↓這是給一般遊客參觀「御殿・庭園」走的門,但也是須另外再收費,礙於時間有限、這次我們就不進去了
我們繼續往中門裡面去探訪寺院的主要建築。
然而寺內建築大多在應仁之亂中燒毀,重建的工作一直到江戶初期在德川家光的援助下,將御所內的建築物遷移至此才得以重現皇室風格的寺院。
↓中門(重要文化財)在二王門與金堂的中間位置、是伽藍中心部的入口門。中門也是在江戶時代初期復興風潮的引領下被重建的。與二王門、勅使門相比,建造風格相對簡樸,屬於江戶時代典型的建築樣式
↓進入中門,可以看到左手邊有一片大約200多株的低矮櫻花樹,這就是仁和寺最著名的勝景「御室櫻」
仁和寺之「御室櫻」,除了開花期晚於一般的枝垂櫻,更特別的地方在於,一般櫻花只生長於枝頭根梢,御室櫻卻是從頭到尾開滿了花,非常壯觀茂密。
此外,御室櫻之生長高度也略低於一般櫻花,大約在三公尺上下,因此京都人便用「低花」來稱呼御室櫻。因為在日文發音中「花」和「鼻」的發音皆為「HANA」,因此「長在鼻前的櫻花」,便是御室櫻最生動傳神的形容了。
御室桜被選定為「日本櫻名所100選」之一。
↓「御室櫻」為京都花期最遲的櫻花,每年4月下旬為最佳賞花時節
↓遊客休息區在「御室櫻」的對面,因為仁和室占地面積9萬餘平米,設置遊客休息區是必要的
↓五重塔(重要文化財)為寛永21年(1644)所重建。塔身32.7m、総高36.18m。其塔基原本與東寺同一時間被建成的、可以說是近代五重塔建築的代表作,其特徵是首層到第五重的遞減率低
↓金堂前的石段
↓金堂(国宝)是仁和寺安置本尊阿弥陀三尊的御堂。據稱曾兩次被燒毀,現在的金堂是寛永年間(1624〜43)將京都御所(皇居正殿)的紫宸殿移築改建的。由於是將宮殿変更為仏堂的用途,原本使用絲柏樹皮葺頂,也就改為本瓦葺頂,內部並設有須彌壇
↓経蔵(重要文化財)寛永〜正保年間所建立。宝形造、本瓦葺。正面兩開的板唐戸、左右付有花頭窗,是傳統的禅宗式様建築。内部中央是個八面體的回転式書架(輪蔵)設計、各面為96箱、総計有768個経箱收藏著所有經書
↓鐘楼(重要文化財)是江戶初期復興之際新建的。仁和寺的鐘樓呈裙擺型,因此被稱為裙腰式,是江戶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觀音堂(重要文化財)是江戶初期復興之際新建的。堂內設有須彌壇,供奉著千手觀音菩薩像等神像
我們繞了一圈來到觀音堂,也約略把仁和寺的伽藍巡禮完,而觀音堂前也正是欣賞「御室櫻」的最佳位置。
↓「御室櫻」滿開的時節,以五重塔為背景,這就是仁和寺的招牌明信片風景
↓歸途中,由中門眺望二王門(三門)
我們是由仁和寺的巨大正門(二王門)出來,到此也告結束「洛北」的所有探訪行程。
離開前,值得仔細再端詳的是這與知恩院三門、南禪寺三門並稱為京都三大山門的仁和寺二王門。
【延伸閱讀】南禪寺・三門解脫之旅。
↓二王門(重要文化財)是1637 ~1644年間重建的。此門為高18.7m雙層、入母屋造、本瓦葺的結構。門正面的左右有「阿吽」二王像、後面是唐獅子像的安置。與同時期建立的知恩院、南禪寺的中式風格山門相比,仁和寺的二王門是完全按照日式風格建造的
由仁和寺二王門往正前方,走幾分鐘便可抵達最近的鐵路車站「御室駅」。
↓「御室驛」是是屬於京福電気鉄道・北野線的無人駅,有趣的是站名由右而左書寫,並且以漢字的「驛」替代「駅」
↓北野線列車是屬於京福「嵐電Randen」的支線,行駛於北野白梅町駅(京都府京都市北区) ~帷子ノ辻駅(右京区),在車站內邊可以看到仍延舊站名「御室仁和寺駅(B5)」
賞梅名所『北野天滿宮』就在這條線終點的北野白梅町駅,它與上一篇介紹的『太宰府天満宮』同時列為日本全國1萬2千座天滿宮的總本社、天神信仰的中心。
↓「嵐電Randen」是京福電鐵旗下、「嵐山本線」與「北野線」兩條線路的統稱
↓「帷子ノ辻駅」是嵐山本線・北野線的交會站,我們在這裡轉乘嵐山本線
↓「百福梅電車」是專為賞梅而增開的列車,雖然此時正逢梅開季節,但我們卻是反向往嵐山而去,此回沒時間去賞梅了
繼續閱讀。。。
京都の世界文化遺產:
延暦寺、教王護国寺(東寺)、西本願寺、清水寺、銀閣寺、二条城、金閣寺、賀茂別雷神社、賀茂御祖神社、平等院、宇治上神社、醍醐寺、仁和寺、 天龍寺、西芳寺、高山寺、龍安寺。
相關連結:


- 20樓. 熊咪2011/10/31 10:24鉅細靡遺!
哇!
寫真是鉅細靡遺!
佩服之至~
謝謝光臨!Rinka 於 2011/11/01 07:53回覆
- 19樓. 賈爸2011/10/31 04:51御室驛
或許
題字的人
曾經 長居台灣
應該說是滯留在"唐朝"的人!Rinka 於 2011/11/01 07:57回覆
- 18樓.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2011/10/29 06:50日本史中﹐竟也有如三武之禍一般的排佛狂潮...唉﹗
- 17樓. 芸之2011/10/27 11:32喜歡這裡
浮生大哥所到之處之旅遊景點,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我也很喜歡日式建築,總覺得日本這民族對於景觀上的呈現是非常細膩與巧思的。真會讓人佇足許久且留戀忘返呢!因為芸之也是一個有氣質, 友禪意的人!
Rinka 於 2011/10/28 07:59回覆 - 16樓. faith信心2011/10/26 01:29遊日達人
可以稱你們為-遊日達人嗎~?
最近北海道的旅遊很旺哦~
- 15樓.2011/10/25 23:49感謝分享 !!!
非常感謝
分享這些美麗景色
感謝欣賞!Rinka 於 2011/10/26 08:16回覆
- 14樓. 周笎翎2011/10/25 22:11讚~
感謝欣賞!Rinka 於 2011/10/26 08:15回覆
- 13樓. 江依萍2011/10/25 11:37御室櫻美!在櫻花道上輕輕地漫步...
來賞文也問候敬愛的Rinka大哥吉祥:精采喔!!真是感動喔!御室櫻美!
謝謝您委實詳細的導覽遊記,對於哈日的我,是前進日本指南喔!
感覺仁和寺の御室櫻猶如滿溢幸福的新娘子,真是浪漫繽紛極了,
賞御室櫻之美,在櫻花道上輕輕地漫步,做歡喜生活的主人。希望;
有機會到此一遊聞聞花香味。感謝分享。祝您喜樂。
懇請賜票!請幫我加油喔!感恩
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82.php 江依萍的古詩詞投票所
4326 ~Rinka 於 2011/10/25 14:23回覆
- 12樓. nothing special2011/10/25 07:34那個紅色的鐘樓
可真漂亮!! - 11樓.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2011/10/24 19:52仁和寺
看您的文章 實在是一種享受
圖文並茂 謝謝您的好文分享
俗客祝福感謝閱讀!Rinka 於 2011/10/26 08: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