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的奧步」大解密
前總統李登輝曾三番兩次向媒體透露說:想去日本的奧之細道散散步,後來好像也真去了幾次。基本上我對李老先生這個人、保守的說是:不予置評。不過,對於他把遊《奧之細道》當成是一生的夢想,這點讓我感到納悶!
話說西元1689年5月16日,時值46 歲的日本俳句大師 松尾芭蕉 偕同弟子曾良,從江戶(東京)的深川出發,友朋們並乘舟相送,在千住登岸後,以徒步的方式展開旅行,旅程經過日本今日的栃木縣、福島縣、宮城縣,最北走到岩手縣南部,再向西往山形縣,隨後經秋田縣南部,沿著日本海通過新潟縣、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滋賀縣,最後在岐阜縣的大垣結束行程,一共歷時 5 個月,約走了2400公里,芭蕉以他詩人的感觸,沿途留下許多詩句。回家後,經過多年的琢磨整理,終於在他51歲去世前,完成了這部著名的紀行文《奧之細道》。 (註:俳句是一種日本短詩)
始
東京的千住大橋(下圖) 是德川家康於1594年在隅田川上架起的第一條橋。1689年松尾芭蕉與弟子曾良由居住的深川出發,乘舟在千住登岸,與朋友離別前吟詠 (如下) ,然後從千住大橋展開「奧之細道」徒步之旅。
行く春や 鳥啼 魚の目は泪 ( 春將離別 鳥啼 魚落淚 )
松尾芭蕉在日本有「俳聖」之稱 (地位相當於我國的詩聖杜甫),他以行旅印記為主軸,加上詩人豐富的觸感,將沿途的情景吟詠成文,而那些景點現在也都存在於日本。說是按圖索驥也好,《奧之細道》這本書不只是牽引後世文人騷客追隨朝聖的寶典,自然也會吸引喜愛旅行者的"拿香跟拜"。但是,李老先生會對日本文學或旅行有那麼熱衷嗎? 像他這樣一個複雜的政治人物會單純的只是松尾芭蕉的超級大粉絲嗎? 究竟李老先生胡蘆裡的「奧步」是什麼呢 ?
奧之細道的「奧」是指「奥州」(or 陸奥),一般說是指日本東北地方。但更明確的說,我個人認為松尾芭蕉和李老先生的主要目的地都是平泉這地方,也就是松尾芭蕉一路北行、然後就打住再往西折返的地方。
平泉(ひらいずみ)位於日本東北地方的中央、岩手縣的南部。在日本歷史上曾有一個「平泉文化」,大約是從西元1089至1189年(平安時代末期),約一世紀的時間,當時平泉的豪族藤原氏 (清衡、基衡、秀衡三代),以鎮守府将軍之名統治著日本東北一帶,他們利用當時平泉是日本唯一產金地所賦予的優越條件和財富,在平泉創造了一個金碧輝煌的文化,甚至可跟京都相提並論,是當時日本僅次於京都的第二大都市,現在「平泉文化遺跡」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等候名單。平泉既然是這麼一個富強安樂的「人間淨土」,又為什麼會被消滅呢 ?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在日本頗被推崇的悲劇英雄源義經,因為他是造成「平泉文化」消失、乃至於平安時代結束的關鍵人物。
源平合戰
話說平安時代末期的日本皇家走入衰敗,因而引發權貴們各自擁兵互鬥,最後演變成源、平兩大武士家族的對恃,也就是著名的「源平合戰」。我們就由源義經的父親源義朝說起,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平治元年、1159年),源氏差點就要被滅絕,後來是因為平清盛被源義朝之妾的美色所迷惑,而留了源氏一家妻小的生路,結果將源義朝的嫡3男源賴朝流放到伊豆半島,源義經的兩個胞兄均強迫入佛門,源義經當時還在襁褓,直到7歲(1165年)才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佛。平清盛因平定此戰亂而成為日本武士掌握朝廷之軍事力・警察力的第一人、樹立了武家政権的基礎結構。
1174年源義經16歲時,因被平家脅迫出家而逃離京都,當下即決定投奔奧州,從此受到奧州藤原氏第三代藤原秀衡的庇護及賞識。1180年源賴朝以鐮倉為根據地舉兵討乏平家。消息傳到奧州,源義經義無反顧的加入源賴朝的討平行列,並且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消滅了平家,一時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脅迫皇室下昭,在全國發布通緝命令追捕源義經。源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猶如再生之父般的奧州藤原秀衡。此時源賴朝不敢輕視秀衡實力,也只好暫時按兵不動。但好景不常,1187年藤原秀衡因病逝世,雖然臨終前再三叮囑其子藤原泰衡,務必以主君之禮侍奉源義經並且同心協力對抗鎌倉幕府,然而富總是不過三代,生性懦弱的奧州接班人藤原泰衡,竟在老謀深算的源賴朝不斷地威脅利誘下出賣了源義經。最後不但迫使源義經在平泉高館自盡,也招致「平泉王朝」的滅亡。
把時間拉回西元1689年,芭蕉這趟旅行的動機,是因為在江戶的芭蕉庵裡悶得發慌,於是想效法古代詩歌僧人西行,決定出外旅行以激發寫作靈感。西行即是平安時代末期的僧人,當時是為了替東大寺的大佛打造金身,而遠赴平泉籌募金沙。當芭蕉抵達目的地平泉時,目睹昔日藤原三代繁華的「平泉文化」只剩殘破的遺跡,心裡浮現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的詩句,當下也感嘆的吟出「三代の栄耀一睡のうちにして、大門の跡は一里こなたにあり」( 三代之榮華恍若一夢中,如今也只是一里前的大門舊跡 ) 。芭蕉登上源義經自刃的高館時,見到眼下的雜草隨風搖曳,也吟出「夏草や 兵共が 夢の跡」 ( 在夏草雜生的地方,留下的也只是士兵們夢想成名立功的遺跡)。
西元2007年初夏,李登輝終於如願以嘗,在日本友人陪同下也來到平泉,表面上他對於千年前的藤原三代為何能在此偏遠的地方創出盛世感到嘖嘖稱奇? 但或許內心是五味雜陳,感嘆一生功名恍若一夢中 ? 自己原來企圖要建立的夢想國,也已毀於視如己出的接班人手中,而且是在自己還沒「化為千風」前就發生了 !
李老當時的心情並沒引起太大的關注。當然隨著新時代的來臨,現在更不會有人在意了。
終
松尾芭蕉在走訪平泉之後,就轉而往西行一直到日本海,然後再沿海岸南下經北陸,最後到達岐阜縣的大垣已經是8月21日,先前分手的曾良及其他門人都趕來迎接,他也就在這裡結束了旅程,大垣因此被稱為「奧之細道終點站」。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安排,芭蕉的行程居然和源義經由京都逃亡至平泉的路線有些雷同。
大垣古有水都之稱,水門川的船町港(下圖)從江戸時代到明治時代期間,是大垣城通往伊勢的運河港,為當時物資的集散及人的往來中心。9月6日,芭蕉打算前往伊勢神宮參拜 (如下),臨行前吟詩向大家拜別,隨即乘舟下到桑名。
蛤の ふたみに別 行秋ぞ ( 蛤蜊貝 一分為二 秋意褪)
所謂「四寺廻廊」是指松島的瑞厳寺、平泉的中尊寺・毛越寺、山形的山寺,都是由平安時代的慈覚大師円仁(794~864)開創的古刹。俳聖・松尾芭蕉在『奧之細道』裡也都一一去巡拜,與源義経的傳説更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總而言之就是日本東北最重要的四個院寺,以後有機會我再慢慢介紹。
- 9樓. Caoru2011/02/19 08:17奧之細道的歷史淵源
奧之細道的歷史淵源經你細述之後,我更為瞭解。之前在社大寫作課程,老師也有提起這個路線,包括圖面, 當時我是班上唯一去過的人。
只可惜去的時間已有十多年, 知道悱句,中尊寺,其他並未有特別紀錄。
讀了你的遊記之後,發覺日本我還有許多地方沒去 ! 日後可以繼續循線旅遊 !
謝謝你的分享 ! 我跟幾個同學也喜歡去日本玩 !
感謝來訪!Rinka 於 2011/02/20 08:15回覆
- 8樓. 張黎晞(若竹)雪之三2008/04/04 05:02同意
若竹對李先生也是那四個字,
是否,他對宋楚榆太過無情無意?
是否,他是台灣的亂源?
若竹敬上 - 7樓.2008/04/02 20:11請問一下~
請問一下要怎樣才能把照片圖檔分開
我在寫遊記時碰到一個問題
就是把圖片上傳後 他都會置頂
沒辦法用穿插在文章中?
感謝您 - 6樓.2008/03/28 08:26獲益良多
你是日本通 令人大開眼界 獲益良多謝謝光臨 , 歡迎有空常來 ! Rinka 於 2008/03/28 21:00回覆 - 5樓.2008/03/27 04:30去過日本的
都說日本有什麼了不得 還不就是保留住唐代文物風光
所以正本溯源登輝兄該去景仰膜拜的是長安
而非奧步
- 4樓. ez2008/03/26 18:24解密
榮華夢易醒
三月春猶寒
城外孤塚旁
綠葉叢中鑽
- 3樓. 王僧劍的頑石集2008/03/26 13:58松尾,晚上作什麼?
古來文人,都是白天觀賞名勝,賦詩詠歎。
然後晚上就秦樓楚館,流連聲色,嫖妓一番。
從芭蕉的畫像看起來 , 像是很窮酸的樣子 , 而且他去的地方不是荒郊僻野 , 就是空山孤寺 , 晚上頂多泡泡湯 , 應該不至於流連聲色,嫖妓一番吧 ! Rinka 於 2008/03/26 21:43回覆 - 2樓.2008/03/26 13:47平泉消失於賴朝
以源賴朝的深城府及統一天下的野心,就算義經沒到平泉,還是會被消滅的~
義經就是沒看清賴朝的這點,才會被利用及嚴重排擠;
而藤原秀衡真的是純粹因義父子的關係而善待義經嗎?我想以藤原秀衡的高智慧,更知道義經的存在是對賴朝的一種牽制吧!
李老...您本來應該能讓多數人民尊敬的,可惜...權力不在掌中,目才清,心才向民...
你說得沒錯 , 源賴朝意在取得天下 , 藤原秀衡早看出這點 , 義經雖然是政治白痴, 但卻是軍事天才 , 源賴朝絕對不敢輕視"義經+藤原秀衡" 的力量 !
藤原秀衡和義經的關係, 應該是早在義經還是青年時就建立了 , 當時的義經必然是氣宇軒昂, 讓人讚賞 , 否則不會有這麼多人甘願當他隨從 . 再說 , 當時源賴朝還被困在伊豆 , 尚未成成氣候呢 !
Rinka 於 2008/03/26 21:03回覆 - 1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2008/03/26 08:19台北 3.22 投票,選總統,順道遊關東,關西,
導遊盧樣:"日本一般新生代住宅,11坪大小,自殺率世界第二,....."
不知李老願意,放棄台灣給它的榮華富貴,屈就否?
懇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