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の世界文化遺產の散策
京都建都的歷史始於西元794年,當時的桓武天皇將首都由奈良遷至現在的京都 ,命名為 「平安京」,一直到西元1869年,明治天皇再次遷都東京為止 ,其間1000餘年皆為帝都 。在過去1200多年的歷史裡 ,孕育了許多優良且代表性的日本傳統文化,除了戰國時代的「應仁之亂」( 西元1467~1477年),以京都為主戰場的10 年間,將京都燒燬了大半外 ( 後經由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大力整頓才復原)。連二次世界大戰時 ,盟軍都未曾對京都大肆破壞 ,所以文物都得以保存下來。
( 1 ) 東寺
在以京都為帝都的千年當中,政權雖然常有更動,權貴之間的戰事也是常有的事,但天皇始終是諸侯的共主,從來沒有人會攻打主子。所以我們在皇居所在的京都看不到高築的城堡,也沒有防禦用的圍城之牆。不過,在平安京建都之初,倒是仿照中國古都洛陽的格局,在京都的中央縱軸幹道(朱雀大道)的最南端建了一個象徵性的「羅城門」(即羅生門),此即京都城的正門。羅城門不但是首都對外的門戶,也是隔絕陰陽的界限( 聽說羅城門的閣樓是為了封印鬼怪而建的)。並且,當時桓武天皇還在羅城門的東西兩側,分別還興建了規模配置都一樣的東寺與西寺,做為正式的官寺,以營造鎮護國家的用意。
話說當初桓武天皇遷都的目的,是為了想屏除奈良朝佛教勢力干涉政治的弊病。也因此除了東、西兩座官寺外,禁止在京都再興建任何佛寺。於是此時新佛教也就應際而生( 新佛教的特色是不參與政治),因為新佛教的興起而影響往後日本文化至深且遠,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重要的人物。一是在比叡山創立天台宗的最澄,另一個就是在東寺開創真言宗的空海(弘法大師)。他們都是同年(西元804) 隨「遣唐使」入中國的留學僧人。我在前一篇已介紹過最澄法師了,現在說空海。
空海生於西元774年讚岐國(四國香川) 的一個豪門世家,少年時在當時的國都奈良求學,20歲出家前已是精通漢語的儒學家,同時也略諳梵文(印度文 )。西元804年隨遣唐使入中國後,輾轉抵達唐都長安城( 當時為世界第一大城),拜在青龍寺惠果大師門下修得密宗大法真傳,兩年之後返日本,漸受朝廷倚重,但也為弘法利生而忙碌奔波,甚至一肩挑起國家百姓的福禍。空海是將密宗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關鍵人物,並借用中國的草書,創造出日文的平假名,據說茶葉和筆墨製造技術,以及許多中國珍貴文物, 也都是藉由空海傳入日本,這些經典至今仍被日本列為國寶。對於日本文化的發展,空海真的貢獻良多。話說回來,到了西元823年,嵯峨天皇將東寺下賜給空海,從此成為真言密教的總道場,東寺也才有了正式名稱「教王護國寺」。東寺內最著名的五重塔 (國寶) ,也是由空海所起建的,目前仍然是日本最大最高的佛塔。
另外,西寺則在西元990年遭大火燒燬,從此廢寺。而當時日本皇家走入衰敗,在內戰頻仍、盜賊橫行的歲月裡,羅城門(即羅生門)也因失於管理,最後竟然淪為堆放無名死屍的地方。年久月積,在人們心中產生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到了10世紀初,羅城門因年久失修竟在颱風摧毀下消失匿跡。後來京都因西邊地勢較潮濕,不利都市的發展,於是整個軸線向東作了大遷移,當初的羅城門也就被淡忘了,現在原址只剩石碑遺跡。而在今天的京都相對於1200年前羅城門的位置,你可以看到的是日本最大最現代化的京都車站,這演變不也恍若一場羅生門。
說了這麼多,重點就是歷經了1200多年,東寺是平安京建都時期唯一存留的建築物,於西元1994年登入世界文化遺產。
交通:從京都駅南口徒歩到東寺只要約10分或是京都巴士東寺東門站下車。
↓東寺為真言密教的總本山,南大門(正門)於1601年再建的,重要文化財指定
↓東寺的「食堂」初建於9世紀,現在為1934年重建完成,內安置明珍恒男作的十一面観音像本尊
↓講堂(重文)是弘法大師在835年動工起建一直到他圓寂那年(承和2)完成,目前為室町時代1491年再建。講堂内部保存有空海於唐朝時從中國攜回的金剛界曼荼羅原圖,以及一群日本現存最古的密教佛像彫刻
↓金堂的正面看起來像是桃山時代的代表建築物。創建時的金堂已在1486年的火災焼失,現存的金堂是豊臣秀頼発願於慶長8年(1603年)再建完成的。堂內中心為本尊「薬師如来座像」、向右側是「日光菩薩」、左側「月光菩薩」安置、本尊的台座配置「十二神将像」,全都是重要文化財指定
東寺的伽藍配置是從南大門・金堂・講堂・食堂到北大門,南北成一直線並列,這種以殿為主體,把佛塔安置於兩側的佈局,應是唐代(奈良時代)佛寺建築的通式。
↓東寺五重塔(国宝)在金堂的東側,是弘法大師於826年所着手創建、約経過50年的長年歲月後才完成。現存的建物是徳川家光於1644年再建。塔高 56.4米,1200多年來一直都是日本最大的佛塔
在東寺每月的21日稱為"緣日", 目的是紀念空海大師的圓寂日(3月21日),當天寺內會有露天的市集,此市集由來已久(始於1239年), 已成為東寺的重要特色。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 2 ) 西本願寺
在平安京初期,最澄與空海所推行的新佛教,確實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佛寺的禁造令因此得而解除,但佛教也一直都只是貴門豪族的信仰。到了11世紀末(平安末期), 佛教的勢力再度箝制朝政,權貴們因畏懼佛教"因果輪迴"的報應,都不敢親自反抗,於是私下重用武士對付僧兵。由於武士勢力逐漸的抬頭,也導致將近400年的「平安京時代」落幕( 西元1192年 ),而正式走入以武士執政的幕府時代。就在這政權動蕩的時期,人民期盼神佛的救助,於是佛教有了新的走向。在鎌倉幕府的統治下,佛教可以說是從"貴族推廣到全民化"的開花期,部分在比叡山修行的僧人開始下山自立宗派,其中所謂的「鎌倉佛教六宗派」,其影響根深柢固,直至今日仍是主流,而以「西本願寺」為總本山的淨土真宗更是佼佼者。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的總道場,但是該寺並非由開宗祖親鸞聖人所建 。西元1272年,親鸞聖人的女兒在東山創建了大谷本廟,是為本願寺的發祥地,由於該宗的教義平易,僧俗一同(可婚),故發展迅速,很快就成為信眾最多的宗派(現今亦是)。但也因此常與政治勢力角力,到了戰國時代更成為"天下布武"的阻力,還與織田信長纏鬥了10幾年,後來逃到比叡山請求庇護,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火燒比叡山"事件。西元1591年本願寺得到豐臣秀吉的贊助遷至現址擴建。西元1602年,本願寺因內部理念不合而分裂,其中之一得到德川家康的援助,另再創建「東本願寺」,而原本願寺則改名「西本願寺」。
欲往西本願寺可由京都駅步行約 10 ~ 15 分鐘 ,首先來到 御影堂門 前,御影堂東西 48m、南北62m、高29m,號稱是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建於西元1636年的御影堂,裡面恭奉的是淨土真宗的開宗祖親鸞聖人,可惜現正在作為期 10 年的大整修,預定今年底( 2008年12月) 才會完工。
↓ 御影堂是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物
↓沿著堀川再往北側走,就來到美麗唐破風造型的 阿弥陀堂門
阿弥陀堂是西本願寺的本堂,現存的建物是西元1760年時再建的,也是個巨大的建築 (東西42m、南北45m、高25m)。廣場右邊有一棵大銀杏,是京都市指定的天然記念物。
↓西本願寺的本堂 阿弥陀堂
↓桃山式建築風格的外觀、周圍用132根的柱子作為支撐
↓堂內中央安置本尊阿彌陀如來的立像,內部非常廣大、是一個可容納大約1500人盤坐的場所
西本願寺的南側還有三個國寶級的古蹟 (唐門、大玄関、飛雲閣),其中令人側目的是裝潢華麗氣派的唐門,唐門乃是由伏見城的遺構所移築過來的,判斷約是17 世紀半以前的建物,從整個門上都是豪華精美的裝飾彫刻,不難看出桃山時代的風格。
↓華麗氣派的唐門
↓唐門上有数多的動植物彫刻,尤其是獅子精緻生動而且彩色極為豔麗
「龍谷大學」位於日本國京都府首府京都市伏見區、西本願寺的北門外,它的前身起源於1639年(寬永16年)京都西本願寺建立的一所學堂。
↓龍谷大學 本館是1879(明治12)年竣工的、大宮校園的象徵建物。整棟建築採木架磚石砌四坡頂屋面、波形瓦屋頂結構的二階樓房,具有關西地區歐式建築先驅的意義,目前為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
京都被登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17 處為:
延暦寺、教王護国寺(東寺)、西本願寺、清水寺、銀閣寺、二条城、金閣寺、賀茂別雷神社、賀茂御祖神社、平等院、宇治上神社、醍醐寺、仁和寺、 天龍寺、西芳寺、高山寺、龍安寺
- 7樓.2009/01/16 22:08好幸福喔!!
旅行最大的收穫便是
過程中的一切經歷吧!!
真羨慕你呀@@
謝謝閱覽啦! ^^ Rinka 於 2009/01/17 08:46回覆 - 6樓. 天下第九2008/11/16 14:26感谢
感谢博主的文章,本人在找一些日本古建筑的资料,阁下另我受益匪浅謝謝閱覽! Rinka 於 2008/11/17 07:44回覆 - 5樓. 牛兒2008/10/29 02:47...........
你有用心喔
牛兒今年去了一趟日本
走馬看花的
五天匆匆地在京都和金澤停留
西本願寺沒進去
東本願寺正在做古蹟修復的動作只開放正殿
不過也算是讓我開了眼界
日本在維護自身文化遺產上
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都不餘遺力
- 4樓. TangJen唐人2008/09/15 04:19Link
http://blog.sina.com.tw/tang_jen/這是我的部落格,大部分是轉貼,自己的東西不多。 - 3樓. TangJen唐人2008/09/15 04:15唐風
剛剛才發現您的遊記,照片很棒,文字也相當用心,在網路上可謂不可多得。我是從宇治那篇連過來的。
至於唐代的建築,我不是專家。只是因為專業和業餘的興趣,看了幾個地方。感覺上,就空間配置、格局、置身其中的感受來說,【這也是ㄧ位日本教授的意見】,奈良更能展現唐風,尤其是法隆寺。一般來說,京都的時代較晚,比較接近元明。
韓國的俗離山法住寺、扶餘、慶州或許也有些許可供玩味之處。當然還有西安。
班門弄斧,僅供參考。
奈良是我最早去日本的地方,
那裡的確是唐朝建築保持最好的地方!
其實, 日本在平安後期已經中止"遣唐使", 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 !
所以,京都除了保留唐朝的影子, 可以看到更多日本的精髓!
Rinka 於 2008/09/15 09:17回覆 - 2樓. 小威的家2008/03/14 16:06用心體驗人生
看到您所做的記錄..真有心...
欣喜見到另一個用心體會人生的人
GREAT !!
- 1樓. TT.2008/03/13 17:28日本的建築、庭園.....
的設計與工法總是中規中矩 + 非常的精緻 ~
的確是"中規中矩" , 有人說要看中國唐朝的建築要去京都, 一點也沒錯, 因為那個時代的建築是完全 copy 唐朝的文化 , 所以要佩服的是他們維護古蹟的用心 !
謝謝參觀!
Rinka 於 2008/03/13 21: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