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心理問答:深陷戀足癖困擾 怎麼辦?
2014/01/03 15:01
瀏覽11,38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來自網友月牙的提問:

  我很喜歡女性的腳,特別是那些長得白晰、秀氣的玉足,恨不得抓住它狂吻。而且,在我的電腦硬碟里收藏了很多女人腳的圖片,有事沒事都會翻出來看看,我覺得它們十分漂亮迷人。生活中,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我也總會不由自主的去注意異性的腳,尤其是夏天女人穿涼鞋時。有幾次我甚至偷偷地摸了女性的腳,最後被人很狠的訓斥,被罵有病,為此我心神不定,十分痛苦,也很害怕周圍的人知道。我該怎麼辦?我真的是有病嗎?

  本期主持人:吳媚【吳媚專欄】

  吳媚,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擅長各種神經官能症(焦慮、抑鬱、強迫症等),兒童多動、抽動障礙的診治以及精神疾病的康復指導。【我要向專家提問】

  戀足,說白了,就是一種癖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癖好,會喜歡某些東西,只是你的這種癖好比較特殊,當這種特殊的癖好暴露于外,常常會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這不能構成你懷疑自己「不正常」的理由。

  戀足並不一定是病態

  其實,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就有不少戀足者,比如唐代詩人李白,拉丁情歌王子瑞奇馬丁,台灣百變作家李敖等等。戀足就是他們的一種喜好,這種喜好並沒有影響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也不能說就是「病」!戀足甚至是一種亞文化,在我國古代文學中也有很多描述女子玉足的美麗文字,戀足文化還是一種另類性文化,也在歐美等許多國家流傳甚廣。就像人們喜歡玲瓏秀美的人體曲線一樣,你能說是「病」嗎?

  戀足,如果你僅僅是喜歡,或是興趣所在,並不能說是病,也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當然,若戀足行為持續時間較長,並已經會讓你感覺到焦慮痛苦,甚至嚴重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產生危害他人的行為,才考慮是病態,即戀足癖!

  真正病態的戀足癖,指對同性或異性的足部或其鞋襪有特殊的迷戀,而這種迷戀往往超過對其身體的興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戀足癖往往與性有關,也包括有些人「戀」不是足,而是高跟鞋、文胸等等,它們都屬於性倒錯中的戀物癖範疇。所謂性倒錯,就是一種「性行為形態」,「需要藉著不尋常的物體,儀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滿足」。

  戀足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來說,戀足者往往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而在異性交往中他們也很容易受挫,產生的挫敗感或壓抑感往往促使他們去轉移目標,尋求新的滿足感,這時,某些「物」便可能成為替代品,比如女人的足部,即便只是圖片。他們被女人的足部吸引后或會產生衝動反應,併產生興趣,甚至慢慢的固化這種行為——將女性的足部和他的性興奮聯繫起來,並喜歡以此作為日後性刺激的方式。

  其實,戀足癖的形成也是個惡性循環的過程。性格內向,不善與異性交往會促使戀足的形成,而有了戀足癖好的人往往更害怕與異性交往,內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看看女人的足部就會感覺很舒服很輕鬆愉快,甚至有一種陶醉感,這無疑也會使戀足癖更加嚴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戀足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欲尋求一種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雙重滿足感,只是這種方式比較畸形。當然,也有一些人僅僅是將戀足作為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

  另外,戀足的形成還常常與個人的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家庭關係不好,父母的關心不夠,受人嘲笑,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等等都會成為其誘因。

  戀足了 怎麼辦?

  首先,不要輕易把自己當病態,再尋求改善的辦法。戀足行為是可以改掉的,比如,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嘗試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將注意力從戀足上轉移出來。另外,可以嘗試著改善痛苦的主觀感受。許多戀足者,常常會即矛盾又痛苦,想改變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其實,你可以試著靜下來想想自己戀足的根源,是因為性格內向嗎?或是曾經感情上受過挫,或是成長中的某些經歷的影響?知道根源后再「對症下藥」效果會比較好。

  譬如,對於性格內向者來說,若每次與異性交往都會臉紅心跳害怕,就越會去逃避而戀物,而如果通過一些調節和訓練,幫助改善其痛苦的主觀感受,能夠大大方方的與異性交往,從而建立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樣,戀足者有了自信后,慢慢的也會弱化對足部的關注了。

  對於網友「月牙」來說,若僅僅是單純的喜歡女性的腳,偶爾翻來看看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種喜歡應該建立在不傷害的原則上,包括不傷害周圍的人,也不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根據描述,無法準確的判斷其程度,但網友「月牙」「恨不得抓住它狂吻」,「甚至偷偷地摸了女性的腳」,這些行為說明其戀足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喜好,可能與潛藏的性等深層次的問題有關,這需要找到形成原因再求解決辦法。

  一般來說,輕度的戀足癖可以自我調節得到改善,若實在調節不過來,可以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當然,由於戀足癖往往與性偏向方面的障礙有關,在心理治療中也常常會圍繞其性的方面來進行。

  《心理問答》欄目:即幫助網友解決諸如心理情感、親子關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並實現專家與網友的直接互動。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心理問答專區http://xl.39.net/xlFAQ/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www.uuuwell.com)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健康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