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心得(17)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2006/12/18 11:24
瀏覽6,180
迴響1
推薦4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17)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能曰:向甚處去。祖云:逄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艣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逄懷則止,遇會則藏。五祖忍和尚代上蒼指示,令惠能隱遁於四會、懷集(今廣西懷集縣)二縣間。因惠能不知岀山之路,所以五祖忍和尚送惠能離開東山寺,直至九江。

     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艣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當惠能大師大悟以後,他的觀念與行為都是有所調整,隨時觀照自心的心念與行為。當兩人上船,五祖把艣自搖,惠能卻請忍和尚坐下,說:「弟子合搖艣」對阿!老人家上船,弟子應服其勞,這樣才「諸法如義」。

     五祖云:合是吾渡汝。五祖忍和尚,更是不簡單,再考一次惠能:「合是吾渡汝」。老師對學生「叮嚀的愛」,隨時有機會就提醒。在這裡,五祖展現先行者的「教不厭,誨不倦。」

      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學生迷的時候是需要老師指點的,老師(先行者)扮演的是「標月指」的角色,重點不在外面儀軌法則的教導,而在運用學習者在所遭遇的種種環境「覺」有所展現時,趁機將「覺」點出來,使學習者明白原來「本自具足」,從此更能起用。而這個本自具足的「能」起用後並不依賴先行者,故曰「悟了自度」。

     老師的標月指標岀方向,肯定我們現在走的方式是對的。標月指是指示牌,但是路卻是學生(我們)自己走的。惠能在這表現的是「學生本自具足隨時都在的覺性」。所以惠能對自己合應自己搖艣的理由,再次說明: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敬請延伸閱讀:擁抱心的大世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迴響(1) :
1樓.
2006/12/21 04:02
謝謝佛陀
謝謝您! 感動良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