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前勞委會王主委辭職一事,鬧得朝野沸沸湯湯,但大家現在更關心的是,明年(102年)勞委會將正式升格為勞動部,不過,面對目前台灣所遇到的勞動競爭力、人才外流等問題,以及對於所有勞工們的殷殷期盼,未來的勞動部以及新上任的勞動部長,是否能以更高規格的水準有所作為,或是仍陷於以往的窠臼,重蹈覆轍,都是全民不分朝野、各行各業所密切關注的一件大事。
目前,我國勞工所遇到的困境,約有下列幾項:
一、中高齡勞工謀職不易。
二、外勞名額開放過多,致使本國籍勞工找不到工作。
三、產業結構失衡,一些重要的基礎產業人才培養已有斷層,如:機械製造
業。
四、勞保及勞退基金管控不當瀕臨破產。
五、因為錯誤的政策執行(22K),導致初出社會求職的勞工薪資過低,
起薪大部分都只能以22,000元為基準。
所以,因應以上種種問題,我認為,我心目中的勞動部長,應該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一、熟知與勞工權益相關法令並定期檢討是否符合現狀(含職災、不當勞動行
為等部分)。
二、立場超然,不能偏袒某些團體或者某種主張。
三、協調能力強,除了要能有效協調勞資雙方達成共識,也要能說服上級單
位全力支持部門將執行的政策。'
四、從基層勞工出身或曾參與勞工運動,方能實際了解勞工在職場所會遇
到的各種困擾,從而改善原有不良制度。
五、組織力強,底下需有不同專業人員為其服務,如法律相關人員、財經相
關人員等,以協助部長處理不同領域的專業問題,如:勞保及勞退基金
計算制度及其運作方式。
六、有魄力,根據法令,該執行之政策就需大刀闊斧執行。
七、顧及整體性,不能放任某些產業人才數量激增,而基礎的重要產業人才
卻嚴重缺乏。
八、有前瞻性,必須要能知曉政府即將推行的某些政策可能為勞工帶來的壞
處而反對,或是及早做好因應措施。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