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敬 錫質平神父
疫情之下不能出國,走走台灣,發現了生活了60幾年的台灣隱藏著美麗與感動。12月初旅遊團行程到了台東,參觀了台東市公東高工校園中的「公東教堂」。『公東教堂是位於臺東縣臺東市的天主教教堂,為天主教興辦學校公東高工的附設小堂。學校本身由白冷會錫質平神父所興辦,教堂則由瑞士籍建築師達興登設計,始建於1958年,1960年落成啟用,被譽為《台灣的廊香教堂》』。
《公東的教堂》,其規模與拉圖雷特修道院無異,清水模外觀、遮陽板、出水口、階梯設計等,近乎科比意式設計。已被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評選為「世界30棟重要現代建築」!是台灣唯一入選「世界重要現代建築」。
創建於1921年的白冷外方傳教會,在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會體系裡,算是個相當年輕的修會。1925年,這個只收瑞士籍的白冷會到中國東北齊齊哈爾開教;1949年政府遷台後,當年遭驅逐的神職人員陸續遷移到台灣台東。那個台灣貧窮又戰亂的年代,白冷會為什麼會選擇在無論是交通或民生條件都相當落後的東部呢?除了花蓮主教當年的邀請,更因貧困地區更需要支援。於是幾個會士弟兄搭著瑞士的貨輪,就這麼千里迢迢地來到台灣。
若以今日的眼光看來,上帝真的有祂自己的主意。當年還有哪個傳教修會比白冷外方傳教修會更適合來此工作?以基督誕生地「白冷城」(或譯伯利恆)為名的宗教團體,在他們的會憲裡所強調的精神,就像兩千年前誕生在白冷城外馬槽裡一無所有的小嬰兒,對於世俗人嚮往的物質,他們追求謙遜、簡單,就像成年的基督一樣,所有的會士更避免靠別人的權柄甚至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權勢。
白冷外方傳教修會如此描述他們的工作精神:
孩童的精神:白冷會士以類似孩童完全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忍受巨大的困難和克服失敗。
單純的精神:專心追求福音,卻除自我煩惱的恐懼,更為他們帶來服事別人的自由。
貶抑的精神:讓白冷會士在投入別的文化、宗教及社會階級時,可以放棄自己的習慣。
回到了台北,重拾書架上「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白冷會台灣區文獻選譯」,再次閱讀。
在「公東的教堂」書中「來自天邊的鍚質平神父」乙篇記錄了這位以嚴格紀律著稱的神父[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07924&page=7)]。
天主教白冷會的修道人,是恪守獨身誓願,終身奉行神貧、貞節、服從的神職人員。
讀到錫質平神父在1985年他人生最後一段生活的記載,書上這麼寫的『「一粒麥子若是不死,仍只是一粒麥子•••」錫神父最後在醫院那段日子,•••為錫神父工作多年、山東籍的徐培基先生,當年由於會說日語而為錫神父擔任原住民傳教翻譯,以後更進而成為錫神父的秘書。錫神父在聖母醫院期間•••。某日徐先生到來時,竟發現神父大小便失禁,又因無法處理而尷尬不已。徐先生以近乎哀求的口吻要求神父讓他來幫忙,徐先生將神父骯髒的衣物全部脫下,將神父抱上輪椅,推往浴室龍頭下為錫神父細心擦洗•••。
這會不會是這終身不麻煩別人的神父在人間的最後功課?這一心將自己奉獻給別人的大漢是不是終得學習,放下所有自尊、接受別人的服務?』(2013年3月14日初版 p.57)
看到了『浴室龍頭』這4個字,我們先讀「法鼓全集」自傳6-4「金山有鑛」
「九、隨行與迎送
以我的年齡來算,一個剛過六十歲的出家人,應該不能算太老,但是我的身體一向病弱,加上勞累之後更顯得瘦骨嶙峋,看來弱不禁風。臺北的信徒們聽說我要獨自一人去香港弘法,不帶任何隨從弟子,所以祕密地安排隨從人員,正好有三位居士在那段期間訪問日本,回國之時安排在桃園中正機場等待會合,然後與我同班飛機飛往香港,就近照顧。她們是葉玲玲、錢文珠、鄭麗貞。另有一位闕太太施玉美居士為了替我運送一批準備在香港結緣的佛書,臨時辦了簽證隨行。因為這幾位都是我們護法會的重要成員,負責公關、慰問、輔導等工作。我去香港是弘法,她們去香港,除了照顧我,也做了不少臺港佛教徒間的橋樑工作•••」。
這是聖嚴法師1990年10月的記述。
當年60歲的他,第一次到律師事務所,也是我第1次見面看到他。我很清楚的記憶是他身體尚硬朗、行為舉止俐落,腦袋瓜也清楚的;出家法師此年齡也應該還恪守著「獨身誓願」才對吧!
60歲出頭,比現在的方丈果暉還年輕的,男性出家法師,怎有需30、40歲的女生照顧?還就近照顧呢?!
接下來呢?
此種「有禮無體(台語)」的事,當然是無獨有偶的•••
1993年7月就發生聖嚴法師被出家在「農禪寺」的女僧告××騷擾乙類事件,人家的俗家家長到農禪寺抗議•••。
聖嚴法師先找了一位高檢署男檢察官幫忙,該名檢察官以他是公務員不方便,建議找律師處理。法師因此直接打電話找我了。
時間記得很清楚的;
因為1993年7月中我右腳受傷手術開刀,是8月中坐輪椅、撐拐杖到北投文化館處理的。
此案最終以付錢和解的方式結案。
當然這位女僧的大名及我勸聖嚴法師的話,也都出現在這本非常嚴謹版的《法鼓全集》內的。
看到『浴室龍頭』這4個字,何以會牽連到法鼓全集「金山有鑛」這一篇?又何以會連結到聖嚴法師1993年有禮無體的那件CASE呢???果暉方丈發行、果賢大ㄕ編輯總監的此本非常嚴謹版「法鼓全集」怎沒見據實記載的呢?!
每個人在這人間只活一次,有人從文明的世界投入蠻荒,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披荊斬棘,以堅毅樸實,恆久忍耐的精神,為他的信仰化為無私、慈悲的行動且終生不渝,為人、為他而無自我,人間至德已臻圓滿了。
禮敬 錫質平神父!
反觀那些滿嘴以「慈悲智慧」贏得名聲的人,凡事都要想到自己的利益,財物、身分、地位•••是目標,這種人言行上常常出現自大吹牛、自我膨脹、無信、說謊、虛榮、搖擺、喜好讒言、自戀,甚至貪戀女色等下等凡夫的行為。這些人雖也暫時獲得了他想要的,然一切虛幻。
佛法說,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業的擁有者,繼承者,短暫的一生唯有善思、善語、善行才是真實的依靠,背離了這些,即使活著的時候很風光,恐怕來日前途是一片黑暗的!
- 138樓. 法鼓文理學院怎麼了2022/04/11 09:35各位大德
請問法鼓文理學院辦得不好嗎?
是為什麼辦不好?
有朋友也是法鼓山的長年信眾
日前才在說有意願去法鼓文理學院讀佛學研究所
一臉嚮往的樣貌說 - 137樓. Sain2022/04/11 07:58想想法鼓山青年院的法師被菩提閣挖走,也只能怪自己,
年輕人出家學不到法,窒息的文化氛圍⋯怎麼待? - 136樓. 吳炫慶2022/04/11 06:03廖本聖太太過世時,我還有為她念佛迴向。
- 135樓. 吳炫慶2022/04/11 05:51廖本聖本來預告說要出禪定理論一書,後來就沒消息,也沒解釋為什麼不出了。大概是吝法心生起了吧。一個真正的善知識總是會傾囊相授於弟子。不過沒關係,世俗人就是怕自己的專業被他人學去。只不過他以後就不要翻譯達賴喇嘛的書。
- 134樓. 吳炫慶2022/04/11 05:42當然去印度學法那麼久,他一定改變很多,變得很優秀,應改好好去教化釋惠敏.釋果暉.及文理學院的老師。
- 133樓. 吳炫慶2022/04/11 05:34
林平實及正覺團體無理毀謗佛教界,真可憐憫。
洛桑蔣千是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廖本聖曾在洛桑蔣千辯論書中序言盛讚他去印度學法不久,便是班上前段。說真的,我是不相信啦,除非洛桑蔣千是仁波切轉世,法鼓山的風格就是互相吹捧。
- 132樓. 吳炫慶2022/04/11 05:11日常法師未曾傷害過自然法師,自然法師卻把日常法師批評的一無是處,自然法師只是為搏名聲而已。學佛那麼久的林律師連日常法師的功德都看不見,卻看能看見天主教神父的功德,豈不怪哉。131樓帶著戲謔的語氣留言,毫無利益。
- 131樓. 法鼓山禪修都可修成阿彌陀佛2022/04/10 21:30
大家都去法鼓山 坐坐蓮花座 練練金剛杵 一定會快樂成仙的
- 130樓. 吳炫慶2022/04/10 13:05我本來只是想先得到大學學位,再去印度學法,考佛教學系對我來說很簡單,沒想到文理學院的老師們這麼混蛋。
- 129樓. 吳炫慶2022/04/10 12:58李衍忠居士.吳居士及梵因法師,他們都敢在電視上說如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