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介紹的迷宮香草園 許多朋友表示很感興趣
希望能有機會去體驗一下
可惜現在疫情升溫 花蓮也不再是淨土
台北街頭人車少了 藥房與醫院卻大排長龍.......
社會到處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氛與情緒
誰還有興致出門旅行呢?
現在特地整理出一些上次沒用過的照片
就神遊一番 紓紓壓吧!
媽媽山水瀑~
那是一排十幾塊黑白兩色 像屏風一樣的立體牆面組合
這面造景石牆 是以傳統式砌石工法建成
利用印石及流傳了數百年的智慧 砌石匠藝保育園區
成為一個友善動植物生存的生態環境
如果幸運 來賓可以在香草園遇見各種鳥類 蜻蜓 昆蟲
甚至是白鷺鷥 珠雞在草叢中覓食
在夏日有蜜蜂蝴蝶穿梭花間 入夜還有螢火蟲現身呢.....
至於為什麼叫“媽媽山水瀑”呢?
拍到一近景 果然所言不虛 是有個小小的瀑布......
整體遠觀 則可看出 下方的黑色圖像
有點像一座座的山 ~又有點像一個睡臥中的“媽媽”?
我們如果用幾分遠遠看望觀音山的想像力~
回頭去看這整幅的造景石墻圖像時
也許就有幾分神似媽媽的感覺吧?
從能量步道回望媽媽山水瀑
這個角度欣賞這個造景
那山那瀑 是不是就更全面更生動了?
“打赤腳 接地氣”~
這個告示要求來賓脫下鞋走有機無毒的“薄荷能量步道”
人體是天生就可以傳送能量的“天線”
脫了鞋子 就等於擺脫了能量的絕緣體~
等於重新連接地球表面的自然電荷 恢復生理自然的電荷
讓香草薄荷得以快速經湧泉穴
達到安定自律神經系統 改善血液循環 減輕壓力的功效.....
對我來說 不敢奢望久久光一次腳ㄚ子
幾十分鐘裡 就能達到如此神效~~
不過能夠安心地在一片香草園中 自在脫了鞋子
隨興遊蕩晃悠作深呼吸 也不用顧忌會有人投以異樣的眼光.....
嗯~就這件事的本身 已是無上的享受了!
生態能量區裡 除了有造景石墻之外
還有許多移植過來的老樹....
《上面的是香草迷宮的概略圖示》
其中包括一棵百齡老榕樹
還有西洋橄欖樹 油桐花樹 黃椰子等等
綠樹林間蓋了樹屋 休憩區 木棧平台 多保留了原始風貌
也能讓人體驗到樹林的一年四季不同的美麗.....
香草園的入口~
能量石
這塊巨石 是1987年建園時 開挖地基才被挖掘出來的
高度約略比一個人高
要三人伸出臂膀 才能合圍.....
自從出土之後 有如有生命一般 顏色一直產生變化
每年都展現不同的風貌......
據說 曾有大師到此一遊後說
此塊能量石 是這一大片土地的“守護使者”
從此就被視為“鎮園之寶”了~
有人相信 只要摸摸它 可以感受到高能量的加持
而且有益健康......云云
當然也有不信的人 認為石頭變化有許多原因
例如 岩石化學成分的改變與分解的“化學風化”
石頭中含鐵的礦物 受到水和化學風化的空氣影響等等
進而氧化成紅褐色的氧化鐵......
若解釋為石頭的“生命”照說也無不可吧?
“樹屋” 應該是在這棵大榕樹下
又或者就是圖左那個小閣樓?
沒有走過去細看 不得而知 也就無從介紹了.....
但是可以說一下這棵榕樹老奶奶 她已經高齡100多歲了
是花蓮縣政府列管保護的老樹
領有專屬的“身分證”
因有百年好合的象徵 故常有新人前來舉行婚禮~
標準的打卡圖像.....
芳香萬壽菊
芳香萬壽菊 花期10~3月
用途為 泡茶 烹調 染色劑 驅蟲
也適合園藝栽培可供觀賞
從能量步道遠觀平台上的能量石~
步道旁的一長排樹木 都是澳大利亞茶樹~
可愛的小熊寶寶石椅
香草迷宮的中心 是一棵樹型蒼勁 優美的澳洲茶樹
它的樹皮很像白千層......
因為樹齡已高 且枝幹繁茂 開闊碩壯
必須用許多支架支撐保護~
曲徑通幽的能量步道~
紫藤花步道
從玫瑰亭回望酒店.......
酒店中庭......也是華燈初上......
吉安鄉干城二街 寧靜清幽的鄉間小路......
因為環境優美 民風純樸
兩條短短的一街二街 民宿超過18家
是自助旅行者最愛的落腳地~
~u
疫情持續升溫 快篩試劑不足
防疫政策一再變更 停課與否舉棋不定
醫護人員累癱有苦難言 小老百姓受驚無所適從.....
啊~世界一團亂糟糟~
台灣不遑多讓 果然厲害 再造防疫奇蹟啊!
咦 怎麼了?
這隔空神遊的香草園 顯然是紓壓無效啦.......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旭日初昇2022/05/17 10:52
現在社大歌唱班又改為線上教課,太極氣功暫停。
衛服部沒做好準備就想與病毒起舞,
老百姓為避疫也只能躲在家裡了!!!
先生早安!
一個無法讓人民安居樂業
平順過日子的政府
不斷吹虛政績顛倒是非~
不把黎民百姓看在眼裡的政府
人人只能自求多福的政府~
真讓選民無語問蒼天啊!
也對 問天有何用?
應該深切檢討~問問自己啊!
是吧?
lillian 於 2022/05/18 08:1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