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四縣市的資優班聯招引起了廣大的爭論。
憑良心說,快快樂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學者的堅定目標,然而教改的解放:國語文上課時數減少、各科教材簡化、一綱多本、常態編班等政策的實行,反而造成學子必須靠補習班整合教材,間接造成只有家境好能上補習班的同學才能獲得完整的考試資訊。而且由於考題簡單化,大部分學生即使花再多的時間補習及寫評量,程度並沒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中小學的數學程度落後大陸兩年,國文程度可能落後更多,台灣的教改已經使學生的程度向下沉淪而且已經很明顯了。
不僅是中小學的程度,近年來學生留學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銳減,獎學金都被大陸學子拿走了,大陸學子的TOFEL、GRE分數奇高無比,數學等理科又紮實,他們的留美博士畢業生幾乎搶佔了全美各大名校的教職。
國科會憂心、教育部憂心、家長也憂心,我們到底應該要如何辦教育才能保持國家的競爭力?今天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女留學生選擇嫁給大陸客或是外籍人士,更有不幸者淪落為代理孕母 (甚至無法拿到子女的撫養權)。有誰仔細想過?曾幾何時,我們連追逑自己本國女留學生的競爭力都向下沉淪了。
假如,假藉資優教育的能力編班能提升國人的競爭力,各位網友您是否會支持?
延伸閱讀:
何大一:台灣留美人才 越來越少 2009/11/6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時和2009/10/28 08:59大衛森中學 搶救天才學生
智力前0.01% 才有資格入學
大衛森捐贈逾1,000萬美元給大衛森中學,該校2006年創立時為39名學生,到今年秋天開學將增至約100名。這裡分班看的是智力、而非年齡,入學標準是智力測驗成績至少為同齡孩子的前0.01%。
教育有訣竅 鼓勵自由發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青年中心發言人鮑恩(Matt Bowwen)認為,教育天才學生的訣竅就是讓他們照自己的步調走,學生自然會加快腳步。該中心30年來不斷招募天才青年,和其他在杜克、西北和愛荷華大學類似的課程一樣,每年進行一次「搜尋天才」的測驗。鮑恩說,過去30年間已有約150萬名學生通過測驗或參加暑期課程,最年幼的才小學二年級。
卡蘭巴赫認為,在天才兒童就學初期發現他們的稟賦相當重要,她說:「那些無聊時亂塗鴉、坐立不安的小孩就像可惡的小孩。如果他們的學習熱忱一開始就被老師澆熄,那誰來重燃熱情?我們已經因此損失了很多天才。」
【2009/10/28 經濟日報】
- 6樓.2006/10/08 01:35讀書好學無罪
台灣人的英文能力連年下降 為何不辦資優教學
資優教學無須批判
事情本是一體兩面 往好處著手就是正相
往壞處著手就一定是負面
台中舉辦資優考試 很多人抗議 我很生氣
那些學生花了很時間準備 卻招受批判
讀書好學無罪
- 5樓. 時和2006/05/20 14:19要從尊師重道開始
To 芙蓉
教改十年以來,最受委屈的是老師。罵老師的可以進入國會,各個政府官員都在講髒話,外行的可以領導教育部,民間基金會居然可以強制要求全體老師只能教建構式數學,學生也只能學習建構式數學。第一線上的教師被迫每天寫報告,還要做成電子擋,花樣一堆,也只能應付,完全浪費老師的時間。
我有三個小孩,從和老師的接觸中,我了解到教育政策的多變,讓老師無所適從。就拿當年建構式數學來說,老師還得去進修學這很粗糙的方法,如果不用建構式數學去教,還會被教育部點名。由於夫妻都得工作,leepe寒暑假只得將小孩放在安親班,結果補習班居然還很得意他們也只教建構式數學,由此可知,在全國即使再聰明的學生也變笨了。
尤有甚者,現在的執政黨從各方面詆毀教育人員,更是造成老師士氣低落的原因。老師動輒得咎,再多的愛心及耐心也被消磨殆盡。
如何走出這泥沼,事實上也很簡單,只有社會重新檢視傳統尊師重道的價值,讓真正懂教育者主持教育部,讓老師更能發揮,我們的學生也自然會獲得更多。
- 4樓. 時和2006/05/20 03:58令人憂心的國際競爭力
教育界的前輩:受氣包、芙蓉、煎餅、以及 Rational 都有專文提到資優教育的迷思,leepe 則是指出在十年教改後,台灣學子的國際競爭力明顯的向下沉淪了。
台灣教改要求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用相同的教學方法,結果資質差的沒被救起來,資質好的卻被拖累,更造成學子的國際競爭力明顯比大陸落後很多。
目前這種大鍋飯式的教育政策絕對是錯的。我們應該分別針對前段班以及後段班來設計教育政策。前段班比較簡單,用較高級 (Advanced) 的教科書,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然跟上進度 (與國際競爭力接軌)。
對於後段班的同學,每班可以增加一位或多位老師做課後輔導及詳細檢查功課。讓功課進步的同學可以轉入前段班。同時加強技職教育,將真正對唸書沒興趣的同學導入技職訓練,如此讓對唸書沒興趣的同學也能有尊嚴的學得一技之長。
- 3樓. 時季常2006/05/20 01:40
- 2樓. 時季常2006/05/20 01:35正在收集相關報導
你這篇文章,充滿憂心之情,而且以開放討論的心態提出你的看法。這是很可喜的態度。
因為這次的資優班聯招,引發了社會上的許多反應。說是反應,因為各種聲音很多,但其中幾乎沒有討論,有發言權的人一個個成了教育上帝,不必理論或事實根據都能夠下斷言。像聯合晚報直接就以荒謬絕頂來形容資優班聯招,還有個家長會長說,不應該叫資優生做反復練習,因為反復練習,會讓人變笨。受氣包只聽過熟能生巧,這是第一次聽到說,反復練習,會讓人變笨的說法。教育部還由上而下,說考試不算。
正在收集相關報導,想把有關的一些奇言怪論,整理解析一下。
- 1樓. 煎餅2006/05/19 22:13對於資優,就用平常心看待吧!
一時也找不到如何的回應方式,就想到您的文章裡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有一個小孩在國小資優班,每學期得交一篇閱讀科普的專題報告,題目為自選。三上:牛頓;三下:愛因斯坦;四上:狹義相對論;四下:霍金;五上:元素;這學期五下:不正常天氣。
請教煎餅大師,下學期該看什麼較恰當?(我仍希望小孩能看物理或數學為主)
有時我們所以為的最好,未必對於孩子是最好的;但我們以為是好的,應該對於孩子也是好的。不必為了他的將來學習物理之路可以順暢一些,而積極的在小學安排他去接觸物理與數學方面的東西。
我的建議是:讓他自己去挑選,您只需要提供他這個挑選的機會,去誠品或金石堂逛逛吧!他們對於科普的書籍與讀物,大抵都會放在同一區域,您可以帶著孩子去好好的挑選,聽聽他的意見,這是個不錯的方式(如果他真的有興趣的話)。
至於您這篇的意見,我覺得也是一種寶貴意見,所以就推薦了。但是我的想法並不完全與您相同,個人覺得如果需要能力分班,就不必以資優的口號作為偽裝的方式,那不是就告訴別人「其心不正」了嗎?那別人又如何放心讓您實行您的教育理念呢?
如果是正確的,為了全國的學子,那就光明正大的去做,如果目前政策不允許,那先從改變立法院的委員的想法開始,然後去影響教育部,讓他們接受這樣的想法才是。
如果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小孩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機會,身為父母的,有責任去提供他們接觸新知的機會,多多去逛書店,多多親近大自然。這樣,應該就足夠了!如果是想盡辦法將他們塞進補習班、才藝班,再去考所謂的資優班,那是讓孩子為了父母唸書,不是為了自己,總有一天,他們會完全喪失唸書的意願與樂趣,反而禍及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