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索爾.漢森(Thor Hanson)的《羽的奇蹟》
2025/06/23 05:07
瀏覽174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Excerpt:索爾.漢森(Thor Hanson)的《羽的奇蹟》

書名:羽的奇蹟
Feathers: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 Miracle
作者:索爾.漢森(Thor Hanson
譯者:吳建龍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5/05

內容簡介
入圍塞繆爾・約翰遜獎
榮獲約翰・卜洛獎章
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類獎
太平洋西北書商公會圖書獎

Excerpt
〈引言:大自然的奇蹟〉

路易士彎下腰,撿起一枚帶著紅色調、掉在小徑上的羽毛。他說這根是撲翅鴷的,接著指出一些羽幹、羽瓣、羽根等各處特徵。然後,把羽毛遞給我,說:
「你現在手中拿著的,是大自然的奇蹟。」
(Lewis stoops to pick up a red-tinged feather lying on the path. He tells me that it belongs to a flicker, points out some of its features—rachis, vanes, calamus—then, giving it to me, says that I now hold in my hand a natural miracle.)
——
列納德·内森(Leonard Nathan),一九九九,《左撇子鳥人日記》(Diary ofa Left-Handed Birdwatcher

一夥人轉進空地旁的小徑,我走在最前面,步伐輕輕地落在沾滿露水的草上。我們的影子被清晨的陽光打到西邊,人影再配上雙筒望遠鏡、三腳架、單筒望遠鏡的剪影,看起來幹勁十足。這是本地奧杜邦學會的首次春季賞鳥行程。大家最先看到的,是在灘地上來回走動的大藍鷺跟兩隻黃腳鷸,接著我們慢慢往內陸行至一處淡水草澤,我知道林鴛鴦才剛從南方回到這兒。抬頭只見片片乳白色的碎雲疾掠過藍天,陽光暖暖地照拂著我們的面頰。在北美西北區的綿綿冬雨告一段落之後,這種景象與感覺顯得既陌生、又令人欣喜。
……

每天,全世界有多達四千億隻形形色色的鳥兒或飛行、或盤旋,或游泳、或跳躍,再不然就是在地面上移動著。這數字是全球人口數的五十幾倍、狗的一千倍、現存所有大象數目的五十萬倍,或者,超過麥當勞歷來賣出的漢堡個數四倍。如同那旅鶇,這每隻鳥身上都罩著一件繁複的羽衣,其全身羽毛數量從紅喉北蜂鳥的一千枚上下,到小天鵝有超過兩萬五千枚不等。要是把世界上所有的羽毛首尾相連排成一列,其長度不僅超過地球到月球或太陽的距離,甚至可抵達一些更遙遠的天體。我們雖然無法得知確切的羽毛總數,但能確定的是,從演化的觀點來看,羽毛是空前的成就。
脊椎動物(也就是具有脊椎骨的動物)從外表來看有四種基本類型:光滑的(兩棲類)、長毛髮的(哺乳類)、披覆鱗片的(爬行類和魚類)以及有羽毛的(鳥類)。雖說前三種體表類型各有優點,但跟羽毛變化多端的形式和功能相比,全都不是對手。羽毛可以極為輕柔,也可以硬挺如木片;型態有倒鉤狀、樹枝狀、流蘇狀、融合狀、扁平狀,或是僅僅一根沒有分枝的軸管。其長短可以從小於鉛筆尖的剛毛,到觀賞用的日本長尾雞那超過十公尺長的繁殖(尾)羽。羽毛可以讓鳥融入背景裡,也可以用來引起注意;它們能不靠色素就展現出奪目色彩;能儲水,也能防水;能發出啪擦聲、哨笛聲、嗡嗡聲、顫動聲、隆隆聲與刺耳尖銳聲;羽毛還有近乎完美的翼剖面,也是至今人們所知最輕、效能最佳的隔熱材質。
站在那兒看著那隻旅鶇,我想我應該不是第一個被羽毛吸引的生物學家。從亞里斯多德到恩斯特.邁爾,自然學者們無不驚訝於羽毛樣式與功用之複雜,因而研究起羽毛的種種,從生長模式、空氣動力學到羽毛蛋白質的基因密碼,不一而足。華萊士稱羽毛為「自然的傑作……想不出有什麼比這更完美的大膽創新。」(Alfred Russel Wallace called feathers “the masterpiece of nature . . . the perfectest venture imaginable,”);達爾文在其第二本談論演化的大作《人類的由來》(Descent of Man)一書中,花了將近四章的篇幅討論羽毛。但要說到人類對羽毛的著迷,那可不只在科學這個層面,而是觸及藝術、民俗、貿易、風流韻事、宗教信仰,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就像人類文明利用自然界中各種令人驚訝的事物一樣,從部落氏族到現代技術官僚體制,各地的文化不約而同、大量地採用羽毛作為符號象徵、工具及裝飾品。
在法國南部的蕭維岩洞(Chauvet Cave)裡,有隻長耳鴞的圖像被仔細地刻劃在頂部的石灰岩上。素樸但靈巧的線條,勾勒出一隻肩部長滿羽毛、轉頭向後看的鳥,那模樣一看就知道是貓頭鷹。蕭維、拉斯科(Lascaux)以及附近其他洞窟裡的岩刻、壁畫是史前藝術的寶庫,而這貓頭鷹圖像不過是其中上千幅作品之一。洞裡那些令人難以忘懷、回味再三的古代動物、圖案、肖像,其創作技巧之高超,曾讓畢卡索為之興嘆道:「這一萬兩千年來,我們根本毫無長進。」事實上,蕭維的這些畫作可追溯到超過三萬年前,而那隻小貓頭鷹圖像,也成為世上最古老的鳥類描繪作品。
雖然該時期的手工藝品包括了精緻的鳥骨製品,像是骨針、扁瓶、串珠、掛飾等,但在那些早期洞穴繪畫裡,如此獨樹一格的羽毛描繪卻頗為罕見。考古學家相信,古代的獵人不僅會使用羽毛來當裝飾品,也拿羽毛作為赭色彩繪的畫筆。到了石器時代晚期,從歐洲、美國西南部到納米比亞的沙漠,岩畫跟洞穴畫中就經常出現羽毛頭飾以及帶羽翎的箭。可見在那之前,無論是從實用面(讓箭矢更筆直地飛行)或深層文化面(用在典禮上或顯示身分地位的貴重裝飾)來看,人類都已將羽毛納為己用。其多樣化且往往看起來鮮豔亮麗的色彩,讓羽毛成為了裝飾的首選。在現代人造顏料出現之前,有哪種介質可以表現出如此千變萬化的顏色——從雉雞的米黃、土棕,到太陽鳥、翠鴗、鸚鵡身上的絢爛七彩——呢?自此以降,羽毛孕育了一項全球產業:從君主到名妓都取之為服飾;從巴黎到紐約皆以之為時尚標竿。利用羽毛作箭翎,也代表著一種類似的觀念躍進:原先不過是看著箭矢飛行,爾後則意欲控制飛行。當然了,其耐用度以及空氣動力結構,更是從達文西到萊特兄弟等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與發明家都深受啟發。然而羽毛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各地神話與祭典儀式裡,這肯定意味著其中還包含更深層的奧秘。
當艾米莉.狄金森寫出「那希望披覆羽翼/在靈魂深處幽棲」(“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這詩句時,其實是呼應了人類由來已久的情懷,亦即把鳥羽、飛行跟某種預兆給連結起來。古羅馬時代,官方負責占卜吉凶的人稱為占兆官(augur),他們根據鳥的行為或是從鳥的羽毛、骨頭、內臟所呈現的形態來預言禍福。這些觀鳥得來的神諭極具影響力,從政治上的重大決策到私人生活都深受其左右。即便到了今天,當人們在總統就職典禮或是需要講些吉祥話的場合,總會顧慮到這些自古流傳下來的吉凶忌宜。敘利亞人、希臘人以及腓尼基人根據鳩鴿的咕咕聲來獲取預言;許多傳統文化裡的神祕主義者則使用一些跟鳥有關的術語,來描述靈魂或覺悟之道。對蘇菲派詩人魯米而言,在接近真主的心靈朝聖之旅上,人的精神是以鸚鵡、夜歌鴝或白色隼的形態交替出現的。他如此說道:「當吾聽到汝擊鼓……吾之羽翼即當復返。」中亞的多爾幹(Dolgan)人把幼童的靈魂稱為停棲在生命之樹的小小鳥,而從南美乃至蒙古的「薩滿」,則把他們入神後的恍惚狀態說是如同御風飛行一般。有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會提到在靈魂出竅階段的鳥瞰俯視畫面。榮格跟佛洛依德都認為,跟「飛行」有關的夢是最具力量的(儘管在當時,這樣的夢到底是象徵超脫、還是象徵粗暴的性仍存有爭議)。
……

羽毛跟神聖莊嚴之間的連結,並非僅見於薩滿信仰或古代神話,我們也可發現該信念同樣根深柢固地存在於泛一神論的信仰體系中。舉凡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甚至祆教,全都相信世上有天使;而所謂「天使」,是超越凡人的靈體,是通往與天主合一之道的中介。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於天使的描寫竟是出奇地一致,他們都有著明顯的人型,加上一些特徵強化其形象。要加上什麼,才能進一步象徵崇高與屬靈的國度呢?濃毛粗髮?渾身鱗甲?還是像兩棲類的濕黏體表?都不是。打從沃胡馬納、米迦勒、吉卜利里分別在瑣羅亞斯德、摩西、穆罕默德等人面前首次現身開始,這些天使們便擁有一對巨大的羽翼。天使翅膀上的羽毛是極為重要的特徵,跟惡魔邪靈那皮革般的蝠翼型翅膀有著天壤之別。
……

確實,人類對羽毛迷戀的面向,就像羽毛本身的自然史一樣五花八門。從宗教到世俗,從務實到空想,從科學到神話、文化與藝術,若想深入探索,上述每一項肯定都要涉及不可。羽毛不僅讓我們對演化以及動物行為有更深層的認識,也提供我們獨特的視角來理解信仰及人類靈轉巧思的歷史。我腦中很快閃過幾個大的主題,成了本書的章節架構。「演化」這部分探究了至今仍有爭議的羽毛起源之秘——它們是打哪兒來的?為什麼會出現「一團蓬鬆」這部分則研究了羽毛驚人的隔熱性質——從冰風暴中的小鳥,到登山客大衣中的羽絨。在「飛行」這部份,我們來看看羽毛是如何開拓了天空。「迷戀」將告訴你天堂鳥乃至拉斯維加斯繁華地段的艷舞女郎,那種種充滿誘惑的新鮮事。最後一部分「功能」,探討羽毛如何持續演進,這又包括了兩方面,一是自然界,另一是人類對羽毛種種千奇百怪的使用方法。這本書從頭到尾,有許多動物及人物讓羽毛的故事鮮活了起來,這些角色包括了鳥類、恐龍、教授、仕女帽產銷商、發明家、探險家,可說是族繁不及備載啊!
身為作者,我的工作就是要讓各位翻開這本書之後一頁接一頁不停地看下去;但身為生物學家,我倒希望你偶爾放下書,暫停一會兒。若你真的停下來,很快就會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事物,竟然有那麼多就出現在周遭的世界裡。我太太記得她的祖母說過,「三尺之內,必有蜘蛛。」即便是在最整潔的家庭裡,也有不少蜘蛛擠在黑漆漆的角落,或是躲在牆板後面。同樣地,羽毛也在你左右。如果它們不是填充在你的枕頭跟大衣裡,那就是在森林、曠野、庭院、郊區、城市的每隻鳥身上。你會在時尚雜誌、飛機機翼、釣魚用假餌、原子筆、美術等各方面看到羽毛及其影響力,除了這些東西外,我們最常見的鳥類都是這麼把自然奇蹟給穿戴在身上的呢。只要有空,就出門看看牠們吧,仔細端詳,必有所獲!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