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房慧真的《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2025/06/13 05:05
瀏覽64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Excerpt:房慧真的《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我有經年累月走夜路的習慣,「夜遊」是身體上的,日西沉,月色起,就是我牽著牠去遛達的時候,身體裡那頭書伏夜出的獸,頻頻跳起,就快要躍出我的喉頭,豹衝出去。夜夜必得帶出門放風的,是我自己。夜遊也是精神上的,我長年閱讀大屠殺、勞改營、種族滅絕的書籍,看向人性最深沉的底部,那是但丁去了山巔回望的黑暗密林,餘悸猶存,也是宇宙間發光的星系以超光速離我遠去,所遺留下來的黑暗。阿岡本說:
在當下的黑暗中去感知這種力圖抵達我們卻又無法抵達的光,這就是同時代的含義。因此,同時代人是罕見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成為同時代人,首先是勇氣問題,因為這意味著不但要能夠堅定地凝視時代的黑暗,也要能夠感知黑暗中的光——儘管它奔我們而來,但無疑在離我們遠去。換句話說,就像準時赴一場必然會錯過的約會。
——房慧真,〈序:草坪的記憶〉
閱讀及分享房慧真的《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房慧真的作品已經建立起一定高度的閱讀門檻,但這並不是要和其他作家的文章一比高下,而是她已經界定她自己的書寫必然有觀看的價值,個人非常希望這樣的作家可以持續出現。
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作者:房慧真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9837
編輯推薦
戒嚴時代的文藝少女養成記
沿著時代的河流逆行,在一切燃為灰燼之前,房慧真直抵個人生命起點的私寫作。自80至90年代,台灣正從戒嚴走向解嚴過程中動盪前行,少女隨著華僑父親取得印尼護照,卻只能在想像中開啟南洋生活的複本人生;現實中少女蝸坐學校後巷補習班掙扎著擠進天龍國超級好班;89年6月混入人群並肩躺在中正紀念堂,那夜遠方的天安門廣場也有一群沒有名字的人徹夜未眠.......。她以個人生命重新再走過一次台灣近代四十年,走過人與土地在一次次倒下再起倒下再起的撞擊中,傷痕累累又朝向遍地開花前行的過程。在她筆下,另一個時空裡,我們將再度踏上那曾一起走過,如今卻已幸福得不想再憶起了的那場舉目無所見暗黑至極的夜間遊行。
【Excerpt】
〈罌粟記憶.平行世界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
我活得愈久,我的憂傷與憤慨就愈深。
——詹益樺
請賜我以力量 媽媽
請那輕浮般的戒嚴令
像細土般的滑落我年輕的肩膀
——天安門廣場詩作〈今夜戒嚴〉(節錄)
我們交換黑暗的詞,
我們互愛如罌粟和記憶,
我們睡去像酒在貝殼裡,
像海,在月亮的血的光線中。
——保羅·策蘭〈花冠〉(節錄),王家新譯
家中第一臺Walkman是姊姊以學英語的名義,央求父親買給她,從中華商場買回來,一臺磚紅色的愛華AIWA隨身聽,價格昂貴的新玩具,姊姊將耳機分我一邊,我們並沒有乖乖去聽爸媽交代的空中英語教室,頻道恆常轉到FM100的ICRT。週一到五晚上有聲音低沉帶磁性,妙語如珠的Ron Stuart,Ron的深夜節目開放call-in,經常有聽眾call-in進去為朋友點歌慶生,Ron會先清唱一段Happy Birthday,加長音、飆高音,特效不斷,很能逗樂觀眾。每星期日下午,我們必定會聽Casey Kasem的American TOP 40,播放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歌曲,節目長達四小時。聽到喜歡的歌曲,我們會先用空白帶錄下來,存好零用錢,到公館宇宙城唱片行尋寶。宇宙城在汀洲路金石堂廣場二樓,地下一樓是臺灣第一間金石堂書店,斜對面是臺大學生常去的東南亞戲院,我們在這裡逛書店、看電影、買音樂卡帶,金三角不大,是環繞青春的銀河系。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日本SONY公司推出全球第一臺隨身聽,Walkman TPS-L2,亮麗的鈷藍色機身,是為了和年輕人常穿的牛仔褲搭配。SONY將客群鎖定為青春族群,剛上市時聘請時髦的年輕人,在腰間別著小小的金屬方盒,在銀座街頭WALK,成了不折不扣的Walkman,踩著貓步,邊走邊聽,音樂不離身。
八〇年代是Walkman的全盛時期,SONY機型改良進化,在八〇年代中期推出WM-101,首次使用充電電池,讓機身重量減輕至兩百克,輕薄短小可塞進上衣口袋。新款一出,姊姊央求父親買新機型給她,舊款的愛華落入我手,我終於擁有自己獨享的Walkman。我買的第一張卡帶是菲爾·柯林斯主演的《火車大盜》原聲帶,在南昌街一間不起眼的小唱片行,旁邊都是機車修理店,這間小店陰陰暗暗,仍孵得出時代金曲,菲爾·柯林斯演唱的〈Two Hearts〉、〈A Groovy Kind of Love〉被我反覆倒帶聽了又聽,直到磁粉脫落。
幾乎不離身的機器與其說是Walkman,不如說是Running Man,沿著耳機的兩條線,自此成了我的逃逸路線,盒子裡讓我出神的電子合成器節拍,一拍一拍與我的心跳吻合。平常聽八〇年代甜膩好入口的泡泡糖舞曲,被老師刁難時,瑞克搖的聽勵志神曲(Never Gonna Give You Up)遠遠不夠,需要威豹(Dep Leppard),毒藥(Poison)、克魯小丑(Motley Crue)等重金屬Heavy Metal來解救。暴怒之時,我會聽更重口味的鞭擊金屬樂團Metallica,樂團成員流行留覆頭蓋臉的長捲髮,狂刷電吉他時會將長髮不停前後甩動。國中生耳上三公分的禁令未解,我沒有長髮,也忍不住前後甩動,把我帶入一種恍惚的境地。我從來都不細究歌詞究竟在唱什麼,只是將所有的怒氣灌注在小紅盒裡,它的體積有限,容量無窮,吸納我所有的負能量。直到有一天開始流行CD,紅盒子成了冗員,埋進抽屉深處。
……
解嚴後的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政府宣布正式放寬舞廳、夜總會的管理法規。解嚴前就設立的KISS DISCO成了臺北第一家合法舞廳。泰國華僑林國長一九五四年來臺創立僑泰興麵粉廠因而致富,一九六二年興建中泰賓館,一九八六年開張的KISS DISCO,燈光音響砸下六千萬元,室溫維持在十八至二十度,新鮮空氣對流,不再有以往地下舞廳燈光昏暗、空氣不流通的狀況。高速節拍跳動燈柱、多種色彩造煙變化,以及取材自《星際大戰》的可升降飛碟,幽浮從天而降,火辣女郎撒下糖果與折價券,成了臺北舞棍口耳相傳的最大噱頭。
一九八九年初夏,追星之路來到瘋魔的頂點,美國歌手湯米.佩吉來臺灣舉辦演場會,他的抒情歌曲〈A Shoulder To Cry On〉登上告示牌第一名。我和姊姊擬定作戰計畫,從去接機開始,在桃園機場一邊尖叫一邊東張西望,怕碰到在機場工作的父親。演唱會在KISS DISCO舉行,門票三百五十元不貴,是青少年能負擔的價錢,對我們不是難題。難題是KISS的營業時間,週末夜狂熱,演唱會晚上十點才開始,一直到午夜之後才結束,要讓父母放行我們出門,一個國中生與一個高中生才凌晨兩、三點還在外遊蕩,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隨著演唱會時間逼近,我傷透腦筋,不知如何突破最困難的關卡。
直到廣場開始鎮壓清場,我們的難題迎刃而解。
*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天安門廣場上約兩萬名學生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聚集,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猝逝。胡耀邦在八〇年代推動中國現代化改革,是黨內的開明派。悼念胡耀邦之死是六月廣場風暴的起點,學生藉著悼念重申追求民主。這一天在臺灣,行政院通過即日起開放臺灣地區民眾赴大陸採訪、拍片、製作節目。記者登陸採訪,一個多月之後,《中國時報》記者徐宗懋在天安門廣場中彈昏迷,倒在血泊中,被一個從外地來北京聲援的農民工所救。
……
六月三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晚上九點半,我和姊姊抵達敦化北路的中泰賓館,排隊等待進入KISS DISCO,美國流行歌手湯米、佩吉演唱會即將開始。
六月四日,星期天,凌晨時分,西長安街近南池子口突然冒出一輛裝甲車,高速往建國門內大街衝去。軍隊進城,在五棵松、九宮門、頤和園用衝鋒槍大開殺戒。
凌晨兩點,演唱會結束,我和姊姊離開KISS DISCO,要找地方過夜。我們搭計程車到中正紀念堂,從六月三日晚間開始,北京和臺北的廣場電話連線,中正紀念堂廣場聚集上萬人徹夜不眠守候。這場跨夜的聲援活動,正是我們說服父母放我們出門的冠冕堂皇理由。
凌晨四點,廣場氣氛仍然沸騰,不時有人上臺聲嘶力竭控訴血腥鎮壓。我不是不愛國,但剛剛才從演場會人擠人的舞池離開,已累到快虛脫,我在中正紀念堂找了一塊草坪就要和衣睡下,這時我聽到我的國中同學小南上臺,報上她的姓名學校,鏗鏘有力地發言。
朦朧睡去之際,我為我的醉生夢死感到十分慚愧。
*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知道誰是鄭南榕或詹益樺,一九八九年隔年,一九九〇年的三月野百合學運,在我曾經睡過一晚的廣場上發生的事,在老三臺媒體訊息管控下,我同樣不知不覺。
……
解嚴一個月後,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日,「臺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在國賓大飯店成立,由蔡有全主持,許曹德提案將「臺灣獨立」列入組織章程。當日晚上,剛成立的組織在我就讀的金華女中操場舉辦演講會,蔡有全上臺公開主張臺灣獨立,隨即被當局起訴,以叛亂罪當庭收押。一九八八年一月,蔡有全、許曹德以「意圖竊據國土罪」分別被判刑十一年、十年。這是蔡有全第二次坐牢,一九八〇年初他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
為了聲援蔡有全、許曹德,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自由時代》雜誌刊登「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總編鄭南榕以叛亂罪被起訴。一九八九年初,鄭南榕收到高檢署起訴涉嫌叛亂罪的法院傳票,一月二十七日鄭南榕宣布自囚。四月七日警方以武力攻堅,鄭南榕點燃汽油自焚。
蔡有全和鄭南榕,對於基層社運工作者詹益樺的影響非常大。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在鄭南榕忌日這天,我經過一間萬華檳榔攤,玻璃窗掛上反核旗幟,旗子下有兩張照片,一張鄭南榕的畫像,一張鄭南榕出殯時的照片。見我駐足,檳榔攤頭家走出來,他說每年忌日就會把這兩張相擺出來,僅此一天,持續了好多年。
他不是要跟我講Nylon的故事,他要講的是他的好兄弟詹益樺,抬棺相片最前面的那個人,嘉義竹崎人,民進黨基層黨工,朋友都叫他「阿樺」。這張照片留下了他最後的身影,出殯當天,三十二歲的阿樺帶著預藏的汽油在總統府前點火自焚。
……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知道鄭南榕,更何況是詹益樺。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九日在嘉義竹崎公園的詹益樺殉道紀念會,每年都會有朋友來此悼念,結束後人很快散去,只有阿貴留下收拾桌椅、打掃善後。阿貴也是嘉義人,從前和阿樺都是街頭「衝組」,阿貴說,一九八八年五二〇運動他們在臺北並肩作戰,到了年底,他們一起回到家鄉嘉義,破壞市中心的吳鳳銅像。阿貴說:「阿樺的個性很靜,話不多。」在平靜無波的水面下,身為好朋友好戰友的綠色小組或者阿貴,完全無法察覺他赴死的決心。
吳鳳犧牲自己的生命感動生番,讓番人革除獵頭惡習,我所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內容。一九八九年的我不知道鄭南榕,更何況是詹益樺,也不知道歷史上從來沒有吳鳳這個人,他其實是統治者虛構出來的人物。
我有經年累月走夜路的習慣,「夜遊」是身體上的,日西沉,月色起,就是我牽著牠去遛達的時候,身體裡那頭書伏夜出的獸,頻頻跳起,就快要躍出我的喉頭,豹衝出去。夜夜必得帶出門放風的,是我自己。夜遊也是精神上的,我長年閱讀大屠殺、勞改營、種族滅絕的書籍,看向人性最深沉的底部,那是但丁去了山巔回望的黑暗密林,餘悸猶存,也是宇宙間發光的星系以超光速離我遠去,所遺留下來的黑暗。阿岡本說:
在當下的黑暗中去感知這種力圖抵達我們卻又無法抵達的光,這就是同時代的含義。因此,同時代人是罕見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成為同時代人,首先是勇氣問題,因為這意味著不但要能夠堅定地凝視時代的黑暗,也要能夠感知黑暗中的光——儘管它奔我們而來,但無疑在離我們遠去。換句話說,就像準時赴一場必然會錯過的約會。
——房慧真,〈序:草坪的記憶〉
閱讀及分享房慧真的《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房慧真的作品已經建立起一定高度的閱讀門檻,但這並不是要和其他作家的文章一比高下,而是她已經界定她自己的書寫必然有觀看的價值,個人非常希望這樣的作家可以持續出現。
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作者:房慧真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9837
編輯推薦
戒嚴時代的文藝少女養成記
沿著時代的河流逆行,在一切燃為灰燼之前,房慧真直抵個人生命起點的私寫作。自80至90年代,台灣正從戒嚴走向解嚴過程中動盪前行,少女隨著華僑父親取得印尼護照,卻只能在想像中開啟南洋生活的複本人生;現實中少女蝸坐學校後巷補習班掙扎著擠進天龍國超級好班;89年6月混入人群並肩躺在中正紀念堂,那夜遠方的天安門廣場也有一群沒有名字的人徹夜未眠.......。她以個人生命重新再走過一次台灣近代四十年,走過人與土地在一次次倒下再起倒下再起的撞擊中,傷痕累累又朝向遍地開花前行的過程。在她筆下,另一個時空裡,我們將再度踏上那曾一起走過,如今卻已幸福得不想再憶起了的那場舉目無所見暗黑至極的夜間遊行。
【Excerpt】
〈罌粟記憶.平行世界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
我活得愈久,我的憂傷與憤慨就愈深。
——詹益樺
請賜我以力量 媽媽
請那輕浮般的戒嚴令
像細土般的滑落我年輕的肩膀
——天安門廣場詩作〈今夜戒嚴〉(節錄)
我們交換黑暗的詞,
我們互愛如罌粟和記憶,
我們睡去像酒在貝殼裡,
像海,在月亮的血的光線中。
——保羅·策蘭〈花冠〉(節錄),王家新譯
家中第一臺Walkman是姊姊以學英語的名義,央求父親買給她,從中華商場買回來,一臺磚紅色的愛華AIWA隨身聽,價格昂貴的新玩具,姊姊將耳機分我一邊,我們並沒有乖乖去聽爸媽交代的空中英語教室,頻道恆常轉到FM100的ICRT。週一到五晚上有聲音低沉帶磁性,妙語如珠的Ron Stuart,Ron的深夜節目開放call-in,經常有聽眾call-in進去為朋友點歌慶生,Ron會先清唱一段Happy Birthday,加長音、飆高音,特效不斷,很能逗樂觀眾。每星期日下午,我們必定會聽Casey Kasem的American TOP 40,播放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歌曲,節目長達四小時。聽到喜歡的歌曲,我們會先用空白帶錄下來,存好零用錢,到公館宇宙城唱片行尋寶。宇宙城在汀洲路金石堂廣場二樓,地下一樓是臺灣第一間金石堂書店,斜對面是臺大學生常去的東南亞戲院,我們在這裡逛書店、看電影、買音樂卡帶,金三角不大,是環繞青春的銀河系。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日本SONY公司推出全球第一臺隨身聽,Walkman TPS-L2,亮麗的鈷藍色機身,是為了和年輕人常穿的牛仔褲搭配。SONY將客群鎖定為青春族群,剛上市時聘請時髦的年輕人,在腰間別著小小的金屬方盒,在銀座街頭WALK,成了不折不扣的Walkman,踩著貓步,邊走邊聽,音樂不離身。
八〇年代是Walkman的全盛時期,SONY機型改良進化,在八〇年代中期推出WM-101,首次使用充電電池,讓機身重量減輕至兩百克,輕薄短小可塞進上衣口袋。新款一出,姊姊央求父親買新機型給她,舊款的愛華落入我手,我終於擁有自己獨享的Walkman。我買的第一張卡帶是菲爾·柯林斯主演的《火車大盜》原聲帶,在南昌街一間不起眼的小唱片行,旁邊都是機車修理店,這間小店陰陰暗暗,仍孵得出時代金曲,菲爾·柯林斯演唱的〈Two Hearts〉、〈A Groovy Kind of Love〉被我反覆倒帶聽了又聽,直到磁粉脫落。
幾乎不離身的機器與其說是Walkman,不如說是Running Man,沿著耳機的兩條線,自此成了我的逃逸路線,盒子裡讓我出神的電子合成器節拍,一拍一拍與我的心跳吻合。平常聽八〇年代甜膩好入口的泡泡糖舞曲,被老師刁難時,瑞克搖的聽勵志神曲(Never Gonna Give You Up)遠遠不夠,需要威豹(Dep Leppard),毒藥(Poison)、克魯小丑(Motley Crue)等重金屬Heavy Metal來解救。暴怒之時,我會聽更重口味的鞭擊金屬樂團Metallica,樂團成員流行留覆頭蓋臉的長捲髮,狂刷電吉他時會將長髮不停前後甩動。國中生耳上三公分的禁令未解,我沒有長髮,也忍不住前後甩動,把我帶入一種恍惚的境地。我從來都不細究歌詞究竟在唱什麼,只是將所有的怒氣灌注在小紅盒裡,它的體積有限,容量無窮,吸納我所有的負能量。直到有一天開始流行CD,紅盒子成了冗員,埋進抽屉深處。
……
解嚴後的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政府宣布正式放寬舞廳、夜總會的管理法規。解嚴前就設立的KISS DISCO成了臺北第一家合法舞廳。泰國華僑林國長一九五四年來臺創立僑泰興麵粉廠因而致富,一九六二年興建中泰賓館,一九八六年開張的KISS DISCO,燈光音響砸下六千萬元,室溫維持在十八至二十度,新鮮空氣對流,不再有以往地下舞廳燈光昏暗、空氣不流通的狀況。高速節拍跳動燈柱、多種色彩造煙變化,以及取材自《星際大戰》的可升降飛碟,幽浮從天而降,火辣女郎撒下糖果與折價券,成了臺北舞棍口耳相傳的最大噱頭。
一九八九年初夏,追星之路來到瘋魔的頂點,美國歌手湯米.佩吉來臺灣舉辦演場會,他的抒情歌曲〈A Shoulder To Cry On〉登上告示牌第一名。我和姊姊擬定作戰計畫,從去接機開始,在桃園機場一邊尖叫一邊東張西望,怕碰到在機場工作的父親。演唱會在KISS DISCO舉行,門票三百五十元不貴,是青少年能負擔的價錢,對我們不是難題。難題是KISS的營業時間,週末夜狂熱,演唱會晚上十點才開始,一直到午夜之後才結束,要讓父母放行我們出門,一個國中生與一個高中生才凌晨兩、三點還在外遊蕩,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隨著演唱會時間逼近,我傷透腦筋,不知如何突破最困難的關卡。
直到廣場開始鎮壓清場,我們的難題迎刃而解。
*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天安門廣場上約兩萬名學生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聚集,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猝逝。胡耀邦在八〇年代推動中國現代化改革,是黨內的開明派。悼念胡耀邦之死是六月廣場風暴的起點,學生藉著悼念重申追求民主。這一天在臺灣,行政院通過即日起開放臺灣地區民眾赴大陸採訪、拍片、製作節目。記者登陸採訪,一個多月之後,《中國時報》記者徐宗懋在天安門廣場中彈昏迷,倒在血泊中,被一個從外地來北京聲援的農民工所救。
……
六月三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晚上九點半,我和姊姊抵達敦化北路的中泰賓館,排隊等待進入KISS DISCO,美國流行歌手湯米、佩吉演唱會即將開始。
六月四日,星期天,凌晨時分,西長安街近南池子口突然冒出一輛裝甲車,高速往建國門內大街衝去。軍隊進城,在五棵松、九宮門、頤和園用衝鋒槍大開殺戒。
凌晨兩點,演唱會結束,我和姊姊離開KISS DISCO,要找地方過夜。我們搭計程車到中正紀念堂,從六月三日晚間開始,北京和臺北的廣場電話連線,中正紀念堂廣場聚集上萬人徹夜不眠守候。這場跨夜的聲援活動,正是我們說服父母放我們出門的冠冕堂皇理由。
凌晨四點,廣場氣氛仍然沸騰,不時有人上臺聲嘶力竭控訴血腥鎮壓。我不是不愛國,但剛剛才從演場會人擠人的舞池離開,已累到快虛脫,我在中正紀念堂找了一塊草坪就要和衣睡下,這時我聽到我的國中同學小南上臺,報上她的姓名學校,鏗鏘有力地發言。
朦朧睡去之際,我為我的醉生夢死感到十分慚愧。
*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知道誰是鄭南榕或詹益樺,一九八九年隔年,一九九〇年的三月野百合學運,在我曾經睡過一晚的廣場上發生的事,在老三臺媒體訊息管控下,我同樣不知不覺。
……
解嚴一個月後,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日,「臺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在國賓大飯店成立,由蔡有全主持,許曹德提案將「臺灣獨立」列入組織章程。當日晚上,剛成立的組織在我就讀的金華女中操場舉辦演講會,蔡有全上臺公開主張臺灣獨立,隨即被當局起訴,以叛亂罪當庭收押。一九八八年一月,蔡有全、許曹德以「意圖竊據國土罪」分別被判刑十一年、十年。這是蔡有全第二次坐牢,一九八〇年初他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
為了聲援蔡有全、許曹德,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自由時代》雜誌刊登「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總編鄭南榕以叛亂罪被起訴。一九八九年初,鄭南榕收到高檢署起訴涉嫌叛亂罪的法院傳票,一月二十七日鄭南榕宣布自囚。四月七日警方以武力攻堅,鄭南榕點燃汽油自焚。
蔡有全和鄭南榕,對於基層社運工作者詹益樺的影響非常大。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在鄭南榕忌日這天,我經過一間萬華檳榔攤,玻璃窗掛上反核旗幟,旗子下有兩張照片,一張鄭南榕的畫像,一張鄭南榕出殯時的照片。見我駐足,檳榔攤頭家走出來,他說每年忌日就會把這兩張相擺出來,僅此一天,持續了好多年。
他不是要跟我講Nylon的故事,他要講的是他的好兄弟詹益樺,抬棺相片最前面的那個人,嘉義竹崎人,民進黨基層黨工,朋友都叫他「阿樺」。這張照片留下了他最後的身影,出殯當天,三十二歲的阿樺帶著預藏的汽油在總統府前點火自焚。
……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知道鄭南榕,更何況是詹益樺。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九日在嘉義竹崎公園的詹益樺殉道紀念會,每年都會有朋友來此悼念,結束後人很快散去,只有阿貴留下收拾桌椅、打掃善後。阿貴也是嘉義人,從前和阿樺都是街頭「衝組」,阿貴說,一九八八年五二〇運動他們在臺北並肩作戰,到了年底,他們一起回到家鄉嘉義,破壞市中心的吳鳳銅像。阿貴說:「阿樺的個性很靜,話不多。」在平靜無波的水面下,身為好朋友好戰友的綠色小組或者阿貴,完全無法察覺他赴死的決心。
吳鳳犧牲自己的生命感動生番,讓番人革除獵頭惡習,我所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內容。一九八九年的我不知道鄭南榕,更何況是詹益樺,也不知道歷史上從來沒有吳鳳這個人,他其實是統治者虛構出來的人物。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