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博里亞·薩克斯(Boria Sax)的《幻獸志》
2025/02/13 05:27
瀏覽222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Excerpt博里亞·薩克斯(Boria Sax)的《幻獸志》

幻想的生物不斷提醒著我們,用哈姆雷特的話來說:在天地間,霍拉旭,有更多的事情是你的哲學所不能夢想的。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含蓄地警告我們不要傲慢。在哥特式教堂裡,它們是對狂熱的警告;在宮殿裡,它們提醒人類世俗權力的局限;在圖書館裡,它們是對驕傲和犬儒主義的抑制。幻想動物引導我們到達並超越日常生活、社會習俗、宗教教義甚至宇宙法則的限制。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寫到一群天鵝飛過沙丘:

我們愛的東西,美麗而純潔,
不要被持有,
而是被相信。
然後它們消失,
進入不可企及的遠方。

What we love, shapely and pure,
is not to be held,
but to be believed in.
And then they vanished, into the unreachable distance.

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美人魚、獅鷲、獨角獸、狗頭人、龍和其他生物,也可以得到同樣的評價。
——
〈結論〉

閱讀及分享博里亞·薩克斯(Boria Sax)的《幻獸志》。

這一類的作品其實並不少,如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知名的《想像的動物》、卡斯帕韓德森 (Caspar Henderson) 的《真實的幻獸:從神話寓言中現身》、約翰.艾希頓(John Ashton)的《奇幻生物的起源》、澀澤龍彥的《幻想博物志》……

作者薩克斯反對將幻想的動物和真實的動物明顯區分開來,這個主張頗符合自己的想法:萬物平等,無論是真實或是幻想;無論是人或是動物。

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幻獸志
作者:博里亞·薩克斯
譯者:王爽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2/01

內容簡介
一個怪物與奇跡的世界一場視覺與想象力的盛宴。

中世紀的作家會在手稿留白處畫上美人魚、獨角獸、塞壬和獅鷲,因為它們標志著人類認知的邊界。在世界各地的故事裡,幻獸也常常出現在沙漠、森林和遙遠島嶼,冰川、深海和平行宇宙中。作為怪物,幻獸具象了人類的恐懼;作為奇跡,幻獸承載了人類的希望。本書追溯了從洞穴圖騰到機器人寵物的幻獸的歷史,從藝術、宗教、哲學、政治、文化等層面全方位解讀幻獸之於人類文明的意義。

Excerpt
〈真實動物皆為幻想〉

關於幻想生物起源的最早理論可能來自公元前5世紀,由居住在西西里島的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提出。根據他的說法,身體的各個部分是由Love)創造的,然後由意外Chance)連接起來。眼睛四處尋找額頭,手臂四處遊蕩,直到找到肩膀、無頭的身體和沒有身體的腦袋。它們以任意的組合形式連接在一起:人的頭被安在牛的脖子上,而牛的頭被安在人的脖子上,它們的臉被向後放置在身體上,男性的特徵與女性的特徵融合在,一起。在無數物種中,只有少數物種能存活下來並繁衍後代。這一理論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埋下了伏筆,其靈感可能來自作者將早期神話中的生物與現實中的生物進行比較。恩培多克勒與蘇格拉底同時代,但他較為年長。在那個相對理性的時代,思想家們常常以驚愕的目光注視著赫西俄德(Hesiod)那變幻莫測的世界。
恩培多克勒認為宇宙是愛和Strife)之間的永恆衝突,愛使事物繼續團結,而爭則使事物分裂。在某些時代,愛佔據上風,世界有序。而在另一些時代,爭造成混亂。這與後來的許多理論相似,比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生命接近尾聲時的理論。根據他的理論,人類文化,甚至生命本身,都是厄洛斯Eros)和塔納托斯Thanatos )之間永恆衝突的產物。
對本書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恩培多克勒闡明瞭一個關於幻想生物的原型視角,這個視角經常出現在神話、傳說、宗教甚至科學領域之中。世界誕生之後便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各種各樣的怪物佔據統治,地位。這一觀點不僅存在於西方文化中,而且在全球範圍內的文化中都存在。居住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的美洲土著阿薩巴斯卡 人認為,在生物數量急劇減少的混亂時代,幻想生物通過維楚格wechuge)的形態得以生存下來。維楚格與人類大體相似,但可以通過一些獸性的特徵來識別,如尖牙、瞪大的眼睛和多毛的身體。這種概念甚至進入了生物學領域,一些古生物學家,如斯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認為,前寒武紀時期的生命起源是在5億多年前,隨後出現了大量生命形式,產生了比之後任何時代都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世界各地的許多民族都把幻想生物的出現視為混亂的徵兆,並相信它們的大量繁殖標誌著宇宙秩序的崩潰。為了讓有序的生活繼續下去,怪物必須被消滅。不過,戰勝它們不一定意味著取得了最終勝利,它們可能會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徘徊,或者再次被創造出來。

〈幻想動物皆為真實〉

夜幕降臨,獵人在樹林裡瞥見一個體形巨大的人形生物舉著一塊巨石。獵人盯著那個怪物,它扔下石頭向他走來,兩四目相對。片刻後,獵人癱倒在地無法射擊,但他還是拼命逃走了。一個司機在一條偏僻的鄉間公路上急轉彎,車撞上了那個怪物,只是暫時撞暈了它,車子的擋泥板上留下了凹痕。那怪物撤退了,只留下一個巨大的腳印。一個年輕的男人和他的女朋友在情人小徑見面,兩人聽到身後發出一聲吼叫。他們轉過身,看到一個巨大的身影,在夜空的映襯下,那東西的眼睛閃閃發光……
美國各州和世界範圍內都有關於這種大腳怪的目擊報道。這種怪物有著各式各樣的別名:薩斯科奇(加拿大),大腳怪(美國西北部),巨猿(佛羅里達州),沃斯湖怪獸(得克薩斯州),草人(俄亥俄州),莫莫(密蘇里州),巴塔哥尼亞巨人(阿根廷),野人(中世紀歐洲),野人(中國),林中人(越南),神秘小腳怪(蘇門答臘),約威(澳大利亞),阿爾馬(高加索山地區),等等。所有目擊情報都被斥為欺詐或幻覺,但是其中少數,比如雪怪,則被動物學家認為有可能存在。

〈怪獸〉

人們為什麼喜歡怪獸?由於它們的存在,但丁的《地獄篇》比《天堂篇》和《煉獄篇》更受歡迎,而希羅尼穆斯·博斯可能成了古往今來最流行的畫家之一。人們對怪獸的喜愛有很多解釋,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這樣一個觀點上——神聖與世俗之間有著深刻的親緣關係。羅馬尼亞歷史學家盧西安·博亞將幻想動物,至少是那些具有一些人類特徵的動物,稱為人類的他者。他寫道:

為了認識那些有萬千面孔或連臉都沒有的人,人必須把自己移到人類最遠的界限,甚至超越界限,以便進入一個輪廓模糊的地帶,或是一個人類的條件准則能夠不斷被違反的地帶。

這是一種徹底的異他性radical alterity)的表現,即使沒有鋒利的牙齒、尖角或魔力,怪獸也會讓人深感迷惑。有些怪獸甚至可能是在相當正常的人類參數範圍內的生物,只不過它們在某一個方面走向了極端--例如侏儒、巨人、亞馬孫人或食人族。它們具有某些特徵,這些特徵既使它們區別於人類,同時又使人類的某些方面變得戲劇化。例如希臘神話中的塞壬,它們的優美歌聲足以引誘水手走向滅亡。在古代,塞壬通常被描繪有女人的頭和上半身,身體的其他部分則是鳥(中世紀以後被描繪成美人魚)。這樣的特徵與它們的歌聲達成了絕妙的平衡。怪物是一種生物,通過提供最鮮明的對比,它們幫助我們定義了人性。
神學家魯道夫·奧托(Rudolf Otto)提出了另一種理論,他將神聖的感覺(the sense of the sacred)稱為令人畏懼的神秘mysterium tremendum ),或全然的他者wholly other )。這是對一個現實的認知,我們的概念無法抓住這個現實,也無法通過任何嘗試來表述它。我們甚至不能正確地說上帝是存在的或是善的,因為上帝超越了善與惡的二元性。這是一個如此偉大的現實,以至於我們所有的理論解釋最終都消失了,我們只能站在對神聖存在的無言沈思中。神聖的世俗的都會引發一種神聖的感覺。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