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高苦茶的《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
2024/08/13 05:24
瀏覽7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高苦茶的《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
如果目標一致,守備範圍相同,另一個藏書家當然就是你的敵人,否則古老盜版薄冊金庸、神州詩社溫瑞安、三三集刊、周公詩集、夏宇《備忘錄》、簡媜大雁版、西川滿作品怎麼會數量越來越少、拍賣價越來越高?因為大家都要啊。我會聽到古本屋女主人吐苦水:「這個老客人想找《孤獨國》,那個老客人也指定《孤獨國》,我去哪一次生兩本來賣他們?」
幾天前我不經意打開某網路賣場,巡看看有沒有什麼二手書可以買。發現我先前標記追蹤的《心靈之眼的旅程》竟然被買走了。考慮多時我本想今日放入「購物車」結帳,不料慢了一步。倒是欽佩這個對手的眼光,竟也同樣看上這本冷門書。退出賣場,收郵件、簡訊,有一封簡訊通知我,訂購的書已經到指定超商。仔細閱讀內文,赫然就是《心靈之眼的旅程》。啊,原來另一個藏書家敵人就是我自己。
——高苦茶,〈藏書家的敵人〉
一開始摘要的這一小段內容並非只是笑話,依作者高苦茶最終的醒悟,其實藏書家最大的敵人正是藏書家自己。
然而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剛好本書收錄了一篇〈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但事實上,我很擔心一旦寫出哪些書不買,肯定是其他書都可以買……
試問:我需要煩惱這個問題嗎?完全欠缺病識感的我多次矢口否認自己沒有藏書病,儘管我的書櫃早已容不下任何一本袖珍版的英漢字典(但如果有新版的《追憶逝水年華》則不在此限)。
或許,沒有藏書病、不是藏書家,更能在藏書之間悠遊自在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3454
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
作者:高苦茶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05
【Excerpt】
〈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
近日書籍業界及文化圈炎上的話題,文化部授權「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聘請的「訪視獨立書店」委員某氏,公開表示不再買書。因爲書太多,佔空間,到頭來只好斷捨離處理掉。不如去圖書館借免費的就好。既然打定主意不再買書,也就不好意思走進獨立書店云云。
愛逛不逛、愛買不買、愛借不借、愛讀不讀,都是個人價値觀個人自由,旁人無法置喙。但他的身分是官方委派的訪視委員,文化部輔導獨立書店政策的執行者,抱持心態竟是請書店別再賣書,私言行與公任務扞格不合,令人錯愕不已。
……
可以想像他的處境。但是「書過多而從此不買書」這帖藥太猛。買書藏書真的不難。若要避免家中書多成災,方法就是「節源開流」。掐緊書流進來的數量及速度,爽快放手讓書流去該去的地方,是爲「節源開流」。「節源」要領,首先只要避開「不買的書」即可。
我的「不買」節源法,有幾個原則如下供前委員某氏及讀者參考:
已經有了,不買。
乍聽是句廢話,已經有的書當然不必買。但是藏書家會買。他們的認知狀態與正常人不同。
藏家認爲,同一本書有品相好壞、版本新舊、裝幀美醜等差別。總歸就是「價値」(不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是價錢喔)差異。要藏當然就藏最好的,但是藏書之神不可能讓你頭一次就遇上最好的版藏本。好書難遇難存,一但遇到,固然不是最佳版本,卻很可能一轉身就被他人買走,一旦消失,不知何年何月再相逢。所以策略應該是:不如先買下眼前這本,等將來有緣遇到更好的版本,就再買下,回頭淘汰先前那本。先求有,再求好。請注意,走到這裡就發生「已經有了也買」的狀況。
舉個實例,藏家們一向熱烈追求最初始的「初版一刷」,如果得手,則先前藏購的初版二、三刷或二五八版可以淘汰。買到作家題簽本,就可淘汰普通無簽名本。有平裝本就淘汰文庫本。有精裝本就淘汰平裝本。有毛邊本就淘汰普裝本。有原版就淘汰複刻版。有了繁體字版就淘汰簡體字版。說起來也很現實。
同一本書有不同版次或者先後由不同出版社出版,表現出不同的裝幀、不同大小厚者薄、不同增刪收錄內容,甚至同一版封面設計卻配上不同顏色,顯現不同的趣味。歷年各版本攤排開來看,活生生是這本書的演化史,那就有收集「全套」的必要,導致同一本書是買了又買。
我曾經如此迷戀版本。自從書櫃爆掉崩潰後,心力俱疲,不得不節制。已經有的書,不再追求版本。如果版本價値重要,一開始就狠心放棄不佳或價値低者。若只是閱讀用,寧願選擇後出新版。例如張愛玲著作,從版本價値看,各種初版、老版本、舊封面、珍稀本當然多多益善。若只是閱讀文本,寧取紙白、墨濃、字大、行寬,有彙整、有訂正、有補遺,則近期依小說、散文、譯作分類重整的《典藏新版》為最佳。
家裡沒有的,不買。
乍聽是句怪話,沒有的才應該買吧?這牽涉藏書、散書的因果關係。
我初入社會時,興趣廣泛,志氣天高,讀書多希望能實用於日常,縱橫職場,利益生活。然時移事往,人老書黃,當年興趣與雄心逐漸變淡,消亡了。例如軍事、戰史、兵法、謀略學、實用歷史、中共毛周鄧諸位大老傳記、佛學、中外哲學等等已提不起勁來讀。而心靈雞精、個人成長、企管商戰、領導統御、投資理財讀物,對於一個於社會、職場打滾數十年,升遷升不上,發財發不了,早已沒啥搞頭的老歲人我失效。逐步捨棄,重整刪汰,趁搬家時處理掉。所以家裡沒有的書,正是不想要的,也不必再買了。當然,這只適用畢生一事無成的我,年輕朋友們如旭日東升,如初芽茁壯,正要開展無限可能的未來,該當多讀這些實用書。
品相太差,不買。
我買舊書不甚在意品相。稍微舊一點、髒一點、破一點、略有斑點,都可接受。但是藏書家最重視品相。劃、殘、缺、浸、霉、蛀。只要有這些缺點,心裡必打個折扣。舊書市場上,上述缺點會影響待售書的價格。市場共識或說是常識吧,拍賣品皆應在圖錄或網頁上註明這些狀況。至於全新書,品相沒問題,卻須注意装訂錯誤。
……
不過,有時「裝訂錯誤」錯到一個境界,就好像郵票、鈔票之印刷錯體,反而有收藏「趣味」。曾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一本品相良好的大雁版簡幀《夢遊書》,取來檢視,內裡竟是該社另一本書《回憶父親豐子愷》,作者是子愷長男豐華瞻、長媳戚志蓉。簡媜主持大雁出版的書,藏書家們特別關注。不管《夢遊書》或《回憶父親豐子愷》,都是珍本,因裝訂錯誤成了封面不符的錯體書,珍上加珍,稀見難遇。我不嫌棄而買下它。為何前書主沒有拿此瑕疵書請大雁更換?世上是否尙存在一本封面是《回憶父親豐子愷》,內裡卻是《夢遊書》的錯體書?不禁浮想聯翩。
……
太貴的,買不起。
原因簡單,我窮。古今中外歷史不乏傾家蕩產、賣房子、當大衣、讓小妾、扣飯錢餓肚子非買書不可的書癡。前輩們偉大至極,令人尊敬。但是我辦不到啊。前輩文人吳魯芹說過「我手邊的錢,若僅夠糊口,一定先買大餅,次及典籍。」我也是。我可以爲了逛書店而忘了吃飯,但是無法爲了買書而犧牲吃飯。一本書怎樣的價錢算「太貴」呢?說出來的數字若太高,別人說我炫富;若太低,別人說我寒酸。不好說不好說。只能隨人自我心證。
……
大部頭的書。暫時放棄。
大部頭書不是難在總價高,而是難在如何收納、如何上架。何謂「大部頭」並沒有定義。上中下三冊一套還可以接受。但一套總厚度超過三十公分者就超出我的能力。不好意思,這完全是我個人不足,對不起彈精竭慮投入龐大資金出版大部頭書的出版社。
單本可以亂塞亂插亂擺,大部頭書總該全套一字排開,首尾連貫,不能四處分散吧?像火車一樣,自強號車廂不能混入莒光號車廂,車廂還必須連號。不能一到五車廂放這軌,六到十車廂放那軌。
插架不同的十本書與插十冊一套的書,困難度絕對不一樣。不信,你把十冊一套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拿去你的書架比看看還有空間否。尤其我已經塞了魯迅、周作人、陳寅恪、馬奎斯、卡爾維諾、村上春樹、資治通鑑、黑傑克、帶子狼、銀河鐵道九九九等等一套可達二三十冊的全集,可憐寒齋書架空間已不足,暫無能力供養大部頭書。不過,等將來汰除舊書騰出空間,或可再迎一兩套大全集入厝登座。
雖是大部頭但其中各冊各種可獨立者,不避。例如聯經《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二十五種一百零五冊堂皇鉅作,當然吃不下,我僅可挑選幾種收藏。惟該大系之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達二十六冊,自成一大部頭,重要非收不可,須於擠得不能再擠的書架上擠出空間,雖然頭痛仍得照辦。我也持續搜尋該大系之十五冊全的《青城十九俠》仍未放棄。這就引申出一個例外:雖是大部頭但是殿堂級經典,我跪收。期盼出版社出中里介山《大菩薩嶺》、瀧澤馬琴《南總里見八犬傅》、齋藤隆夫《骷髏十三》、白土三平全集繁體中譯本,如果成眞,我必認命購藏不廢話。這種難處、這個情境,恰恰彰顯電子書的優勢了。
討厭的作家。抵制。
三島由紀夫說:「我不讀討厭的作家的書。」我則是不藏討厭的作家的書。討厭的作家也分兩種,一是本來就看他不順眼、不屑;另一是對他無所謂好惡,但晚節不保,某日作了壞事或發了某些怪論,踩到我心中的線,轉而厭之,連帶他的新書敬謝不敏,舊書能清就清掉。我處世待人一向心胸寬大,落入心目中這兩品的作家極少。畢竟我看重文本勝於人品。然而人品太糟糕至極者,往往壓過好文本,著實令人討厭轉噁心。
中國有個文化界大紅人郭沫若,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見風轉舵政治存活能力超強,學界公認人品奇差,魯迅說他是「才子加流氓」,周作人說他是「北京四大不要臉」第一位,陳寅恪不願北上加入他的中國科學院。管他新詩、戲劇、考古作得多好多紮實,他的作品我不想收,連帶評他寫他的論文、傳記也不收。只要書名有帶到他姓名者就不收。
討厭的作家主要還是臺灣產製。這些作家才華高、文筆好,是讀書人,是個咖沒錯,然而因為:
言行(厭女、狂妄、下指導棋、逢迎拍馬、歌功頌德、假中立裝清高、假道學眞迂腐、假學術眞政治、雙重標準、崇拜威權、道德魔人、雅極而俗)
品性(欺騙、詐財、背信、陰險、造假、抄襲、羅織、me too罪人,背叛同行、讀者、自己)
學術(大XX主義、左膠右謬、不懂裝懂、胡抄亂抄、直覺超譯、讀他一本書,我必須查證五本書以便勘誤,不如不讀。近日才發生一件學林怪譚,某學者甲「採用」來歷不明僑冒另一學者乙之名的文章充當甲新書的序,東窗事發後甲才承認不認識學者乙,未查證也未獲授權就拿來用。有夠荒唐。)
太過份,討了我的厭,失去收藏的興致,以我一人之力默默抵制。管他是什麼大師、名家、祭酒,如何自吹、自擂、自戀。不買的人最大,這也是藏書家的快樂。
至於都是哪些人踩到我私設的言行、品性、學術地雷,請讀者自行對號入座。說對不管。
經過上述諸多條件淘選,可知,我買的書本本都經過精心算計、東篩西選、審愼評估、考量風險,不是漫無節制稀里呼魯亂買一通。野人獻曝,此請讀者參考卓處。並且容我溫言拍肩安慰前委員某氏:「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啊。」
(刊登於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網站,二〇二四年四月五日)
如果目標一致,守備範圍相同,另一個藏書家當然就是你的敵人,否則古老盜版薄冊金庸、神州詩社溫瑞安、三三集刊、周公詩集、夏宇《備忘錄》、簡媜大雁版、西川滿作品怎麼會數量越來越少、拍賣價越來越高?因為大家都要啊。我會聽到古本屋女主人吐苦水:「這個老客人想找《孤獨國》,那個老客人也指定《孤獨國》,我去哪一次生兩本來賣他們?」
幾天前我不經意打開某網路賣場,巡看看有沒有什麼二手書可以買。發現我先前標記追蹤的《心靈之眼的旅程》竟然被買走了。考慮多時我本想今日放入「購物車」結帳,不料慢了一步。倒是欽佩這個對手的眼光,竟也同樣看上這本冷門書。退出賣場,收郵件、簡訊,有一封簡訊通知我,訂購的書已經到指定超商。仔細閱讀內文,赫然就是《心靈之眼的旅程》。啊,原來另一個藏書家敵人就是我自己。
——高苦茶,〈藏書家的敵人〉
一開始摘要的這一小段內容並非只是笑話,依作者高苦茶最終的醒悟,其實藏書家最大的敵人正是藏書家自己。
然而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剛好本書收錄了一篇〈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但事實上,我很擔心一旦寫出哪些書不買,肯定是其他書都可以買……
試問:我需要煩惱這個問題嗎?完全欠缺病識感的我多次矢口否認自己沒有藏書病,儘管我的書櫃早已容不下任何一本袖珍版的英漢字典(但如果有新版的《追憶逝水年華》則不在此限)。
或許,沒有藏書病、不是藏書家,更能在藏書之間悠遊自在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3454
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
作者:高苦茶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05
【Excerpt】
〈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
近日書籍業界及文化圈炎上的話題,文化部授權「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聘請的「訪視獨立書店」委員某氏,公開表示不再買書。因爲書太多,佔空間,到頭來只好斷捨離處理掉。不如去圖書館借免費的就好。既然打定主意不再買書,也就不好意思走進獨立書店云云。
愛逛不逛、愛買不買、愛借不借、愛讀不讀,都是個人價値觀個人自由,旁人無法置喙。但他的身分是官方委派的訪視委員,文化部輔導獨立書店政策的執行者,抱持心態竟是請書店別再賣書,私言行與公任務扞格不合,令人錯愕不已。
……
可以想像他的處境。但是「書過多而從此不買書」這帖藥太猛。買書藏書真的不難。若要避免家中書多成災,方法就是「節源開流」。掐緊書流進來的數量及速度,爽快放手讓書流去該去的地方,是爲「節源開流」。「節源」要領,首先只要避開「不買的書」即可。
我的「不買」節源法,有幾個原則如下供前委員某氏及讀者參考:
已經有了,不買。
乍聽是句廢話,已經有的書當然不必買。但是藏書家會買。他們的認知狀態與正常人不同。
藏家認爲,同一本書有品相好壞、版本新舊、裝幀美醜等差別。總歸就是「價値」(不節源開流藏書術:不買的書是價錢喔)差異。要藏當然就藏最好的,但是藏書之神不可能讓你頭一次就遇上最好的版藏本。好書難遇難存,一但遇到,固然不是最佳版本,卻很可能一轉身就被他人買走,一旦消失,不知何年何月再相逢。所以策略應該是:不如先買下眼前這本,等將來有緣遇到更好的版本,就再買下,回頭淘汰先前那本。先求有,再求好。請注意,走到這裡就發生「已經有了也買」的狀況。
舉個實例,藏家們一向熱烈追求最初始的「初版一刷」,如果得手,則先前藏購的初版二、三刷或二五八版可以淘汰。買到作家題簽本,就可淘汰普通無簽名本。有平裝本就淘汰文庫本。有精裝本就淘汰平裝本。有毛邊本就淘汰普裝本。有原版就淘汰複刻版。有了繁體字版就淘汰簡體字版。說起來也很現實。
同一本書有不同版次或者先後由不同出版社出版,表現出不同的裝幀、不同大小厚者薄、不同增刪收錄內容,甚至同一版封面設計卻配上不同顏色,顯現不同的趣味。歷年各版本攤排開來看,活生生是這本書的演化史,那就有收集「全套」的必要,導致同一本書是買了又買。
我曾經如此迷戀版本。自從書櫃爆掉崩潰後,心力俱疲,不得不節制。已經有的書,不再追求版本。如果版本價値重要,一開始就狠心放棄不佳或價値低者。若只是閱讀用,寧願選擇後出新版。例如張愛玲著作,從版本價値看,各種初版、老版本、舊封面、珍稀本當然多多益善。若只是閱讀文本,寧取紙白、墨濃、字大、行寬,有彙整、有訂正、有補遺,則近期依小說、散文、譯作分類重整的《典藏新版》為最佳。
家裡沒有的,不買。
乍聽是句怪話,沒有的才應該買吧?這牽涉藏書、散書的因果關係。
我初入社會時,興趣廣泛,志氣天高,讀書多希望能實用於日常,縱橫職場,利益生活。然時移事往,人老書黃,當年興趣與雄心逐漸變淡,消亡了。例如軍事、戰史、兵法、謀略學、實用歷史、中共毛周鄧諸位大老傳記、佛學、中外哲學等等已提不起勁來讀。而心靈雞精、個人成長、企管商戰、領導統御、投資理財讀物,對於一個於社會、職場打滾數十年,升遷升不上,發財發不了,早已沒啥搞頭的老歲人我失效。逐步捨棄,重整刪汰,趁搬家時處理掉。所以家裡沒有的書,正是不想要的,也不必再買了。當然,這只適用畢生一事無成的我,年輕朋友們如旭日東升,如初芽茁壯,正要開展無限可能的未來,該當多讀這些實用書。
品相太差,不買。
我買舊書不甚在意品相。稍微舊一點、髒一點、破一點、略有斑點,都可接受。但是藏書家最重視品相。劃、殘、缺、浸、霉、蛀。只要有這些缺點,心裡必打個折扣。舊書市場上,上述缺點會影響待售書的價格。市場共識或說是常識吧,拍賣品皆應在圖錄或網頁上註明這些狀況。至於全新書,品相沒問題,卻須注意装訂錯誤。
……
不過,有時「裝訂錯誤」錯到一個境界,就好像郵票、鈔票之印刷錯體,反而有收藏「趣味」。曾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一本品相良好的大雁版簡幀《夢遊書》,取來檢視,內裡竟是該社另一本書《回憶父親豐子愷》,作者是子愷長男豐華瞻、長媳戚志蓉。簡媜主持大雁出版的書,藏書家們特別關注。不管《夢遊書》或《回憶父親豐子愷》,都是珍本,因裝訂錯誤成了封面不符的錯體書,珍上加珍,稀見難遇。我不嫌棄而買下它。為何前書主沒有拿此瑕疵書請大雁更換?世上是否尙存在一本封面是《回憶父親豐子愷》,內裡卻是《夢遊書》的錯體書?不禁浮想聯翩。
……
太貴的,買不起。
原因簡單,我窮。古今中外歷史不乏傾家蕩產、賣房子、當大衣、讓小妾、扣飯錢餓肚子非買書不可的書癡。前輩們偉大至極,令人尊敬。但是我辦不到啊。前輩文人吳魯芹說過「我手邊的錢,若僅夠糊口,一定先買大餅,次及典籍。」我也是。我可以爲了逛書店而忘了吃飯,但是無法爲了買書而犧牲吃飯。一本書怎樣的價錢算「太貴」呢?說出來的數字若太高,別人說我炫富;若太低,別人說我寒酸。不好說不好說。只能隨人自我心證。
……
大部頭的書。暫時放棄。
大部頭書不是難在總價高,而是難在如何收納、如何上架。何謂「大部頭」並沒有定義。上中下三冊一套還可以接受。但一套總厚度超過三十公分者就超出我的能力。不好意思,這完全是我個人不足,對不起彈精竭慮投入龐大資金出版大部頭書的出版社。
單本可以亂塞亂插亂擺,大部頭書總該全套一字排開,首尾連貫,不能四處分散吧?像火車一樣,自強號車廂不能混入莒光號車廂,車廂還必須連號。不能一到五車廂放這軌,六到十車廂放那軌。
插架不同的十本書與插十冊一套的書,困難度絕對不一樣。不信,你把十冊一套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拿去你的書架比看看還有空間否。尤其我已經塞了魯迅、周作人、陳寅恪、馬奎斯、卡爾維諾、村上春樹、資治通鑑、黑傑克、帶子狼、銀河鐵道九九九等等一套可達二三十冊的全集,可憐寒齋書架空間已不足,暫無能力供養大部頭書。不過,等將來汰除舊書騰出空間,或可再迎一兩套大全集入厝登座。
雖是大部頭但其中各冊各種可獨立者,不避。例如聯經《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二十五種一百零五冊堂皇鉅作,當然吃不下,我僅可挑選幾種收藏。惟該大系之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達二十六冊,自成一大部頭,重要非收不可,須於擠得不能再擠的書架上擠出空間,雖然頭痛仍得照辦。我也持續搜尋該大系之十五冊全的《青城十九俠》仍未放棄。這就引申出一個例外:雖是大部頭但是殿堂級經典,我跪收。期盼出版社出中里介山《大菩薩嶺》、瀧澤馬琴《南總里見八犬傅》、齋藤隆夫《骷髏十三》、白土三平全集繁體中譯本,如果成眞,我必認命購藏不廢話。這種難處、這個情境,恰恰彰顯電子書的優勢了。
討厭的作家。抵制。
三島由紀夫說:「我不讀討厭的作家的書。」我則是不藏討厭的作家的書。討厭的作家也分兩種,一是本來就看他不順眼、不屑;另一是對他無所謂好惡,但晚節不保,某日作了壞事或發了某些怪論,踩到我心中的線,轉而厭之,連帶他的新書敬謝不敏,舊書能清就清掉。我處世待人一向心胸寬大,落入心目中這兩品的作家極少。畢竟我看重文本勝於人品。然而人品太糟糕至極者,往往壓過好文本,著實令人討厭轉噁心。
中國有個文化界大紅人郭沫若,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見風轉舵政治存活能力超強,學界公認人品奇差,魯迅說他是「才子加流氓」,周作人說他是「北京四大不要臉」第一位,陳寅恪不願北上加入他的中國科學院。管他新詩、戲劇、考古作得多好多紮實,他的作品我不想收,連帶評他寫他的論文、傳記也不收。只要書名有帶到他姓名者就不收。
討厭的作家主要還是臺灣產製。這些作家才華高、文筆好,是讀書人,是個咖沒錯,然而因為:
言行(厭女、狂妄、下指導棋、逢迎拍馬、歌功頌德、假中立裝清高、假道學眞迂腐、假學術眞政治、雙重標準、崇拜威權、道德魔人、雅極而俗)
品性(欺騙、詐財、背信、陰險、造假、抄襲、羅織、me too罪人,背叛同行、讀者、自己)
學術(大XX主義、左膠右謬、不懂裝懂、胡抄亂抄、直覺超譯、讀他一本書,我必須查證五本書以便勘誤,不如不讀。近日才發生一件學林怪譚,某學者甲「採用」來歷不明僑冒另一學者乙之名的文章充當甲新書的序,東窗事發後甲才承認不認識學者乙,未查證也未獲授權就拿來用。有夠荒唐。)
太過份,討了我的厭,失去收藏的興致,以我一人之力默默抵制。管他是什麼大師、名家、祭酒,如何自吹、自擂、自戀。不買的人最大,這也是藏書家的快樂。
至於都是哪些人踩到我私設的言行、品性、學術地雷,請讀者自行對號入座。說對不管。
經過上述諸多條件淘選,可知,我買的書本本都經過精心算計、東篩西選、審愼評估、考量風險,不是漫無節制稀里呼魯亂買一通。野人獻曝,此請讀者參考卓處。並且容我溫言拍肩安慰前委員某氏:「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啊。」
(刊登於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網站,二〇二四年四月五日)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