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凌性傑的《陪你讀的書》
2024/08/06 05:24
瀏覽6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Excerpt:凌性傑的《陪你讀的書》
從本書的42則私房書單,剛好看到這一陣子閱讀較多的郁達夫和林文月,以下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987
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
作者:凌性傑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5/11/12
本書分三輯:「黃金時代」主要介紹各個文學名家及其重要作品,在動盪年歲如何冶煉文字?經過離合悲歡,如何以書寫療癒自身?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讀,完整俱現蕭紅、林語堂、張愛玲、魯迅等作者的生平事蹟與創作圖像;時代流過,至今仍飄散郁郁清香。輯二「陪你讀的書」為現代中文創作書評,從書寫內容、時代背景、技法文風細細品嚐,沒有艱澀難懂的論述,而透過簡潔筆觸深度剖析,切開華文創作層次分明的肌理。輯三「生活的重量」為引介國外貼近生活的文學譯作,探究性別、文化與社會諸多面向,知識與各種思辯隨之傾洩而出,體現文學落實於生活的實用性質。
【Excerpt】
〈靈與肉〉
——郁達夫《沉淪》
愛的唯一宿敵
是愛中的自己
——林幸謙,〈郁達夫的羅浮一夢〉,《叛徒的亡靈》
在方令正導演的電影《郁達夫傳奇》裡,豪邁瀟灑的周潤發飾演中年郁達夫,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奇怪。這部片子更詭異的是,郁達夫顏廢蒼白的青春歲月,交給一個體格健美、氣色豐潤的演員來詮釋,未免太健康、也太天真可愛了些。不過,這部影片還是提醒了我,每一時代的青年各有苦悶與矛盾。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裡,面對真實的自我,永遠是如此艱困。
郁達夫大概很難料想到,他的人生竟然成為電影藝術取材的對象。藝術模仿他的人生,形成相互對話的文本,原以為至死方休的一切,卻意外發展出另一種生命形態。
郁達夫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生於一八九六年。他幼年喪父,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來成為新式學堂學生。在杭州府中學堂就讀時,與徐志摩同班。一九一二年考入長老會辦的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反抗校長的學潮被開除。十八歲時,兄長郁曼陀奉命到日本考察司法制度,郁達夫隨同前往。一九一四年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獲官費留學資格。郭沫若、張資平亦同期考入。一九一九年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一九二一年與郭沫若、張資平等人成立「創造社」。同年,第一部短篇小説集《沉淪》問世,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小説集。
郁達夫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歸國,主編過《創造季刊》,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等校。一九三〇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他為發起人之一。一九三八年,他到新加坡擔任《星洲日報》副刊編輯,寫了很多具有愛國情懷的文字。一九四二年,日軍占領新加坡前夕,與胡愈之、王任叔等人乘坐難民船撤退至荷屬蘇門答臘。
郁達夫為了避難,化名為趙廉,在蘇門答臘內地不斷轉移,其後曾擔任酒廠老關,又曾集資開設造紙廠與肥皂廠。因為精通日語,他曾經擔任日本憲兵分隊的通譯。在南洋避難,他風流韻事並未中斷,常去嫖妓。同時,他協助掩護抗日分子,因有人告密而被日軍發現真實身分,從此受到監視。一九四五年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憲兵擔心他日後洩露日軍戰時惡行,祕密將他殺害於荒野,死時四十九歲,屍骨迄今尚未尋獲。關於郁達夫的生命盡頭,林幸謙〈郁達夫的血肉紅塵〉是這麼認為的:「永遠死去的雨林/沒有一個神位/可以容我安身立命」。
……
作家的自敘傳:〈沉淪〉
《沉淪》收有三篇短篇小説:〈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郁達夫自序中説,〈沉淪〉描寫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説是青年憂鬱病的解剖,带有現代人的苦悶——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
……
這篇作品當時引來許多非議,被視為狹邪小説,被貼上色情、頹廢、感傷……這一類的標籤。周作人以藝術作品來看它,稱之為「受戒者的文學」。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説史》説:「郁達夫在初期是個特別重要的作家,因為唯有他敢用筆把自己的弱點完全暴露出來,這種寫法,擴大了現代中國小説心理和道德的範圍。可惜後來學他的人憲雖然寫慾情和頹廢著墨很多,誰也沒有他那種誠實和認真的態度。」
郁達夫在這篇小説中寫的,其實就是他自己。與小説主角不同的是,郁達夫積極勇敢地活下來,畢生追求社會實踐、永不放棄爭取愛情。郁達夫寫病態青年的心理,確實絲絲入扣。然而值得更進一步探究的是,極端私我的性衝動與性壓抑,何以要跟國族的命運聯繫起來?私密的苦悶與需求,何以演變成民族大義的糾結?
郁達夫〈懺悔獨白〉裡是這麼説的:「我的抒情時代是在那荒淫慘酷軍閥專權的島國裡過的。眼看到故國的陸沉,身受到異鄉的屈辱,與夫所感所思,所經所歷的一切,剔括起來沒有一點不是失望,沒有一處不是憂傷,同初喪了夫主的少婦一樣,毫無氣力,毫無勇毅,哀哀切切,悲鳴出來。就是那一卷當時很惹起了許多非難的〈沉淪〉。」或許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性的問題。自卑與怨恨,構成了面對現代的視野。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揭發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吧。
透過描寫欲望,與大量穿插獨白,郁達夫在頽廢感傷中讓我們看見現代人的內心風景。在靈與肉之間,自我表現的藝術終於成為可能。
延伸觀影 &閱讀
方令正導演:周潤發主演,《郁達夫傳奇》(一九八七年)
林文慧主編,《郁達夫日記》,國家
陳信元主編,《郁達夫散文》,宇河文化
郁嘉玲,《我的爺爺郁達夫》,崑崙
〈兩種翡冷翠〉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
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
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鍼。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其中許多建築物幾度經歷天災兵禍的毀壞而又修復,
不可能是十六世紀的原來面貌了。
可是洪水氾濫過雨露浸蝕過,
畢竟整座城都透露著一種蒼老的氣息。
——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如今我想念那座山城、那條蜿蜒的河,想念自己輕盈又猶豫的腳步。高中時讀了徐志摩與林文月的作品,我一直對翡冷翠存有一份特別的感情與想像。一九九九年念碩士班,因為得到海尼根贈獎機票,才終於有機會到翡冷翠遊蕩閒晃,撫摸歷史,呼吸時光的醚味。成為高中教師之後,在電影《冷靜與熱情之間》、《燦爛時光》斑駁的光影裡反覆溫習往日足跡。課堂上談論旅行散文應該怎麼寫,我總是懷疑,徐志摩和林文月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他們筆下似乎各自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翡冷翠,而且面目差異頗大。
徐志摩的散文奔放馳騁,從古典語境中徹底解放出來,那些歐化句法如今雖然顯得過於文藝腔,然而正因大膽構句、出格不羈,將現代散文的敘述帶向一處嶄新的天地。〈翡冷翠山居閒話〉裡,「不結伴的旅行者」徐志摩鼓吹漫漫獨遊,與大自然相契,讓靈魂身體一併解放。這種獨白式的美文,其敘述腔調已經成為歷史,現在少有人那樣寫文章了。可是徐志摩的文章仍有一定的穿透力,情趣與理趣盎然,彷彿不會過期。我喜歡散文折射美好的心靈質地,以及對世界懷抱善意的樣子,那姿態是裝也裝不來的。
〈翡冷翠在下雨〉裡的林文月由導遊帶路,文章最末透過對話映顯出觀光客與當地人的心思差異。〈翡冷翠在下雨〉是一篇高明的散文,不寫導遊如何介紹景點,不寫走馬看花,而是從天氣切入,用雨滴串聯起過去與當下、想像與現實、個人與文明。這篇文章幾乎不事雕琢,只以從容淡雅的筆觸召喚歷史,有技巧地細數典故,這樣就足以讓人遙想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流人物。作者刻意壓低「我」的聲音,盡量讓景象説話。其布置最精巧處,乃在雨水點滴貫串全篇,用「有一滴雨落在錶面上」作為收束總結,將時間、空間相扣,並且凝聚在物象之中。
徐志摩與林文月寫出兩種翡冷翠,也寫出了語言的變遷、新變。林文月説:「如何多方妥善地吸收新的外來因素,復將其靈活巧妙地消化運用而表現出新面貌,正是我們這一代作家應該警惕與努力的方向。」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嗎?
延伸觀影&閱讀
丁亞民導演;黃磊、劉若英、周迅、伊能靜主演,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一九九九年)
馬可圖里歐喬達納 (Marco Tullio Giordana)導演;路奇洛卡西歐(Luigi Lo Cascio) 、潔絲敏婷卡(Jasmine Trinca) 、瑪雅珊莎(Maya Sansa) 、亞力希歐波尼(Alessio Boni)主演,電影《燦爛時光》(二○○五年)
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徐志摩詩文集》,遠足文化
方慧,《百年家族:徐志摩》,立緒
林文月,《林文月精選集》,九歌
林文月,《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有鹿文化
從本書的42則私房書單,剛好看到這一陣子閱讀較多的郁達夫和林文月,以下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987
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
作者:凌性傑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5/11/12
本書分三輯:「黃金時代」主要介紹各個文學名家及其重要作品,在動盪年歲如何冶煉文字?經過離合悲歡,如何以書寫療癒自身?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讀,完整俱現蕭紅、林語堂、張愛玲、魯迅等作者的生平事蹟與創作圖像;時代流過,至今仍飄散郁郁清香。輯二「陪你讀的書」為現代中文創作書評,從書寫內容、時代背景、技法文風細細品嚐,沒有艱澀難懂的論述,而透過簡潔筆觸深度剖析,切開華文創作層次分明的肌理。輯三「生活的重量」為引介國外貼近生活的文學譯作,探究性別、文化與社會諸多面向,知識與各種思辯隨之傾洩而出,體現文學落實於生活的實用性質。
【Excerpt】
〈靈與肉〉
——郁達夫《沉淪》
愛的唯一宿敵
是愛中的自己
——林幸謙,〈郁達夫的羅浮一夢〉,《叛徒的亡靈》
在方令正導演的電影《郁達夫傳奇》裡,豪邁瀟灑的周潤發飾演中年郁達夫,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奇怪。這部片子更詭異的是,郁達夫顏廢蒼白的青春歲月,交給一個體格健美、氣色豐潤的演員來詮釋,未免太健康、也太天真可愛了些。不過,這部影片還是提醒了我,每一時代的青年各有苦悶與矛盾。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裡,面對真實的自我,永遠是如此艱困。
郁達夫大概很難料想到,他的人生竟然成為電影藝術取材的對象。藝術模仿他的人生,形成相互對話的文本,原以為至死方休的一切,卻意外發展出另一種生命形態。
郁達夫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生於一八九六年。他幼年喪父,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來成為新式學堂學生。在杭州府中學堂就讀時,與徐志摩同班。一九一二年考入長老會辦的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反抗校長的學潮被開除。十八歲時,兄長郁曼陀奉命到日本考察司法制度,郁達夫隨同前往。一九一四年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獲官費留學資格。郭沫若、張資平亦同期考入。一九一九年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一九二一年與郭沫若、張資平等人成立「創造社」。同年,第一部短篇小説集《沉淪》問世,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小説集。
郁達夫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歸國,主編過《創造季刊》,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等校。一九三〇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他為發起人之一。一九三八年,他到新加坡擔任《星洲日報》副刊編輯,寫了很多具有愛國情懷的文字。一九四二年,日軍占領新加坡前夕,與胡愈之、王任叔等人乘坐難民船撤退至荷屬蘇門答臘。
郁達夫為了避難,化名為趙廉,在蘇門答臘內地不斷轉移,其後曾擔任酒廠老關,又曾集資開設造紙廠與肥皂廠。因為精通日語,他曾經擔任日本憲兵分隊的通譯。在南洋避難,他風流韻事並未中斷,常去嫖妓。同時,他協助掩護抗日分子,因有人告密而被日軍發現真實身分,從此受到監視。一九四五年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憲兵擔心他日後洩露日軍戰時惡行,祕密將他殺害於荒野,死時四十九歲,屍骨迄今尚未尋獲。關於郁達夫的生命盡頭,林幸謙〈郁達夫的血肉紅塵〉是這麼認為的:「永遠死去的雨林/沒有一個神位/可以容我安身立命」。
……
作家的自敘傳:〈沉淪〉
《沉淪》收有三篇短篇小説:〈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郁達夫自序中説,〈沉淪〉描寫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説是青年憂鬱病的解剖,带有現代人的苦悶——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
……
這篇作品當時引來許多非議,被視為狹邪小説,被貼上色情、頹廢、感傷……這一類的標籤。周作人以藝術作品來看它,稱之為「受戒者的文學」。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説史》説:「郁達夫在初期是個特別重要的作家,因為唯有他敢用筆把自己的弱點完全暴露出來,這種寫法,擴大了現代中國小説心理和道德的範圍。可惜後來學他的人憲雖然寫慾情和頹廢著墨很多,誰也沒有他那種誠實和認真的態度。」
郁達夫在這篇小説中寫的,其實就是他自己。與小説主角不同的是,郁達夫積極勇敢地活下來,畢生追求社會實踐、永不放棄爭取愛情。郁達夫寫病態青年的心理,確實絲絲入扣。然而值得更進一步探究的是,極端私我的性衝動與性壓抑,何以要跟國族的命運聯繫起來?私密的苦悶與需求,何以演變成民族大義的糾結?
郁達夫〈懺悔獨白〉裡是這麼説的:「我的抒情時代是在那荒淫慘酷軍閥專權的島國裡過的。眼看到故國的陸沉,身受到異鄉的屈辱,與夫所感所思,所經所歷的一切,剔括起來沒有一點不是失望,沒有一處不是憂傷,同初喪了夫主的少婦一樣,毫無氣力,毫無勇毅,哀哀切切,悲鳴出來。就是那一卷當時很惹起了許多非難的〈沉淪〉。」或許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性的問題。自卑與怨恨,構成了面對現代的視野。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揭發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吧。
透過描寫欲望,與大量穿插獨白,郁達夫在頽廢感傷中讓我們看見現代人的內心風景。在靈與肉之間,自我表現的藝術終於成為可能。
延伸觀影 &閱讀
方令正導演:周潤發主演,《郁達夫傳奇》(一九八七年)
林文慧主編,《郁達夫日記》,國家
陳信元主編,《郁達夫散文》,宇河文化
郁嘉玲,《我的爺爺郁達夫》,崑崙
〈兩種翡冷翠〉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
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
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鍼。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其中許多建築物幾度經歷天災兵禍的毀壞而又修復,
不可能是十六世紀的原來面貌了。
可是洪水氾濫過雨露浸蝕過,
畢竟整座城都透露著一種蒼老的氣息。
——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如今我想念那座山城、那條蜿蜒的河,想念自己輕盈又猶豫的腳步。高中時讀了徐志摩與林文月的作品,我一直對翡冷翠存有一份特別的感情與想像。一九九九年念碩士班,因為得到海尼根贈獎機票,才終於有機會到翡冷翠遊蕩閒晃,撫摸歷史,呼吸時光的醚味。成為高中教師之後,在電影《冷靜與熱情之間》、《燦爛時光》斑駁的光影裡反覆溫習往日足跡。課堂上談論旅行散文應該怎麼寫,我總是懷疑,徐志摩和林文月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他們筆下似乎各自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翡冷翠,而且面目差異頗大。
徐志摩的散文奔放馳騁,從古典語境中徹底解放出來,那些歐化句法如今雖然顯得過於文藝腔,然而正因大膽構句、出格不羈,將現代散文的敘述帶向一處嶄新的天地。〈翡冷翠山居閒話〉裡,「不結伴的旅行者」徐志摩鼓吹漫漫獨遊,與大自然相契,讓靈魂身體一併解放。這種獨白式的美文,其敘述腔調已經成為歷史,現在少有人那樣寫文章了。可是徐志摩的文章仍有一定的穿透力,情趣與理趣盎然,彷彿不會過期。我喜歡散文折射美好的心靈質地,以及對世界懷抱善意的樣子,那姿態是裝也裝不來的。
〈翡冷翠在下雨〉裡的林文月由導遊帶路,文章最末透過對話映顯出觀光客與當地人的心思差異。〈翡冷翠在下雨〉是一篇高明的散文,不寫導遊如何介紹景點,不寫走馬看花,而是從天氣切入,用雨滴串聯起過去與當下、想像與現實、個人與文明。這篇文章幾乎不事雕琢,只以從容淡雅的筆觸召喚歷史,有技巧地細數典故,這樣就足以讓人遙想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流人物。作者刻意壓低「我」的聲音,盡量讓景象説話。其布置最精巧處,乃在雨水點滴貫串全篇,用「有一滴雨落在錶面上」作為收束總結,將時間、空間相扣,並且凝聚在物象之中。
徐志摩與林文月寫出兩種翡冷翠,也寫出了語言的變遷、新變。林文月説:「如何多方妥善地吸收新的外來因素,復將其靈活巧妙地消化運用而表現出新面貌,正是我們這一代作家應該警惕與努力的方向。」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嗎?
延伸觀影&閱讀
丁亞民導演;黃磊、劉若英、周迅、伊能靜主演,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一九九九年)
馬可圖里歐喬達納 (Marco Tullio Giordana)導演;路奇洛卡西歐(Luigi Lo Cascio) 、潔絲敏婷卡(Jasmine Trinca) 、瑪雅珊莎(Maya Sansa) 、亞力希歐波尼(Alessio Boni)主演,電影《燦爛時光》(二○○五年)
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徐志摩詩文集》,遠足文化
方慧,《百年家族:徐志摩》,立緒
林文月,《林文月精選集》,九歌
林文月,《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有鹿文化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