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葉慶炳的《長髮為誰留》
2024/09/10 05:41
瀏覽14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葉慶炳的《長髮為誰留


書名:長髮為誰留
作者:葉慶炳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1976/10

Excerpt
〈考生之歌〉

窗外雨潺潺,
夏意闖珊。
商量不允我心寒。
筆記不知何處去,
悔作洋盤。

獨坐講臺前,
無限辛酸。
出題容易答題難。
長歎一聲繳卷也,
分數若干?
——
寄調浪淘沙

這首詞的作者姓名不詳,但知其爲民國四十四年參加大專聯招的考生。
近幾年的大學及獨立學院聯合招生,報考人數年年迫近十萬大關。而在二十年前,報考人數不過萬人上下;但在那時,聽說考生上萬,也已爲之驚訝不已。
那幾年閱卷都在台大圖書館,各科都在一起。台大圖書館當時還未擴建,好在那時閱卷委員陣容還不十分龐大,以國文一科來說,不過六七十位,不像這幾年動輒數百位,所以各科集中在台大圖書館閱卷,勉强還容納得下。
四十四年大專聯招閱卷期間的一個下午,我正在那裏評閱國文試卷。那時候雖然也由兩位閱卷委員評閱一份試卷,但却是一位看翻譯注釋,一位看作文,分工而合作。這和現在由兩位閱卷委員評閱同一篇作文,然後分數平均的辦法不同。我當時正在評閱一篇作文,全神貫注,心無雜念,唯恐稍一不慎,貽誤考生。突然,我覺得肩膀被人重重拍了一下,接著,一份試卷落在我眼前,幾聲熟悉的語音衝入我耳中:
『這首考生之歌眞是妙不可醬油,老葉,這考生八成是你們中文系的。可惜他對數學却一竅不通,莫明(按此處特意用『明』字)其土地堂!』
我一聽就知道是誰在說話。他是數學系的一位講師,『妙不可醬油』,『莫明其土地堂』,都是他的口頭禪。那時候,『棒』、『帥』、『死當』、『活當』等詞語尙未流行,『醬油』和『土地堂』也算是蠻時髦的話了。但他雖然三句不離『醬油』和『土地堂』,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是我用中文系的頭腦幫他訓話了一番:『妙不可醬油』即『妙不可言』。言、鹽音同,鹽、醬油都是鹹的調朱料。故由言而鹽,由鹽而醬油。又『莫明其土地堂』即『莫明其妙』,妙、廟亦同音,而廟和土地堂也是一檔子事。故由妙而廟,由廟而土地堂。他聽了才恍然大悟,以後使用起這兩句口頭禪,更是十分流利。
他指的考生之歌就是我抄在本文開端的那闕浪淘沙。雖然事隔二十一年,這首詞我依然能朗朗上口,好像四十幾年前在私塾裏背熟的四書,在記憶中歷久而彌新。我當時把這首詞輕吟一遍,佩服得像從前宋神宗見了蘇東坡的文章,連連驚呼:『奇才!奇才!』但試卷上除了這一首用龍飛鳳舞的字跡寫就的詞外,便空無點墨,原來數學一題未答,難怪我那位數學系的朋友雖然稱讚這首考生之歌妙不可醬油,但仍然毫不留情的已在這份數學試卷上畫了一個大鴨蛋。
這份試卷立刻被我鄰座的一位閱卷委員取去看,接着又被鄰座搶過去,最後終於成了圍觀的局面,爆笑聲一陣比一陣大,爲沉悶的夏日午後帶來了一陣輕鬆。好不容易,我才把這份數學零分而我認爲是奇才的試卷收回,還給那位數學系的朋友。
當天晚上,我在宿舍裏『獨坐小窗前』,仰望著滿天繁星,也感到『無限辛酸』。我爲那位八成是考中文系的考生難過。一般說來,學文學的在數理化方面比較弱(其實我覺得在數理化方面比較弱,對研究文學並無妨礙)。自己當年在福建三元考大學以及後來來台考轉學,都很幸運的靠一題攝氏寒暑表和華氏赛暑表的換算,理化一科才免於掛零。否則一科掛零,其他科目考得再好也是枉然。雖然事移時往,而每一回想及此,還不免捏一把冷汗。這閩台兩位理化教授『有志一同』都出了這道試題,莫非是鬼使神差?我出身於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先人數世以殺生爲戒;不知道是遵奉孟老夫子『君子遠庖廚』的古訓,還是受了我佛慈悲的感召,抑或兩者兼而有之,余生也晚,不得而知。反正雞鴨肉照吃不誤,就是自己家裏絕不殺生。偶然有親友不知就裏,送了活雞來,家人就把雞送到菜場去,請賣雞的代殺。反正殺鷄是他的職業,又何在乎多殺一隻。把殺好的鷄拿回家來,清蒸紅燒,隨心所欲,大快朵頤,不在話下。就這樣,保持了我葉氏門中不殺生的祖訓,直到我這一代。難道就由於先人這點一念之『仁』,上蒼保佑,使我遇到這兩位仁慈的理化教授命題?如果我當時理化一科掛零,也能像這位數學掛零的考生一樣填出這麼一首浪淘沙麼?我想我不能,說得更正確點,我根本不會想到這一招。
這首考生之歌,一看就知道自南唐李後主的一首『浪淘沙』奪(後來都被寫作『脫』字)胎換骨而來。奪胎換骨是被江西詩派捧爲『三宗』之一的北宋名家黃山谷所創的詩法,沒想到這位考生竟能運用自如,推陳出新。推測他是報考中文系的,眞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可能性,豈止八成而已。
爲了使讀者便於比較,我還是把李後主的原詞抄在後面;雖然很多人對這首詞已耳熟能詳。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裹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第一二兩句,這位考生各只改了一個字,但改得與事實相符。一般敎室都不曾裝窗簾,同時升學考試總是在『赤日炎炎正好眠』的盛暑舉行。本省的夏季炎熱得能使柏油路面溶化,也能使人昏頭昏腦,但是偏偏就選了這熱昏頭的時候舉行各級升學考試,我一直覺得有欠合理。我不會研究過世界各國的教育制度,不知暑期招生秋季始業的學制誰是始作俑者。不過如果該一始作俑者的國家夏季涼爽無比,或者夏季雖然炎熱而考場都裝有冷氣,那麼採用這樣的學制就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全然不顧本身的條件一味的跟人家學。每年我奉派大專聯招監試,站在考場中靠近門窗的地方,也許還能從悶熱中感到一絲空氣流動的感覺;若是走到考場的角落,那裏不但光線暗淡,密不通風,還有陣陣汗臭襲來,令人作嘔。我在那裏站一會都覺得難以忍受,而不幸的考生竟要在那裏『烤』上兩天!所以每逢聯招監考,我總會想起這種學制是否合理的問題。有一年,我和在同一試場監試的同事談起這一問題,他竟毫不思索地答說:
『年輕人吃這點苦,算不了什麼。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嗎?』
我驚奇他背孟子和我一樣熟。對他說的這番大道理,我竟無辭以對。想當年自己在三元讀大一,穿的是舊軍服,吃的是糙米飯,還是站著吃的,論物質生活,那裏及得上今日的青年十分之一。那時候,老師也常常拿孟老夫子這段話來替我們打氣。做爲一個中國人,我們實在應該慶幸我們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無論我們的國家或是個人處在任何危險或艱苦的境地,古聖先賢早已爲我們準備好許多名言,支持並指導我們渡過難關。現在的青年一般都過着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就讓他們在熱昏頭的天氣吃兩天考試的苦,考驗考驗,似乎也沒有什麼不該。不過,我仍然懐疑天是否將降大任於每一位考生!或者說,考生通過了這兩天的考驗,是否就擔當得了天將要降給他的大任。因此,我也仍然懐疑這種學制對本省是否合宜。
話說遠了,還是回頭來談這首考生之歌。從第三句看,他絕對沒有同伴護航,他一看題目全都不會,試圖向鄰座的考生商量,但考場如戰場,誰願意多送你一分,相對的使自己的錄取機會減少?而且實力强的考生這時正全神貫注,演算試題,誰聽得到你求援的悄悄話?實力不行的,那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除了對你乾瞪眼,還能給你甚麼?這位考生一看向鄰座求援不行,只得自力更生,想偷看筆記,但偏偏『筆記不知何處去』,終於一籌莫展只有後悔這次做了『洋盤』。從『洋盤』一詞,可見此君能操滬語。
後半闕的『獨坐講台前,無限辛酸』,情况極爲逼眞,稱得上神來之筆。此君志在文學,偏偏被數學卡住,而又投訴無門,眼看考場中只賸下自己一個,悲從中至,不免責怪起命題委員來:你隨便出了這份試題,全不顧考生程度,可把考生『整』慘了!關於這一點,我倒覺得這位考生的想法有失偏激。聯招命題固然酬勞頗豐,但風險極大,明智之士,往往敬謝不敏。我爲了公平起見,很想把你說的『出題容易答題難』改為『出題非易答題難』,但這一改却神味全無,遠不及你的原句能表達你的感受,而且傳神。最後大概是鐘聲響,時間到,你『長歎一聲繳卷也』,繳上了這份對你來說稱得上歷史文件的試卷。至於『分數若干?』很抱歉,當然是分數鴨蛋。
我同情這位考生,我覺得此人有三可取:一看題目不會答,絕不胡亂塗鴉,意圖蒙騙老眼昏花的閱卷委員,稱得上耿介之士,一可取也。能『獨坐講台前』,到最後才『長歎一聲繳卷也』,絕不中途知難而退,更不學少數惡作劇的考生攜『卷』潛逃,害得監考先生失眠三夜,這正是敬業守法的精神,二可取也。以詞託諷,怨而不怒,比起有的考生一脚剛出試場,隨之國罵出籠,君子多矣,三可取也。以詞來說,李後主的原作吐露了這位亡國君主的切身之痛,而這位考生的改作却表達了一大夥考生的心聲,當然誰也不會說改作比原作好,但就現在的考生來說,對改作毋寧更有一份親切之感吧?
推算起來,這位考生現在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如果你一經落榜,從此改絃易轍,另謀發展,可能已創業有成,那麼對當年數學得個鴨蛋,已可一笑置之。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你一心一意要做文學王國的不貳之臣,再接再厲的參加大學聯考,而有志竟成,那就很可能已與我同行,那麼,我想把你的一時氣話『出題容易答題難』改作『出題非易答題難』,以求與事實相符,想必能得到你的首肯了?
祝福你,朋友!

原刊六十五年六月二十日聯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