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葉慶炳的《晚鳴軒的詩詞芬芳》
2024/09/10 05:31
瀏覽14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葉慶炳的《晚鳴軒的詩詞芬芳

久未閱讀詩詞,以下挑選學生時代特別喜歡的這首〈雨霖鈴〉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5456
晚鳴軒的詩詞芬芳(增訂新版)
作者:葉慶炳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12/12/01

內容簡介
「晚鳴軒」是葉慶炳的書齋名稱,他幽默的說:「我年逾半百才開始『鳴』,稱之為『晚鳴』,豈不名副其實?」
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教授的葉慶炳,縱覽超過一千年間的時間脈絡,自東漢以降,歷經唐朝五代,截至宋元,詩詞作者由佚名至元好問,為不曾過時的傳統文學賦予現代社會中的全新詮釋。

Excerpt
〈楊柳岸曉風殘月〉

別離是詩人詞客常用的寫作題材;以別離為題材的詩詞,讀者人人能體會。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別離是人生共有的生活經驗,猶如生、老、病、死,世人誰也不能倖免。在我讀過的訴說離情別意的詞篇中,我最欣賞的還是柳永這首〈雨霖鈴〉: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樂章集》.彊村叢書

「寒蟬淒切」一句點明了別離的季節。寒蟬是蟬的一種。這種蟬到秋深天寒就不再鳴叫,所以有句成語叫「噤若寒蟬」。「寒蟬凄切」,就表示秋快深了。「對長亭晚」,又交代了離別的地點和時刻。古時驛站,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供行人歇息。「驟雨初歇」則說明了離別時的天氣。短短十二個字,就把離別的季節、時間、地點、天氣說得一清二楚,文筆簡練之至。
今人為親友餞別,都先期假菜館飯店進行;古時則流行帳飲。帳飲者,在道路旁設帷帳,備酒食,以送行者也。先期在菜館飯店餞別,燈紅酒綠,興高采烈,彷彿是在吃喜酒壽宴。臨了主人送客,照例說聲:「祝你一路順風,到時候我就不來送行了。」客人照例答道:「不敢勞駕,謝謝!再見!」應對如儀畢,握手而別,雙方如釋重負。這個樣子的餞別,談得上什麼離情別緒。帳飲則主人先在城外路邊設帳,略備酒菜,等行者來到時,邀入帳內小敘。然後行者或上馬或乘船,就此別去。上馬的踏上灞橋,穿過柳陌,漸行漸遠;乘船的駛離南浦,轉過山腳,失去了蹤影。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你可曾讀過王維的一首〈觀別者〉詩?詩云:「青青楊柳陌,陌頭別離人。愛子游燕趙,高堂有老親。不行無可養,行去百憂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鄰。都門帳誒飲畢,從此謝賓親。揮淚逐前侶,含悽動征輪。車從望不見,時時起行塵。余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士(《王右丞集》卷四、《四部備要本》)連看他人別離都要「淚滿巾」,一旦自己就是別離之人,其傷心自毋待言。從這首詩看,「都門帳飲畢,從此謝賓親」,無疑是整個離別過程中的高潮。在這之前,離人心中雖已充滿了離情別緒,但尚能強忍;等到「都門帳飲畢,從此謝賓親」之際,就禁不住二道熱淚奪眶而出了。如今不再有「都門帳飲」之事,而代之以菜館飯店大吃大喝,如此餞別,真不知是悲是喜。
再回頭談柳永這首〈雨霖鈴〉。從「都門帳飲無緒」到上片終了,就是這次離別的高潮,最使人黯然魂銷的臨別時刻。「都門帳飲」之所以「無緒」,正因為行者與送行者在此相見的目的在一敘情意,互道珍重,而不在滿足口腹之欲。「留戀處蘭舟催發」,可見兩情依依,難分難捨,而開船在即,勢非分手不可。不管這對情人如何為離別腸斷心碎,船夫可不理這一套,時候到了就得開船。蘭舟是木蘭舟的簡稱。五代詞人孫光憲的一首〈浣溪沙),有「蘭紅波碧憶瀟湘」之句,這個「蘭」字也是指木蘭舟。木蘭樹高丈餘,晚春開花,其木可為舟楫。據《述異記》的記載,春秋時巧匠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因此詩詞中提到舟船,慣稱為木蘭舟。此處「蘭舟」下用了「催發」二字,這「蘭舟」當然是指船上的船夫了。
……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露沈沈楚天闊。」兩句,我一向解釋成行者或送行者痛下決心的念頭。總不能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長時間持續下去,反正終須一別,那就「走吧!走吧!走向千里煙波,走向沈沈暮露籠罩下的廣大的南方天地。」此處「去去」兩字疊用,顯示了多大的決心。就這樣,行者上船走了,送行者也終於踏上了歸程。
人已分離,但兩顆心仍然連在一起,他想著她,她想著他。詞的下片,是他心中的話,也是她心中的話。「多情自古傷離別」是自慰之詞。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有情人曾為別離傷心過,我們並非唯一的一對。只不過我們分離在冷冷落落的清秋時節,況味更難消受而已。這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直承詞的首句「寒蟬淒切」;前文「暮靄沈沈楚天闊」,也上承詞的次句「對長亭晚」的「晚」字。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經營的匠心。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是這對情人分手後不久的想像之詞。都門帳飲雖無意緒,但難免借酒澆愁,如今酒力發作,才有這種似夢似幻的想像。你試著體會這兩句的語氣,活像一個有酒意的人的口吻,不是嗎?這首〈雨霖鈴〉如果以行者的口吻來唱,「今宵酒醒何處?」就意謂「今宵我酒醒時船已行到何處?」以送行者的口吻來唱,這句就意謂「今宵他酒醒時已到了何處?」詩詞由於大量省略主詞,每因詮釋者取徑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解釋。這可能使部分讀者感到困惑,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反而使詩詞的內涵更豐富,更完足。這首〈雨霖鈴〉就是如此。
你是否覺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句很美?的確美極了!那是一種淒迷寂寞之美。回憶我自己的幾次酒醉經驗,酒醒時總是睡在床上,老妻就在身旁指責埋怨。近年來我飲酒相當能節制,無論友朋們請將激將,都不能使我過量,為的就是怕萬一喝醉了,實在無顏見家中老妻。如果我酒醉時能躺在曉風殘月之下的楊柳岸邊,聽到的是鳥語,嗅到的是花香,啊,多美!我願意再醉一次。
我想起晚唐溫庭筠的〈更漏子〉詞有「簾外曉鶯殘月」之句。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它相比,相差不過四字,而意境迥然不同。如果後者是由前者奪胎換骨而成,那柳永真成了點鐵成金的高手。當然,這只是「如果」而已,天下名句並不一定要有所依傍才能產生。
「今宵酒醒何處」,只想到今宵酒醒之時:「此去經年」以下,就想得比較遠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說出了分離中情人的心事。雖然春花還是一樣明媚,秋月還是一樣皎潔,可是身邊少了一個他(或她),那還有心情欣賞春花秋月。在元稹所撰的《鶯鶯傳》中,當張生科場失利,滯留京師之際,鶯鶯寫了封信給他。信中有這麼一段話:「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誼譁之下,或勉為語笑:閒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寐之間,亦多感咽離憂之思。」不也正是「良辰好景虛設」之意?這種感受,相信嘗過離別滋味的戀人都能體會。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好玩的,心裡就想:可惜他(或她)不在。嘗到好吃的,心裡就想:可惜他(或她)不在。這就意味著,你已經愛上了那個人。
由「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更進一步,就想到「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風情一詞,有幾種意義,此處指深情密意。良辰好景可以虛度,但內心的深情密意不能沒有人訴說。可是此種情意不能稟報父母,不能告訴兄弟,只能悄悄向情人傾吐。如今情人遠離,奈何?
這首〈雨霖鈴〉就在這萬般無奈處結束。詞中人雖曾以「多情自古傷離別」勉強自慰,但究竟承受不住別後的寂寞無奈。臨別時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確使人心碎,但是別後經年累月的寂寞無奈似乎更令人難以忍受。
離別為世人帶來了無數悲苦,但也為詩人詞客提供了許多寫作題材。在我讀過的抒寫離情的詞篇中,以這首〈雨霖鈴〉寫來最坦率、真摯、深刻,真不由我不喜愛。
詞是宋代的流行歌曲,柳永是宋代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作家,這首〈雨霖鈴〉又是柳永的代表作。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證柳永所作歌曲之風靡民間。再看宋人俞文豹《吹劍錄》的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大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坡為之絕倒。」柳七就是柳永。這段話,表面上似在推許蘇詞豪放,不像柳詞柔靡;事實上卻隱然有蘇詞為非本色之譏。因為流行歌曲本來就該由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演唱,不是由關西大漢配合銅琵琶鐵綽板唱出。關西大漢這種唱法,豈不成了唱軍歌?且不提幕士這番話別有寓意,只看他一提到柳永詞,就說:「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可見柳永這首〈雨霖鈴〉當時流傳極廣,是柳永的招牌歌曲。真可惜,宋詞的聲調久已失傳,今人只能把它當作文學作品來欣賞;換言之,它的音樂生命早已消失,只剩下了文學生命。但是我們不妨閉起眼睛來想像,讓時光倒流九百幾十年,在汴京城的酒樓歌筵中,一位十七八歲的俏女郎一邊手執紅牙板打拍子,一邊用輕柔哀怨的聲調唱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情調將是多麼動人!至少也可以和聽鄧麗君唱「何日君再來」相比吧!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