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黃碧雲的《後殖民誌》
2023/01/09 05:54
瀏覽720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Excerpt:黃碧雲的《後殖民誌》

《後殖民誌》寫了差不多一年半,比我想像中長。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將「後」的意思解釋清楚。「後」是一種異變:她承接但她暗胎怪生。「後」不那麼赤裸裸的去對抗、控訴,不那麼容易去定義。「後」是猶猶疑疑的,這樣不情願、那樣不情願,反覆思慮的,而我理解的「後」甚至帶點邪氣、不恭,廣東話就說好「陰溼」,所以我的「後」是愉快的。
……
——
黃碧雲,〈後記:佛朗明哥女子〉

續讀黃碧雲的文字。
語感豐富,語意堅決。
身為一位作家,就該有她 () 自己的文字風格。
就該有她 () 自己讓人想讀的文字風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35584
後殖民誌
作者:黃碧雲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03/10/01
語言:繁體中文

什麼是後殖民?作者說:「後殖民主義是論述權力的轉移,後殖民的『後』不是只時間上的『後』,此時此刻,帝國主義的控制並非用軍事控制,而是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控制,後殖民論述,有反帝國文化控制的意義。」
在這本新書的領域中,一年半的連載裡,首先黃碧雲就「英國殖民史」來進行反思,接著以「人權戰爭」為出發,就她所長期觀察弱勢民族的生存自由進行一連串的思辯,而最後又回到對照香港與客家。
就如作者所言「主義從來不只是主義。她是一種,生活的選擇。」無論任何主義的範圍與權力有多大,軟弱的人心,依然纏繞著生活的日常瑣事和情感,我們要做選擇,而我們的選擇這樣有限;我們要生存,而我們的生存會結束,黃碧雲寫了這樣風格強烈的論述文本,值得你一讀再讀。


Excerpt
〈序:理智之年〉

也没有甚麽事情發生。我們只是不再見面。也想不起,最後一次甚麼時候見面,汽車的門關上,回頭看一看,我有沒有想: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大概没有的。
從憤怒的年紀開始。然後我們為了不同的原因,不再憤怒。
憤怒和甚麽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後來的,女性主義,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一樣,不過一時一刻,主義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法,憤怒是一種嘗試理解世界而生的態度,都不是信仰。
因此,都有她的生命,有開始,有終結。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一個一個的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在他們既往的生活中消失。當馬克思主義已經不能解答當前的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如何再定義自己。
已經好久没有見過他們了。没有甚麽事情發生。他們只是不再找我,而我見到他們,又感到無話可說。他們還是很能說的,說話都漂亮動人。很能說,我不同意他們,但從來不想說服他們,當然也不能說服他們。
無話可說,我不再相信,革命甚麽,打倒甚麽,自己先被打倒了也不能打倒甚麽。他們也不相信吧,不相信,又沒有更好的信仰,膠著。大家在俗世尋找各自的道路,愈行愈遠。
心中時常掛念他們,但已經,無法接近。
……

生活的考驗,極為嚴酷。還未打倒甚麽,我們首先已經被打倒了。我們對我們相信的主義,或遠離,或重新演繹。我們會因此失去我們的朋友同志。我們慢慢會知道,原來我們的知識與信念,亦不過是一時一刻,正如我們的生命,有開始,有結束,有限制。我說後殖民主義,並且追索,我說女性語言,過後不過是一堆電腦蟲蟲垃圾。明白,理解,平淡而安,有選擇,有追求——如此步入,理智之年。


〈七月流火〉

關於時間,我們知道的,就是那麼多。我們以爲時間過去,成了現在,並且等待的有將來。當初我從書寫之中理解時間呈螺旋形並且旋向黑黑黑黑的不可知:過去的,活過來。還未發生的,原來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情,同時發生,互不理解,從不認識,但他們在時間裡是同一點。那些我們以爲理解的、熟悉的、日復一日、以爲在同一存在空間的一飛躍、支離、全然無關、從來不——。時間並不是點,也不是由點結成的線,而是一個空間。這個書寫和理解事情發生的方法,被稱爲現代小說。
我是先寫,然後才從生活中驗證和理解。這決定了我作爲一個作者所有的、懵懵懂懂、神神化化、不理解的人說是才華或我最討厭人說的靈感、有經驗和實事求是的人說這是藝術素養的性質。我覺得我必須這樣描述時間,雖然我們學習的時間,從時鐘、日曆、生日、週年紀念、節日、發育期和更年期、青春之値得歌頌或皺紋之恐怖,都是從始至終,漸增的。正如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耕,四之日舉趾。

我認識事物,好像一個精靈浮游在國界、族類、性別、語言、歷史之間之上,不能找到一個立足點。因為這種浮游,我像害了貧血病一樣生存,非常虛無。但我能夠明明白白寫出這種浮游,浮游對我來說,就變成最可以把握的、貼實的、生命的立足點。
當我在生活裡經歷我曾高高看見的,不免大吃一驚:這件事情,我知道,我寫過。這樣我一定非常之低級趣味的以生活去模仿小說。我於是很努力的去撇清:生活與小說無關。小說是假的。當我在那裡撇清的時候,我又明明的知道,小說是眞的,比眞更真。不是某人某事的眞,而是存在狀態的眞。眞到令人無法逃避。而且當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總在同一位置,所有的痛楚思念,幻滅與停頓,忘懷與頭髮跌落的地方,都在同一位置;我又知道這些事情不但是真,而且在時間裡她是同一件事。時間真的不如我們想像,是前進的。正如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如果時間真的不如我們想像。我們從西方傳入的、能夠說服並感動我們的宗教;我們從西方傳入的、全然征服主權國使之成為殖民地的船堅炮利賽先生——哈現在叫作科技——的前進世界觀,就再無法以眞理的不變權威存在:如果現世之後沒有審判;如果將來就是過去;如果沒有永生的冀盼;如果事物的發展不一定服從所謂客觀規律;如果新的不一定是更好的;如果「落後」的不一定要「發展」;世界就一定不是我們眼見的那麽模樣,雖然我不知道如果不是這麽樣,「那麽樣」到底是怎麽樣。
十方三世是甚麽意思?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甚麽意思?——輪迴。因為思索時間,我想到了輪迴。正如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八月載續。……四月秀,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蘀。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萬物有序,這個序是重複的。天道無常,每個生命驟然結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悟。嬰孩啼哭,快死的人思索著遺言或不。戰爭有多殘忍有多不公平,戰爭從來未曾離開過人類社會。我們以為我們短暫的寄居生命有多獨特,不過是芸芸眾生。我明白了「茫茫」的意思,生存的悲哀就慢慢沉寂。正如

六月之食鬰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有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詩經:七月》是一首關於時間的詩。做甚麽做甚麽,既是秩序也是重複。《詩經》深諳重複就是節奏: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因為重複,時間沒有我們想像之中一樣過去,二千五百年前的詩,我們都可以熟悉:讀著想,咦,莫非是在寫我?一次我在一列開往羅湖的列車,見到兩個青年男子,一個在努力找並且苦著臉,另一個便罵他:吓,你返鄉下都唔記得帶身分證,你唔死都冇用。那個被罵的男子低聲辯駁:咁係唔記得帶。男子一直罵他:你唔死都冇用。你唔死都冇用。當時我覺得很好笑。《詩經: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如果翻譯成廣東話,就是:嘩老鼠都有皮,你冇底冇面,真係唔死都冇用。如果將男子罵他同伴沒帶身分證回大陸的話,翻成詩經,就是:回而無證,不死何爲?
又不是說甚麽偉大的文學是不朽的。文學當然朽,最好就朽,不然我現在豈不是要「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做其深閨怨女乎?不要搞我。我沒興趣。文學和其他社會物質一樣腐朽,只不過人所能有的處境是那麽的有限,我們又回到了從前的地方,朽不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