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楊牧的《搜索者》
2018/08/30 05:34
瀏覽2,080
迴響1
推薦8
引用0
Excerpt:楊牧的《搜索者》
或許可以這麼說,少數作家的散文才能讓人一讀再讀,楊牧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第二次讀《搜索者》,相較於一年多以前,有幾篇散文已不復記憶,但〈科學與夜鶯〉始終是較為突出的一篇,談科學家的朋友、談夜鶯的聲音、談濟慈的〈夜鶯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1839
搜索者
作者:楊牧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1982/05/01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收集楊牧一九七六年迄一九八二年間所撰散文作品之精華,大略屬於抒情和體悟隨筆的範圍,延續前此二十年的情采格調,於鎔裁聲律中求變化,搜索探討,感慨漸深,代表期間楊牧的風格體貌、思維,和一般的藝術理念。
【Excerpt】
〈科學與夜鶯〉
1
通常到了午後三點鐘光景,總站在研究室窗前看樹。樹在夏天其實不比樹在秋天好看,夏天裏葉子太密了,自三樓平望,一逕是綠色,枝梗全無。去年如此,今年亦復如此,我想明年也僅僅如此,假使明年還站在同一個窗口看那夏天的樹。
就這樣平淡些,讓日子平淡地流下去。
那是休息的時刻,看樹是休息,然而心思卻又敏捷,想些書籍以外的事情,報紙和郵簡以外的事情。而那時想得最多的應當是久無音訊的朋友,或者應當是一些與本行離得最遠的知識。有時我會想到科學,不知下輩子能不能變成一個科學家,在聲光化電裏尋找眞理,或者在核子裏尋找綿綿靑山浩浩江水?聽說是可以的。這時深深後悔,爲甚麼選擇了「人」的學術,而且是直指人心的學術。甚至,更糟的是,已經選擇了直指人心的學術,竟不能以學術視之,安於考據與訓詁,偶爾練習些義理,竟還認爲可以讓學術釋放出來,在寓言和比喩裏解析那些神話和眞理——竟選擇了詩。
詩,其實也不是那麼可怕——它不特別偉大,因此也不特別可怕。惟偉大才是可怕。詩無非是偶然的發現,在通過一份感情的波動的時候,在目睹花落葉生,潮來汐止的時候;或者在體驗到生死的距離的時候,灰塵和永恆,恣意和沉思,這些沒有來由的對照,無謂的困擾,在他遽然領悟的時候,詩是發現。然而有些發現是短暫的體認;有些卻是永恆的知識,變成人類意志的一部份,甚至指導著人類前進的方向短暫的體認和永恆的知識不知道如何區別?有人說境界有小有大,又說小境界並不一定就是短暫易逝的,大境界也並不一定就是永恆不滅的;有人說藝術的摹仿可發為喜劇和悲劇,可是儘管古來哲人多以為悲劇比喜劇崇高,歸根結底,喜劇方才是人性真正的追求。
4
「以前在大度山上聽啼鳥,那,最多祇是個複音。」科學家開始他的分析:「我從來沒聽過怎麼二十幾連音,高低有致,忽急忽緩,起先還以爲最少有兩隻鳥在合唱,一高一低,但漸漸發覺高音與低音無論多接近,卻總不是在同時發出。它真是一個全能的歌手,引起聽者無限的感觸——聽的時候是無限的甜蜜,之後是無限的感傷。」
……
我的朋友屬於真正的「尖端」科學家,他們一年之中上半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下半年在日內瓦尋找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粒子」。「粒子」是找到了,已經震驚了全世界,那也許是永恆的知識。可是當他們對全世界宣佈他們已經找了一個甚麼「粒子」的時候,有人問,這個發現有甚麼用?他們的答覆是,目前說不出有甚麼用,也許十年二十年以後它可以顯示出它的用處來。真正的科學,他們說,總是如此。我也相信總有一天它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而就有那麼一個午夜,他從實驗室出來,聽到小鳥的啁啾,好偶然的際遇,他用尋找「粒子」的精神去尋找那聲音的來源。哦,是夜,他發現,是一隻同時可以唱出二十幾個連音的夜鶯,這是他初步的發現。可是他不會解說這發現。不會解說的發現不算發現,我想他會同意我這樣講。他覺得甜蜜而感傷,卻不知道爲甚麼,乃轉向濟慈一首詩——一份短的體認,一百六十年前寫出來的抒情詩,偶然的發現。也到這時他才算真正發現了夜鶯,發現了時間和自己的生命,雖然也祗是不充份的知識,但那無妨。不充份的知識是真正的快樂,一般的幸福。我的朋友是科學家,也許不能同意我這樣講,但他已經同意了濟慈,他當然更同意哥德,一切的峯頂:
一切的峯頂
都已沉靜,
在所有的樹梢上
你感覺到
幾乎沒有一聲響:
小鳥噤在樹林中。
等着吧,不久
你也是沉靜。
5
就這樣平淡些,日子平淡地流下去。
一顆甚麼「粒子」被發現,解說,承認,但謙沖的物理學家衹說,那是發現,並不能在短暫的時光裏給予甚麼,它是不是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須是若干年以後才能分曉。可愛的科學,偉大的科學。一首詩被發現,在一百六十年前,被一位蒼白孱弱的英國詩人發現了,那也是一顆「粒子」,在人類的心志意識中形成,可是它又能給予甚麼呢?然而它給予許多。在日內瓦核子科學研究中心試驗室的籬笆外,它為一位深刻思維的中國物理學家解開時間和生命之謎,快樂和憂傷之所自來。詩不是可怕的,所以並不偉大,然而詩——卽使祗是一首描寫夜鶯的抒情詩——也不但是短暫的體認,竟是永恒的知識。
(一九七七‧六)
或許可以這麼說,少數作家的散文才能讓人一讀再讀,楊牧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第二次讀《搜索者》,相較於一年多以前,有幾篇散文已不復記憶,但〈科學與夜鶯〉始終是較為突出的一篇,談科學家的朋友、談夜鶯的聲音、談濟慈的〈夜鶯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1839
搜索者
作者:楊牧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1982/05/01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收集楊牧一九七六年迄一九八二年間所撰散文作品之精華,大略屬於抒情和體悟隨筆的範圍,延續前此二十年的情采格調,於鎔裁聲律中求變化,搜索探討,感慨漸深,代表期間楊牧的風格體貌、思維,和一般的藝術理念。
【Excerpt】
〈科學與夜鶯〉
1
通常到了午後三點鐘光景,總站在研究室窗前看樹。樹在夏天其實不比樹在秋天好看,夏天裏葉子太密了,自三樓平望,一逕是綠色,枝梗全無。去年如此,今年亦復如此,我想明年也僅僅如此,假使明年還站在同一個窗口看那夏天的樹。
就這樣平淡些,讓日子平淡地流下去。
那是休息的時刻,看樹是休息,然而心思卻又敏捷,想些書籍以外的事情,報紙和郵簡以外的事情。而那時想得最多的應當是久無音訊的朋友,或者應當是一些與本行離得最遠的知識。有時我會想到科學,不知下輩子能不能變成一個科學家,在聲光化電裏尋找眞理,或者在核子裏尋找綿綿靑山浩浩江水?聽說是可以的。這時深深後悔,爲甚麼選擇了「人」的學術,而且是直指人心的學術。甚至,更糟的是,已經選擇了直指人心的學術,竟不能以學術視之,安於考據與訓詁,偶爾練習些義理,竟還認爲可以讓學術釋放出來,在寓言和比喩裏解析那些神話和眞理——竟選擇了詩。
詩,其實也不是那麼可怕——它不特別偉大,因此也不特別可怕。惟偉大才是可怕。詩無非是偶然的發現,在通過一份感情的波動的時候,在目睹花落葉生,潮來汐止的時候;或者在體驗到生死的距離的時候,灰塵和永恆,恣意和沉思,這些沒有來由的對照,無謂的困擾,在他遽然領悟的時候,詩是發現。然而有些發現是短暫的體認;有些卻是永恆的知識,變成人類意志的一部份,甚至指導著人類前進的方向短暫的體認和永恆的知識不知道如何區別?有人說境界有小有大,又說小境界並不一定就是短暫易逝的,大境界也並不一定就是永恆不滅的;有人說藝術的摹仿可發為喜劇和悲劇,可是儘管古來哲人多以為悲劇比喜劇崇高,歸根結底,喜劇方才是人性真正的追求。
4
「以前在大度山上聽啼鳥,那,最多祇是個複音。」科學家開始他的分析:「我從來沒聽過怎麼二十幾連音,高低有致,忽急忽緩,起先還以爲最少有兩隻鳥在合唱,一高一低,但漸漸發覺高音與低音無論多接近,卻總不是在同時發出。它真是一個全能的歌手,引起聽者無限的感觸——聽的時候是無限的甜蜜,之後是無限的感傷。」
……
我的朋友屬於真正的「尖端」科學家,他們一年之中上半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下半年在日內瓦尋找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粒子」。「粒子」是找到了,已經震驚了全世界,那也許是永恆的知識。可是當他們對全世界宣佈他們已經找了一個甚麼「粒子」的時候,有人問,這個發現有甚麼用?他們的答覆是,目前說不出有甚麼用,也許十年二十年以後它可以顯示出它的用處來。真正的科學,他們說,總是如此。我也相信總有一天它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而就有那麼一個午夜,他從實驗室出來,聽到小鳥的啁啾,好偶然的際遇,他用尋找「粒子」的精神去尋找那聲音的來源。哦,是夜,他發現,是一隻同時可以唱出二十幾個連音的夜鶯,這是他初步的發現。可是他不會解說這發現。不會解說的發現不算發現,我想他會同意我這樣講。他覺得甜蜜而感傷,卻不知道爲甚麼,乃轉向濟慈一首詩——一份短的體認,一百六十年前寫出來的抒情詩,偶然的發現。也到這時他才算真正發現了夜鶯,發現了時間和自己的生命,雖然也祗是不充份的知識,但那無妨。不充份的知識是真正的快樂,一般的幸福。我的朋友是科學家,也許不能同意我這樣講,但他已經同意了濟慈,他當然更同意哥德,一切的峯頂:
一切的峯頂
都已沉靜,
在所有的樹梢上
你感覺到
幾乎沒有一聲響:
小鳥噤在樹林中。
等着吧,不久
你也是沉靜。
5
就這樣平淡些,日子平淡地流下去。
一顆甚麼「粒子」被發現,解說,承認,但謙沖的物理學家衹說,那是發現,並不能在短暫的時光裏給予甚麼,它是不是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須是若干年以後才能分曉。可愛的科學,偉大的科學。一首詩被發現,在一百六十年前,被一位蒼白孱弱的英國詩人發現了,那也是一顆「粒子」,在人類的心志意識中形成,可是它又能給予甚麼呢?然而它給予許多。在日內瓦核子科學研究中心試驗室的籬笆外,它為一位深刻思維的中國物理學家解開時間和生命之謎,快樂和憂傷之所自來。詩不是可怕的,所以並不偉大,然而詩——卽使祗是一首描寫夜鶯的抒情詩——也不但是短暫的體認,竟是永恒的知識。
(一九七七‧六)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牛仔3號2018/09/08 08:19
短暫接觸卻是一場永恆相遇
楊牧的搜索者,在週六早晨搜出昨夜停滯的喧囂
留言是為了記錄一下這篇可回頭再閱再思...謝謝分享
le14nov 於 2018/09/08 12: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