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語譯:
紅色蓮花香氣變得殘弱,光澤如玉的竹蓆透露著秋天的涼意。輕輕解去夏衣,換上秋裳,獨自走上華美的小船。是誰託付雲中的鴻雁傳信而來呢?雁群飛回時,只有月光照滿西樓。
花兀自飄落,水兀自流。一樣的相思,卻在兩處各自愁悶。這種愁緒用各種方法也無法消除,才剛剛舒展了皺著的眉頭,卻又湧上心頭。
賞析:
此詞作於夫婿趙明誠離家遠遊之時。
此詞以「紅藕香殘玉簟秋」拉開序幕。此句設色清麗,意象含蓄卻又飽滿。「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玉簟秋」寫室內之物,荷花已殘,枕席生涼,既刻畫出天氣及四周景色,烘托出詞人的情懷,也使全詞帶上傷感的色彩。「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泛舟。「獨上」兩字,暗示詞人寂寞的心境:丈夫遠遊,水中盪舟也只能獨自一人。「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詞人盼望得到丈夫的家書,但上西樓,望雲中。卻令人失望。詞中連用迴文織錦、鴻雁傳書兩典,進一層寫出對丈夫的思念,但卻不露痕跡,而詞人那望斷天涯的情思,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詞人觸景生情,透露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自身推及對方,詞人相信遠方的丈夫也和自己一樣,在孤寂中思念家中的妻子,映襯出夫婦相愛之深。「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歷來是傳誦的名句。這幾句用口語寫出,但卻滿含深情且頗為含蓄。清人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說,這三句從宋朝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中化出,然李清照卻翻出新意,尤其是「纔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結構工整,表現巧妙,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這首詞文字質樸典雅,語意飄逸,創造出一種低迴婉轉、意在言外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注釋:
1. 一剪梅:此詞作於趙明誠「負荊遠遊」,即外出尋訪碑刻時。
2. 紅藕:此指荷花。
3. 玉簟:指坐臥鋪墊用的席子。
4. 羅裳:羅布織的衣服。
5. 蘭舟:船之美稱。
6. 錦書:《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符堅實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讀之,詞甚淒惋,凡八百四十字。」後世多指夫婦、情侶間的書信為「錦書」、「錦字」。
7. 雁字:雁群常在天空列成「一」字或「人」字隊形,因稱「雁字」。古時有鴻雁傳書的說法,見《漢書.蘇武傳》。
8. 月滿西樓:欲望遠懷人之情。有的本無「西」字。
9. 花字句:喻指時光消逝,造化無情。語本唐 崔塗<春夕>詩「水流花謝兩無情」、南唐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句意。
10. 此情三句:意為這樣的心情沒有辦法可以消除,剛舒展了眉頭,卻又湧上了心頭。語本宋朝范仲淹<御街行>詞「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之意。
註:本文部分參考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時和2008/10/16 09:27非常美的詞
喜歡!
- 6樓. 鹰農2008/10/15 21:14竇滔妻蘇氏
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迴圈以讀之,詞甚淒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 - 5樓. 鹰農2008/10/15 21:10晉書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捲,志二十捲,列傳七十捲,載記三十捲,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捲。
監修三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
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風
擬訂修史體例:敬播(注:沒有流傳下來。)
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馬懿)、武帝(司馬炎)二紀及陸機、王羲之兩傳寫了四篇史論,所以有題「御撰」。 - 4樓. 鹰農2008/10/15 21:06列女傳
《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注佚名。也有人為認為,現在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來的。
《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賢明傳、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西漢時期,外戚勢力強大,宮廷動蕩多有外戚影子。劉向認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應當從皇帝周邊的人開始教育,因此寫成此書,以勸諫皇帝、嬪妃及外戚。《列女傳》選取的故事體現了儒家對婦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讚揚的內容在現在的多數人看來是對婦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列女傳》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一些故事流傳至今,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即出自該書。後來,中國的史書多有專門的篇章記敘各朝婦女事跡,隨著婦女觀的變化,各朝側重記敘表彰的婦女德行也有所不同。
- 3樓. 鹰農2008/10/15 21:01崔塗
字禮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唐僖宗光啟年間進士,
工詩。窮年羈旅,壯客巴蜀,老遊龍山,故多旅愁之作。 - 2樓. 鹰農2008/10/15 20:58李煜或稱李後主
李煜(937年-978年),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 (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已向後周皇帝柴榮稱臣,去了帝號),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為千古流傳。
- 1樓. 止不住的怦然心動2008/10/15 16:27thanks
好棒的blog
感恩嘞
Thanks a lot... 鹰農 於 2008/10/15 20: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