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文學常識考題
2008/08/16 22:36
瀏覽3,36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詩經》文學常識考題
【填空題】
《詩經》本稱《 1 》,全書共有三百零五篇,故又稱《 2 》,是中國現存最古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另有六篇有目無辭,稱作「 3 」。
所謂詩六義,指的是 4 。其中 5 指的是詩經作品的樂調內容,而 6 則是指詩經作品的表現手法。
《詩經》作品是按照 7 國風、大雅小雅、 8 三頌,三大部分來編排的。
所謂的「風」,指的是帶有 9 色彩的歌謠樂調,即 10 國風。
《雅》分為《大雅》、《小雅》。「雅」也寫作「夏」,是「 11 」的意思,是指「正聲雅樂」。
「頌」是 12 用的舞曲,有「三頌」,分別為「周頌」、「 13 頌」、「 14 頌」。
「賦」者鋪陳,敘物言情,直歌其事,隨物賦形,即是所謂的「 15 法」。
「比」者比喻,藉物托情,有顯有隱,意在詞外,即是所謂的「 16 法」。
「興」者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物動情也,即是所謂的「 17 法」。
【參考答案】
1.《詩》,2.《詩三百篇》,3.「笙詩」。
4.風、雅、頌、賦、比、興。5.風、雅、頌,6.賦、比、興。
7.十五、8.周魯。9.地方色彩,10.十五。 11.「正」。
12.宗廟祭祀,13.「魯頌」、14「商頌」。
15.「白描法」。16.「譬喻法」。17.「聯想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