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感謝讀者師兄熱心提供資訊!
文章來源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w!LalyGmWeGkPQzKwsVhvM/article?mid=317&prev=318&next=316
相關英文網頁﹕
http://blog.ted.com/2008/03/jill_bolte_tayl.php
吉爾. 泰勒是美國腦神經學家, 於1996年她經歷了嚴重的腦中風, 左腦內的一根血管破裂, 在四個鐘頭內, 她的左大腦功能徹底退化, 但是右腦卻讓她感到了類似「涅磐」的境界, 泰勒說那就是涅磐!
這短片中, 泰勒告訴大家, 人的大腦如何處理這虛幻的物質世界, 而沒經過處理的真實世界又是如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PDyTx-o8
我決定研究腦部是因為我的哥哥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我身為他的妹妹以及一個科學家,我想了解為什麼我可以將我的夢想和現實生活做連結,並讓我的夢想成真,而我的哥哥卻沒辦法將他的夢想連結到大家共享的現實世界中,導致這些夢想變成了幻覺?
所以我全心投入重度心理疾病的研究,並從我的家鄉印第安那州搬遷到了波士頓,到哈佛大學精神醫學部, Francine Benes 博士的研究室工作。我們研究的問題是,所謂「正常人」的大腦和那些精神分裂患者、精神混亂患者、和躁鬱患者的大腦,在生理上到底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在繪出腦內的電路 – 哪些細胞會跟哪些細胞溝通?用什麼化學物質來溝通?用多少化學物質來溝通?我白天都在做這種研究,所以日子過的很充實。到了晚上和週末,我四處奔走替 NAMI (國家心理疾病聯盟) 作宣導。
但是在1996年10月10號,我醒來時發現自己的腦部出現了問題。一根血管在我的左腦破裂,在接下來的四個鐘頭,我看著自己的腦功能徹底退化。腦溢血的那個早上,我無法行走、說話、閱讀、寫字,或是記得我的人生。我幾乎變成了一個嬰兒,躲在女人的軀殼裡。
如果你看過人腦,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腦的左右兩半球是完全分開的。我帶來了一個真的人腦,這是腦的前端,這是腦的後端,連接著脊髓,而在我的頭顱裡面它是這樣擺著的。左腦和右腦是分開的,用電腦術語來講,右腦的功能像一個並聯處理器,而左腦像一個串聯處理器。左腦和右腦靠著胼胝體 (三億個神經元軸突纖維組成的構造) 來溝通。除此之外,左右腦是完全分離的。因為左腦和右腦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資訊、想著不同的事情、關心不同的事情,所以我說他們有迥異的性格。
我們的右腦只關心此時、此刻、當下:它用圖像來思考,用肢體運動來學習。外界的資訊以能量的型態不斷地流進我們的感覺神經系統,然後在體內如爆炸般地拼湊出「當下」的模樣、氣味、觸感、和聲音。「我」是一種能量體,藉由右腦的意識與外界的能量連結。我們都是能量體,藉由右腦的作用彼此連結成一個大家族。而此時此地,我們都是這星球上的兄弟姊妹,為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而存在。在這個當下,我們是完美無暇的,是完整的,是美麗的。
左腦則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它用線性和規律去思考,關心著過去和未來。它的功能在於把我們拼湊出來的「當下」,挑選其中的細節,以及細節中的細節,並且把這些細節分類整理,再把它們連結到過去的經驗和未來的憧憬。我們的左腦用語言來思考。它是把「我」的內心世界和外在環境持續連結起來的獨白。它是提醒我「回家的路上記得要買香蕉,然後早上要記得吃」的那個小聲音。它是告訴我什麼時候該把衣服拿去洗的計算機。最重要的,它是告訴我:「我是我」的那個聲音。當我的左腦告訴我:「我是我」的時候,我便從外界環境的能量分離出來,我變得獨特。
而它是我在腦中風的那個早上,喪失功能的那部份。
中風的那個早上,我醒來時覺得左眼後方傳來陣陣疼痛,像是一口咬在冰淇淋上的那種痛。它一陣一陣的,而我很少會有這種痛的感覺。但我不以為意,起床後照樣踏上了我的滑步機,開始運動。然後我發現我的手像是原始生物的爪子,抓在把手上。我那時心想:「咦,好怪。」我往下了看我的身體之後發現:「哇!我看起來好詭異。」在那一刻,我的意識彷彿和現實經驗分離了,彷彿我正在另外一個空間觀察著我自己經歷著這一切。
正當我對一切感到困惑的時候,我的頭痛加劇了。於是我從滑步機下來,走到客廳,卻發現我體內的一切都慢了下來。每一個步伐都非常僵硬而且刻意,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流暢。我的感官變得只關注我體內的運作,當我準備沖澡的時候,我彷彿聽到有個聲音在說:「你們這群肌肉,開始收縮!你們那群,放鬆。」
接著我失去了平衡,靠在牆壁上。我看著我的手臂,發現我找不到身體的界線。我不知道自己是從哪個點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因為組成我手臂的原子和分子和牆壁融合成一體了。我感覺到的只有能量。我心想:「我到底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在那一刻,我左腦的聲音突然消失了,彷彿有人拿了遙控器按下靜音 – 徹底的安靜。
一開始我被大腦安靜的程度嚇到了,不過我的注意力很快又集中在周圍那片能量海。因為我感受不到我身體的界線,我覺得我好巨大,好像在膨脹。我覺得我和周遭所有的能量融合成一體,那個境界很美。
突然間,左腦又「上線」了,並告訴我:「喂!出問題了,快想辦法求救!」但在我意識到情況不妙之後,很快地我又漂出理性意識之外,來到了一個我稱作「啦啦國」的地方,那邊很美。試想:能夠完全脫離腦內的聲音,切斷與現實生活的連結,那會是什麼樣子。我在那個空間裡面,一切工作上的壓力都消失了,我感覺自己變的好輕。你可以想像在那邊,所有人際關係上的壓力也都消失了…我感受到的是一片安詳。你想想這37年以來,所有的情緒負擔都消失不見會是什麼樣子。我感受到了極樂,美麗的極樂。但我的左腦又上線說:「喂!你專心一點!快點求救!」於是我思考著,我要求救,要專心。我從浴室出來,僵硬地穿好衣服想去公司,不過我有辦法開車嗎?
就在那一瞬間,我的右臂徹底麻痺。我此時才驚覺,我中風了。頓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太帥了!有幾個神經學家能夠在自己的身上研究腦部啊?」不過我又想到:「我這麼忙,沒有時間中風啊!但我沒有辦法阻止他發生,那好吧,就暫時休息一兩個禮拜,再回復我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想打電話到公司求助。我不記得公司的電話號碼,但我記得在家裡的辦公室有一張名片,上面有公司的電話。所以我到辦公室拿出了一疊三吋厚的名片,雖然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找的那張名片長什麼樣子,但我不知道哪一張才是正確的,因為我只能看見一格一格像素般的東西。這些像素點又全部融合在一起,我根本無法判斷。我必須要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偶爾出現一波能夠清楚辨認字體的時段,只有在那時候我才能判斷:不是這張,不是這張,不是那張。我花了45分鐘才找了1/3的名片。
在這45分鐘的時間,我左腦的出血越來越多。我開始無法理解數字,我甚至無法理解電話這東西,但我別無他法。我抓著話筒,開始比對公司名片上的扭曲線條和電話按鍵的扭曲線條,撥號。但當我的意識又漂到「啦啦國」再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候,我不記得是否已經按過這些數字。所以我只好在每次按下一個號碼之後,用我麻痺的那隻手把那個數字蓋住,只有這樣我才能在回到現實世界之後,知道哪些數字已經撥過了。我終於打通了電話,然而我同事接起電話之後,傳來的卻是「嗚嗚嗚嗚」的扭曲聲音。我那時心想:「我的天,他聽起來像是一隻黃金獵犬!」於是我說:「我是 Jill !我需要幫助!」不過從我口中出來的卻是:「嗚嗚嗚嗚嗚。」我心想:「我的天,連我都變成黃金獵犬了。」這時我才發現,我根本無法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幸好我同事發現事情不對勁,叫了救護車。後來我在救護車上,被送往 Mass General 醫院。我的身體蜷曲成胎兒的姿勢,我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覺得能量從我體內流出,覺得我的靈魂已經投降了。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無法主導我的生命,除非醫生把我救活,不然這會是我離開人間的時候。
我那天下午醒來,很驚訝地發現我還活著。當我感覺到我的靈魂投降的時候,我向自己說了再見,但現在我身處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外界傳來的刺激,經過我的感官系統成為了劇痛。光線如野火般燒著我的腦部,外界的聲音是那麼的嘈雜且混亂,讓我只想逃離。另一方面,我無法感受到我的身體,所以我覺得巨大、膨脹,像神燈精靈那樣。我的靈魂像鯨魚般在極樂的大海中遨遊,一切都很和諧。我那時還想著,我大概沒有辦法再把這個巨大的自己壓縮回小小的身體裡面。
不過我發現我還活著!我活著而且我達到了涅盤。如果我活著而且達到了涅盤,那所有活著的人都可以達到涅盤。我想像著一個世界,充滿著美麗、安詳、慈悲、關愛的人們,他們知道他們能夠隨時到這個空間來,靠著意識跳出左腦,進到右腦來尋找這份安祥。然後我發現這個經驗是多麼的寶貴,因為中風,讓我了解應該如何活出我的生命。這個念頭不斷地激勵著我復原。
事發的兩個半星期之後,醫生把我的血塊從腦部清除,它有高爾夫球那麼大,壓迫到我的語言中心。我花了八年的時間才完全康復。
所以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是宇宙中的生命能源,有著精巧的雙手和兩個用來認知的腦部。每一秒,我們都有能力去選擇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要在這世上過怎樣的日子。此時此地,我可以進到右腦的意識裡,成為宇宙中的生命能量,成為我身上50兆個精妙細胞的能源,與一切合而唯一。我也可以進入左腦的意識,與所有的能量切割,成為獨立的個體,成為 Jill Bolte Taylor 博士、神經解剖學家。這些是我體內的分身。
你會怎麼選擇?我相信,如果我們花愈多時間啟動右腦那安詳平和的電路,我們就可以把更多的安詳平和投射到這個世界上。而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分享的念頭。
一、前言:
自然不只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可能它的聰明根本超出我們的理解之上。
畢竟,我們引以為傲的大腦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一個曠世的傑作可能出自蠢材之手嗎?
「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我終於瞭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
1996 年的冬晨,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家吉爾.泰勒左腦血管突然爆裂,她嚴重中風了,當時她才37歲。但是泰勒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瞭解,用右腦解救了左腦。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復原,而且還開發出右腦的潛能,達到安詳平和的涅槃境界!
這真是人生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二、人類的大腦:
人腦中有2千億個腦細胞、可儲存1千億條訊息,思想每小時遊走三百多里、擁有超過1百兆的交錯線路、平均每24小時產生4千種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靈敏的器官。研究發現,腦中蘊藏無數待開發的資源,而一般人對腦力的運用不到5%,剩於待開發的部分是腦力與潛能表現優劣與否的關鍵。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與小腦。大腦由大腦皮質(大腦新皮質)、大腦邊緣葉(舊皮質)、腦幹、腦樑所構成。大腦皮質從位置上可分為額葉、聶葉及枕葉三部分。
此外,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半球就是「左腦」。而左右腦平分了腦部的所有構造。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司語言,也就是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嚐到(左腦五感)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相當費時。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和潛意識有關。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圖像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因此能夠把大量的資訊一併處理(心算、速讀等即為右腦處理資訊的表現方式)。一般人右腦的五感都受到左腦理性的控制與壓抑,因此很難發揮即有的潛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腦的人,聽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現圖像、聞到味道等。心理學家稱這種情形為「共感」這就是右腦的潛能。
如果讓右腦大量記憶,右腦會對這些訊息自動加工處理,並衍生出創造性的訊息。也就是說,右腦具有自主性,能夠發揮獨自的想像力、思考,把創意圖像化,同時具有做為一個故事述說者的卓越功能。如果是左腦的話,無論是你如何的絞盡腦汁,都有它的極限。但是右腦的記憶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結合,就能夠和不靠語言的前語言性純粹思考、圖像思考連結,而獨創性的構想就會神奇般的被引發出來。
一九八一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羅傑. 史貝尼教授將左右腦的功能差異歸類整理如下:
右腦(本能腦潛意識腦)
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力)
左腦(意識腦)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判斷、推理、語言、抑制。五感 (視、聽、嗅、觸、味覺 )
三、喪失左腦功能後引發的開悟經驗:
1996年冬晨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女神經解剖學家、哈佛醫學院畢業的泰勒博士Dr. Jill Bol te Taylor 於夢中醒來的清晨,她的顱內血管破裂,最初她並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後部疼痛,結果她的左半大腦在四個小時內逐步 shut down( 被關閉 ),喪失了語言辨識和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對過往的大部分記憶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消失,意即,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她的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只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內心深度寧靜平和、見到宇宙與自身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的驚奇經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進入到了涅槃」
(「 Nirvana!Wow, this is cool! 」 )。
這個「涅槃」狀態至少連續持續了五周,而且在她經過8年的逐步恢復左半球大腦功能的時期後,她說她「已經毫不憐惜地拋掉了過往那個生活了37年的瑣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回到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同時,只要她現在想進入 那個「涅槃」,隨時隨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而進去。
她一再真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進入「涅槃」體驗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警覺觀察並對自己的情緒或思維作出選擇,通過轉移你的專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隨時隨地地進入你的右半球大腦作主的狀態,而讓左半球的功能運作僅作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因為,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你並不是你的思想!)。
她說,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體驗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這個奇妙的一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鼓勵和教育大都是側重使用左腦半球的能力,還由於通過左腦半球的能力而取得的在社會上的成就而受到獎勵,比如,語言、文字、邏輯、推理、判斷、計算、數位、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話說,「但是大腦右半球給我們的才是關於世界的大圖像。」(「but the right hemisphere gives us the big picture.」)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研究大腦的專業人士,能夠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從當事人內部(from inside out)來研究自己的大腦,這是非常罕見而幸運的一件事。
中風還讓泰勒體會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開悟」 感覺。
她強調:「 隨著左腦語言中心變得沉默,我對自己生平的記憶也越來越疏離, 但我的意識展翅高飛,彷彿只要願意,就可以與天地『合而為一』。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讓人覺得到了天堂……我得承認,我那受創腦袋中愈來愈大的空洞,實在太富誘惑力了。我歡迎那種沉寂帶給我的舒適,不用再與那些現在看起來很沒意義的社交事務糾纏。」
真正的開悟(enlightenment)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讓人感受到與本體合而為一(oneness)的狀態。本體是如此廣闊無限、堅而不摧,它既是你自己,又比你自己更為廣大。
回歸到本體,就是回歸你未有名字和形相之前的實相。
四、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大腦潛能的開發重在右腦的開發。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來的知識,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時的資訊;右腦則是人的「祖先腦」,儲存從古至今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因子的全部資訊,很多本人沒有經歷的事情,一接觸就能熟練掌握就是這個道理。右腦是潛能激發區,右腦會突然在人類的精神生活的深層展現出跡象;右腦是創造力爆發區,右腦不但有神奇的記憶能力又有高速資訊處理能力,右腦發達的人會突然爆發出一種幻想、一項創新、一項發明等等。右腦是低耗高效工作區,右腦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計算複雜的數學題,高速記憶、高質量記憶,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的大量情緒行為也被右腦所控制。
「開悟」就是要有意識地去開發右半球大腦的功能,把左腦讓位給右腦主導!
不去理會左腦喋喋不休的編故事、對話,以活在當下的醒覺,去除所有加諸的束縛、界限,撥開我執的幻象,直接「看到」實相。
五、開悟與自我意識的消失
沒有左腦的干擾,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
六、一旦體認到自我與宇宙間沒有界限時就開悟了
近代哲學泰斗懷海德認為:[ 構成一切基本的因子,本質上都只是一種震動而已。 ] 也就是說,人間所有對立的現象,如因 - 果,過去 - 未來,主體 - 客體,事實上就像是一個波浪的高峰與低潮,一個波動而已。波浪雖只是一個,卻需籍著高峰與低潮顯示出來,因此你無法在高峰或低潮任何一邊找到波浪,你必須結合兩者。我們知道,世上沒有一種無高峰的低潮,或無低潮的高峰,高低二極乃是一個波動的兩個現象。因此懷海德說:[宇宙中每一個因素,都是同一能量,或同一活動的潮起潮落的震動而已。]
我們大多數人至今還很難相信,物體與能量,主體與客體,生命與死亡,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是因為我們對分界線過於認真。分界線原是對立世界的始作俑者。
當我們說,[終極境界乃是對立的統一]時,實際上就是指,[終極境界乃是無界限的境界]。
宇宙是沒有界限的。界限純屬虛構,並非真實,乃是出自人類的自編自導。劃分區域本身不是問題,但當我們執著於此界限兩邊的對立,誤以為真時,則成一切禍害之始。
我們不只強調,相對世界中的分界線乃是出於虛構,而且宇宙萬物之間根本毫無間隙可言。現代的物理研究,更加肯定了無界限的宇宙真相。
我的心識,身體,思想,希望,其實和樹木,星星,雲彩,高山一般,都是我的認知物件,故不可能構成真我。如此追問下去,我變的越來越透明,而且體會到,我遠遠超出這孤立的有機生命之外;我愈深入這個我,我變的離它愈遠。
觀到究竟,我們的意識會突然靈光一現,發現我們愈追求那大智慧,愈明白它不是一種可以執著的個體。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每一樣東西,我無法感覺到他,因為它是每一個感覺,我無法經驗到它,因為它是每一個經驗。正因為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這個大智慧,所以我看到的某一「個體」,便不是大智慧。於是我向內尋找自我時,我找到了整個世界。
這真是奇妙的發現,內在的自我原來就是外在的真實世界,反之亦然。主體與客體,內在與外在,竟是同一回事,並沒有什麼根本界限。這世界就是我的身體,能觀也就是所觀。
參考資料:
《事事本無礙》 肯‧威爾伯著 若水譯
《奇跡》 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家 吉爾‧泰勒著
後記:
有關界限的觀念主要來自肯‧威爾伯的著作,肯‧威爾伯Ken Wilber是一位長期從事靈修的學者,1949年出生於美國的俄克拉何馬城。由於父親在空軍服役,肯‧威爾伯學生時期曾數次遷徙。他在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讀高中,後進入杜克大學(Duke)攻讀醫學。在讀大學一年級時,肯‧威爾伯就把研究興趣從自然科學轉向了心理學和哲學。他的視野廣泛,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作品,他都大量涉獵。肯‧威爾伯後來又回到內布拉斯加讀生物化學研究生,但在一年之後他又退學,全力著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
肯‧威爾伯在1977年23歲時發表了《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在此書中,他論述了人的發展所必須經過一些特定階段,這些階段已經超出了西方心理學以前對人的發展的認識。肯‧威爾伯認為:只有依靠成功地通過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感的出現,以及最終體驗到超越並包括了個人自我(self)的更廣泛的同一性才是可能的。
這本書給他帶來了聲譽。此後,他著述不斷,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多個國家。他的著作的發行量名列美國同類作家之首,被稱為美國「最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家」。
肯‧威爾伯現在被公認是「後人本心理學」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論家和發言人,有「後人本心理學的馬斯洛」的稱呼(其主要含義是:他在後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相當於馬斯洛在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
肯‧威爾伯的實際影響已經跨越了心理學領域,波及到哲學和神學領域。由於肯‧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研究極具有基礎性和開創性,他甚至獲得了「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美譽。作為心理學家,有評論認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
肯‧威爾伯的主要著作有:《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1977);《沒有疆界》(No Boundary,1979);《阿特曼計劃》(The Atman Project,1980);《來自伊甸園》(Up from Eden,1981);《意識的轉化》(Transformations of Consciousness,1986)《眼對眼》(Eye to Eye,1-9-8-9);《恩寵和勇氣》(Grace and Grit,1991年);《性,生態和靈性》(s-e-x, Ecology, Spirituality,1995);《一味》(One Taste,1997年);《萬物簡史》(1998年);《整合心理學》(2001年)等。
相關報導﹕
美國專家中風后體驗“開悟”
文/殷楠
2009年06月22日08:55 來源:《青年參考》
6月11日,正在走紅的年僅21歲的日本時尚雜志模特純戀因中風(腦溢血)猝死,再次引起世人對年輕人中風患者增多問題的關注。6月10~14日,中國醫師協會第三屆神經內科醫師大會在重慶召開,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鄭建教授說,從臨床統計來看,30多歲的中風患者日趨增多。另據國內媒體報道,全國每年有200萬~250萬新發中風患者,其中11%是中青年,年齡最小的隻有十幾歲。怎樣提前發覺中風征兆並及時治療呢?美國腦神經學家泰勒曾患中風,康復后將其經歷寫成《奇跡》一書(去年8月紐約出版,今年2月中文版在香港面世),該書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理解數學和語言的腦細胞集中在左半球﹔掌控情感、欣賞藝術的則集中在右半球。正常情況下,左右腦配合默契,幫我們認知這個世界。假如一邊出了問題,我們的世界也就缺失了一半。美國腦神經學家吉爾·泰勒曾因一次中風,親身經歷了“半邊腦子不轉”,僅靠右腦感到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寧靜與和諧”,她將這種體驗稱為“開悟”(all knowing)。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包括西醫所稱的腦出血、腦梗塞、腦血栓等症。
腦神經學家突然中風
對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家吉爾·泰勒來說,1996年12月10日是個令她永生難忘的日子。那天早晨,36歲的泰勒醒來后感到左眼皮上方一陣刺痛。這時她還不知道,自己左腦內的一根血管突然破裂。一向健康的泰勒沒在意刺疼,她從床上起來准備在健身器上運動,以為這樣能緩解不適,但她很快意識到,這不是個好主意。
泰勒在書中寫道:“我全身突然有一陣強大、不尋常的分離感。即便我的思緒很清晰,但我的身體有不對勁的感覺……我看著自己的手和手臂前前后后地劃動,但方向和軀干的運動相反,心裡有一股奇怪的感覺——我的身體運動和大腦的正常認知功能脫離了,我的身心連結出了問題。我那抓著健身器扶手的手指,看起來像是很原始的爪子。”
泰勒停止了運動,思想越來越難以集中,腦子也一點點地喪失處理信息的能力。好在她努力喚起了儲存在腦中的常識(她是一個腦神經學家),終於明白自己中風了。
當時家裡隻有泰勒一個人,於是她決定打電話求救。泰勒費了好大勁兒才找到一個同事的名片,上面有這個人的電話,但她已經認不出這些數字了。情急之下,她隻能通過對照數字的形狀,找到電話按鍵。“電話終於撥通了,我聽到電話那頭傳來‘唔唔唔’的聲音,像是一隻大狗在叫。我想反正我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那就由我來說好了。誰知我一張嘴,發出的竟也是‘唔唔’聲。”
同事發覺不妙,叫來了救護車。當急救人員趕到時,泰勒發病已經4個小時了,她喪失了說話、閱讀、寫字、行走的能力,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了。
竟說中風的感覺很“酷”
罹患中風讓泰勒命懸一線,醫生的竭力搶救將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更令人稱奇的是,憑著對大腦的了解,以及家人、醫生的照顧與支持,泰勒展開了對受損左腦的復原行動,一步步重塑失去的左腦功能。8年后,她完全康復了,並且回到了大學講堂。
提到那次讓她險些喪命的中風時,現年49歲的泰勒竟用“酷”這個字眼來形容。她在日前參加美國著名電視節目《奧普拉·溫費莉脫口秀》時說:“我覺得作為一位研究人類大腦的科學家,能得到這樣一次親身體驗左右腦功能的機會,實在是幸運。我的大腦成了自己最好的研究對象。”
中風還讓泰勒體會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開悟”感覺。她在書中稱:“隨著左腦語言中心變得沉默,我對自己生平的記憶也越來越疏離,但我的意識展翅高飛,仿佛隻要願意,就可以與天地‘合而為一’。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讓人覺得到了天堂……我得承認,我那受創腦袋中愈來愈大的空洞,實在太富誘惑力了。我歡迎那種沉寂帶給我的舒適,不用再與那些現在看起來很沒意義的社交事務糾纏。”
及時發現中風征兆很重要
早在1863年,法國外科醫生皮埃爾·布羅卡便發現兩個大腦半球的功能有差別。1961年,美國生理心理學家羅杰·斯佩裡証實,人腦兩半球的功能不同。左腦偏“科學”,掌管語言、概念、數字、分析和邏輯推理﹔右腦偏“藝術”,具有創作欣賞音樂和繪畫、發揮想象等功能。
兩個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加州大學神經生理學家瑪佐塔發現,處理簡單的語言問題時人們左腦活躍,欣賞音樂時右腦活躍,但一遇到稍微復雜的問題時,大腦的兩半球都活躍地參與。泰勒康復后對自己的中風體驗進行了研究,她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失去語言能力,認不出數字,正是因為左腦中掌控語言的神經被淤血壓迫所致。左腦“不轉”也讓她失去了邏輯判斷和分析能力。
另外,不是每個中風患者都能有和泰勒一樣的“奇妙”感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她這樣奇跡般地康復。泰勒的主治醫師歐茨說,這種情況隻佔所有中風病例的15%。“如出血部位在腦干,病人會很快窒息而亡,因為腦干與心跳、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密切相關。如出血部位在右腦,病人會落下嚴重的半身不遂。泰勒的經歷絕對是個奇跡。”
歐茨醫生介紹了一些檢查出血位置的方法:“如果病人出現了頭暈、頭痛、嗜睡、肢體麻木等征兆,但意識清醒,讓他(她)笑一下,然后舉起雙手。如果都能做到,說明其大腦頂部區域沒有受損,還能明白我們所說的話,並且可以配合做動作。之后,讓病人重復一句簡單的話,如‘吉爾真漂亮’,這樣能檢查病人的語言中樞是否完好。”歐茨醫生提醒人們,發現中風一定要立即打急救電話。在3小時內得到救治的中風病人,留下的后遺症會輕很多。
隨著《奇跡》一書熱銷多國,眾多中風病人及家屬從泰勒身上找到了希望,更得到了有用的建議﹔醫療專家通過她的書了解病人的感受和想法。泰勒說:“美國每年約有70萬人中風,隻要有一個人因為讀了書中‘中風那天早晨’那一章,識別出中風征兆並及時求救,我過去10年的努力就值得了。”
《奇跡》是一部幫助中風者的醫療手冊,更是對一次心靈探索的記錄。通過中風,泰勒體會到“開悟”並不是一種虛幻的感覺,而是一種平和的生活態度。她說:“在親身體會自己的左右腦功能后,我選擇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事情……這次中風帶給我最無價的禮物是——內心深處的平靜隻在一念之間。”
(責任編輯:趙竹青)
相關文章1﹕
超右腦開發
文/網路資訊
極速喚醒右腦訓練——如何操縱我們脖子上的這台「超級計算機」
上篇:大腦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它們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腦被稱為「語言腦」,它的工作性質是理性的、邏輯的;而右腦被稱為「圖像腦」,它的工作性質是感性的、直觀的。左腦的工作方式是直線式的,可以說是從局部到整體的累積式;右腦的工作方式則是從整體到局部的並列式。左腦追求記憶和理解,它的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一個個的語法知識來學習語言;右腦不追求記憶和理解,只要把知識信息大量地、機械的裝到腦子裡就可以了。
右腦具有左腦所沒有的快速大量記憶機能和快速自動處理機能,後一種機能使右腦能夠超快速的處理所獲得的信息。
左腦和右腦的記憶能力是1:100萬,然而一般人卻只會用左腦記憶!
人類大腦的一部分組織能夠增強記憶,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增強記憶的方法並用到實踐中去,我們對大腦使用的方法也改變。大腦能夠變得更靈活,原先運轉比較緩慢的機能開始加快運轉速度。這樣,學習能力低下的孩子可以提高記憶力,成人則降低了患痴呆症的危險,並能夠長久保持靈敏的頭腦。
是哪些組織能夠增強記憶力呢?人類的大腦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一部分由表層意識(意識)控制,下面一部分由深層意識(潛意識)控制。這兩種意識的工作內容完全不同。人們通常使用外部的表層意識,不大使用深層意識,但是出色的記憶力其實存在於我們的深層意識中,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表層意識位於左半球,深層意識位於右半球。
通常我們都認為通過理解達到背誦的目的是很重要的,然而理解行為只動用了我們的表層大腦。大量反覆的朗讀和背誦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大腦內由表層腦到深層腦的記憶回路,記憶的素質因而得以改善。
淺層記憶發生在表層大腦中,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通過大量反覆的朗讀和背誦,我們就能夠打開深層記憶回路,大腦的素質會發生改變。深層記憶回路是和右腦連接在一起 的,一旦打開了這個回路,它就會和右腦的記憶回路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優質」的記憶回路。
左腦的記憶回路是低速記憶,而右腦的是高速記憶,素質完全不同。左腦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住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兩種記憶力簡直就是1:100萬,左腦記憶實在沒法和右腦相比。
但是,雖然我們人類擁有這麼神奇的右腦,一般人卻只使用靠「劣質記憶」來工作的左腦,他們的右腦一直在睡覺。所以說人們一直在錯誤地使用大腦也不算過分。
大腦的三層記憶回路:側頭頁記憶回路、海馬記憶回路以及超記憶回路
記憶分為淺層記憶和深層記憶。大腦生理學中這樣講:淺層記憶發生在表層腦側頭葉中的語言區,深層記憶發生在大腦的深層部分——舊皮層中的海馬。海馬還被特別稱為「記憶信息的管理塔」。它是記憶的中樞,負責收收集各種信息,並把這些信息綜合起來進行取捨選擇。海馬不是記憶的最終貯藏所,因為記憶能夠到達所有腦細胞的領域。但是確定無疑的是,從側頭葉到海馬的這一段神經是記憶最重要的回路。
一般地,外界信息進入側頭葉,在這裡進行判斷、分類、記憶和再生,然後把最重要的信息傳達到海馬里。海馬具有記憶、保持和再生的能力。它與側頭葉中的淺層記憶不同,是一種深層記憶,能夠長期保持。如果信息反覆、持續地進入大腦,那麼這些信息就會越過側頭葉的記憶回路,傳遞到海馬記憶回路中去。
除了我們常用的側頭葉記憶回路和海馬記憶回路,其實還有一種記憶回路存在。如果能夠打開這個回路,我們就能夠記住只看過或聽過一次的事物,無論何時都能通過想像在腦子裡再現。這種回路叫做超記憶回路。
右腦中存在心靈感應通道和想像通道
大腦分為三層。人類大腦首先是由腦幹部分(也叫「爬蟲類的腦」)開始進化的。這一部分具有「心靈感應通道(TelepathyChannel)」,所以這部分的語言被稱為「心靈感應語言(心靈互通的波動語言)」。爬蟲類是指蛇和蜥蜴等動物。它們不具有像人類一樣的語言能力,但是他們有別的通信手段,能夠知道同類的意思。這就是「心靈感應」,也就是波動語言。
在爬蟲類的腦發展的基礎上,哺乳類動物的腦發展起來。這類動物的腦中也有通信手段,能夠記憶和思考,這個通信手段就是想像。想像荷爾蒙能夠產生分子語言,分子語言也是語言的一種。狗和貓等哺乳類動物雖然沒有語言,但是他們能夠明白同類的意思,就是因為能夠使用心靈感應語言和想像語言。爬蟲類的大腦和靈長類的之間有一條很寬的通道,所以哺乳類動物能夠自由靈活的運用心靈感應和想像。
最外面的腦叫做靈長類的腦,這部分腦具有下位層腦的機能,從這一表層腦中幾乎沒有任何物質產生。當下位層腦打開通往右腦的通路,右腦開始工作起來時,就能夠自由的運用心靈感應和想像了。
在右腦出現以前發揮作用的是下位層腦,它具有傳遞迴路,也就是具有心靈感應通道和想像通道。這是因為在腦幹(爬蟲類的腦)的右半球中存在著一條粗傳遞迴路,可以和舊皮層進行通信;而舊皮層(哺乳類的腦)的右半球中存在著一條細傳遞迴路,可以和新皮層(靈長類的腦)進行通信。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具有特異功能、透視能力和預知能力的原因,他們的這兩條回路已經打開,因而可以自由運用心靈感應通道和想像通道!只不過一般人的右腦睡著了,這兩條回路沒有開啟,所以無法領悟到右腦的神奇能力!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此外,還要知道,右腦和左腦的本質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右腦還具有一種想像機能,能夠將收到的信息進行快速轉換。右腦是通過圖像進行思考的腦半球,所以在聽到語言後能夠將它變成圖像,或者能夠把圖像變成語言。但還不只如此,右腦還具有如下功能:它能夠把圖像變成數字,或把數字變成圖像;能夠瞬間把點的集合(點集)變成數字,或把數字變成點的集合;能夠把聲音變成圖像或樂譜;能夠把聲音變成顏色,把氣味變成圖像。
我在這裡不想就右腦的這些能力講得太多。我主要來講一講和語言有關的右腦的能力。我們平常不能發揮出這樣的能力,因為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漸漸不再使用右腦,左腦佔據了優勢地位。左腦的長期使用會對右腦的功能產生抑制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中一直沒有使用右腦。但是右腦那麼有本領,它能夠大量記憶快速進入大腦的信息,同時能夠快速地對這些信息進行自動處理。人們之所以能夠學習語言,就是因為有右腦的快速大量記憶機能和快速自動處理機能的存在。兒童雖然不學習語法,卻能夠在聽到的語言中發現規律,從而自由的說出話來,這也需要歸功於右腦的記憶機能和自動處理機能。成人難以學好外語就是因為右腦沒有處於優勢地位,而左腦長期居於主導地位。
下篇:開啟右腦的方法——聽覺刺激
耳朵和體內振動音是能力開發最重要的工具
我們的大腦的構造是:聲音通過聽覺區到達大腦的深層部分,神經回路打開。耳朵的能力和振動音一直為們所忽視,但事實是它們是能力開發最重要的工具。
人們相信聲音療法能夠恢復聽力、治癒自閉症和癲癇。這種療法其實正是強調了聽的適重要性。最近有很多研究都在進行,比如聽聲音治療疾病和弱聽,用聲音療法提高記憶力等等。
朗讀時聲音的振動能夠轉化為大腦的運動。生物發出的聲音一般都是向外發送的,但是朗讀和背誦時,它所產生的振動音能夠與大腦深層部分發生共鳴,從而在大腦深處引起變化。
間腦(丘腦和下丘腦)處於大腦的深層部分,這裡集中了所有的神經,它還控制著所有內分泌腺。當我們朗讀時,間腦就集中能量變得很寬大,產生新的突觸並打開新的回路。這時也就打開了最深層的間腦記憶回路。
引發「無意識的力量」——音樂、朗讀和背誦
無意識存在於大腦的深處。一般的時候只有大腦的表層意識來工作,處於深層大腦的無意識受到了壓抑,所以無意識的力量不能夠自由地發揮出來。
但是,無意識中隱藏著巨大的力量,過目不忘或是能夠創造出充滿感性的優秀作品都是無意識的功勞。引發無意識的力量有很多方法,聽覺刺激是其中比較容易的一種。古典音樂刺激又是聽覺刺激裡的一種方法。雖然音樂分為很多種,但是古典音樂更適合進行聽覺刺激。
不光是音樂,朗讀和背誦也都能夠引發無意識。大量反覆的朗讀能夠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無我狀態,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識達到統一,無意識的回路打開。這就是大腦的秘密。
下面來介紹一些跟大腦的使用方法有關的大腦生理學知識——抑制理論:
當大腦的回路集中於某一事物上時,其他刺激便不能傳達到大腦皮層裡。因為感覺神經回路中的突觸(神經之間的連接點)阻止了信息的傳遞。從大腦皮層到腦幹的毛狀體之間的神經回路負責完成這種傳遞抑制。
大腦裡有一種神經回路,具有傳達意識的辨別性感覺。當我們一直朗讀或默讀時,剩下的只是一些只傳遞聲音的回路,其他的視覺、觸覺、嗅覺、時間或空間等所有的感覺都被掩蓋了,這就是抑制的工作。
打開無意識深處的神經回路是大腦的一個秘密工作,這時通過大腦的淺層測頭葉,傳達到海馬(大腦舊皮層)中與記憶有關的部分中去,聽覺刺激就是這樣打開大腦回路的。
當你背誦文章時,你的大腦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來告訴你吧。不考慮意思、單純大量背誦是重要的一件事。當你思考所背誦內容的意義時你就開始使用你的左腦了。如果你只是背,這時你的精神非常集中,聽覺區開始興奮,而語言區等其他區域的興奮被抑制住了。當精神集中於一點時,以前到鬧中各自興奮的不同區域現在就都集中到了這個點上,這時聽覺區出現最大的腦電波,在它的周圍又有類型相似的波出現。最終所有相似類型的興奮擴散開來形成一個整體,其中有一個中心。
這是大腦的單純化,也是意識的單純化。集中謹慎可以使大腦的一部分神經興奮起來,抑制周圍神經細胞活動。這是大腦生理學中的一個原理。
大腦的單純化狀態是指左腦和右腦的腦電波統一為一個半球槽(Hemi-sink),進入一種叫做「變性意識」的狀態。處於這種狀態時,圖像能夠鮮明的浮現在腦海裡。這種狀態對學習語言非常有幫助。這時,我們收集信息時甚至可以只看一眼。看一眼就能夠記住50個單詞,看一眼記住100個單詞也會變得一樣容易,記住1500個單詞甚至不需要一個星期,而且你已經記住的單詞不只能夠儲存在語言腦——左腦的海馬(記憶中樞)中,還可以存儲在圖像腦——右腦的海馬里。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右腦學習器的聽覺刺激促進右腦活性化
現在有一種叫做「右腦學習器」的學習器,使用這種學習器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記憶力,它利用的就是人的聽覺。有一本介紹右腦學習器的書叫《只要兩個月,成績提高10%》。書的前言寫道:「一次性促進右腦活性化的秘密指揮部其實隱藏在耳朵裡。」聽覺刺激促進有鬧活性化的原理如下:耳朵除了具有「聽」這種集音功能以外,還能夠將大腦必須的能量轉化並生成為聲音的振動能量。內耳中有一個漩渦狀的部分,叫耳蝸,上述能量的生成和增幅都要在耳蝸部分完成。聲音在耳蝸中呈螺旋狀傳送時會轉變成活化大腦的能量,就像發動機旋轉時會產生磁場發電一樣。
聽古典音樂為什麼會使腦子變聰明呢?因為在耳朵中的高頻率區有聲音響起時,腦內神經會邊的更加發達,從而你就會變得「頭腦清晰」,並且對音階、和聲的分析統籌能力以及判斷力都會變得更好。振動音的作用是:發揮耳朵的全部能力,讓大腦內充滿能量,打開一直封閉著的右腦大門。
使用右腦學習器能夠充分發揮大腦內的力量,將信息直接傳送到右腦潛意識中,形成圖像記憶。因此它能夠幫助我們用右腦學習,取得的成績也與平常不用右腦時大不相同 。
進入右腦意識狀態的公式:冥想、呼吸、想像
另外還有一點要明白:是否運用想像來學習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不同的。發揮想像力是比較簡單的事情。要進入右腦的意識狀態,想像是很必要的。有一個公式可以教我們如何進入右腦意識狀態和使用右腦,它就是1、冥想;2、呼吸;3、想像。也就是說,進入右腦意識之前首先要閉上眼睛,平靜心情,然後深呼吸三次,再進行必要的想像。
右腦中想像過和事物能夠栩栩如生地記憶在腦海裡,這是右腦的一種機能。把這種機能全部運用到學習中去吧!這對你很有幫助。
此時你是在自己的頭腦裡進行著想像的,但是如果你能夠一邊聽著磁帶一邊想像,會更有效果。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只是自己想像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在冥想時用語言告訴自己「放鬆、進入深層意識」等等,這樣就動用了大腦的語言區,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跟著暗示的誘導集中精神來聽就可以了。這時語言區全部休息,聽覺區開啟,通往海馬記憶的回路也被打通,這樣就能夠一直深入深層記憶。
想像學習法的做法如下:
1、學習前閉上眼睛,平靜心情,然後深呼吸三次。開始用8秒鍾時間緩緩呼氣,在呼氣有同時將心中的不愉快也一起呼出去。
2、然後用8秒鍾吸氣。這時邊吸氣邊放鬆,想像自己心情平靜,宇宙間清爽的能量充滿全身。
3、接下來的8秒鍾屏住呼吸,想像自己有外語已經說得很好,能夠自由地用外語交談了。
這個學習的原理是:認真地去想像能夠讓你的想像變成現實。
此時,你在大腦中想像著,但是與其嚴格地按照這個公式的步驟走,不如聽著磁帶來做,效果會更好:把注意力集中到磁帶或CD裡面的內容,隨著暗示加深想像。
這是與大腦的結構有關的一個問題。左腦的語言區負責處理與語言相關的內容,在我們聽到語言、考慮語言的內容時,語言區就開始式工作,它把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這時發揮作用的是人類的表層腦中的語言區,記憶會暫時儲存在這裡。這個區域的記憶力很差,記憶很快就會消失。我們要讓收到的信息到達潛在腦,因此儘量不要使用語言區,而只讓聽覺區來工作。
補充﹕
潛能開發
腦波:人腦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在活動著,而成電器性的變動。而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腦中的電器性震動我們稱之為腦波。用一句話來說明腦波,就是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在α腦波狀態下,大腦具有超強學習能力和專注力……
潛能的秘密:潛能也就是人類原本具備卻忘了使用的能力,如果將人類的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話,百分之九十五隱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識就是屬於潛意識的力量……
潛能的力量:人類的潛意識具有超越一般常識,幾乎可稱之為全然未知的超意識能力,人類的直覺、靈感、夢境、催眠、念力、透視力、預知力等都是潛在能力的具體表現……
潛意識論: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腦力。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六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一百二十萬倍。如果人類發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四十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十二個博士學位。
ESP超能力:ESP意指「超感覺」,通常用做心靈感應、透視力、觸知力、預知力等的總稱。ESP能力等於是「右腦的五感」。正如左腦有五感一樣,右腦也有五感。有人認為只是少數特異人士才擁有的神奇力量,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的能力,只不過人類因為壓抑潛在意識的大腦新皮質過於發達,使得ESP的能力被封存起來,相反的動物的大腦組織幾乎都是由舊皮質組成,因此能夠發揮的能力。
腹式呼吸:所謂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確的腹式呼吸法為:開始吸氣時全身用力,此時肺部及腹部會充滿空氣而鼓起,但還不能停止,仍然要使盡力氣來持續吸氣,不管有沒有吸進空氣,只管吸氣再吸氣。然後屏住氣息四秒,此時身體會感到緊張,接著利用八秒的時間緩緩的將氣吐出。吐氣時宜慢且長而且不要中斷。測定呼吸時的腦波,發現吸氣後屏住氣息的瞬間則大鳴大放,而且在吐氣時α波也持續出現。也就是說,屏住氣息可以使得α波更容易出現……
氣:「氣」在全世界約有二百多種名稱,而它所包含的範圍有物理性的氣(叩音、音聲、發火、靈氣、靈異照片、幽靈、物品浮揚、杖蔔等)、生物性的氣(活體內的元素變換、附身、靈魂出竅等)、心理性的氣(天啟、超感覺性的知覺、念力、念動等)。有的科學家稱它為「具有意識的能源」,有些研究家稱之為「可以意識並加以控制的能源」,另外,又有人用「具有感情的物質」來定位它。
冥想:所謂的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腦皮質作用,而使自律神經呈現活絡狀態。簡單的說就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的一種心靈自律行為。這不是要消失意識,而是在意識在十分清醒的狀態下,讓潛在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進而與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識波動相連接音樂療法:音樂對於人的身心具有確實的治療作用,根據研究顯示,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的速度減慢,使人在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較為溫和。西方國家將音樂配合醫療體系,廣泛應用於各種心理及生理治療之中,已不是新鮮的事了。
內心聖殿:我們在做心理訓練時,有一個很好的技巧就是建立一個內心聖殿,即營造一個適宜的心理環境,以便我們隨時都可以進入其中。這聖殿是我們放鬆,寧靜,安逸的理想場所,因此我們完全能夠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樣去創造它。
鏡子技巧:這裏介紹的鏡子技巧,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裏斯托總結而成的,這一方法簡單有效,可以使你充滿信心,強化激情,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極速喚醒右腦訓練(上):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它們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腦被稱為“語言腦”,它的工作性質是理性的、邏輯的;而右腦被稱為“圖像腦”,它的工作性質是感性的、直觀的……
極速喚醒右腦訓練(下):耳朵和體內振動音是能力開發最重要的工具,引發“無意識的力量”——音樂、朗讀和背誦,進入右腦意識狀態的公式:冥想、呼吸、想像……
右腦英語學習方法:說不好英語是因為耳朵被堵住了;運用右腦學習法,練習速視、速聽、速讀,普通人每天花三十分鐘可記住二百五十個單詞,四天記住一千個單詞;創造奇跡的關建在聽覺區;引發“無意識的力量”是音樂、朗讀和背誦;極速喚醒右腦訓練,讓你數百倍的提高學習效率……
相關文章2﹕
文/網路資訊
人類終其一生大腦只運用了3%~4%,其餘97%左右都醞釀在潛意識的右腦當中,這也是21世紀人類最渴望、需要去開發的。那如何去開發這97%潛在的能量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圖像、想像、冥想、催眠、呼吸等方法的『右腦圖像記憶訓練』。
採用此訓練方法可瞬間提升11倍以上的記憶能力,節省日後50%以上的時間。其對於增加自信心、情緒管理或創造力、說服力、預感力、直覺力、語言能力,也都會大幅的提升。
所以想像一下,若您是個學生,當您擁有一套最先進的學習方法,提升了以上所有的能力,爾後您面對所有的學習都事半功倍,面對所有的考試也都能輕鬆容易,那對你的幫助有多大呢?
6歲能精通6國語言,13、4歲就已經大學畢業取得博士學位,這些小孩之所以具有這麼不可思議的神奇能力,就是因為運用右腦思考的結果。
右腦將到手的訊息以圖像處理,只要花幾秒的時間,就能把大量訊息一併處理。右腦這種能力可以大幅活用於語言的學習或速讀能力的加等,如果應用在小孩學習英語上,更會發揮出驚人的效果。
(雨人)這部電影中,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哥哥,不但能正確快速數出散落一地的火柴數目,還能「透視」,上賭場找人玩撲克牌,結果對手的牌在達斯汀霍夫曼的「全神貫注」下,被透視得一覽無疑。人類右腦擁有的能力是左腦思考者很難想像的。
根據目前在日本大力提倡右腦教育的七田真指出,人的腦以左右對分,左半球就是左腦,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右腦平分了腦部的所有構造。左右形狀相同,功能卻大大不同,左腦職司語言,也就是說是以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也就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這五感接收到的訊息,轉換成語言傳達。因為使用語言的處理方式是屬於「直列處理方式」,訊息必須一關一關按照順序處理,必須通過了前一關,才能進到下一關,這種以少量多次理解、最後將訊息堆積起來的方式,所能處理的訊息非常有限。
右腦以圖像思考和記憶
右腦則是右腦具有將看到、聽到和想到的事物,全數圖形化思考並記憶的能力,這和左腦是將看到或聽到的全部以語言方式記憶的功能育很大的差異。
左腦和右腦的運作在速度上也有差距。因為左腦掌管語言,所以將資訊以辭彙處理,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也都變化成語言傳達出去,相當花時間。而右腦因為掌管思想,資訊多以圖形、圖畫即變換成影像來處理,將到手的訊息以圖像處理,因為是以圖像傳達,所以處理的時間非常快速,只要花幾秒的時間,而且能把大量訊息一併處理。右腦這種能力可以大幅活用於語言的學習或速讀能力的加等,如果應用在小孩學習英語上,更會發揮出驚人的效果。
左腦困為是以語言處理訊息,控制知識、判斷力、思考力,因此被稱為「知性腦」﹔右腦則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字宙波動共振,由於是圖像腦,因此造型能力優越,被稱為「藝術腦」,能夠使用右腦的人,能記得對方衣服的顏色、花樣和全身各種細節﹔使用左腦的人則只能留下一些模糊的記憶。
解開右腦祕密的鑰匙在於「潛意識」,右腦和潛意識是有闕係的。七田真認為,這個宇宙存在著所謂的「字宙情報」,所謂的字宙情報是指宇宙創始以來有關宇宙的全部記憶,這些記憶(情報)變成波動在宇宙裡亂飛,由於人的腦中也會發出腦波的波動,如果人的腦波和字宙的波動同頻,各種宇宙情報就會進入右腦,而且會輸入到右腦的潛意識中,進而湧現圖像。如果能夠把宇宙情報從潛在意識取出來並轉換到左腦的顯在意識裡,那麼將會成為一個「超能力者」。至於能輸入這個宇宙波動並將它與腦波調整成同一步調的是腦幹中的「間腦」,也就是間腦中叫作松果體的小器官,透過冥想或是圖像訓練法來刺激松果體,可以活用右腦的潛在意識。不論是語言的記憶或是計算的能力,只要輸入潛意識, 就可以自由自在的運用,將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多國語言,而且只要記住一次就終生難忘。
七田真舉參加他在日本開設的七田真教室的小朋友為例,有個小女孩寫了一篇有關與花對話的小說,結果得到日本小說獎第一名,這位小女孩宣稱她看見花的精靈,小說寫的就是她與花溝通的內容,這位小女孩因為感性非常豐富,右腦非常發達,所以她只要閉上眼,就出現一幕幕與花對話的畫面。
右腦是印象的腦,它擁有卓越的造型能力和敏感聽覺,所以它有絕對的音感,也因此右腦又被稱為是「藝術的腦」。右腦運作能力強的人,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