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西來一字無
<br>
一.達摩獨特的見解-污泥是蓮花的母親
「蓮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但是,達摩大師卻說:「你們為什麼把污泥當
作污泥呢?」他認為蓮花並沒有把污泥當做污泥,它才不染.如果我
們都把自己看得那麼高貴,那麼高尚,就忽略了污泥是我們人給它取了
一個不好聽的名字,污泥不叫污泥,應該叫做肥土.也就是說,達摩大
師的意思很明白,蓮藕之所以能夠在泥土裡生長,它是沒有把蓮藕下面
的周圍的泥土當做污泥,如果它把泥土當做了污泥,它不願意在那生長
,它就不容易生長.因此達摩大師不僅要我們把污泥當肥土看,而且他
認 為污泥看做是蓮花的母親.這種獨特的見解,也可了解到達摩大師的
大 慈 大悲的心懷.
二.達摩西來一字無
有人形容達摩大師「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說明了這位
大師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而不隨於言教,告訴人們參禪悟道不
能憑藉語言文字,更不可拘泥於文句,要全憑心意參悟.
菩提達摩是佛教西土(印度)禪宗二十八世祖和東土(中國)禪宗始祖.
達摩原名菩提多羅,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禪宗第二十七世祖般若多
羅到該國傳教,菩提多羅從他學法,很得般若多羅賞識,就給他改名為達
摩.達摩得道之後,決心到中國輸經傳教,遂於南朝宋末年間航海東來.
他由廣東登陸到了金陵,與梁武帝談禪,覺得話不投契,就決意渡江,到
北方去傳教.
據說,達摩渡江時,兩岸百姓,想見識這位遠方來的高僧的本事,有意把
船開離碼頭,達摩毫不介,他向江邊一位老婦借了一根蘆葦,放入江中,
然後使出坐禪功夫,腳立蘆葦之上,眼觀鼻,鼻觀心,心入定.蘆葦隨著
風勢,悠悠飄到北岸,達摩才緩緩下來.
達摩過江之後,落跡嵩山少林寺,一面修禪,一面傳教.他將坐禪所悟,
加以歸納,出了「理入」和「行入」的修行方法.理入,教人捨偽歸真,
以認識世間萬物;行入,則教人去掉一切愛憎情欲,按佛教教義踐行.
三.達摩行跡今猶在
達摩到少林寺後,曾在五乳峰半腰的一個石洞中,面對石壁,閉目參禪,
終日默然不語.有一次,五乳峰起了山火,少林寺的几個僧人頂著山火
到石洞去救,他們到洞口一看,他依然面對石壁,盤膝端坐,閉目默悟.
就這樣,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在壁觀九年之後,得悟禪機.
在此期間,他每於久坐困倦之時,就起身活動四肢,掄拳踼腿,日久之
後,竟創出一套拳術,成為少林拳術之先河.此後,他所弘揚的禪宗佛
法,連同他坐禪的意外收穫-武術,一直流傳下來,因而使少林武學,
更是名揚天下,震鑠古今.
傳說,達摩結束坐禪時,身影己印入石壁中.後人便將石洞叫「達摩洞」
,壁石稱為面壁石.達摩圓寂之後,後人將壁石從洞中鑿下,豎於少林
寺內.現今兩者均存.令來往遊人僧眾,時時懷念這位對中國佛學和武
術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異國高僧.
- 3樓. 非常女2009/03/09 17:04入水不溺,遇火不焚
達摩祖師一葉渡江,是丹道中的入水不溺之功,
遇火而安然無恙,是丹道中遇火不焚之境,
根據達摩祖師傳的記載,達摩歸西後,在弟子埋藏後,仍有人看他依舊存在人間的消息,弟子聞後覺不可思議,便將他的墳墓開挖,但卻遍尋不到祖師的屍體,這示現人間,成佛是入涅槃,涅槃根據維摩詰經的解釋,為不生不滅,『佛是沒有生死』,來去自如,有人以『寂滅為樂』,或往生後燒出舍利,就叫得道,真是不敢茍同!道家成仙後的羽化成蝶,或白日飛升,跟達摩是異曲同工之妙!
太上老君黃庭經第二十四章:隱影滅行與世殊,含氣養精口如珠‧『帶執性命守虛無』,『名入上清死錄除』!此段經文看過我寫的祖師西來意,就知經文的密意。
本人寫過『祖師西來意』一系列文章http://blog.udn.com/luck3999/article?f_ART_CATE=164707 歡迎參閱指教。
- 2樓.2009/02/28 21:38学习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达摩背尊称为中国禅宗初祖。看了此文学习很多。
- 1樓.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2009/02/28 13:09午安
先生吉祥
一文知友
開心認識你
這是我喜歡的禪法
山居生活 悠閒吧
祝假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