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松山機場遷?
2015/12/01 08:42
瀏覽3,913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

 

松山機場存與廢

 
 

飛航安全為首要考量

 

--原文刊於「世界民航」212期(2015年1月)--

北市區內之松山機場啟用已達83年,如今似為都市建設發展之絆腳石!每當選舉機場存廢竟成爭相抄作之議題,其存廢除經濟、交通之考量外,飛航安全才是市民擔憂與關心之實質問題。

1994年陳水扁剛接台北市長,即主張「遷建松山機場」,並由陳師孟副市長邀集各相關單位商討。時任民航局副局長張國政率航管組組長江天錚等與會,張副局長首先明白表示:「松山機場存與廢民航局無任何意見,只是首善之都台北市,是否需要一座民用機場,請卓於考量。」

陳副市長立即表示:「台北市為首都,一座民用機場確有必要,我們會在建妥另座鄰近機場後再廢除松山。」於是立即研討可建機場之用地。

    首先提出之林口台地,姑不論其800呎之平均高度,導致經常出現低能見度的濃霧,其位置正在桃園與松山兩機場之間,即使廢除松山後,兩機場航線交織衝突嚴重,必致兩機場起降功能大為降低。

次者討論關渡大渡路之「空地」,除幅地有限外,鄰近觀音山及大屯山脈,航空器儀器起降根本不可行。最後有人建議時任總統李登輝的家鄉三芝,如果延海岸線建築跑道,則與桃園機場跑道成一直線,此時有人提出:「何不轉個南北向?」如此難道要對著大屯山起、落?三芝至台北之交通也是無解的問題。從此,台北市政府屢經更迭市長,重未再議廢除松山機場。

1950年代的台北市與松山機場

松山機場的歷史

松山機場於1932年日據時期開始建設啟用,已具備現代航空站之雛型,其航站設施位置應在目前航空站東面鄰接之位置。當時松山機場隸屬於總督府交通局,二戰期間則移交日本海軍轄管,以致於戰後,由我空軍接管至今。

1949年民航局由南京,經廣州遷至台北,並於1950416日在目前第二航廈西緣,建築並成立僅一層高之「台北航空站」。1954年改組為「台北國際航空站」在原僅一層樓高之航空站東緣,新建一座二層透天航廈,位置即今一航廈西緣。今之第一航廈之東半部,於1964219日正式啟用,亦即其透頂三層之前廳,至今仍具寬宏之景象。

爾後再拆除舊廈,增建相連之西廈。今之第二航廈,當時確為觀光局及世貿協會成立展覽館而建,每逢開展時,機場地面交通擁擠而紊亂,直至兩單位遷移他地狀況方見改善。

航空站前之噴水池,夜晚兩座水球,環繞在揮舞的水花中,花彩繽紛,光耀數十載,也因捷運建站而拆除。

日據時代規劃松山機場時,市區仍多為田地,因北沿基隆河,再接大屯山脈,所需幅地只有向南延伸至鄰近南京東路之建康路,致有國軍松山醫院(原空軍總醫院)、空軍婦聯四村、建華新村及撫遠新村等。民權東路尚賴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釋地,方得以連接貫通。

松山機場原僅有1,000公尺之09/27跑道,1955年延長至1,600公尺。1957FAA顧問建議及美援經費支援下,在原跑道北緣新建一條2,300X60公尺之新跑道,並架設當年新發展之「儀器進場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1960年再增長至2,605公尺延用至今,原跑道因距離太近,輪為軍/民航空器之停機坪。

機場禁限建範圍

都市發展迫使機場飛安建築物禁限建之規定不斷鬆綁,首先1982年,松山機場為配合世貿中心34層之「國貿大廈」興建(標高143公尺,470呎),特地聘請美國MITRE顧問公司研究一套放寬禁限建的規範,概略以台北市南緣之拇指山系,(約高1,323呎),至忠孝東路之斜線下之高度,作為興建高樓之限制。以此為「國貿大廈」興建解套。

1993801呎之新光大樓崛起,至2004年啓用高達1,671呎之台北101大樓,除曾創世界最高建築物紀錄外,卻扼殺了松山機場目視飛航必要之南面航線,機場北面緊鄰山區原已無北航線,以致松山機場只有東、西直來直往的起降作業,無目視航線(VFR traffic pattern)可作緩衝。

舊機場之存與廢

高樓林立,使松山機場居然無機場航線

香港新建赤臘角機場後,立即廢除機場航線「崎嶇」、緊貼繁華市區填海而成的啓德機場,因而得以開放九龍鬧區航線下方,禁止閃爍數十年的廣告燈光(當時因嚴重影響駕駛員之視線)。但是無論為遠離市區或疏散航機流量而另建新機場後,韓國首爾的金浦機場、日本東京的羽田機場、大陸上海的虹橋機場均未因新建機場而關閉,如今與松山機場四點互通,竟成旅客爭相搭乘便捷之航線。

泰國曼谷的蘇凡納布新國際機場( Suvarnabhumi International Airport)於20069開放後,關閉使用已92年的廊曼國際機場(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但是為疏解運量,200726日,泰國內閣會議決定重新啟用廊曼國際機場,成為泰國最大國內航班起降機場。201236日再開放國際飛航,竟成為廉價航空必爭之地。

松山機場之現況

台北都市發展之現況,以飛航安全而言,松山機場存廢確有檢討之必要。1950年代,曾有一架空軍之C-46運輸機,由林口向東進場至松山機場時,因發動機故障,迫降在下滑道中之松江路附近,詳情雖不可考,並無嚴重傷亡,蓋因當時進場道延線之地面,大部份仍為農田。

1997年國慶日早晨,一架屏東起飛之空軍C-130噴射渦輪螺旋槳運輸機,在松山機場10跑道進場時,因能見度不佳而偏北,當飛行員發現錯誤現時緊急拉升,(筆者據報與松山基地飛安主管均趕赴塔台,據他推測,飛行員可能企圖避免撞上塔台),形成大仰角爬升導致失速,幾乎垂直後墜,落於機場內北緣空軍營邊的空地內,範圍僅及一座籃球場大,幾乎無任何拖痕,可見其垂直拉升之劇烈,不幸機上5位官士全部罹難。如果:C-130墜落於台北市區任何之其他位置,其後果您能想像嗎?環顧松山機場四周,不論大樓、公寓住家已成人口稠密之事實,一旦不幸發生航空器起降失敗,絕不會再如此「不幸中的大幸」。

20071121日,一架由松山機場起飛之空軍專機中隊BH-1900雙引擎螺旋槳飛機,於0845L起飛時,因為一個煞車來令片飛脫,撞及螺旋槳,將一號螺旋槳葉打斷一片(面對航空器右方引擎),並撞及機身的蒙皮輕微的破損。但機身開始抖動,飛行員告知航管單位後,立刻指示爬高5,000呎,以轉彎便利之方向左轉飛越大屯山,在全程雷達引導下,於0910L安全落地。全程共25分鐘。如果:松山機場有「機場航線」供其「目視飛航」迅速回轉落地,需時約僅48分鐘。這多餘之17分鐘即存在著潛在的危險。

飛安機率?

為配合松山機場重啓國際飛航及台北市政府多年的協調,民航局聘請極有經驗與實績的英國Mott MacDonald顧問公司規劃,再度放寬松山機場之禁限建範圍,將松山機場民生東路以南之高度建築物放寬高度由60公尺至90公尺。實際受惠之範圍向南延至忠孝東路。這是針對民生東路至忠孝東路間,建築物高度之首次放寬。在市政近年不斷新建公園、學校,以及大眾捷運上略具成效之後,高樓再度增加、升高,因人口與活動增加將會再度降低台北市民之生活品質!

雖然Mott MacDonald公司依據「國際民航組織」之規範,作出禁限建對建築物高度放寬後之安全機率計算,以「互撞機率模式」(CRM-Collision Risk Model),輸入相關數據所得之結果,其機率若低於10×1-7(低於百萬分之一的發生機率),即符合ICAO所要求的安全水準。在CRM模擬結果顯示,松山機場南面3公里範圍內,90公尺高的水平面,安全水準確實遠低於百萬分之一。

但是在實務面觀之,低於百萬分之一不能確定沒有存在的可能,否則太空梭怎會在眾目睽睽下爆炸?如果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航空器起落,在世界各機場之紀錄中,難免有不幸起降失敗之事件,然一個所謂地形良好,四周空曠,人煙稀少之機場,航空器失事時,對地面生命、財產牽連受累之傷害,機率方能相對較少。

遷、廢松山機場的言論

2012年立法委員蔡正元大倡「新松山機場」,原文概要如下:

一、1.要把飛機起降跑道移到淡水和三芝間的外海上。2.在松山機場原址靠高速公路旁邊興建新「松山航廈」。3.在淡水和三芝間的「淡海」海岸邊興建「淡海航廈」,並興建「機場快速捷運系統」連接。全長約20公里。4.松山機場空出180公頃土地,每坪200萬元,總價值36千億元,開發成「國際中央商業區」,會帶動台灣經濟新一波成長,創造30萬個工作機會。

二、興建「新松山機場」要花多少錢?「機場快速捷運系統」約100億元,「松山航廈」、「淡海航廈」、「社子站」約100億元,海上飛機跑道約100億元, 其他費用約60億元,合計約360億元。

三、興建「新松山機場」要花多少時間? 只要決策一定案,4年可完成,日本關西機場3年完成,香港赤臘角機場5年完成,韓國仁川機場3年完成,澳門海上機場4年完成,上海浦東機場 4年完成,天津濱海機場3年完成。「新松山機場」的規模只有這些大機場的三分之一,沒理由拖太久。

蔡正元之「新松山機場」計劃,在三芝鄉沿海填築跑道,將與桃園機場航線衝突如前所述,海床探勘、土建等,絕非湊個百億整數可建成,他列舉國外機場,雖工程為期僅35年,但規劃、探勘幾近20年,最糟的是將原松山機場土地開發成「國際中央商業區」,美其名:會帶動台灣經濟新一波成長,創造30萬個工作機會。實則是桃園廢棄軍事機場,供作奸商、污吏抄做地皮夢魘之重演?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認為:松山機場是需要找地方遷建或有替代方案,若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以及第三跑道完成,五楊高架道路與機場捷運線有效運送旅客,即可廢掉松山機場。柯市長表示:「但若桃園機場不能TAKE OVER(接手)講那些都沒有用」。他還用了一句外科醫師講的笑話提醒說,「手術成功,但病人死掉」,這反而變成笑話。

柯市長雖然尚未談到松山機場廢除後土地之利用,確顧及機場對空軍及國防之需要,但事實松山機場在跑道長度及裝備設施上,跟本不適合、也從未考慮現代戰機進駐,僅供運輸機、專機使用,廢除後影響甚微。

姚文智在民進黨台北市市長提名初選時,以競選廣告提出:「松山機場應該要功成身退了,未來這個中央公園Grand Central Park Area,就在基隆河畔。」雖然顧全環保但如何為台北市獲得利益?姚文智表示:禁限建開放後,所有受限之區域均可新建或改建高樓。雖然此項政見未因此令他嬴得提名,但是廢機場建公園確是對台北市普羅大眾最有益的建議。

松山機場的起降區域,早已非空曠田野或荒地,新北與環圍中的台北兩都市,早已成為整片水泥森林,我們需要的是:如紐約市般的「中央公園」,可提供市民新鮮空氣的都市之肺。松山機場廢除為必要的趨勢,請執政者盡速策劃對策,勿讓數百夢大台北地區居民,隨時籠罩在百萬分之一的飛航安全威脅下生活。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