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被竊聽了。這是現實,而不是電影情節。
記者在廣州數家電器城暗訪發現,各種「手機竊聽器」暗中銷售活躍。商業機密以及個人信息的安全面臨嚴重的危機。
你明明剛剛才和合資者說起這次能出的買賣底價,為什麼對手馬上就知道?你只是在座位上伸個懶腰,自言自語慶祝手上的工作總算完成了,為什麼老闆總能第一時間加派新的任務?你只是在馬路上偶遇了初戀對象,為什麼老公連你們之間的談話都一清二楚?
很明顯,你被監聽了。
如果你還記得電影《竊聽風雲》裡的那段台詞———「每個人的手機都是一部竊聽器,不管你開不開機,都能被竊聽」———你就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處在「危險」之中。
電影中的種種竊聽手段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手機竊聽,演員們不時提醒自己的同伴,談話時要把手機電池拿掉,以免被竊聽。
竊聽器,這個看上去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卻真實地存在著我們身邊。記者在廣州數家電器城暗訪發現,市場上所賣的「竊聽器」跟火柴盒大小差不多,配有一個充電器和一根導線。竊聽的原理很簡單,只要買一張5元包月的手機卡,插在竊聽器裡,把它放在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撥打黑盒子裡面的號碼,竊聽器就會在不響鈴的情況下自動接通,進入接聽狀態,周圍的聲音都可以監聽。竊聽器的待機時間最長可達一個月左右。更有一些竊聽器就裝在電源插板裡面,隨時充電隨時竊聽,不存在斷電無法竊聽的情況。
多數商家自稱,一般的竊聽器多來自深圳,而高檔的竊聽器則來自台灣,做這一行的多是台灣人。
暗訪過程中,多數商家表示,手機竊聽器購買者大部分利用在商業以及情感等方面。有些婦女為調查丈夫是否有不忠的行為,還有一些家長購買監聽設備用來監視孩子是否迷戀上網等,至於是否有人利用這些監聽設備進行違法活動,有商家表示,「竊取商業情報易如反掌。」
竊聽器在市場和網絡如此氾濫,以至我們不得不問: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商業機密或者個人信息的安全?
鏡頭1: 竊聽器偷著賣
地點:天河數碼城
為了弄清竊聽器在廣州市場的情況,記者開始了數日的暗訪。在天河電腦城四樓一個名叫萊康的檔口,一年輕男子聽說記者要竊聽器,熱情地詢問要哪一種,有一種只能竊聽10多米的,還有一種插電話卡的,價格要300多元。
他強烈推薦插手機卡的,「只要把卡插進去,打電話過來,就可以竊聽對方說話內容。就像兩部手機通話一樣,只要接通,放在這個環境內,就可以監聽。它的形狀像電池一樣,嘟嘟響三下就接通了,就相當於一部可以自己接通的手機,花費只是正常的通話費,不管對方說什麼都可以監聽。」
為了驗證竊聽器的效果,店員張小姐開始給記者演示:她先把自己的手機卡插進竊聽器,然後用座機撥打手機號碼,記者和另一店員拿著竊聽器到店外,而記者留在座機旁的同事果然清晰地聽到了我們的談話內容。
張小姐說,竊聽器可以24小時開機,隨時進行監聽。可以監聽自己的老婆,也可以監聽領導。「使用很簡單,待機一個月,搞個短號,5塊錢一個月。放在車上可以聽到車裡的聲音,範圍是半徑10多米之內。充滿電可以用30天,電池用完了可以再充電。」
張小姐說,這個東西已經賣好幾年了,幾年前賣五六百元。給記者演示完畢後,她又把竊聽器放回抽屜,稱這個東西不能放在櫃檯上賣,只能私下賣。隨後她從抽屜裡拿出一個黃色的盒子,上面寫著「M 200」字樣,要價380元,如果買兩個,可以優惠到250元一個。
對於什麼人來買,張小姐也毫不掩飾,「買這些東西的男人也有,女人也有,但男人買的多一些。還有一些私家偵探。」
「M200」盒子內側寫著「本機放在車上可以對被盜汽車進行監聽和定位,放在家裡隨時可以監控小孩、老人、病人。與電腦連接可以群發短信。與各種探頭連接可以防盜報警,煤氣報警等。本機用大容量聚合物電池,待機30天。手機、M P3、M P4充電器可以直接充本機。」
鏡頭2: 200米外聲音一清二楚
地點:大沙頭信和電器城
在大沙頭信和電器城,一個名叫「順安安防影視商行」的檔口,女店員稱自己店裡有賣,如果需要可以馬上拿過來。男店員在一旁補充說,待機30多天是假的,也就兩三天,如果連續用也就幾個小時,不常用就可以待機很久。
兩分鐘後,兩個型號不同的竊聽器拿到記者面前。「一個175元,一個235元,可以監聽開會,優點是老闆出去了,可以放在門店裡監聽員工。」
記者對照一下,一個大一個小,男店員說體積小的質量會好一點。他還開玩笑地提醒記者說,出去找小姐就要注意安全啊。他還稱,這些東西是在深圳華強北生產的,是一個銷售市場,不是生產基地。
「230元一個,不開發票。」經過討價還價,記者以200元的價格買了一個竊聽器,但他只開具了一個收據,並稱保修三個月。
為了驗證竊聽器的效果,記者提出試機子,男店員爽快答應。他掏出手機開始演示,插入自己的手機卡後,走出店面約200米遠後,記者開始用店裡的座機撥打他手機,嘟嘟三聲響之後,姚先生所在位置的聲響就一清二楚地從座機裡傳出來。過了好一會,他才從遠處走來,笑著稱「走了很遠還有用,就像一部手機,到北京都可以!」
鏡頭3: 輸入對方號碼即可竊聽
地點:海印電器城
在海印電器城的一些檔口,有檔主表示,只要記者需要,兩分鐘就可以拿過來。但多數檔主表示,「我們這些檔口都不敢擺著賣。」
在一個監控器店,記者問有無竊聽器賣,一個女子稱,海印電器城裡面有很多店子在賣,但不是熟人不敢賣給你,因為這是違法的。她還現身說法,「有一次,我自己穿著便服去買竊聽器,但沒有買到,後來又穿著賣場的工作服,拿著名片和工作證,對方知道我不是警察和記者,才敢將竊聽器賣給我。」
記者在海印電器城暗訪了至少30家檔口發現,這些檔口大多不在店裡擺賣竊聽器,如果有顧客需要,他們就會找到賣家很快拿回來。對於拿貨的渠道,他們多閉口不談。
但更讓人感到可怕的是,電影《竊聽風雲》裡,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可以竊聽的軟件在海印也有銷售,價格在3000元左右。一位在海印電器城工作了4年多的女店員透露,有了這套軟件,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對方手機接打電話或者有短信進出,都會有提示,然後可以進行監聽或者監視。在她在海印這4年多的生意中,要求買這個軟件的人,大多是生意人。「他們竊聽到一個商業的信息,搶奪回來一筆生意都不止3000元了。」
不過,她也坦承,她只是聽說別人賣過,賣過此軟件的人也不會亂說。而她自己從未賣過,但是確實有不少顧客詢問這套手機竊聽軟件。
鏡頭4: 先進竊聽器能自動回撥
地點:信和電器市場
在越秀區大沙頭四馬路信和電器市場105鋪,一家名叫廣州訊諾安防器材有限公司的店內,幾款不同的竊聽器竟在該店玻璃櫃內公開擺賣,位置極其顯眼。對於這樣的擺賣行為,一名男檔主稱這就是「竊聽專櫃」,每天可以賣兩三台。
對於擺賣的合法性問題,檔主笑稱,「就像賣菜刀一樣,有的買去切菜,有的買去殺人,這個管不了。自己只負責賣,不管是誰來買,都會賣。」
檔主熱情地介紹說,除了一般竊聽器外,還有更先進的,採用德國軍事技術,具有回撥功能。「也就是大聲喂一聲,只要聲音超過65分貝,就可以自動回撥。這款來自台灣,價格要500元。」
他稱,這個具有回撥功能的竊聽器,也是採用插入手機卡的辦法,是目前最先進的竊聽器。如果想竊聽,只要用手機給這個卡發送短信大寫字母「G D M +手機號碼」,這個手機號碼就是要回撥的號碼。手機卡收到短信後,周圍聲音只要超過65分貝,竊聽器就可以自動回撥,進入竊聽狀態。
為了向記者展示這款竊聽器的先進,男檔主又是拍手,又是咳嗽,又是大聲喂喂。男子多次試驗之後,還真的能自動回撥。為了讓記者買下,男子不停勸說,稱監聽到一個有價值的信息都不止500元。比如律師使用,兩個人在談,律師就可以聽到雙方談話的內容。「可以連續使用8小時,待機6天,30平方米的範圍內都可以監聽到。」
但這款竊聽器的說明書上,只是寫著「高新科技研究室」,並沒有生產廠家和生產地址,更沒有相關合格證書。而且,產品說明書上,錯字連篇。回撥寫成了「回拔」,重新插卡開機寫成了「從新」等。最終,記者還是以400元價格買下了這款先進的竊聽器。
男子還指著自己的專櫃說,這些都是用來監控偷拍和監錄的東西,比如筆、表、針孔、車鑰匙等等。
揭秘
並非無孔不入 小心提防即可
行家教你反竊聽
相關行業的一位技術人員表示,目前的通信網絡是很安全的,不用擔心被竊聽。而記者採訪過的多位檔主也表示,竊聽器竊聽的範圍是有限的,可能也就是一個10-20平米的房間,或者聲源離竊聽器比較近的位置,真正實現無孔不入,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實現。因為,把這樣一個火柴盒式的東西放在自己想竊聽的位置,還是需要費一些心思。一個檔主告訴記者,這個東西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比如手機信號屏蔽器就可以把竊聽器給對付了。沒有了信號,竊聽器就成為了一個聾子。
網上還在推出一種反竊聽、反偷窺的設備,但價格比較昂貴。還有一種竊聽器探測儀,也可以有效地檢查是否有竊聽設備存在一些場所。
警方一位內部人員介紹,在深圳的華強北也有很多這樣的器材在銷售,雖然有部門在打擊,但地下活動比較猖獗。這也提醒大家,不管是談生意,還是住酒店,自己都要多一個心眼,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鏈接: 竊聽器分類
目前市面上賣的竊聽器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種是插入手機卡,只能通過撥打卡裡的手機號,實現竊聽的目的。
第二種也採取插入手機卡,但比第一種先進,除了按照第一種方法監聽之外,還有自動回撥功能,更加方便竊聽。
三是電影《竊聽風雲》裡顯現的,一種手機竊聽軟件,只要輸入對方的手機號碼,就可以達到竊聽。
「被竊聽」表情
笑: 老婆竊聽我?那是愛我
阿傑是一家環保協會的工作人員,對於竊聽器,他知道很多人在用,經常用於商業上謀取利益。對於妻子會不會購買竊聽器用在他身上,他笑稱,首先會想到老婆買竊聽器是愛他的表現,會自己尋找原因,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老婆才會這麼做。
怒: 竊聽美女? 很下三濫
張小姐是廣州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她認為竊聽器不論是用於商業還是私生活都是沒有道德的。兩個人在一起,用竊聽器就意味著沒有信任感。如果沒有了信任感,就沒有什麼可談的。用竊聽器的手段是很下三濫的。
憂: 商業竊聽?老闆很擔心
萬先生是深圳一家消毒公司的老闆,他認為竊聽器作為一種手段,來對付商業上的對手,達到一定的目的還是很有用。萬先生說,最近兩年來,他很納悶,自己最隱蔽的客戶都被別人找到,而且跟得很緊,懷疑是不是被人竊聽了。
律師說法
竊聽器材買賣都違法
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李軍律師表示,監聽器材屬於國家專控產品,有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生產銷售都是有限制性的,不能在市場上隨便出售,製造和販賣竊聽器材都屬於違法行為。根據《國家安全法》規定: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
非法使用要判坐監
李軍指出,中國《刑法》也規定,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對於非法使用竊聽器材盜竊其他單位或個人商業秘密的,依照《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須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非法使用竊聽器材侵害他人隱私、名譽權的,依照《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須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定罪看關聯性後果
「主要還是看關聯性的後果。」李軍說,如果有地下廠商大量生產銷售,就有可能會觸及刑法的非法經營罪;如果使用此設備侵犯了國家安全,就也可能觸及洩露國家機密罪;如果侵犯了別人的商業秘密,就觸犯了刑法商業秘密罪;如果侵犯了公民個人隱私,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或者司法救濟,要求賠償或者道歉,如造成嚴重後果,就有可能會追究刑事責任。
偵查部門也受約束
「偵查機關作為偵查手段使用並不違法,但不能濫用,應該受到約束。」李軍說,對於這種竊聽器材在市場上的氾濫,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應採取聯合執法的方式進行查處。
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千萬不要出於好奇等原因而聽信此類產品宣傳,以防上當或無意違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