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過台版『潛水鐘與蝴蝶』的莊馥華的【海天浪】後,這一次參與電影賞析討論的影片是正版的『潛水鐘與蝴蝶』這部電影。
簡介一下電影的內容:
一、 這部電影得到2007坎城最佳導演獎,是由法國暢銷小說改編。
《潛水鐘與蝴蝶》
作者:尚-多明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
二、 這部電影是以真實故事而拍成的電影。內容是這樣的:1995年44歲的尚多明尼克.鮑比原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突然腦幹中風,全身 癱 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經人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 寫下這本書,描寫自己生病後的心路歷程,在書出版後沒幾天,他就撒手人寰,但這本書出 現後,深深感動世人,而後被拍成電影。
這部電影讓很多人感動,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各有不同的感動,而我僅就屬於自己單純又自我的主觀感動來紀錄它。
我喜歡電影裡的這段話「如今在我看來,我這一生只是一連串的小失誤,不懂得珍愛的女人,不願意抓住的機會,放任溜走的快樂時光,一場已經知道結果,卻又贏不了的比賽,是我從前眼瞎耳聾,還是非要有一道不幸的光,才能照亮我真正的本質?」
電影由主角的視野(眼球所看到世界),攝影的手法不是唯美的畫面,卻常呈現失焦的狀態、影像模糊閃動..等等,看似干擾卻寓含深意,只有從主角尚的位置來看,才能感同身受。尚每一段回憶的畫面都有著灰色調的幽默與情感。
主角自喻自己就像潛水鐘一樣陷在深海底下,怎麼樣都無法掙脫。而想像與記憶就像是蝴蝶一樣飛翔不受拘束。
這部電影感動很多人,但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很多躲在潛水鐘裡的人,我沒有想要哭或是感到傷心,只是更清楚地了解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我想到自己就像去醫院探視尚的親友或是治療師一樣,在尚的眼瞳裡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凸圓的瞳孔裡,我是如何荒謬或可笑的存在。
主角尚說:想像與記憶讓他暫時脫離潛水鐘,而在一些腦中風的病人裡是什麼讓他們脫離無法動彈的軀殼,真正可怕的是「想像與記憶」,會讓人沈溺而無法自拔。
尚第一次跟治療師溝通時是說:他想死,甚至沒有病識感,在內心裡用嘲弄似的獨白面對眼前的難堪。尚的蝴蝶也許是出版社助理克蘿德或是他三個孩子、孩子的媽賽琳,抑是他深愛的現任女友… 但真正讓尚的蝴蝶真正鼓翅的只有尚他自己而已。
有人說電影裡親子間的親密的感情在尚幫他父親刮鬍子時流露無遺,甚至讓人感動,尚的父親還說如果讓他流血要告他。這一幕讓我感受的是「父親要告他」的既親密又信任的情感。在我工作裡,有個老母親說要告她的女兒,而女兒當場情緒失控,述說著家庭裡的親密的衝突與心結。
電影裡兒子與父親間的情感裡不用說一句話都很感人,而電話裡的寄出生日禮物的祝福,白髮人的傷痛與親子間的無法交談的言語,在電影裡的一幕幕呈現,感動了很多人。
在這裡我還看到了一個老父親的退化,在傷痛且無奈地面對現實的冷酷。 尚中風後,離婚的太太返回身邊照顧他,而中風前深愛的女友反而沒有出現。這不是前妻的愛較深而無私,也不是女友的無情,有時愛一個人的深淺不是距離可以衡量,只是面對的勇氣而已。
潛水鐘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在意氣風發的無法預料的逆境裡,在面臨瀕死的生命磨難裡,能選擇鼓動翅膀起飛的蝴蝶才是真正值得敬意的事。
像水手的船離開岸邊而眼光卻往著岸邊看;記憶愈來愈模糊,到最後變成灰燼…人生就是有很多的無奈及無法逆轉的現實。
在電影裡尚得知自己就像準植物人一樣,他說:是什麼植物?…是南瓜嗎?還是… 人如果能真的變成植物那就好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眼淚與心傷,而要成為一隻飛舞在眾株植物裡的蝴蝶,卻要有破繭而出的勇氣。
我不知道每一個潛水鐘是否都能找到一個出口,可以像蝴蝶一樣暫時掙脫痛苦。但我努力扮演一株希望有蝴蝶飛舞、授粉植物的農夫,期待被拘禁在厚重銅牆鐵壁的軀殼,在無法脫身的痛苦裡,願意找到自己心靈的蝴蝶而且還願意鼓動翅膀飛翔。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