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南市 07 ------ 東嶽殿
2009/04/26 10:33
瀏覽5,27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東嶽殿,俗稱「嶽帝廟」,主祀東嶽大帝。

    東嶽即是泰山,東嶽大帝職掌泰山,又稱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簡稱天齊王,另稱東嶽泰山神或泰山府君。

 

    相傳東嶽大帝就是職司泰山,權掌人間的福、祿、壽,懲惡罰奸,為陰陽十殿明王的首席,也是陰司地府的主神。

    由於東嶽大帝對作奸犯科、作惡多端的人都能明察秋毫、賞罰分明,因而深得民心,每逢十月初一的嶽帝誕辰,民間都虔誠膜拜,熱鬧慶祝。

 

    殿內另奉酆都大帝、十殿閻羅,另有牛頭馬面,鬼使神差分立兩旁。

    謝、范兩將軍、勾魂拘魄……等鬼卒栩栩如生,各色刑具樣樣皆備,幽冥陰森,氣氛肅穆,實有威赫警世之效。

由於高牆阻絕,光線不易射入,全廟充滿幽冥詭譎的氣氛,這是其他廟宇所少有的。

    廟中香火甚盛,法事頻繁,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參拜、問事、求法,一旁的偏房裡有紅、黑頭道士替人做解厄、祈福、會亡魂……等各種法事,堪稱全台之冠。

 

※創建與沿革            

 

    從臺灣府城隍廟對面巷子可直達民權路,左方便是「東嶽殿」。

 

    東嶽殿,又稱「東嶽廟」或「嶽帝廟」,主祀東嶽大帝,建於1673年〈明˙永曆27年或清˙康熙12年〉,主建人為鄭經。

 

    最早,東嶽殿只是一處建於東門圓環的草庵,後來鄭經將舊廟遷到今址,成為台灣最早的嶽帝廟,性質與城隍廟相近。

    由於具有守護地方的功能,所以很受到官方的重視,經常整修,清代中葉的東嶽殿已是三進雙護龍,外有鐘鼓樓的堂皇廟宇了。

 

    後經歷代重建、增建,至嘉慶年間才算具有完整的規模。

    日據後,數度拓寬道路,拆除了鐘鼓樓及前殿、三川門,廟門與石獅移到騎樓邊,正殿只好與道路緊緊相鄰。

    民國83年大肆整修,拆除了拜殿,廟門移至正殿前簷位置,門面豔麗,神像亦漆上新彩衣,但原貌已不復見。

 

    寺廟的原本建築主體為三進、兩廂、坐北朝南,目前只剩正殿及後殿仍維持舊貌。

    門前抱鼓石及柱礎為古物,門柱上有清乾隆時期的對聯,殿內現存文物頗多,如石刻、木雕、壁畫、樑枋畫……等均屬佳作。

    廟內保有的文物不少,石質的香爐、精雕細刻的木質神桌、彩繪壁畫及石柱楹聯……等,均為年代久遠的民間藝作。

    目前所保留的數幀匾額,都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

 

※古蹟級別            

 

˙國家三級古蹟

 

※主要建築與神明            

 

◎正殿

正殿主祀仁聖大帝〈東嶽大帝〉,陪祀功德司、牛將軍、七爺、速報司、馬將軍、八爺,以及彭祖、甘羅太子。

這裡的神像個個造型奇特,陰氣逼人,整個正殿氣氛陰森、凝重而肅殺,與陰間審判所之特質不謀而合。

 

◎地藏王殿

正殿與後殿間有天井,左右有過廊,天井緊連著地藏王殿,主祀地藏王菩薩,旁祀十殿閻羅。

 

◎後殿

後殿主祀酆都大帝,旁祀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觀音殿

    主祀觀世音菩薩,緊鄰的房間,為法師辦法事的地方,鑼鼓喧天,熱鬧中挾帶著陰森的氣息。

 

※特殊文物與景觀            

 

◎燒紙紥

    由於有紅頭道士在旁邊辦法事,驅邪解煞,免不了有許多人來此燒金紙,祈求神護鬼辟,奇怪的是,這裡常有焚燒紙紥物的習慣,增添不少詭譎的味道。

 

※鄰近的古蹟與景點            

 

˙府城隍廟

˙大人廟

˙延平郡王祠

˙臨夫人廟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廟址            

 

˙台南市民權路一段110

 

※官方網站            

 

˙http://culture.tncg.gov.tw/area8/Showpage01.php?id=39&Page=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台南寺廟走透透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