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寺廟走透透 01 ----- 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原為明˙寧靖王府第,建於明鄭時期。
主要建築為三進式廳堂,分為前殿、拜殿、正殿及後殿。
正殿所供奉的關聖帝君、周倉、關平,是清˙康熙年間的古物,上方懸掛咸豐皇帝所御賜的匾額——「萬世人極」。
殿後有觀音殿、西社、六合堂、月老祠,自成一格。
清代的府城,總共有五個詩社,都位於寺廟內,即「彌陀寺東社」、「法華寺南社」、「黃蘖寺北社」、「祀典武廟西社」,以及「奎樓書院中社」。
奎樓書院在現今的赤崁樓裡。
這五社為昔日府城詩人聚吟的詩社,也是府城重要的文藝中心。
現今位於祀典武廟裡的西社,早已沒有昔日的詩社作用,已改為專奉五文昌帝君的廳堂。
祀典武廟外有馬使爺廳,內奉馬使爺與赤兔馬。
一般的武廟,只有馬使爺與赤兔馬的塑像,多半設置在前庭,少數在殿內陪祀,甚少供奉在獨立的廳堂裡。
這是國家典祀級武廟才有的尊榮。
全盛時期的祀典武廟,和附近六條街的境廟組成「六合境」,在廟內設置「六合堂」,成為六合境辦事處以及全城冬防的指揮所。
日治後,為了打壓關聖帝君的忠義精神,日人特意將祀典武廟排除在官方祀典之內,漸漸喪失其重要性,成為純正的宗教信仰中心。
※創建與沿革
祀典武廟位於赤崁樓的正南方,俗稱《大關帝廟》,藉此和號稱《小關帝廟》的開基武廟作為區分。
又稱《武廟》,隸屬國家第一級古蹟。
西元1665年〈明˙永曆19年〉,鄭經興建府城四廟,即文廟、真武廟、明氏宗廟以及關帝廳。
這四座寺廟,也就是現今的孔廟、北極殿、大天后宮以及祀典武廟的前身,成為府城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寺廟,稱為府城四大官廟。
1690年〈康熙29年〉,台廈道王效宗重建關帝廳,將廟門改為南向,並擴大格局,大致抵定現今祀典武廟的格局。
1725年〈雍正3年〉,清廷敕封關帝祖祭三代公爵,並製神牌供奉於後殿,奉旨每年春秋二祭,成為全省規模最大,也是唯一擁有祀典尊崇的武廟,和全台首學的祀典文廟並稱。
1906年〈光緒32年〉,再次進行大規模整修,遇永福路拓寬工程,被迫拆除寺廟的左外牆與當廳。
1983年,祀典武廟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重新規劃整修,成為今日所見風貌。
武廟共分三進,為拜殿、主殿與三代廳,後進則是觀音殿、西社、月老祠與六合堂所在的小花園,各自供奉五文昌帝君、月下老人與火德星君,其中的西社與六合堂,乃是昔日文人吟風弄月及南管樂的演練場所。
六和堂的庭園裡,種有一株明˙寧靖王所手植的百年古梅,平常則有 「南管振聲社」及「北音研究社」二社的活動,週一、週六都有練唱,此時到來,可以聆聽到南管的練唱。
※古蹟級別
˙國家第一級古蹟
※主要建築與神明
前殿與後殿,均採燕尾翹脊硬山屋頂,前殿後及後殿前都有拜殿。
正殿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擔歇山屋頂,拜殿採馬背歇山屋頂,都極具特色,拜殿與正殿間有天井,置有關聖帝君的青龍偃月刀。
˙正殿,主祀
˙三代廳,主祀
˙觀音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陪祀十八尊者。
˙三官殿,主祀三官大帝。
˙西社,主祀五
福。
˙月老祠,主祀月下老人,內設姻緣榜,未婚男女都會來此求取姻緣線,希望姻緣早日出現,是未婚男女的最愛。
˙六和堂,內祀火德星君。
※特殊文物與景觀
˙正門門板〈中門門板為72顆門釘,側門則為54顆。〉
˙符紙〈張貼在正殿的樑柱上,十分罕見。〉
˙青龍偃月刀〈置於正殿前方的天井內,請勿隨便觸摸。〉
˙皇牆石碑〈位於正門入口的牆壁上,代表著國家級的祀典寺廟。〉
˙傳神觀世音
位於觀音殿,眼神會隨著參拜者的走向而移動,頗為珍奇,係台灣知府蔣元樞於乾隆42年〈1777年〉,請名家雕塑而成,共有3尊,其他2尊在大天后宮與開基天后宮內。
˙匾額
多不勝數,以台澎丘道楊廷理於乾隆59年〈1791年〉所題的「大丈夫」匾額最為有名,懸掛在關聖帝君正對面,是為府城名匾。
※鄰近的景點
˙赤崁樓
˙祀典大天后宮
˙馬使爺廳
˙開基靈佑宮
˙開基武廟
˙萬福庵〈照壁〉與陳家古宅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廟址
˙台南市永福路2段229號
※官方網站
http://www.tnta.org.tw/2005/?action=fhsi&subaction=culture&FHSC=9&sn=103
- 2樓. vivi2018/01/22 20:53
1. 奎樓書院不在赤崁樓 舊稱奎光閣
2. 赤崁樓的二樓文昌閣 供奉魁星爺
原址何處尋? 古籍有蹤跡 文人重魁星 踢斗占鰲頭
- 1樓. 路人2010/06/27 16:19回應文章: 台南 01 ----- 祀典武廟
是「六和堂」,非「六合堂」。
管理「六和境」,非「六合境」。
六和堂是內郊六條街公所的勢力核心,六合境是府城東南方的聯境,主廟是開山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