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白化症 Albinism
2009/09/24 14:45
瀏覽10,07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白化症 Albinism

白化症是一群的遺傳疾病總稱,病因主要是細胞將酪胺酸(tyrosine)轉化成黑色素(melanin)的過程中,出現代謝缺損,導致黑色素製造不足或完全缺乏。白化症的發生機率約為兩萬分之ㄧ,病症以眼睛及皮膚為主:在眼睛主要為視力模糊、畏光、眼球震顫、視小凹發育不良、及視神經纖維接連錯誤等;在皮膚則因為黑色素減少,容易被陽光曬傷及發生皮膚癌。

黑色素主要存在於身體表層細胞中,可吸收紫外線,以阻絕強光的傷害;因此正常人照射過多的陽光時皮膚會變黑。眼睛內的黑色素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兩處來源:神經外胚層細胞及神經脊細胞;此類細胞將酪胺酸轉化成黑色素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蛋白酶,而最終形成的黑色素有兩種型式:棕黑色的真黑色素(eumelanin)及紅棕色的類黑色素(pheomelanin),但不論是何種黑色素,對眼睛組織的發育都相當重要,尤其是網膜視小凹及視神經。

傳統上白化症可分為兩大類:眼球皮膚白化症(oculocutaneous albinism;皮膚、毛髮、及眼球的黑色素不足或是缺乏)及眼球白化症(ocular albinism;主要的黑色素異常變化出現於眼球)。近年由於分子生物學的長足進步,目前已依據基因的不同將白化症再加重新分類。

眼球皮膚白化症可分為:
第一型:因為第11對染色體的酪胺酸酶(tyrosinase)基因異常;又可分為三種亞型。
第二型:因為第15對染色體的P蛋白(可能為黑色素顆粒的膜蛋白)基因異常;為白化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型態。
第三型:因為第9對染色體的酪胺酸酶相關蛋白酶基因異常。

眼球白化症可分為:
第一型:X染色體隱性遺傳;男性可發生病症,女性僅為攜帶者。
第二型: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異常不明。

白化症與許多罕見遺傳疾病相關:與第二型眼球皮膚白化症相關的疾病包括普拉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及安琪曼氏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與第一型眼球白化症相關的疾病包括X相關鱗癬(X-linked ichthyosis)、 卡門氏症候群(Kallmann syndrome)、X相關隱性點狀軟骨發育不良(X-linked recessive 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晚發型感音神經聽障(late-onset sensorineural deafness)、及小眼球併線狀皮膚缺損(microphthalmia and linear skin defects)等。

可出現類似白化症現象的疾病還包括:赫門斯基-布德拉克氏症候群(Hermansky-Pudlak syndrome;在波多黎各人較常出現的多種基因異常所造成的眼球皮膚白化症狀、凝血異常、及細胞蠟樣堆積異常)及薛迪克-東氏症候群(Chediak-Higashi syndrome;溶小體運送調節蛋白基因異常所造成的皮膚白化症狀及免疫異常)。

白化症對眼睛的影響主要在於:
一、視神經交叉處的神經纖維交叉異常:正常只有約45%的神經纖維會交叉,但在白化症的患者幾乎全部都交叉,結果造成立體感的降低。
二、畏光及視力模糊:虹膜及視網膜的黑色素不足,導致過量光線進入眼球,散射增加所造成。
三、視網膜視小凹發育不良:原因不明,但為最主要造成視力下降的原因。
四、先天性眼球震顫:可在出生三個月內發生。
五、角膜上皮異常:若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角膜上皮損傷的機率極高。

白化症並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命期限,患者除了應該接受詳細的身體及基因篩檢外,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眼科主要是依據症狀作治療。

白化症的外觀及半透明虹膜圖片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austinchineseschool.org/class/advA/albinism.jpg
http://www.atlasophthalmology.com/atlasimg/1168895184572_low.jpg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眼睛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