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中風 Pituitary apoplexy
腦下垂體中風,有別於一般的腦中風,特指因腦下垂體腫瘤,發生出血栓塞或壞死,結果導至腦內壓力陡昇,所造成的急性臨床神經症狀;包括頭痛、眼睛症狀、精神異常、及內分泌失調等。
腦下垂體(又稱腦下腺;pituitary gland)位於大腦底部正中,蝶骨(sphenoid bone)的蝶鞍(sella turcica)內,視覺神經系細統的視交叉(optic chiasma)位於其正上方,兩側為海綿狀靜脈竇(cavernous sinus)所包圍。腦下垂體由腦下垂體莖的血管系統所灌注,因此當腦下垂體發生腫瘤且逐漸擴大時,一旦壓迫到腦下垂體莖的血管,可導致急性的腦下垂體及腫瘤的缺血壞死,造成腦下垂體中風;一般最常見的腫瘤是腦下垂體腺瘤(pituitary adenoma),因此而發生腦下垂體中風的機會約為10%。腦下垂體中風也可以被頭部外傷、懷孕(產後席恩氏症候群;Sheehan syndrome )、內分泌藥物檢驗或治療(肢端巨大症及庫欣氏症候群)、腦下垂體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所引發。
腦下垂體中風較常發生於中年男性,主要症狀是:
一、頭痛(95%):可能是因為牽扯到硬腦膜或是壓迫到三叉神經所導致,一般痛點位於眼眶後部。
二、噁心嘔吐(69%):可能是刺激腦膜或是腦壓升高所造成。
三、視力模糊(52%):由於腫瘤向上壓迫到視交叉、視束、或視神經所造成。
四、視野缺損(64%):壓迫到視交叉所造成的典型視野缺損為,兩眼的顳側上半部視野缺損;壓迫到視束的機會較少,可造成兩眼的對側視野半盲;壓迫到視神經更為少見,可造成單眼視力模糊、中心視野盲點、及眼睛轉動時疼痛。
五、眼肌麻痺(78%):由於腫瘤向外壓迫到海綿狀靜脈竇,使得通過其中的第三對、第四對、或第六對顱神經受損;其中以第三對顱神經(動眼神經)麻痺最容易發生,可出現眼瞼下垂、瞳孔放大、及眼球轉向外、向下的病症;第四對顱神經(滑車神經)麻痺,可發生垂直複視現象;第六對顱神經(外展神經)麻痺,可發生水平複視現象。
六、其他症狀:如三叉神經麻痺、交感神經麻痺(霍納氏症候群)、類腦膜炎症狀(meningismus)、神志不清、昏迷、內分泌異常等。
腦下垂體中風除需針對急性症狀治療外,當確定病因後,需考慮實施外科手術移除腦下腺腫瘤。
腦下垂體的位置圖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academic.kellogg.cc.mi.us/herbrandsonc/bio201_McKinley/f20-4_pituitary_gland_c.jpg
http://www.rickrichards.com/chakras/pituitary_brain2a.jpg
腫瘤壓迫到視覺神經不同位置所造成的視野缺損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brown.edu/Research/Memlab/py47/diagrams/visual-field-defects.jpg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