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櫻紅日 - (2009.02.08五峰鄉 花園部落賞花行 Part1)
2013/10/13 21:34
瀏覽1,25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五峰鄉 花園部落、羅山林道賞花行 Part1

賞花行程衛星空照圖
花園部落 (花園村)→羅山林道北線→羅山部落 (竹林村)→上坪
07:30 台北車站
09:16 竹東鎮上瑞社區休息
09:44 花園部落前的竹63竹「羅山道路」3K處下車賞櫻
10:10 五峰鄉花園國小
10:07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梅后蔓教會禮拜堂
10:13 基督教長老教會「改革宗」花園教會禮拜堂
11:11 「羅山林道」北線的水源處下車健行
11:27 油羅山登山口
12:01 中午回水源處吃大鍋麵
13:32 由上往下散步到羅山林道上的林務局羅山分站
13:57 驅車到羅山部落羅山派出所
14:05 花園國小竹林分校
14:33 巴燕山莊門口下車賞櫻
15:19 上瑞社區中央寮親水步道
15:31 上坪中央寮溪的石拱糯米橋
15:34 瑞峰步道
15:41 上坪的客家夥房屋
14:47 上坪植物園
15:51 瑞峰國小
16:08 上坪有機蔬果集貨場
16:54 佳味包子(新竹縣竹東鎮安東路3號)

花園部落前的竹63線3k處
發現成排山櫻花
趕緊下車賞櫻

原來是八重櫻

五峰鄉花園村的
花園國小
花園村位於新竹縣五峰鄉,如由竹東出發,沿著122線道往清泉方向走,在五峰鄉公所前大約2km處左轉五峰大橋進入竹63線,進入後3.5km即到達花園村。
五峰鄉花園村由泰雅族四個部落所形成的村落,起源傳說多以大霸尖山為發源地。依據村民訪談的結果,泰雅族村民祖先是由花園、天湖原居住者及尖石鄉梅花村、油羅山區遷徙而來。賽夏族村民的祖先則自大隘村、橫山鄉遷進。日據時代實施理藩政策,於花園村設置警備駐在所。民國35年五峰鄉設立,花園村成為五峰鄉管轄區四村之一。

花園部落 (花園村)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梅后蔓教會禮拜堂

梅后蔓教會禮拜堂

從梅后蔓教會傳出原住民
美妙的詩歌
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泰雅部落,因為置身於山林之中,得以阻拒文明世界的污染,至今整個部落仍然維持非常素樸的原住民容顏。然而,花園村卻是一個組成份子十分複雜的「移民村」,據說日本殖民時代為了統治的需求,將附近的不同部落的泰雅人遷居於此,形成彼此之間微妙的制衡關係,至今在小小的花園村竟然有六個不同的教會組織。
花園,是戰後才命名的新地名,當地泰雅人舊稱「梅后蔓(Meihoman)」,意思是很多部落、家族、支派聚集的所在,有讓她興旺的意思。

花園部落 (花園村)
山櫻花正開
「花園村」的村名由來為何? 早期花園村尚未開墾時,有些原住民自今日的尖石鄉梅花村(原住民稱大梅花村)遷徙到目前的花園村,定居下來後就用「小梅花村」做稱呼。當時的時代除了開墾種旱稻之外,很值錢的東西只有蓪草心,可製作保力龍其他產品,所以原住民大量種植蓪草,到了開花季節滿山皆是金黃色蓪草花。有一天客家人上山來買蓪草心,看到滿山都是花,因而取名該地為「花草園」。由於不同族群對花園村有不同的稱呼,民國35年五峰鄉設置後,為表現具代表性的名稱,遂將「花草園」中間的草字移除,而成為現今的「花園」。

花園部落的另一個教堂屬於
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
基督信仰有三大宗派 - 基督教(俗稱新教)、天主教、東正教。而基督教(新教)又有六大主流宗派:
A。路德宗(信義宗)
B。改革宗(歸正宗,長老宗,長老會)
C。安立甘宗(聖公宗,聖公會)
D。公理宗
E。浸禮宗(浸信會)
F。衛斯理宗(循道宗,衛理公會)
A。路德宗(信義宗)
B。改革宗(歸正宗,長老宗,長老會)
C。安立甘宗(聖公宗,聖公會)
D。公理宗
E。浸禮宗(浸信會)
F。衛斯理宗(循道宗,衛理公會)

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
花園教會


花園教會
基督教(新教)雖然宗派眾多,但究其源流,多屬路德宗、加爾文宗、聖公宗、公理宗、浸禮宗和衛斯理宗。它們的教義、組織制度和禮儀在歷史上曾成為新教之主流,且至今信徒眾多,影響深遠,在西方,稱之為主流宗派。

離開花園部落驅車往
羅山林道北線
羅山林道屬於雪山山脈的石鹿大山-李棟山主支陵山區,於內灣、根本地區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山區中蜿延,當年為伐木用的林道。從油羅山的東峰登山口開始,約二公里路程即分為南、北兩線。北線繞過油羅山北側,向東蜿延,終點於霞山東北方山腰處。南線開始是繞著麥巴來溪河谷的,接到麥巴來山山區(路上有麥巴來山登山口)。之後,又經過霞喀羅大山山區到高橋,再向西經石鹿、松本,最後可以接到清泉。

山友們在羅山林道北線的水源處下車
開始散步
羅山林道北線全長約15k,海拔介於930~1480m之間,屬於中海拔林道。
早期卡車運材的路線被稱為「卡車道」,其後為林業經營需要均以「林道」稱之。今日除了林業經營管理保林、育林工作需要使用林道外,林業經營各項工作的推廣與林道均有相當大的關係。

羅山林道
已從伐木的經營功能
轉為生態旅遊的道路
由於林業的經營型態已由過去森林資源經營,轉換為多目標與永續利用之森林生態系經營,因此林道建設工作必須配合林業經營的需要加以調整改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民國71年結束伐木後已不再開闢林道。根據民國95年中的統計,目前現有的林道共83條,計有1,699公里,依其重要性可將其區分為「優先林道」、「次優先林道」以及「一般林道」。

羅山林道
被列為次優先林道
森林遊樂區聯外道路及通往造林中心區之林道為優先林道,共16條,計有306.5公里;其中為森林遊樂區聯外道路者有:東眼山、大鹿林道本線、達觀山、大雪山、八仙山、奧萬大、祝山、藤枝、宜專一線、翠峰等林道等。一般造林地及林地管理需要者列為次優先林道,如羅山林道等,共39條,計有987.48公里。其餘林班巡視等需要保持暢通者為一般林道,如水田林道等,共28條,計有405.02公里。
林道除了提供適度便捷的交通外,還有許多附加價值,包括:
一、促進森林育樂及旅遊觀光事業之發展;
二、提供森林經營管理及山區農產品運輸便捷交通;
三、改善山地鄉之交通,促進山村經濟發展。
林道除了提供適度便捷的交通外,還有許多附加價值,包括:
一、促進森林育樂及旅遊觀光事業之發展;
二、提供森林經營管理及山區農產品運輸便捷交通;
三、改善山地鄉之交通,促進山村經濟發展。

羅山林道北線看
五指山
(鏡頭拉近)
新竹五指山標高1,062公尺,主峰為中指峰,位於北埔、竹東、五峰三鄉鎮的交界,山峰連綿起伏,宛如五指,因而得名。自古以來,五指山即以山形險峙,氣勢雄壯而聞名,清代的《淡水廳志》將其列為全淡八景之一,號稱「指峰凌霄」,而又以「五指連雲」被為塹南八景。日據時期,五指山獲選為台灣十二名勝之一。五指山很受山友喜愛,被列為台灣小百岳,亦被入選為台灣百大名山。

羅山林道北線





羅山林道北線上的
油羅山登山口
登頂需要120分鐘
油羅山標高1,764公尺,山頂上為二等三角點,並有森林三角點以及盤石基石,其地理位置在新竹五峰鄉,五峰鄉屬於山岳森林地帶,峰巒重疊,鄉內東側有石加碌山、馬以哇來山,西側有大窩山、鳥嘴山、鵝公髻山等,而民有山矗立於中央。南面自東至西標高有二千五百公尺以上之高峰連立,展延至於西南端有鹿場大山(今己改稱樂山大山),五峰鄉之第一大山。北端有尖筆山及五指山。海拔由300公尺-2800公尺,境內野溪由鄉內石鹿與油羅山 發源於桃山相匯合貫通該鄉南北再與花園溪流經上坪與竹東頭前溪合流再經新竹舊港注入大海。



散步羅山林道
中午回來吃大鍋麵

吃飽往下走一段羅山林道
有助消化

回首羅山林道北線

羅山林道北線遠眺


羅山林道北線上的工寮

羅山林道北線遠眺

羅山林道北線的
山胡椒開花了
與一般胡椒的不同:在泰雅族語中稱為「馬告」的山胡椒,味道類似胡椒與薑的綜合,是原住民傳統調味食品,還可用來泡茶、入菜及提煉精油防治白蟻,具有高度經濟開發價值。

山胡椒的花

羅山林道北線看五指山

羅山林道北線的人造林

蜘蛛網上的水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