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大中至正」四字從未標明由何人所題,八十七歲書法家楊家麟稱說,卅年前,前故宮博物院長秦孝儀要找人寫「大中至正」,許多書法家齊聚一堂,後來因指定要歐陽詢體、不能落款、且當場就得寫,這工作才落在他頭上。
楊家麟說,沒筆沒墨,一人高的大字,他是用棍子、鐵絲綁麻繩沾紅土水寫成的。
很多民眾以為「大忠門」、「大孝門」是採歐陽詢的字帖,直讚寫得好,並質疑「大中至正」四字的功力明顯不如,「不知道誰寫的?」還有人懷疑是老蔣總統的墨寶;中正紀念堂的網頁、宣傳摺頁,也從未說明出處。
就在「大中至正」面臨被拆命運的前夕,幾個月不能安眠、且因白內障手術失敗、一眼失明的楊家麟舉行記者會,透露這段經過。
專擅歐陽詢體及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楊家麟說,要寫「大中至正」四字,是由秦孝儀定下的,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當時好多書法家都要來寫,先宣布要寫歐陽體,就走了一批人,後來說不能署名,又走了一批人,最後說,配合八卦時辰,得當場就寫,只剩下三個人,就是我和故宮前副院長江兆申及書法家丁翼。」楊家麟回憶道。
因趕著鑄銅字,現場沒筆沒墨,楊家麟先是把紙貼在立著的三夾板上,再用棍子、鐵絲綁著麻繩,沾紅土和水來寫,「重得拿不住,寫得一頭一臉,我衣服後來都扔了。」且紅土水一直往下流,連秦孝儀等人都幫著修,「因此,我寫得不太好。」
後來楊家麟再次應邀寫「大忠門」、「大孝門」,有時間用大毛筆好好地寫,「我是滿意的。」

●寶頂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數之「人」字形, 聚於寶頂,上與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
●雙重屋簷乃屬「複簷」,『複』音同『復』,表示著復興中華及光復大陸的遠大目標。
●寶頂採天壇寶藍琉璃瓦頂。牆壁為白色大理石,配上堂前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青天白日滿地紅色調。
●紀念堂之八角頂,與國家劇院之撫殿頂、音樂廳之歇山頂,成為三山並立之佈局。
●三個臺階象徵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體制根本。
●紀念堂建於三層寬廣基礎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
●紀念堂三面花崗石階梯皆為八十四階,為正面階梯加上通往大廳之五階共八十九階, 表示 蔣介石享年八十九歲,臺階正中間是封建宮殿建築的「御路」,上面為白色水泥原色之「國民黨黨徽」。





















黃景楨曾談到,在他心中,風箏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你可以把任何想要的東西都送上天空;他也將台灣的傳統、文化融入作品中,藉著風箏創作,傳達台灣另種藝術之美。
2002年,黃景楨在荷蘭國際風箏大賽中獲得首獎,也讓他決定要全心投入風箏的創作,到如,今他已完成兩千種風箏的設計,從平面的昆蟲,和鳥類造形、到需要有助手協助放飛的連結型風箏,他常常在好風吹起的河濱公園、白沙灣海邊試飛。
黃景楨的作品,也曾在紐約金融中心冬之花園展出成功。在紐約世界金融中心冬之花園(Winter Garden)舉行的「星空物語─黃景楨風箏展」,他呈現三百多支風箏,讓紐約客驚艷,紐約時報並以「他眼中的台灣在長線一端翱翔」(His Visions ofTaiwan Soar,FromaVery Long String)為題,報導他的作品。
返台後,去年他並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文空間展出較小規模的作品;擅長以空間說故事的黃景楨,呈現一個「夢幻之島」,島上人民用各種不同語言歡唱而歸,希望以自己展出,表達對「夢幻之島」的疼惜。



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重任,絕不中止!





這些獨特的船隻是由21或27塊木板接合而成,因此叫做拼板舟(達悟語為dadala),並非被大部分人所誤認的「獨木舟」。拼板舟是達悟族人在漁獵、運輸與交通上的重要工具,除了飛魚季期間的捕撈外,早期還未有環島公路時,這些船隻就成為平時到其他村落參加慶典或作客的交通工具,甚至用以載運大型建材或收成物品的運輸工具。





1947/2 | 二二八事件 |
1949/5 | 立法院通過《懲治叛亂條例》 |
/12 | 國民政府由廣州遷抵台北 |
1952/4 | 公佈《修正出版法》 |
1954/8 | 孫立人案爆發 |
1958/5 |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成立 |
/6 | 立法院通過《修正出版法》 |
1959/2 | 警總宣佈《山地管制辦法》 |
1960/9 | 雷震被起訴,軍法審判,《自由中國》停刊 |
1964/9 | 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涉嫌叛亂被捕 |
1966/2 | 公佈修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1969/12 | 增額立委、國代選舉(黨外選出黃信介、郭國基、洪炎秋三立委) |
1970/4 | 蔣經國在紐約遭黃文雄、鄭自才狙擊 |
1971/10 | 國府退出聯合國 |
1972/12 | 增額立委、國代選舉,省議員、縣市長改選 |
1973/7 | 美國停止軍援台灣,但仍持續售予武器 |
1975/4 | 蔣介石歿 |
1977 | 中壢事件 |
/7 | 胡德夫、楊弦等舉行「這一代的歌」演唱會 |
/8 | 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 |
/11 | 省議員就職典禮,林義雄、張賢東拒念誓詞及退席 |
1978/12 | 卡特宣佈1979正式中美建交,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無限期延長 |
1979/12 | 美麗島事件 |
1986/9 | 民主進步黨在圓山飯店宣佈成立,11月民進黨第一次大會,江鵬堅任主席 |
1987/7 | 宣佈解除戒嚴,實施國安法 |
/8 | 政治犯聯誼會宣佈「台灣獨立」主張 |
1988/1 | 解除報禁。蔣經國歿,李登輝接任總統 |
/5 | 520事件。農權會至立法院請願,台北爆發巷戰 |
1989/4 | 鄭南榕自焚,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 |
1990/5 | 李登輝提名郝柏村為行政院長,全學聯與社會團體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反軍人干政」抗爭 |
1991/5 | 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懲治叛亂條例》 |
1991/5 | 獨台會案(陳正然、廖偉程、王秀惠、林福銀) |
1991/9 | 一OO行動聯盟成立,以「反閱兵、廢惡法」做訴求。 |
1992/3 | 民進黨成立總統直選聯盟 |
/4 | 民進黨發動總統直選大遊行,反核四遊行 |
/5 | 教授在立法院前絕食反核四 修正<刑法100條>,釋放黃華、陳婉真、林永生等人 |
/7 | 裁撤警備總部 |
1996 | 總統直選 |
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就任,確立兩黨輪替民主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