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後山‧古道 - (2009.05.28大南澳越嶺古道)
2013/10/12 10:22
瀏覽1,23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

07:30 台北車站
08:54 豆腐岬
09:28 南方澳漁港
09:42 南天宮
09:48 進安宮
10:30 粉鳥林漁港
11:10 東澳灣海灘
11:47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北口發便當
12:15 出發
12:35 觀景台
14:42 大南澳越嶺段南口
14:53 朝陽社區天后宮
15:29 南澳溪出海口
16:45 神秘海岸海蝕洞
18:11 蘇澳清谷園餐廳
豆腐岬
「豆腐岬」是沿著海岸線與大山間有一處景致奇美的小海灣,豆腐岬的形成是由一陸連島和連島沙洲連貫而成的地形,又稱為沙頸岬,其地形呈孤狀,凹槽面向海洋,是台灣海灣中少見的奇特景觀,因狀似豆腐,故稱豆腐岬。
昭安宮前
的南方澳 第二漁港
龍舟賽
南方澳有三個漁港,分別為第一漁港、第二漁港及第三漁港,其中第一漁港就是日治時期所建的蘇澳港。南方澳第二漁港,即:內埤漁港,昔為一潟湖溼地地形,民國44年,開挖為漁港,乃稱為第二漁港。
第二漁港也稱作內埤漁港。建港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第一漁港不敷使用,內埤濕地的良好地形就被築成第二漁港,以停靠近海作業的大小船隻為主。每到下午三點至五點之間,近海船隻紛紛回港靠岸,港邊的南寧現撈魚市場即成為一般民眾主要購買漁獲的地方,熱鬧非凡,此處也是主要商業聚集地。
蘇澳鎮龍舟賽歷年都在南方澳3個漁港輪流舉行,由於每個漁港都有1座廟,第1漁港是南天宮、第2漁港是昭安宮、第3漁港是進安宮,祭祀部分就由3廟輪流擔任「主母廟」角色,以今年為例,競賽地點輪到第2漁港,「主母廟」就是昭安宮。
比賽分成男女混合、社男、社女共3組競賽,男女混合組計有蘇澳鎮民眾服務社、蘇澳區漁會、鎮公所隊、里長聯誼會、鴻毅志工隊等隊報名參加,社女組計有昭安社區女子A、B隊報名參加,社男組有鴻毅志工隊、南友隊等報名參加。
南天宮
南方澳居民以捕漁為主,靠靠海維生,1946年居民因感念媽祖顯靈相救,遂於1950年臘月採南式宮殿造型籌建南天宮 媽祖廟,1952年完成大殿,1956年(民國45年)11月18日全廟落成。成為居民信仰的生活中心。
今天適逢端午
粽子是應景的食物
進安宮
蘇澳進安宮位於蘇南公路告靠墊近南方澳 為新建的媽祖廟,大殿供俸湄洲媽祖聖像與湄洲媽祖之父母聖像。
廟內神像金碧輝煌,廟的外觀更是十分雄偉壯觀!這裡不像蘇澳南天宮盛名在外,卻有莊嚴肅穆的氛圍,倍增靈修清靜的境界。一樣的媽祖廟,更虔誠的膜拜,但求心靈的慰藉,精神上的寄託。
廟內神像金碧輝煌,廟的外觀更是十分雄偉壯觀!這裡不像蘇澳南天宮盛名在外,卻有莊嚴肅穆的氛圍,倍增靈修清靜的境界。一樣的媽祖廟,更虔誠的膜拜,但求心靈的慰藉,精神上的寄託。
粉鳥林漁港
位於東澳灣的
粉鳥林漁港
東澳灣北起烏巖角、南至烏石鼻,海灣狀似彎弧形,全長綿延約兩公里,弧線優美,其最南端的粉鳥林漁港,景致旖旎,充滿了寧靜純樸之美。觀賞整個東澳灣的壯麗,最佳地點應選在烏巖角上方的蘇花公路轉彎處,面向海洋,鳥瞰海灣,蔚藍海水、青翠山脈,構成一幅山連水,水連天的美景。每當白浪輕拍著金黃色沙灘,柔美恬靜的海岸線,真叫人留連忘返。
進入東澳,來到粉鳥林,會令人誤以為闖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讚嘆這個氣質脫俗的迷你漁村。『粉鳥林』昔時是野鴿群聚的天堂,鴿子台語稱『粉鳥』名稱即源此。粉鳥林漁港雖小卻出產有名的豆腐鯊,每年捕獲的數量全國之冠。漁港外海有定置網,魚類有旗魚、鯖魚、白帶魚、鯛魚...。粉鳥林漁港是釣客的天堂,生鮮魚貨的所在地。
進入東澳,來到粉鳥林,會令人誤以為闖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讚嘆這個氣質脫俗的迷你漁村。『粉鳥林』昔時是野鴿群聚的天堂,鴿子台語稱『粉鳥』名稱即源此。粉鳥林漁港雖小卻出產有名的豆腐鯊,每年捕獲的數量全國之冠。漁港外海有定置網,魚類有旗魚、鯖魚、白帶魚、鯛魚...。粉鳥林漁港是釣客的天堂,生鮮魚貨的所在地。
東澳灣
粉鳥林漁港
新澳隧道
從蘇澳出發的第一座隧道,位於東澳和南澳之間,南北向車道是分開的,北上的叫南澳隧道,南下的叫新澳隧道,
羅東林區管理處自然步道系統繼陸續完成林美石磐步道、新寮瀑布 步道等區域步道後,又開始進行第一條國家步道「蘇花古道」整建。這條臺灣最北的國家級步道,過去是清朝時期運輸要道,現在經過完善的資源調查,羅東林管處已進行規劃並整建古道的南澳越嶺路段,步道路線以南澳朝陽社區為步道系統轉運站,並設計大、小循環二條路線。小循環路線將從舊蘇花公路路口,即現在的省道台9線127公里處進入,銜接娜娘仔崎及酒保路後回到朝陽社區天后宮後方,全長2.2公里。大循環路線,則由新澳隧道入口旁邊進入,翻越大南澳嶺,銜接娜娘仔崎及酒保路回到朝陽社區,沿途可俯瞰東澳、東澳灣、烏石鼻等美麗景致,全長約6公里。
羅東林區管理處此次的步道整建,全採生態工程施作,完工後並以推動生態旅遊及無痕山林運動為主。未來將規劃實施預約制度與總量管制,除以接駁車接送往返朝陽社區與登山口,沿途並規劃安排解說導覽,如此既可避免登山口區域的設施過度擴張,亦能提升生態旅遊的品質,維護古道的原貌。蘇花古道在朝陽社區配合蘇花古道的管理與維護合作機制之下,未來將能成為國家步道的重要經營典範。
羅東林區管理處自然步道系統計畫,導入了無痕山林運動的理念,積極推廣七大準則:一、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二、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三、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四、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五、將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六、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七、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透過無痕山林的實踐,讓我們一同守護這塊美好的土地!
羅東林區管理處此次的步道整建,全採生態工程施作,完工後並以推動生態旅遊及無痕山林運動為主。未來將規劃實施預約制度與總量管制,除以接駁車接送往返朝陽社區與登山口,沿途並規劃安排解說導覽,如此既可避免登山口區域的設施過度擴張,亦能提升生態旅遊的品質,維護古道的原貌。蘇花古道在朝陽社區配合蘇花古道的管理與維護合作機制之下,未來將能成為國家步道的重要經營典範。
羅東林區管理處自然步道系統計畫,導入了無痕山林運動的理念,積極推廣七大準則:一、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二、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三、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四、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五、將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六、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七、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透過無痕山林的實踐,讓我們一同守護這塊美好的土地!
烏石鼻雷達站戰備道
在蘇花古道未建立之前,為朝陽居民往返蘇澳之間的一條路徑。日據時代雖有較平緩的蘇花林海道可走,但當時走私的私鹽及私酒酒的商販,為了躲避追緝仍然走這一條路線,故又稱"酒保路"古道,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步道約是從東澳與南澳之間的新澳隧道循著南澳嶺的稜線越過南澳嶺然後下到南澳朝陽里的天后宮後方,全長約4公里,循蘇花公路舊路轉通往軍營的道路到大南澳越嶺段北口起登。

烏石鼻雷達站戰備道
大南澳越嶺段
蘇花古道
羅東林區管理處自然步道系統繼陸續完成林美石磐步道、新寮瀑布步道等區域步道後,又開始進行第一條國家步道「蘇花古道」整建。這條臺灣最北的國家級步道,過去是清朝時期運輸要道,現在經過完善的資源調查,羅東林管處已進行規劃並整建古道的南澳越嶺路段,步道路線以南澳朝陽社區為步道系統轉運站,並設計大、小循環二條路線。小循環路線將從舊蘇花公路路口,即現在的省道台9線127公里處進入,銜接娜娘仔崎及酒保路後回到朝陽社區天后宮後方,全長2.2公里。大循環路線,則由新澳隧道入口旁邊進入,翻越大南澳嶺,銜接娜娘仔崎及酒保路回到朝陽社區,沿途可俯瞰東澳、東澳灣、烏石鼻等美麗景致,全長約6公里。
烏石鼻雷達站戰備道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北口
蘇花古道是聯絡蘇澳與花蓮之間最早的一條官道,建造於清朝同治13年(1874)。由於發生「牡丹社事件」,日本出兵台灣,促使清廷改變改策,轉而積極進行「開山撫番」。同治13年,清廷派遣官兵同時修築北、中、南三路,通往台灣的後山(花蓮及台東)。
當時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領兵營,負責開闢北路,北起蘇澳,南至花蓮港北岸,長約二百里。短短數月即闢建完成,僅是寬約三尺,能容步卒行軍的山路而已。
北路完工後,由於沿途原住民部落的反抗,難以維繫,因此約一年多就陷於荒廢的狀態。後來官府試圖重修,但始終難以為繼。直到日據時代,曾整修這條舊路,稱為「大南澳路」;後來闢建為道路以供車輛行駛,於昭和7年(1932)完工,命名為「臨海道路」,即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
蘇花古道距今一百三十餘年,當年就已陷於荒廢,又歷經百年歲月滄桑,舊跡早已煙滅難尋。近年來,政府委託學者調查,勉強找出其中的三段舊路,整建為國家步道,既可以見證蘇花道路的開拓史,又可提供民眾做為登山休閒的用途。「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即是其中的一段。
大南澳越嶺段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北口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眺望
烏石鼻雷達站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
裂羽天南星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南側登山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