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起飛的那二、三十年,或三、四十年,也是台灣娛樂界綻放光芒的年代。那時,一向生活在中部的,習慣了聽文夏、洪一峰、陳芬蘭等台語歌王歌后的鄉下人到了台北求學或工作,馬上受到文化的衝擊。
台北,人文薈萃,不是只講台語,也有客家話,更多的是國語。因為民國四、五十年時,隨老蔣來台的大陸人還是青壯年,他們主宰了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其後,外省第二代或來台時是嬰幼兒的外省人漸漸長大,一部份屬於比較基層的外省人第二代並沒有上輩的餘蔭,他們須靠自己的本領在這個島上求生存,吳靜嫻應該就是這樣的例子之一。
據說吳靜嫻讀過岡山中學,岡山是空軍機械學校及空軍通訊學校的所在地,那裡很多眷村小孩是可以想像的。我在空軍機械學校受分科教育時,每次營區舞會都來了很多眷村的女孩,很大方,邀舞從不拒絕。
學生時代,沒有什麼零用錢,但為了一圓對時髦的憧憬,常常省下一些飯錢到歌廳去聽歌。門票大約是 25 元上下,當時一個便當是四元,一個山東饅頭是一元,一碗豆漿也是一元。
印象中那時台北的歌廳都是唱國語歌曲,歌手外型雖是賣點,可都是全憑歌藝博得名聲的。後來歌廳漸漸流行到中南部,也不知曾幾何時,台語歌手也進了歌廳。到了民國六十幾年時,中部的歌廳出現了「秀」,就是增加了跳舞的混搭及主持人訪問藝人的「秀」,豬哥亮大概就是這個時期竄紅的。
早期的歌廳並不等於後來的「歌廳秀」或打進餐廳演出的「餐廳秀」,我的感覺是早期的,尤其是台北的歌廳的的確確是在拼歌藝的,後來的「歌廳秀」或「餐廳秀」變成搞笑的成份愈來愈大。等到第二代的年輕歌手出現時,這批第一代的歌手漸漸退出「歌壇」,現在還在舉辦個人演唱會的大概就費玉清了。
我很喜歡吳靜嫻的國語歌,例如這首《月滿西樓》。她那捲舌音,還有ㄩ(yu) 的音不是我們這些台灣郎能學起來的。
也許是這種心靈上的因素,我一直對外省人持有良好的印象,認為外省人確實比在地人還優秀。直到今天,吳靜嫻在台灣不只退出歌壇,也不再演戱了。她最膾炙人口的《星星知我心》也已經是 28 年前的事了,據說,吳現在在台北的社區大學教人唱歌。
看一下這則報導「吳靜嫻溫情復出 上海首唱之後歸故里」,遊子吟,葉落歸根,但我估計吳去大陸只是返鄉訪問,六七十年了,台灣才是她的家,真正的家。
PS: 音樂,我是外行。我差點被這首瓊瑤作詞、劉家昌作曲的台灣《月滿西樓》跟正牌的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滿西樓》搞迷糊了。大陸版的才是完整的《月滿西樓》的原文歌詞。比較一下:
2011-02-28 12:20 入選聯網首頁 - 城邦論壇 -> 人物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燉奶(冷眼看人生)2011/03/01 11:21火雞兄是空軍預官?
火雞兄空軍預官,而且同是補給專長?
小弟也曾經是。
未經修飾過的人性,與魔鬼何異!
燉奶 - 5樓. Norma2011/03/01 09:59Bravo
感謝分享;以前的名星有內涵有氣質又有實力;l現在的歌星很多都只要有喉嚨會出聲就可以當了. - 4樓. 獅子座的大腫瘤2011/03/01 00:13題外話
瓊瑤、劉家昌好像合作過一些歌曲,我知道還有庭院深深。 - 3樓.2011/02/28 10:26目前吳靜嫻在......
目前吳靜嫻在台北市萬華社區大學教卡啦OK班可惜我不住在台北,不然一定去參加拜師。五線譜早已忘光,現在從頭再學。 田園火雞 於 2011/02/28 10:27回覆 - 2樓. 蘇信2011/02/28 09:55六十二年我在岡山機校受訓了八個月!
六十二年我在岡山機校受訓了八個月!
這是所有預備役最長的,
射控雷達!
記得岡山的水質嗎?小便池裡都卡了厚厚一層層的石灰。我們那年還發生學員跟班長們打群架的事件。因為班長看我們這群預官(分科時是中士)不爽,多方刁難。後來如何解決我也忘了,因為我們只是過客,才三個月,我是補給。 田園火雞 於 2011/02/28 10:26回覆我只記得有一個班長叫程曉夢(女生的名字)的,他能夠倒背 26 個英文字母,大概是十六分音符那麼快。 田園火雞 於 2011/02/28 10:51回覆 - 1樓.2011/02/27 23:16支持你哦哦
谢谢分享,你也记得到我的部落格逛逛,帮我累积人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