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長痘痘的中藥方(轉載)
2011/11/22 17:59
瀏覽3,76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長痘痘的中藥方^^

有真人活命飲 & 清上防風湯

真人活命飲f
金銀花 15克、 陳皮 (去白)、 當歸 (酒洗)各5克、 防風 3克、 白芷 3克、 甘草節3克、貝母3克、 天花粉 3克、乳香3克(後下)、沒藥3克(後下)、皂刺1.5克、 穿山甲 (蛤粉炒)3片,用好酒(黃酒)一大碗煎服,善飲酒者,可多飲酒以助藥力。 金銀花 15克、 陳皮 (去白)、 當歸 (酒洗)各5克、 防風 3克、 白芷 3克、 甘草節3克、貝母3克、 天花粉 3克、乳香3克(後下)、沒藥3克(後下)、皂刺1.5克、 穿山甲 (蛤粉炒)3片,用好酒(黃酒)一大碗煎服,善飲酒者,可多飲酒以助藥力。 忌食酸物,因酸味收斂。忌食酸物,因酸味收斂。 現多改用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現多改用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此方又名仙方活命飲 。此方又名仙方活命飲 。 《 婦人良方 》和《 證治準繩 》均載此方,但用量與本方不同(銀花、 陳皮各9克,余藥皆為3克),且多赤芍 3克。 《 婦人良方 》和《 證治準繩 》均載此方,但用量與本方不同(銀花、 陳皮各9克,餘藥皆為3克),且多赤芍 3克。 《 醫方集解 》也載有本方,無赤芍 ,但金銀花為9克,余藥量同本方。 《 醫方集解 》也載有本方,無赤芍 ,但金銀花為9克,餘藥量同本方。本方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主治一切瘡癰腫毒初起,局部紅腫熱痛,全身微惡寒而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數有力。本方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主治一切瘡癰腫毒初起,局部紅腫熱痛,全身微惡寒而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數有力。

癰瘡腫毒多為經絡不和,營衛失調,熱毒壅結,氣血瘀滯所致。癰瘡腫毒多為經絡不和,營衛失調,熱毒壅結,氣血瘀滯所致。 治療須以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散瘀消腫、疏通經絡為法。治療須以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散瘀消腫、疏通經絡為法。 故方中以金銀花清熱解毒、癰瘡聖藥為主藥, 天花粉清熱降火, 白芷排膿消腫, 當歸活血行瘀, 陳皮理氣化濕, 防風宣肺疏肝,貝母消痰散結, 甘草化毒和中,共為輔藥;乳香調氣,托毒外出,沒藥散瘀消腫而定痛,以為佐藥; 穿山甲其性走竄,散癰消腫,皂刺辛散剽銳,潰壅破堅,二藥能貫穿經絡,引藥力直達病所,故以為使藥。故方中以金銀花清熱解毒、癰瘡聖藥為主藥, 天花粉清熱降火, 白芷排膿消腫, 當歸活血行瘀, 陳皮理氣化濕, 防風宣肺疏肝,貝母消痰散結, 甘草化毒和中,共為輔藥;乳香調氣,托毒外出,沒藥散瘀消腫而定痛,以為佐藥; 穿山甲其性走竄,散癰消腫,皂刺辛散剽銳,潰壅破堅,二藥能貫穿經絡,引藥力直達病所,故以為使藥。 加酒煎服是欲使其通行週身,增強散邪之力。加酒煎服是欲使其通行週身,增強散邪之力。

近人實驗研究證明,本方對乙型鏈球菌有高度抑製作用,對葡萄球菌也有很強的抑製作用,故現在臨床上常用它治療多種化膿性炎症,如蜂窩織炎、膿疱瘡、癤腫、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闌尾炎、深部膿腫等屬於熱毒壅結實證者。近人實驗研究證明,本方對乙型鏈球菌有高度抑製作用,對葡萄球菌也有很強的抑製作用,故現在臨床上常用它治療多種化膿性炎症,如蜂窩織炎、膿皰瘡、癤腫、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闌尾炎、深部膿腫等屬於熱毒壅結實證者。

本方適用於癰腫瘡毒初起尚未潰破之前。本方適用於癰腫瘡毒初起尚未潰破之前。 若已潰破出膿者忌服。若已潰破出膿者忌服。 陰證瘡疽不紅不痛者,忌用本方。陰證瘡疽不紅不痛者,忌用本方。

我在臨床上運用此方常收立竿見影之效。我在臨床上運用此方常收立竿見影之效。 藥品用量常比原方稍增大,並且多是隨證加減施用。藥品用量常比原方稍增大,並且多是隨證加減施用。 茲將個人運用此方的經驗體會介紹如下:茲將個人運用此方的經驗體會介紹如下:

(1)治乳癰初起:全瓜蔞 30~40克, 白芷 10克, 金銀花 15克,歸尾10克, 連翹 15克, 天花粉 12克,炙山甲6克, 皂角刺 5克,乳香3克,沒藥3克,浙貝5克, 蒲公英 30克,生草節3克, 防風 5克,水煎服。 (1)治乳癰初起:全瓜蔞 30~40克, 白芷 10克, 金銀花 15克,歸尾10克, 連翹 15克, 天花粉 12克,炙山甲6克, 皂角刺 5克,乳香3克,沒藥3克,浙貝5克, 蒲公英 30克,生草節3克, 防風 5克,水煎服。 能消腫止痛,使癰結漸漸消散吸收。能消腫止痛,使癰結漸漸消散吸收。

(2)治乳蛾紅腫、寒熱疼痛(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金銀花 15~20克,歸尾6克, 浙貝母 10克、 天花粉 15克、皂刺3克、炙山甲5克,乳香、沒藥各3克, 玄參 20克, 射干 10克, 錦燈籠 9克, 黃芩 10克, 牛蒡子 10克, 防風 9克。 (2)治乳蛾紅腫、寒熱疼痛(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金銀花 15~20克,歸尾6克, 浙貝母 10克、 天花粉 15克、皂刺3克、炙山甲5克,乳香、沒藥各3克, 玄參 20克, 射干 10克, 錦燈籠 9克, 黃芩 10克, 牛蒡子 10克, 防風 9克。 有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 9克、 薄荷 5克(後下)。有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 9克、 薄荷 5克(後下)。 兒童用量酌減。兒童用量酌減。

(3)治腸癰未潰期(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未化膿時): 金銀花 15~20克,歸尾6克, 赤芍 10克, 白芷 5克, 天花粉 12克, 連翹 15克, 防風 6克,乳香、沒藥各5克,炙山甲5克,生大黃 5~10克, 牡丹皮 10克, 桃仁 10克,冬瓜子12~15克,元明粉6~11克(分兩次沖服),水煎服。 (3)治腸癰未潰期(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未化膿時): 金銀花 15~20克,歸尾6克, 赤芍 10克, 白芷 5克, 天花粉 12克, 連翹 15克, 防風 6克,乳香、沒藥各5克,炙山甲5克,生大黃 5~10克, 牡丹皮 10克, 桃仁 10克,冬瓜子12~15克,元明粉6~11克(分兩次沖服),水煎服。 功能消腫散瘀,解毒除癰,通腑止痛,使腸癰消除。功能消腫散瘀,解毒除癰,通腑止痛,使腸癰消除。 若已化膿,可加重冬瓜子用量,再加生薏米 30克、 敗醬草 15~30克,去炙山甲。若已化膿,可加重冬瓜子用量,再加生薏米 30克、 敗醬草 15~30克,去炙山甲。 總之,在解毒化瘀的同時,必須使其大便通暢,瀉除毒熱,通則不痛,癰結消散。總之,在解毒化瘀的同時,必須使其大便通暢,瀉除毒熱,通則不痛,癰結消散。

(4)治無名腫毒初起,紅腫焮痛、憎寒發熱(包括西醫學的急性蜂窩織炎、癰、癤): 金銀花 12~15克, 陳皮 5克,歸尾6克, 赤芍 9克, 防風 6~9克, 白芷 6克,生甘草 5克, 天花粉 9克,制乳沒各5克, 皂刺 5克,炙山甲5克,炒黃芩 9克, 連翹 10克, 白殭蠶 6克, 紫花地丁 15~20克。 (4)治無名腫毒初起,紅腫焮痛、憎寒發熱(包括西醫學的急性蜂窩織炎、癰、癤): 金銀花 12~15克, 陳皮 5克,歸尾6克, 赤芍 9克, 防風 6~9克, 白芷 6克,生甘草 5克, 天花粉 9克,制乳沒各5克, 皂刺 5克,炙山甲5克,炒黃芩 9克, 連翹 10克, 白殭蠶 6克, 紫花地丁 15~20克。 水煎服。水煎服。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真人(仙方)活命飲是臨床常用的處方,無論瘡毒大小,或癰或癤,甚或皮膚經常易起小癤瘡,時發時愈,常年不斷者,均可隨證加減常能取效。真人(仙方)活命飲是臨床常用的處方,無論瘡毒大小,或癰或癤,甚或皮膚經常易起小癤瘡,時發時愈,常年不斷者,均可隨證加減常能取效。 一般對熱盛者常減去當歸 、 陳皮 、 白芷等辛溫藥,而加入蒲公英 、地丁、 連翹 、 黃芩 、 黃連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作用。一般對熱盛者常減去當歸 、 陳皮 、 白芷等辛溫藥,而加入蒲公英 、地丁、 連翹 、 黃芩 、 黃連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對舌苔厚膩,容易噁心,疼痛不甚劇者,可去乳香、沒藥。對舌苔厚膩,容易噁心,疼痛不甚劇者,可去乳香、沒藥。 對瘡癰等已化膿破潰者,須去掉皂刺、炙山甲。對瘡癰等已化膿破潰者,須去掉皂刺、炙山甲。 對腫毒僵硬紅腫不易消散者,可加白殭蠶6~9克、地丁15克、 莪術 3~5克。對腫毒僵硬紅腫不易消散者,可加白殭蠶6~9克、地丁15克、 莪朮 3~5克。 臨床上用本方時,常加連翹 10~15克、 紅花 9克、 赤芍 9~12克、炒黃芩 6~9克。臨床上用本方時,常加連翹 10~15克、 紅花 9克、 赤芍 9~12克、炒黃芩 6~9克。

本方與五味消毒飲 ( 銀花 10克, 野菊花 5克, 蒲公英 5克,紫背天葵子 5克, 紫花地丁 5克)比較,前者適用於瘍瘡癰毒初起兼見微惡寒而發熱,瘡癰之處紅腫熱痛,證屬熱邪壅遏不散而成瘡、癤、癰者;後者也為臨床治瘡癰常用之方,但主用於癰疔癤腫,紅腫熱痛,瘡形如粟,堅硬根深如鐵丁狀者。本方與五味消毒飲 ( 銀花 10克, 野菊花 5克, 蒲公英 5克,紫背天葵子 5克, 紫花地丁 5克)比較,前者適用於瘍瘡癰毒初起兼見微惡寒而發熱,瘡癰之處紅腫熱痛,證屬熱邪壅遏不散而成瘡、癤、癰者;後者也為臨床治瘡癰常用之方,但主用於癰疔癤腫,紅腫熱痛,瘡形如粟,堅硬根深如鐵丁狀者。 前者偏於宣散清熱,解毒化瘀,主治癰癤瘡毒;後者偏於解毒消疔,主治療毒癤瘡。前者偏於宣散清熱,解毒化瘀,主治癰癤瘡毒;後者偏於解毒消疔,主治療毒癤瘡。 我在臨床上用五味消毒飲時,常將用量加大,參考方如下: 金銀花 15~25克, 野菊花 10克, 蒲公英 15~25克,紫背天葵9克, 紫花地丁 15~25克,水煎服。我在臨床上用五味消毒飲時,常將用量加大,參考方如下: 金銀花 15~25克, 野菊花 10克, 蒲公英 15~25克,紫背天葵9克, 紫花地丁 15 ~25克,水煎服。

 i

《清上防風湯》

【出典】 萬病回春

【組成】 防風、連翹、白芷、桔梗、黃芩、川芎、黃連、荊芥、山梔、枳殼、薄荷、甘草

【功能】 清上焦熱,驅風解毒。

【主治】 治上焦熱盛,頭面瘡癤熱毒。

【臨床應用】

1,適用於血熱鬱滯、發瘡、中耳炎、齒齦炎、眼目充血、面皰、充血性面皰、頭部濕疹、酒糟鼻、結膜炎,顏面、頸部紅疹、頭部化膿性皮膚病等症。

2.本方能發散清解鬱滯於上焦部,尤其是顏面的熱,應用於實證面皰、發疹或充血紅赤,均可用此方。

【現代藥理】

1.解熱作用:〈荊芥、防風〉能剌激汗腺分泌,增加機體散熱。〈黃芩、黃連〉具有解熱之效。

2.調節血液循環:〈黃芩、黃連〉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山梔子〉能加強副交感神經中樞剌激,降低血壓。〈荊芥、防風〉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連翹〉具強心利尿作用。

3.抗菌消炎作用:〈黃芩、黃連、連翹〉具有廣泛抗菌功效,亦能抗流行性感冒病毒。〈連翹〉含大量「維他命 P 」,能加強毛細血管緻密度。〈川芎〉能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凝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山梔子〉對面部感染性炎症效果明顯。本方改善血液循環,發汗,利尿,使局部充血減輕,降低發炎。

【加減】

1.面皰膿不出:加〈薏苡仁〉。

2.大便不通:加〈大黃〉。

3.瘡瘍紅腫:合〈黃連解毒湯〉。

【用法】

飯後溫服或飯後冷服。

http://folkdoc.com/_free/cn_medicine/k10.htm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其他
自訂分類:營養&減肥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