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水災後, 進入災區救災之所見所想, 所憂,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可做為後續的借鏡
1. 衛生問題: 消毒工作只能噴灑乾的陸地, 而沒淹水地與泥濘地; 許多死魚, 死流浪動物,與發臭的家戶淹水(冰箱)食物, 衣物, 家庭排遺污水, 將可能造成人員二度傷害
2. 破堤補救與疏浚河床: 此次肇禍的主因固然是百年來超大雨量, 但防護一般豪雨量的林邊溪堤防多處潰堤, 若不加速修補速度, 再一次的豪雨勢必得再一次的淹水?原林邊溪河床深度, 原有至2-3米深, 因泥土淤積至只剩不到半米, 納水量縮小, 意謂著容納短暫暴雨能力縮減, 疏竣河床工作, 必須是待枯水期的重點工作!
3. 排水系統重傷: 水災沖入市區與建築的泥土, 除了多數變成乾的泥土被載走外, 其餘都被零星陣雨或(災民)清洗洗入了大小溝渠, 造成了二次傷害, 由上游到下游的溝渠排水能力減弱了, 因此市區的排水能力降低, 再稍大雨量, 即使堤防未垮, 市區就足夠再次淹水
4. 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 自小蔣到李前總統時代, 堤防越築越高(佳冬海平面現在是比海邊的土地高), 加多加大抽水到大海的抽水站, 卻只是遮掩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 地層下陷的事實, 佳冬沿海民房, 哪戶沒有加高? 昔日的一樓已成地下室, 這次88大水來, 二樓也成了地下室, 水退了, 請問泥土清是不清?
輔導遷村, 將養殖漁業轉型海水養殖, 或箱網養殖(如澎湖), 或分散到他鄉, 佳冬海邊這塊土地, 已經不能再抽地下水了, 讓他成為永久濕地, 成為生態樂園(如同鎮安到東港舊鐵道旁的長期淹水農田一樣), 當做88生態紀念專區, 改觀光產業, 與水共存的無煙囪產業...荷蘭人當年向海爭地, 現在有勇氣拆了堤防, 不也是體認到"人勝不了天, 只能順天"的事實?
照舊法解決方案, 只是燒更多的錢, 入少數人的荷包與土地吧?這與小林村, 不也是類似的狀況?一個是土石流掩埋的風險, 一個是海水倒灌長期淹水的風險
全球暖化, 氣候異常, 超大豪大雨出現機率越來越高, 南極與格陵蘭溶冰造成海面上升, 將數十年內出現...難道我們只能用舊思維阻擋+增加抽水來解決問題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