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7自由時報/編譯林翠儀特稿
在出版業一片不景氣的聲浪中,日本雜誌界靠著「附錄」找到商機。「附錄」指的是雜誌附的贈品,女性時尚雜誌不外是與時尚有關的衣物、飾品或美容彩妝用品,男性雜誌大都為DVD、CD-ROM等影音產品或軟體,衝著贈品買雜誌的人愈來愈多,「贈品」已有凌駕雜誌「正品」之勢,各出版社考慮的不再是雜誌的內容,而是附錄哪種贈品才會大賣。
在雜誌附錄上做出口碑的,就是出版「寶島」與「別冊寶島」等雜誌的「寶島社」。寶島社從2002年起,最先從男性雜誌「smart」開始,這本雜誌的讀者群,以10到20幾歲男性為主,走休閒時尚風,雜誌與運動鞋品牌NIKE與日本休閒成衣品牌SOPHNET合作,在市場上引起風潮。2004年寶島社擴大加贈附錄策略,旗下的7本時尚月刊(女性6本及男性1本),全都依讀者年齡層附錄各式贈品。附贈品的雜誌不但看起來「俗又大碗」,而且算是當時業界的創舉,突出度明顯壓過其他雜誌。
2005年寶島社再將觸角伸向名牌時尚商品,推出了半書半雜誌的「brand mook」,名牌雜誌書非定期出版,每期價格不一,約在1,000日圓(約合台幣371元)上下,今年夏天出的「Cher 09-10年秋冬時尚系列」附贈兩個Cher的手提袋,結果狂銷70萬本。今年11月再推出法國名牌「YSL」聖羅蘭的雜誌書,同樣附了一個繡有YSL商標的黑色提包,售價僅為1,300日圓(約合台幣482元),寶島社預估可以賣破100萬本。這些名牌包雖然不是出自原廠設計師之手,但因打著名牌商標,成了月刊或雜誌書的「另類限定品」,反而變成品牌愛好者收藏的標的物。
去年有一份針對20到40幾歲網友的調查顯示,有63.7%購買時尚雜誌的人,都是衝著附贈品而購買,最吸引他們購買的附贈品中,CD-ROM占了36.9%,包包或是化妝包占了17%,再來是文具用品、飾品、髮飾及襪子與內衣褲等。
作家憂心加速雜誌沒落
現在這股雜誌附錄風,已從時尚雜誌界吹向各個層面,包括成人雜誌附試看版AV光碟,青少年雜誌附贈文玩具與海報、電腦雜誌附試用軟體CD-ROM等,一位AV作家表示「附錄贈品就像毒品,有附就好賣」,大家拿到雜誌先看的不是內容而是贈品,惡性競爭下,是否會加速雜誌的沒落,實在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