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編輯的企劃力
2006/09/10 13:54
瀏覽4,191
迴響1
推薦1
引用0

文 / 蘇清霖

篩選書稿定位產品
以下我們透過編輯流程,看企劃編輯(主編)在整個編輯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一般而言,企劃編輯包含對書稿的篩選、產品的系列定位、決定包裝的表現方式,例如版面的整體感、文字的統一性、材料的適合性等等。而書稿的來源,大致來自:

一、報紙、雜誌上專欄、連載、小品等文章結集。
二、外文書。
三、作者投稿或出版公司向作者邀來的書稿。
四、因應市場需要自行編輯或委託外部企劃。
五、策略或理想著眼開展之書系。

主導編輯流程確保品質
在編輯流程中,企劃編輯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決定出版政策、編輯原則、各類圖書數量的比例,到有系統地規劃定位產品;所以編輯從選稿、分類、下題、編校、印製,都必須擁有主導權,方能確保產品品質。

當編輯進行選稿及決定何書應該以什麼型態(系列、類別)表現後,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審核、評估,其中較重要的是:該書內容適合閱讀的年齡層、特色、開本、頁數、價位、印刷條件、成本、市場競爭力,以及預估回收等等。通常這些意見也同時由各部門參與提供,以增其周延。

在書稿決定出版的同時,出版社必須和作者簽約(或版權代理公司),一般合約年限設定在5-10年有效,原則上以不少於3年為準。版稅約在10%-15%(國外翻譯書約在7%-10%);給付作者版稅方式:初版一次付清,再版則每半年結算一次。(也有買斷的情形,即以11元計算,如20萬字以20萬元付清書款。),預付一部分版稅目前每本約在800-1,000美元,較看好的外文書通常都需要在1,000美元以上;翻譯費則大約以每千字600元計。(附帶一提,與大陸往來的版稅給付標準約在6%-10%;買斷則以每千字6-10元美金計)

執行作業按部就班
完成選稿及簽約事項後,編輯即進入執行部分,也就是將書稿依開本、版型每頁字數,以及大小標題、內文字級數與字體標明,交由電腦排版公司處理(或美編);也可將上述版面設計雛形,先要求設計人員做成二、三種版型供參考。一般美術設計(外包公司)負責三次改樣及最後的輸清樣,計費標準每千用約120-150元,圖表依難易度另計,原則上一頁以兩頁計;時序進入20世紀後,由於各出版社圖書編輯製作皆朝電腦化作業:打字、排版或版型設計多在公司內完成,也使得電腦排版公司受到衝擊,小型電腦排版公司多半歇業,較大型公司則轉型為印前中心,將電腦排版服務延伸至製版、印刷等項目;外包個人工作室成為一種趨勢,價格則多半以出版公司的標準訂定。

然後編輯人員再將校樣發給校對人員一校、二校(一校通常要求原稿、原書與校稿對照);編輯人員則進行一校後的「對紅」,即將一校有誤部分確認排版公司是否改正,再發校對人員校樣,此為二校;三校原則上由作者親自校(無作者校則由編輯順讀一遍)。二校完成時,大約可算出整本書的總頁數,此時就應將封面所需各項資料,含書背、摺口、封底圖文,一併交回美術人員設計書的外包裝。

以上作業完成後,編輯就只剩下看藍圖的責任,此部分已不能有太多錯誤,編輯人員大都就拼版後的頁碼順序是否無誤,版面是否歪斜、缺漏及照相拼版過程可能造成的疏忽,進行查驗(如,掉字、髒點、版面歪斜等等)。


雜誌編輯手記(摘錄自《實之華》尾瀨朗◎繪著 / 尖端出版)

◎不管是周刊、月刊雜誌,定期刊物是有一定的截稿期限的,所以寫稿的工作,要有常常必須工作到深夜的打算!

◎成功的訪問是建築在如何抓住『就是用這些來寫』的靈感。

◎不少作者的工作來源,是在雜誌刊載的報導引起其他雜誌編輯部的注意。

◎「取材報告」,是指申請取材,得到對方的同意約定好日期、時間,並與攝影師、編輯配合調整行程表等。

◎預約採訪要有被拒絕的打算;有時候對方故意挑毛病,也要裝作是自己不對,這樣才能順利取得訪問。

◎採訪的對象若是個演員,必須要在事前調查那個人的一切資料,熟悉其演出的作品,了解她的嗜好。

◎採訪一個人,也許同一個問題她能給妳十個答案,但也有不管妳問什麼,她都用同樣一句話答妳的人,如何將對方引出,問想問的問題,關鍵在採訪者本身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的形成,是必須一句一句誠心誠意地表達出來,別人看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多餘的表面話要刪掉,堅持把文章修改到最好,加上自己真正想表達的事,寫完後心情是愉快的。

◎自由作家必須接觸各式各樣的題材和各種形態的出版社,接下委任工作後,就必須完成有關標題所有的文章:包括採訪、取材報告、文章、短評專欄等。

◎一個有經驗的自由作家會了解外面稿費的行情,當然有些出版社會直接告訴妳稿費多少,有些是轉帳匯入戶頭,許多作家有時稿費有沒有領、領多少都常弄不清楚。

◎作家和編輯有時是在同一條線上,有時會是對立的,要維持良好的關係,需要靠對彼此的尊重。

◎採訪的事前準備工作是很重要,對採訪作者的作品,必須在有限時間內讀完,雖然讀了不一定就能做好採訪工作,但就算只記住其中一小部分,有時也會很有幫助。

出版界該好好重新思考這樣的問題:「被閱讀的書就能繼續存在,不被閱讀的書就會消失」讀者為什麼放棄閱讀的意願?

◎作家的工作定義:其形態不一有評論家、新聞記者、寫作的人……從事作家這個行業,要弄清楚自己的善長和特性。

◎以下作為參考編輯與校對費雖非現況,但大致各出版社在評估計費上仍不離這些思維,費用當然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也會隨著編輯技術的提升與做法的差異而調整。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出版與編輯
迴響(1) :
1樓. 毛利蘭
2007/07/12 10:42
校對問題請教?

請問何謂「順讀」?

進行對紅及順讀時,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項?

謝謝!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