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品的定位,首先必須掌握產品規劃的六項基本要素:
1.符合出版社的方針。不同的出版社,須有各自不同的經營、服務理念,出書規劃須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出版方針。
A.在出版前有統一宗旨和體例,系列叢書的延展數量、書名、完成時間,事先也都有通盤計畫,然後按預定時間一本本出版,出版完畢,這套系列叢書的工程也告完成。
B.在出版前只確定宗旨和體例,數量的完成時間,事先並不嚴格規定,一本一本甚至無休止。
C.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即編者對一套書的宗旨、體例、數量、完成時間事先有一個大概計畫,但在執行過程中,可以根據作者、讀者、市場需求的現實情況,適當增減。
出版品一旦定位清楚,也就是確切掌握了規劃的基本要素,則須再經一連串調查、醞釀、分析、判斷、歸納等過程,具體做法大致可分為下列五項:
1.明確制訂規劃的重心,遵循出版方針時考慮到實現的可能性。
2.專業分工、各司所職,整體運作。
3.確實掌握圖書情報動態,主動收集整理,並進行調查分析。
4.根據已出書情況、出書方向、範圍、重點等進行再規劃並編製成冊。
5.最後透過較有系統的規劃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論證,再由公司內部依現況討論整理,最後由經營者決定方向,如此將使規劃更趨完善。而編輯企劃與產品在進行定位之際,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矛盾,互相牽制,此時應加以調整處理。如:
a.重點和一般:重點書要有足夠的數量,有重大學術或實用價值,要分布在各類圖書中,並安排在各個年度中,而一般圖書則應滿足讀者需要,照顧各種層次(包括讀者層與類型書)。
b.需要與可能:任何一個出版社,都不可能完全滿足讀者的全部需要,只能根據自己的力量,出版讀者可能最需要的一部分圖書。
c.數量和品質:出版應兼顧數量和品質的統一。沒有一定的出版數量,不能滿足各方面讀者的需要,也無法反映出版市場繁榮發達。沒有一定的品質要求,則會使出版品流於平庸低下。
d.系列書和非系列書:種類、層次、數量要安排均勻。
e.保密和宣傳:從整體上著眼,對於那些可能取得重大經濟效益而短時間可搶先出版的圖書,必須明確訂定保密規範;而屬於長遠出版計畫也需要求各相關部門嚴加保密;對外宣傳、使用何種媒體造勢、可配合及運用的資源,也都必須從整體來考量,如此在規劃與定位過程,方不致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