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認識出版社
2006/09/09 21:40
瀏覽10,55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出版到底是什麼樣貌,它的體制與組織運作又是如何進行?以下希望能透過較有系統的方式,逐一介紹一家出版公司到底在做些什麼?各上下游與橫向工作的協同角色又是如何被賦予任務,以及由於彼此間工作的差異性所延伸出來的文化特色。
以下將概要介紹一家出版公司的組織體制,以及各部門間的互動關係,其次再分析幾乎決定競爭市場成敗的幾個部分:一、編輯企畫與產品定位。二、印製作業與定價策略。三、活動策略與廣告行銷。四、發行技巧與市場調查。
以下依序介紹各部門之工作概要:
一、 總經理室:設助理秘書一名,處理公司與外界之溝通、聯繫,並為總經理安排各種行程,以及資料處理等等;而電腦室及版權人員各一名直接受總經理管理,除例行資料輸入與銷售分析報表的提供外,還必須設計、採購或修改軟硬體,服務各部門所需。
二、 編輯部:負責新書開發與審核,控制書籍質量品質(如校對)。通常不同系列之叢書會因產品差異而分成若干路線,各線設有主編(或執行編輯)、助理編輯(或責任編輯)各一人,處理書稿整理、編輯、校對、申報版稅、稿費等事宜;另一方面也進行產品之企劃和設計生產,以適合讀者的不同需要。部門內另配置一組美工人員三名,協助處理版型、封面設計及其他部門之美工設計(如廣告、海報之類);此外編輯部也有專人從事行政及資料蒐集整理。
三、 印務部:主要工作是負責編輯部的書籍成本預估,並負責將文稿完成的清樣,經由拼版、製版、印刷、裝訂完成交貨其間所有包裝的品管,也協助各部門一般性印刷品的印製;另一部分調節各線叢書出版、再版的工作時序。一般的中小型出版社並無此部門的編制,大都交由某一家印刷公司承接,也有一部分歸併在編輯部的管理內。)
四、 管理部:負責公司內人事資料管理、出勤考核、考績制度之規範;人力資源之調配與管理;並負擔總務、出納、採購等事務性工作。
五、 倉管部:擔任公司產品進出貨、配書、退書處理、存貨管理與盤點。大分為總倉、發行倉與回頭倉;大致上所有新書均先入總倉,待發書時再提交至發行倉配書出貨;回頭倉專責各直營店、總經銷商或各往來客戶退書之清點與整理。(此部門,在一般出版社都劃歸業務部管理,也有部分獨立為一單位,較小型出版社有委由外部專業倉儲管理,或直接委託總經銷商代為管理)
六、 財務部:主成本審核與財報製作、薪資核放、預算編列、資金調度與費用控管、損益表製作、收支管理等。(小型出版社大都是將管理與財務合為一個部門。)
七、 業務部:工作可分為新書徵訂、查補書、送書、催收帳款、呆帳處理、銷售調查與客戶維持、新通路開發;同時也負責劃撥、賒售、現批、海外進出口等各項業務工作。﹝有些出版社若採總經銷制,也有稱為『行銷部』、『發行部』,以產品說明推薦、通路服務及管理工作為主。﹞
八、 企劃部:主要負責產品活動企劃與推廣,釐訂廣告宣傳策略及行銷方式,並建立、維持媒體公共關係;另協助業務部推展各項書展工作或海外市場開發等等。﹝較小型出版社未設此部門,而改由編輯或業務兼任。﹞
*馬可孛羅文化:總編輯(兼總經理)、主編、責任編輯。
*時報出版:總編輯、副總編輯、主編、副主編、編輯、企劃。
*天下遠見出版:執行副總編輯、系列主編、系列副主編、資深編輯、責任編輯。*皇冠文化:出版統籌、編務統籌、企劃主編、出版策劃、編輯。
*大田出版:總編輯、主編、行政編輯。
【注】 雜誌社的編制:
一般國際中文版雜誌社月刊的編組是大多是依性質來規劃,也就是說內容全部是仰賴翻譯稿達70%-80%,則編輯人員會精簡控制在10-15人間;如果整本是自製需要的人手可能需要多到約20-30人,而這又跟出刊期有關,週刊的時間節奏快、製作單元數量多寡都會影響組織的規模,也就是說出般節奏愈短、新聞占比愈高,所需編採人員愈多。以上人員是不包含廣告AE和行政單位如會計、業務、總務等等。(最精簡的周刊編制應控制在30人以內)
a.編輯部39人﹝含攝影、美編、資料室、海外……﹞
b.廣告部15人﹝含廣告企劃、助理﹞
c.發行部18人﹝含客服、行銷企劃……﹞
d.管理部14人﹝含財務、資訊﹞
* 編輯部職務名稱有:(2002.3/745期《商業周刊》)
1. 總編輯、副總編輯、主筆、資深撰述、資深記者。
2.主編、資深編輯、編輯、資料編輯、海外特派員。
3. 圖片總監、攝影記者、圖片編輯、經研室。
4. 美編主任、美術編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