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資訊的流通,大家對於秦陵兵馬俑的外型樣貌不陌生,甚至在淡水的老街,也有軍士和將軍的兵馬俑展出。可是當我站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一號坑前,俯視眺望這幾千名真人大小,秦始皇的陪葬兵馬俑列出的陣式時,內心還是感到無比的震撼。而這坑還只是離秦始皇陵一公里多的外圍護陵的地下軍隊,還真難想像秦始皇陵實際的規模,以及所有埋藏在地下的寶藏。
除了於1974年三月時發現的一號坑之外,1976年三月和五月又再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
據導遊說,這些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仍然色彩鮮明,只是經過日光以及氧化作用,沒多久顏色即褪盡,成了現在的樣貌。也因為保護的技術仍未成熟,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決定對秦始皇陵全面開挖。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於1979年10月1日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 御手一名,車士兩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以秦兵真人大小為模樣,由工匠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但有八種常用臉型再做細部修改。所以看到的陶俑容貌各異,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道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來源於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據導遊說項羽的部隊進入咸陽之後,除了秦皇宮也燒了秦陵,將發現的兵馬俑打碎。這兵馬俑就有燒過的痕跡。
騎兵的馬尾和戰車的馬尾不同的地方是,戰車的馬尾是綁了個結,避免被拉扯。
二號坑規內的地板秦磚 清晰可見
這是二號坑平面布置示意圖
三號兵馬俑坑,1976年6 月發現。位於壹號俑坑的西端北側,南距壹號坑25米,東距二號俑坑120米。平面成凹字形,東西寬28.8米,南北寬24.57米,深5.2~5.4米,總面積約520平方米。此坑曾遭嚴重破壞,陶俑、陶馬和戰車殘破較甚,坑內發掘出戰車一乘,陶質武士俑68尊,青銅兵器34件。三號俑坑似為統帥一、二號兵馬俑的指揮部(古名軍幕)。
跪射俑
與立射俑一樣,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立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而跪射俑位於陣心。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髮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藝術中,有一點非常可貴,那就是他們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針腳被工匠細緻地刻畫出來,反映出極其嚴格的寫實精神,讓後世的觀看者從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濃郁的生活氣息。
中級軍吏俑 從身份上講低於將軍俑,有中級、下級之分。從外形上看,頭戴雙版長冠或單版長冠,身穿的甲衣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高級軍吏俑 俗稱將軍俑,在秦俑坑中數量極少,出土不足十件,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其共同特點是頭戴鶡冠,身材高大魁梧,氣質出眾超群,具有大將風度。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有花結裝飾,而鎧甲將軍俑的前胸、後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彩色花結,華麗多采,飄逸非凡,襯托其等級、身份,以及在軍中的威嚴。
立射俑 在秦俑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兵種,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身著輕裝戰袍,束髮挽髻,腰系革帶,腳登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此姿態正如《吳越春秋》上記載的「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兒,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勢,與文獻記載符合,說明秦始皇時代射擊的技藝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種動作已形成一套規範的模式,並為後世所承襲。
兩千年了 這些青銅的兵器,腐蝕極少,看起來依然鋒利,可見當時工藝的精湛。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陵銅車馬,結構之複雜,技藝之精湛是以往出土的任何青銅器都不能與之相比的。被稱為“青銅之冠”,一是它形體大,二是部件多,三是製作精,四是形象真。
兩乘銅車馬共重2.3噸,體積是著名的大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的10多倍。兩車零件加在一起共7000多個,介面近7500個,焊接口1000多個,帶紋介面300多個,連接工藝極其精巧複雜。
這樣複雜的銅車馬,是按照秦始皇生前乘輿縮小1/2的比例製造出來的。比例掌握得非常嚴格,從大的結構到細微末節處處體現著高度的寫實風格。做得完整、準確、嚴謹、細膩,使人從中領略到古人在尋求一個個最合適的制車資料時所表現出的高度智慧和在這種滴水不漏的設計中所表現的一絲不苟的精神。
銅車馬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多年,腐蝕深度卻不超過萬分之一毫米。在銅車馬的製作過種中,採用了鑄造、焊接、粘接、沖鑿、鏨刻、拋光、鑲嵌等多種方法。其中不少工藝是秦代工匠的首創。銅車馬不僅把青銅器與彩繪結合起來,而且成功地鑄造了銅俑、銅馬的形象,給複雜而精美的青銅器賦予了生命之感。
秦陵銅車馬以驚人的冶鑄工藝和製作技術,在中國以至世界冶金歷史和金屬工藝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the dreamer girl2013/09/30 13:34
看過這處皇陵的規模
更對秦始皇的一生的豐功偉業敬佩不已
他的確是位世界級不凡的奇才
在那樣紛亂的時代竟然有能力領先群雄一統天下
得天下後又實施了許多創舉來治理天下
連他的後事都規劃得如此之宏偉
稱得上是一位深謀遠慮的傑出領袖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佛羅倫斯- 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the dreamer girl 安好
秦始皇是中國的始皇帝,的確是不凡的奇才,傳奇的一生影響中國至巨,一直以來總是暴君的罵名不斷,其實也做過無數的事情,維基上的評價是這樣寫的….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展迎風 於 2013/10/02 10:55回覆 - 8樓. NJ過客2013/09/30 03:45
兵馬俑很令人震撼 也很佩服秦始皇
但人在怎麼厲害 也終歸於塵土
NJ過客 安好
秦始皇採中央集權行郡縣制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
對日後中國歷史的影響可說是廣泛而深遠
只是施行的苛政也害死了許多人
最後徐福還是沒能找到長生不老之藥
展迎風 於 2013/09/30 11:44回覆 - 7樓. 小余susan2013/09/28 23:39
壯觀之至
拍攝栩栩如生
令人驚嘆
- 6樓. 思于2013/09/28 23:03好有收穫
回到秦始皇時代
不知您賞完回去後
有無作噩夢?
- 5樓.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2013/09/28 04:00壯觀!
歷史的痕跡 歷歷在目
燦爛的文化 綿延不斷
偉哉,中華!
- 4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2013/09/27 16:37厲害
古代人真厲害
這麼精細的兵馬俑做得出來
保存得這麼好
真是不可思議
- 3樓. 竹子2013/09/27 16:32
真是太壯觀讓人嘆為觀止!
難怪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八大奇蹟!
- 2樓. the dreamer girl2013/09/27 12:28
太不可思議了
兩千多年前竟然能創造出這麼龐大的工程
我想這是世界上最宏偉的一座陵墓
不論秦始皇在歷史的評價如何
光是他所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足以揚名環宇
這是一座屬於所有華人引以為傲的歷史遺產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佛羅倫斯- 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the dreamer girl 安好
據史記紀載以及目前探測的結果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宏偉的皇帝陵墓
外圍護衛陵墓的地下軍隊已經如此壯觀
更別說陵墓本身的規模以及埋藏的寶物了
出土的兵馬俑銅車和兵器等文物
顯示了兩千多年前的先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華
這些都是屬於所有中華兒女的財富
展迎風 於 2013/09/30 11:31回覆 - 1樓. Bianca2013/09/27 10:25
秦始皇兵馬俑的規模實是令人嘆為觀止!看看大陸上這許多文化遺產,真正見識一個泱泱大國的磅礡氣魄與浩瀚文化!
同時心中也不免感慨,昔日的集權政體,在當代勞師動眾甚或造成民不聊生的重大作為,所留下的卻往往是照耀後世的珍貴遺產,中外皆然!所以同一件事在不同世代,其本身的意義及價值絕對不同啊!
Bianca 安好
雖然之前在台灣也看過兵馬俑
但在西安面對著這些兵馬俑時還是覺得震撼
感受著悠久歷史所留下的文化遺產的光輝
誠如妳說的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
那些保存下來的浩大艱鉅的工程和建築
無不是由先民的血淚和性命所推砌而成
展迎風 於 2013/09/30 11: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