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的愛情故事
《元稹生平梗概》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陽人。14歲時明經及第。24歲元稹再赴長安,與白居易一同進士及第,授集賢殿校書郎。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成就。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叙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元代王實甫根據了會真記而寫成了〈西廂記〉。作品有〈元氏長慶集〉。
《娶元配韋叢》
元稹24歲時娶小四歳,太子少保韋夏卿四女韋叢為妻。夫妻緣份只有7年,韋叢是位賢淑女子,生了5個孩子,只有一個存活,27歲染病身亡。夫妻感情深厚,韋叢的死令元稹悲痛萬分。
元稹寫下:〈譴悲懷三首〉悼念亡妻,其中之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譴悲懷詩 令人感動》
詩中對於韋叢出身名門,是個賢良淑德的妻子,有深刻的描述:
韋叢的父親是太子少保,下嫁當時仍窮困的元稹,沒有衣服穿,就去箱裡翻找。家貧無酒,拔下金釵,典當了好買酒給元稹喝。日常吃的盡是些野菜豆葉,也毫無怨言。家中沒柴薪就仰望那髙大的古槐樹,盼望它掉下些枝葉來當柴燒。沒有想到後來元稹做了官,薪水超過了一萬,韋叢卻撒手而去!
《淪為犧牲品的崔鶯鶯》
其實在娶妻韋叢之前,元稹的初戀,應該就是元稹所作唐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張生就是元稹。他沒有娶鶯鶯也許有些不得已的苦衷。
元稹8歲喪父,出身較卑微。而唐代是個門閥制度森嚴的時代,如果想出人頭地,攀附名門望族來締結姻緣,不失為方法之一。
唐朝時士人最大的心願是能娶到名門閨秀,這是仕途飛黃騰達的最好機會。以張生的立場而言,當然不會為了娶鶯鶯而捨棄名門閨秀,所以找了種種藉口,貶低對方,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何況根據唐朝〈通典. 通制〉有明文規定,門戶階級不同的男女結為夫妻是違法的。〈鶯鶯傳〉中,張生始亂之,終棄之。還說崔鶯鶯是敗壞風俗的妖孽,作者所寫若是根據實情,崔鶯鶯成為門第之見的犧牲品,真是情何以堪?而張生負心薄悻只為自己仕途著想,給自己找到了似乎是合理的藉口!
幸好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故事則變成了張生中了狀元,迎娶了崔鶯鴦,大團圓的結局,也許是給為了給崔鶯鶯一個平反的機會吧!
此外元稹多情,與薛濤的姊弟戀也是相當轟動的,待續吧!
畢竟元稹有五首〈離思 〉,用來悼念妻子,用情之深可以感受到的。其中第四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迴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是傳唱千古好詩,令人深深感動的!
《結論》曹雪芹〈臨江仙〉: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以此用來描述那些汲汲營營,追求髙官厚祿之人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