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 上巳 寒食 清明節 由來】
2019/04/05 18:48
瀏覽1,115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上巳 寒食 清明節 由來】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時,定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以祓除不祥,上巳便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
《寒食節》寒食節是傳自於春秋時代,介子推不肯投效晉文公,在三月五日被晉文公放火焚燒而亡。國人哀之,為了紀念介之推,每歲暮春不舉火,謂之「禁煙」,主要節俗為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已備好的冷食,故有寒食之名。
《清明節》清明是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後的十五天,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本來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一般民眾也開始祭祀祖先的習俗。
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由於傳統的寒食節、上巳節、清明節日期相近,唐代時寒食與上巳並稱。而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宋代朝廷規定,清明節各地均須祭掃陵墓,表示對亡靈的悼念,這是寒食節原有的習俗,清明節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而寒食的習俗保存於清明節中。而清明節親水、戴柳圈等,則是上巳節原有的習俗。
在閩南、台灣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祭祖,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論語 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清明節祭祀掃墓緬懷先祖,尋根溯源的民族傳統,也是中華民族不忘根本,綿延不絕,永世昌盛的優良傳統!
*圖 清明時節雨紛紛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歷史長河
下一則: 【尾生的故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