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度」與「渡」之異同結論(七)
2025/06/16 19:33
瀏覽191
迴響1
推薦37
引用0

    「度」與「渡」之異同結論(七)

2﹒「渡」引申義「經過(由此時到彼時)」,可以用假借字「度」。

    這一類我們可以舉柳永(985—1053A.D.的〈戚氏·晚秋天詞及鄭光祖(1260—1320A.D.的〈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雜劇為例證。

    柳永的〈戚氏·晚秋天〉詞共三片,頭一片寫景,寫詞人白天的所見所聞;第二片寫情,寫其更闌的所見所感;第三片寫意,寫對往事的追憶,抒發感慨。全文頗長,「度」

字出現在第二片,我們只錄第二片詞:「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意思是:「驛館裡形單影隻,度日如年。秋風和露水開始變得寒冷,悄悄來到深夜更闌。浩瀚的蒼穹萬里無雲,清淺的銀河清澈綿延,對此皓月愁苦難眠。相思之情綿綿。長夜裡對此美景,真不堪掐指細算回憶昔年。那時功名未就,卻在歌樓妓院遊樂自在,時光耗費著一年復一年。」「孤館,度日如年是「孤獨在館裡,過一天就像渡過一年一樣漫長」,「度」是「渡過」,是「渡」的假借。

    鄭光祖的〈程咬金斧劈老君堂〉是一本雜劇,老君堂是供奉太上老君的神殿,劇中說的是秦王李世民掛帥出征王世充,途中去偷窺李密的金墉城,被程咬金追到老君堂,正要一斧砍下,卻得秦叔寶救下的故事。「度」字出現在第二折:「【中呂】【粉蝶兒】俺如今度日如年,遭縲絏心中嗟怨。悔不聽賢相之言,自為載看金墉,尋白鹿,怎生敢相犯?他將我拿到廳前,下南牢不由人分辨。」意思是:「(秦王以「中呂調」「粉蝶兒曲」唱道:)我現在是過一天像渡過一年的漫長難挨,被關在牢獄裡只能在心裡感慨怨嘆。後悔呀沒有聽從賢相袁天罡的話,自己要不是為了貪看金墉城池,追尋那頭白鹿,怎生敢來犯魏王的地界。李密將我捉拿到大廳前,不讓我說話就把我關到南邊的大牢」「度日如年」「度」是「渡過」的意思,是「渡」字的假借。

    而我們也常說「光陰虛度」、「幾度春風」、「度小月」、「度蜜月」、「度過假期」、「歡度國慶」,這些語詞裡的「度」都是「渡過」的意思,都是「渡」字的假借。

    由此可知:從西元十世紀起到西元十四世紀,甚至到現在,「渡」的引申義「經過(由此時到彼時)」都可以用假借字「度」

 

3﹒「渡」引申義「引導(由此境界到彼境界)」,可以用假借字「度」。

    第三類我們洪邁(1123—1202A.D.的《夷堅志》及吳承恩(15001582A.D.《西遊記》為例證。

   洪邁有兩大巨著:《容齋隨筆》與《夷堅志》;《容齋隨筆》是他積42年時間寫出的一部筆記小說巨著,《夷堅志》則是一部筆記體志怪小說集,取《列子·湯問》「夷堅聞而志之(夷堅聽聞奇異之事而記錄下來)」之意,記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內容涉及三教九流、宗教信仰、諸子百家,搜羅廣泛,卷帙浩瀚。「度」字出現在《夷堅丁志卷第十五詹小哥》:「撫州南門黃桓路居民詹六、詹七,以接鬻縑帛為生,其季曰小哥,嘗賭博負錢,畏兄箠責,徑竄逸他處,久而不反。母思之益切,而夢寐、占卜皆不祥,直以為死矣。會中元盂蘭盆齋前一夕,詹氏羅紙錢以待享。薄暮,若有幽歎於外者,母曰:『小哥真亡矣,今乃來告我。』取一陌紙錢,祝曰:『果為吾兒,能掣此錢出,則信可驗,當求冥助於汝。』少焉,陰風肅肅,類人探而出之。母兄失聲哭,亟呼僧誦經拔度,無復望其歸。後數月,忽從外來,伯兄曰:『鬼也!』取刀將逐之。仲遽抱止曰:『未可。』稍前諦視,問其死生,弟曰:『本懼杖而竄,故詣宜黃受傭,未嘗死也。』乃知前事為鬼所詐」故事大略是:「撫州南門黃桓路有賣細布的詹姓人家,最小的兒子叫詹小哥,因賭博輸錢怕責打逃家不歸。母親思念著做噩夢、卜卦,都以為是死了。中元盂蘭盆齋的前一天,詹家也擺了供品紙錢祭拜。黃昏,母親聽了有動靜說:『我兒真死了來告訴我了。』取一陌紙錢說:『果真是我兒子就掣下紙錢,我會請能通陰陽的人來幫助你。』過一會兒陰風颼颼的響,好像有人探出頭。於是詹家母子都大哭,立刻請僧侶來念經超渡,也就不再指望他回來了。過幾個月他忽然回來了,詹家老大大呼『有鬼!』拿刀要趕走他,老二抱住說『不可以。』並上前仔細看視,問他是怎麼回事,小弟說:『怕挨打而逃家,在宜黃幫人做工,並沒有死。』於是知道以前的事是被鬼騙了。」「亟呼僧誦經拔度」的「拔度」現在通稱「超度(超渡)」,也作「超薦、薦拔、追薦」,是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的術語,意指「為亡者祈求冥福的法事」;「度」是「渡」的假借。

吳承恩《西遊記》是章回體神魔小說,講述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度」字出現在《西遊記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說的是:三藏出了河州衛即遇老虎精,被吃二從者;幸得西天太白星搭救後;逢鎮山太保劉伯欽,應邀到其家得素齋款待;恰逢劉父週忌,央長老做好事、念經文,三藏方敲響木魚,先念了淨口業的真言,又念了淨身心的神咒,然後開《度亡經》一卷。《度亡經》《西藏度亡經》的簡稱,又譯為《中陰得度法》或《中陰救度密法》,得其救度引導,靈魂在此期間可以得到解脫、出離輪迴。這個《度亡經》的「度」就是「渡」的假借。

    劉父得超渡去投胎前託夢給妻兒,所以第二天「二人至前,老母坐在床上道:兒啊,我今夜得了個喜夢,夢見你父親來家,說多虧了長老超度,已消了罪業,上中華富地,長者家去托生。」「多虧了長老超度」「超度」就是「為亡者祈求冥福的法事」;「度」當然是「渡」的假借。

    其他如:《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吳洪肉眼不識神仙,情願相隨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句,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的「度」是「渡」的假借;《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只有一條路我交你走,若出得去時,對與我娘說聽,多做些功德救度我」句,多做些功德救度我」的「度」是「渡」的假借;《紅樓夢》第二五回有「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度化衆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速好」句,「要度化衆生」的「度」是「渡」的假借;《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有「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句,「超度這些孤魂升天」的「度」是「渡」的假借;到現在還有「引渡」被寫成「度」,「化」被寫成「度化」,「超」被寫成「超度」,甚至「剃渡」大部分人都寫作「剃度」而很少人用「剃渡」;可知從西元十二世紀起一直到現在,「渡」的引申義「引導(由此境界到彼境界)」都可以用假借字「度」。

 

4﹒來自日語的「交付」及「名詞」都不能寫作假借字「度」。

    商務印書館於民國4年(1915 A.D.)正式出版的《辭源》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大規模辭書,創立了現代中文辭(詞)典的基本編纂模式,也奠立了現代中文字義的基礎。在正編裡「渡」字是這麼說的:「㊀[獨誤切音度遇韻](今音ㄉㄨˋdù)濟也。自此岸達彼岸也。凡自此達彼皆曰渡。如言過渡時代。㊁濟渡之處亦曰渡。〈王維詩〉荒城臨古渡。㊂日本謂交付曰渡。如引渡罪犯。即交付罪犯也。」因為「引渡罪犯」是依法把罪犯交付給相關國家,所以我們可以說「引渡」是「由此國到彼國」,是「渡」字的另一層引申義,而起源又是「漢字文化圈」的另一國度―日本,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用假借字「度」。例如「引渡罪犯」、「讓渡」、「讓渡書」、「讓渡合約」,不可以作假借字的「引度罪犯」、「讓度」、「讓度書」、「讓度合約」。

    「渡」的另一種引申義是從動詞「濟渡轉為名詞「過水的地方」或「過水的工具」。因為這是改變詞性的引申,所以不可以作假借字「度」。例如「渡口「黃河古渡風陵渡大禹渡茅津渡龍門渡蒲津渡瓜洲古渡金陵渡官渡」,不可以作假借字「度「黃河度」風陵度」大禹度」茅津度」龍門度」蒲津度」瓜洲古度」金陵度」度」;同樣「渡」引申轉為名詞成為「過水的工具」「渡船」「渡輪」渡」渡人」「從江乘渡」,不可以作假借字「度船」「度輪」度」度人」「從江乘度」。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2025/06/17 22:00
讚讚好好的!
開心感謝您與我都有欣賞按讚了讚啦

謝謝光臨!

  歡迎指教。

非女2025/06/18 08:4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