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北美館洪美玲個展《尋道》-擦擦抹抹間,洪美玲尋到了自己的道路
2013/10/26 19:29
瀏覽1,89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下筆之前,我腦袋是空的,根本不知道要畫什麼。」畫家洪美玲說:「我用炭筆把紙塗黑,再擦抺,抹出什麼形體是我喜歡的,我就保留下來,我的畫是這樣創作的。」

事實上,不只作畫時是這樣,她的人生也是。老是要不顧一切栽進茫然未知中,前頭是會撞得頭破血流的山壁,還是滿佈荊棘的險路,她都不管,就是鐵了心要往前衝。

1940年出生的她,第一個工作是小學的級任老師,她很喜歡,也做了10幾年,直到有一年新任教育部長上任第一天宣布,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年資超過10年以上者,必須進修才能繼續當老師,這個晴天霹靂般的宣布打亂了洪美玲原本平靜的生活,為了保住工作,已37歲的她必須去進修。

「我無法參加大學聯考。」她說:「學校7月1日才放暑假,但聯考也在同一天舉行。」她選擇考三專,「工專、商專、農專我唸了沒用,只能考藝專。」白天她要當老師,所以只能讀夜間部。

靠學科上榜的她,畫畫技巧跟同學差很多,「我很努力學。」寒暑假不必上班,藝專又提供免費模特兒供學生畫,「我天天去,大三時就追上了。」

快畢業時她突然懷疑起這一切,「腦袋裡出現一個大問號。」她說:「我問自己,畫石膏像、模特兒,這就是藝術?」

洪美玲說:「我完全忘了,唸藝專的目的是要保住老師的工作,一心只想去追求真正的藝術。」都40歲了,她竟然辭了教職,決心出國深造,所有的人都反對,但就是勸不住已形同瘋狂的她。

「補托福的補習班跟我說舊金山藝術學院不錯,但要從大學部唸起。」她說:「我人生的第一個大挫折就從這裡開始。」開學後她發現,在藝專4年學到的東西,在這裡啥都不是,「班上經常針對同學作品開批判會,我的作品被批得一文不值。」她說:「同學常說我只是把老師擺出來的東西畫出來,卻沒有卻沒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每次批判會後,洪美玲都是以淚洗面,「那時,我好想回家。」她說:「但我是拋棄工作來學畫,怎能放棄?」

每一次的淚灑畫室,其實也是一次次思索,有一天洪美玲突然想通,「砍掉重練」才是唯一的生路。想通了之後,她把所有的顏料調得很稀,畫布放置地上,「我先倒黑墨,再倒其他顏色,然後擦抹。」就這樣倒倒擦擦間,她恍然大悟。

洪美玲的新嘗試開始有了正面回應,大四下學期她拿去申請研究所的畫,評審教授說:「這畫讓我想起陶淵明往桃花源走的那條路。」研一的一場大型批判會,7個教授魚貫走入,其他同學被批得滿頭疱,唯獨她的畫沒有,還問她是怎麼從人物畫轉向風景畫,「那場批判會30分鐘,有20分鐘是我在講話。」

洪美玲的作品充滿了線條、色彩瑰麗的塊面,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般呈現,那天有個被罵得臭頭的同學舉手問教授為什麼獨鍾美玲的畫作,教授說:「我喜歡她把小時候玩積木的情景提昇到畫布上的感覺。」在70年代這稱為潛意識畫法,她說:「作畫時我倒從沒想過那是在玩積木。」

1986年洪美玲學成歸國,卻遭逢了人生第二個大挫折,儘管他取得了碩士學位,但向各大學美術系求職都吃了閉門羹,「沒人要耶。」洪美玲說:「那時真是沮喪到極點,我的《尋道23號》就是在那種心境下畫出來的。」

這幅以粉紅為主色彩的畫作,乍看幸福洋溢、熱情溫暖,但細看卻能發現,那些「積木」的擺置是搖搖欲墜的,隨便抽掉一塊整個山壁就會垮下來,山路也曲折多險,走在其上好像隨時會掉下去。

「原本想畫暗黑色,畫著畫著卻畫成了粉紅色。」洪美玲說:「回首前塵,我好像掉進了個粉紅色的陷阱。」這是她畫最久的一個作品,足足花了8個月。

她的《尋道》系列是1983年在舊金山開始的,第一號作品畫的是舊金山的山間小路,她的畫都有條路,就像國畫的山水畫一樣,19號作品是在美國畢業時畫的,有兩條路,「那時面臨留下或回台灣的選擇。」她說:「美國有經紀人在挽留我,但自己想回台灣。」畫中哪條代表回台灣的路?她笑笑不說。

學成歸國的結果是失業至今,但也因此她才能畫出131件《尋道》系列的畫作,洪美玲說:「其實我要謝謝他們的拒絕,這讓我有時間做我想做的事。」

洪美玲個展《尋道》展出資訊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11月24日止

展出地點:北美館地下樓E區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