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在北京,正在猶豫著要不要接《夜奔》這齣戲的狂想劇場導演廖俊凱,沒想到自己會進行一場刺骨寒風下的夜奔,有趣的是,這一場折騰讓他下了接戲的決心。
「那是在參觀完一個電影文創園區後,想攔計程車回旅館,卻攔不到。」因為那是北京下班的尖鋒時間,也是計程車換班時間,邊走邊攔,那種刺骨寒風下的夜奔感覺很狼狽,廖俊凱說:「那種淒涼的感覺,跟林沖很像。」
巧的是,他們下塌的民宿名字也叫《夜奔》,這一連串的巧合,讓他下了決心,「就算會被打槍,我也要提案。」
之前之所以會有所猶豫,最主要的還在廖俊凱本身對傳統戲曲陌生,「傳統戲曲我是門外漢。」他說:「要做這齣使用京劇唱腔及京白的戲,有一點擔心,而且,演員也很不好找。」
但既然下了決心接案,廖俊凱就開始思考這齣戲要怎麼做。原本的構想是從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來發想,把那種因為被大環境的不公不義逼得不得不起而反抗的處境,套用到當代社會,後來《小劇場.大夢想》的策展人王友輝建議他,把為情而奔的紅拂女結合進去,這讓他茅塞頓開。
林沖與紅拂女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夜奔客,但兩個人的夜奔各不相同,而且形成強烈的對比。
林沖很像現代社會的某些台灣人,面對大環境的一再逼迫,只知一再忍讓,只要不危及性命,苟活都願意接受,只有在連苟活都不可得時,才會起而反抗,這種反抗是被動的。
紅拂女卻不同,她同樣處於被壓迫的環境中,但只要一看到機會她立刻緊緊抓住,她其實還能苟活下去,沒有性命危險,甚至錦衣玉食,但她卻能拋捨這一切,夜奔追李靖,因為這是她一生的夢想,她一定要不顧一切地去追逐,這不只是一種主動的反抗,更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
從選擇的角度來看,林沖的反抗是被迫的選擇,紅拂女的反抗卻是她自己的抉擇。
《夜奔》就是企圖抽取這兩種境況及其展現出來的精神,融入到這個以當代為背景的故事中。
所以,《夜奔》不是林沖的故事,也不是紅拂女的故事,但他們的影子無所不在。
由於這齣戲有很多要用京劇的手法呈現,包括唸白及唱腔(6首曲子),服裝卻是現代人裝束,在這種現代戲劇與傳統戲曲的融合過程中,廖俊凱很吃了些苦頭。
「在排練場裡,我其實是學生。」他說:「他們的身段、唱腔我都不太懂,有時演員在做的動作我也看不懂。」所以,他排練初期最大的工作是請演員解釋給他聽,「進排場就等於去上課。」
尤其京劇的身段,常讓他嘆為觀止,「他們是一個動作就能完成一個宇宙。」他說:「現代戲劇卻得靠很多東西的幫忙,才能讓觀眾了解。」
事實上,他做《夜奔》這齣戲的一個很大重點,就是要把京劇身段的這種程式語言搞清楚,然後套用到現代戲劇上。
「很慶幸這次找的演員都很強。」廖俊凱說:「朱勝麗跟韋以丞都是經驗豐富的京劇演員,他們給了我很多建議。」
(圖片由狂想劇場提供)
《夜奔》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
8月21日 19:30
8月22日 14:30、19:30
8月23日 14:30
演出地點:國光劇場